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This is the default profile that was created in the site.

Recent Updates

Pinned Items
Recent Activities
  •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高新一區
    鳳山第二分會2024年6月份世紀讀書會
    日期:2024年6月20日(四)
    時間:13:30-15:00
    地點:佛光山鳳山講堂三樓教室五
    主席:許育媚督導
    主題:成就的祕訣-金剛經(5、6章)
    記錄:方玉惠
    出席: 許育媚 吳金香 洪淑女 林美燕 蔡美智 方玉惠 黃鶯鳳 吳許洮汝 黃淑美 黃慧婷 何意騏 宋心葉等12位。

    鳳山第二分會六月份讀書會,今天繼續研習佛學會考成就的祕訣-金剛經第五、六章,影片的導讀為知介法師,讀書會則由我們不辭辛勞,剛從藏經樓出坡回來的許育媚督導帶領,艷陽高照之暑夏,大家仍然勤奮的來到講堂,要為佛學會考做好最充足的準備。
    金剛經第五章無我度生 :無上的慈悲
    大師以〈我〉為出發點:我是誰,我又在哪裡,點出一念慈悲自利利他之餘,同體共生更是相互依存,所以處處皆道場,沒有不能度化的人,沒有不能完成的事,而我們在發心的每個當下,同時也展開了無限的可能性。
    第六章無住生活:真正的自在
    無所住才有顆真正清淨自在的心,訓練禪定是關掉有所住著的自己,把心帶回無住自在的清淨菩提,真正的心無所住,是做好時間管理妥善運用,在人生最後階段死生透徹,灑脫自在。
    今天的讀書會我們一起看導讀影片,再讀唸會考題目一起做答,看著這些似是而非的題目,也讓我們時而答對、偶爾答錯,答錯或有存疑時都可以提問,督導總是做詳細的補充和說明,讓我們解惑、豁然開朗。
    每次的讀書會共讀,總是讓我這後進晚輩自覺不足,也借假(佛學會考)修真(精進自己),審視自己在修行之路做到了沒?距離八月三日會考時間越來越近了,您做好準備了嗎?希望大家都能來參與共讀,領略成就的祕訣-金剛經之法鑰。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明心讀書會-線上ZOOM會議】06.21
    ▶️帶領人:陳瑾瑜會長
    ▶️記錄:陳瑾瑜會長
    ▶️參加人員:陳瑾瑜、陳世人、林麗嬋、陳靜寬、李芳蓮、陳巧儒等6位
    ▶️文章:成就的祕訣-金剛經【第四章】提要及考題複習

    P.106-135【第四章】無相布施:無限的功德
    ①【摘要】
    「布」即是普遍,「施」即是散盡,
    倘若行布施的念頭不清凈,為了求名,
    為了求利,為了得到回報,為了怕墮入惡道,
    甚至為了求得自身的健康福祉而布施,
    都是有相布施,是屬有限的功德。

    複習方式:由愛書人輪流唸題及註解
    ②【精選提要】由第58題至第73題
    【是非題】由第26題至第31題
    【單選題】由第14題至第17題
    【複選題】由第7題至第11題

    (X)26.由於自己奉行淨戒、忍辱無害,即使有冤家也不報仇,慈愛一切有情,令不生怖畏恐懼。以無限的慈悲,不顧慮自己的安危解除別人的怖畏,令眾生正信佛法。是為「法佈施」。
    ✻正解:無畏布施
    【精選提要】59.法布施:講說正法,令人修善斷惡,令眾生開悟覺性。由於精進故,於諸善事心不懈退;由禪定故,如淨鑑止水,知眾生心;由智慧故,能事理無礙,不顛倒而說法。

    (X)29.《金剛經》強調無相布施才是無限的功德,要我們不住相、不住法布施,所以我們要拒斥有漏的財布施。
    ✻正解:財物的施予,畢竟能令眾生的生存得到暫時的幫助,佛陀要我們不住相、不住法布施,並不否定財布施。

    (3)16. 有相與無相布施的差別,下列何者不正確?
    有相是分別執著,而無相是不分別不執著
    (2) 有相是貪求回報,而無相是不計較不求利
    (3) 有相是三輪體空的布施
    (4) 無相布施其功德廣大如虛空
    ✻正解:無相而施是三輪體空的布施
    【精選提要】64.倘若行布施的念頭不清淨:為了求名,為了求利,為了得到回報,為了怕墮入惡道,甚至為了求得自身的健康福祉而布施,都是有相布施,是屬有限的功德。
    若是有無報償都不計較,不求任何利益,不計任何代價,完全為了眾生的需要而行的布施,就是無相布施。無相布施的功德是無限的。

    (124)10.我們若能隨時隨地布施佛的四種語言給別人,自然能化解人和人之間的衝突或誤解,請問以下那幾種屬於這四種語言?
    (1)要說清白無染的善語
    (2)要說止非息諍的妙語
    (3)要說迂迴花言的巧語
    (4)要說利益安樂的法語
    ✻正解:要說正法善道的實語
    【精選提要】67. 我們若能隨時隨地布施佛的四種語言給別人,自然能化解人和人之間的衝突或誤解:
    (1)要說清白無染的善語;
    (2)要說止非息諍的妙語;
    (3)要說正法善道的實語;
    (4)要說利益安樂的法語。

    ③【回饋】李芳蓮組長:大家輪流讀精選提要,可以專注精神,在別人回答問題時,可以在心中核對答案是否相同,如果是我答錯,剛好了解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借著這種方法複習佛學會考的題目,希望考試當日答題無礙。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豐耕讀書會課程:-
    6月21日晚上8點-9點線上視訊讀書會。
    參加人員:李秋顏會長.周啟雄督導.廖英祝督導.陳桂珠督導.林孝雄督導.蘭姊蔡淑蘭.黃茹卿師姐.粱又文師姐.

    8月3日即將舉行佛學會考、教材《成就的秘訣-金剛經》、豐耕讀書會藉此因緣由李秋顏會長帶領導讀最後一章第七章無得而修真實的獲得。

    帶領導讀人:李秋顏會長.

    無得而修真實的貨得、無得而修但不否定修行的得.佛陀要我們修行時不執著,卻不是不必修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過與不及不都是執著、人間的佛教就是用出世的精神作入的事業。《金剛經》中說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佛陀在《金剛經》破了一法又立一法.立了一法再破一法、無論破或立都是我們不住一法.要明究般若自性.
    佛陀要我們修行時不執著.卻不是不必修 行、有些人偶而誦經拜佛也行種種的布施.但是稍有感情.事業.工作健康的挫折.每每怪罪佛菩薩不曾庇祐、佛法不是交易我們和佛菩薩往來是信仰清淨的增長要諸佛感應接心.而不是時時的掛礙心有所得哪裡還能自在?

    心無所住隨緣而住就能免去許多的勾牽;心有所住不識慧命執著將令我們無法真正透徹生命的輕重緩急.心無所住才能不驚.不怖.不畏遠離顛倒夢想;心有所求時.信仰也會成顛倒夢想;心有所求時信仰也會顛倒夢想。
    佛陀說《金剛經》的義理甚深卻是不可思議.無法言語著相應無所住、所以持受《金剛經》所得的果報也就不可思議功德無邊不可稱量如同僧肇大師 所言「此法門所有功德過心境界故不可以心思也若人於此經.了悟人法二空.深明實相功德廣達即同佛心無有邊際不稱量也。

    觀世音菩薩因為成佛了.真正具足千百億的化身.以千百億化身來弘佛發救度眾生、不論是什麼樣的有情眾生只要他的機緣成熟都為他們講解佛法.令他們轉迷成悟.正所謂「法無定法」這個法是定的.佛的「身相」也無定的.不要去執著。

    人間佛教是「大乘菩薩道」的佛教是要讓人幸福歡是無得而修的佛.所以要廣大成就瀑施度眾;當我們發大乘心正發菩心.大悲心.方便心就可能以我們本來自性清淨的般若心和佛陀心心印心。

    秋顏會長邀請線上文章心得回饋:

    啟雄督導分享:觀世音菩薩因為成佛真正具足千百億的化身.以千百億化身賴弘揚佛法.救度眾生不論是什麼樣的有情眾生. 只要他們機緣成熟都為他們講解佛法.令他們轉迷成悟正所謂法無定法.這個法是無定的佛的身相也無定的不要去執著。

    蘭姊蔡淑蘭表示:我有這個因緣際會上線聆聽文章的導讀讓我學了很多金剛經成功的秘訣.謝謝會長為我們導讀.

    黃茹卿師姐分享成就的秘訣金剛經文章內容都很豐富多彩讓我們覺得是一部很好看的經典。

    林孝雄督導分享;佛陀要我們修行時不執著.卻不是不必修行.有些人偶而誦經拜佛也行種種布施.但是稍有感情.事業.工作健康的挫每每怪罪佛菩薩不曾庇祐.佛法不是交易我們和佛菩薩的往來是信仰清淨的增加要和諸佛感應接心.而不是時時卦礙心有所求盼有所得.哪裡還能自在?

    秋顏會長分享:須菩提簡而言之.這部經具有不可思議無法稱量.無邊無際的功德.如來家業傳播正等正覺是無上智慧的人。

    我們共七章的成功的秘訣-金剛經已經導讀完成.
    下一次線上讀書會.周啟雄督導將帶領大家復習佛學會考題庫。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壹、讀書會進行日期 113/4/21 14:30~15:30
    貳、地點 聖湖社區活動中心
    叁、參與成員名單 黃華明、謝明潔、張鶴子、李美惠、吳玉鳳
    肆、執行方式 人手一篇大師文章
    一、共讀篇章 快樂哪裡來?
    二、分段導讀 由讀書會帶領人 黃華明導讀
    三、摘錄內容、佳句
    1、人我之間,多一分尊重,便少一分侵犯;多一分慈悲,便少一分爭執。
    2、以一分無所得的心為眾服務,不僅為人間帶來溫暖,也為自己增添生命的價值。
    3、凡事以服務為出發點,但求他人利益,必能從中獲得快樂。
    4、勤勞不僅可以美化人生,更能為我們帶來快樂。
    5、因為勤勞,事務能達成;因為勤勞,為人必厚實;因為勤勞,人生能積極樂觀。做事若肯勤勞,快樂必定常伴左右。
    6、有了禪心,面對善惡、是非,就能轉化境界,增添人我和諧。有了禪心,凡事就能以方便、融通行之,卻不失原則,做起事來,歡喜、禪悅;與人相處,幽默、喜悅。"
    四、再共讀回顧篇章

    伍、心得分享
    華明: 每個人都想擁有快樂的生活,有人追求物資上的滿足,有人追求精神上的充實。如何獲得真正的快樂?可以從樸實的日常生活裡 透過自身的行為、想法來掌握。
    「星雲大師全集」:“快樂哪裡來”、“快樂的來源”文章中提供 我們很多寶貴的做法,例如:尊重與包容、服務與奉獻、勤勞與 樂觀、禪心與和諧、信仰宗教與培養靈性等,來豐富我們精神上的充實。讓快樂就在內心根植,久久不失。

    明潔:快樂並非自然出現,每個人應將「快樂」的決定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要經常、持續的實行,創造自己內在源源不絕的正向經驗,
    獲得專屬於你的快樂

    陸、大師綱要
    第一、快樂從尊重中來,
    第二、快樂從服務中來,
    第三、快樂從勤勞中來,
    第四、快樂從禪心中來。
    "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壹、讀書會進行日期: 113/3/16 14:30~15:30
    貳、地點 蘇澳聖湖社區活動中心
    叁、參與成員名單 黃華明、趙貞媛'、張鶴子、林鎂茹、林素如
    肆、執行方式 人手一篇大師文章
    一、共讀篇章 要求什麼?
    二、分段導讀 由讀書會帶領人 黃華明導讀
    三、摘錄佳句、內容
    1、規律是戒財,不依規律,就容易放縱。
    2、規律是一切正當行為、生活必要的準則。
    3、無論信仰什麼,重要的是要有正見。
    4、一切人、事、物,沒有正見,看錯了,對這個世間就看不清;不明理,人生就會糊塗,不知何去何從,因此,信仰上要有正見。
    5、工作上,你必然要勤奮、快速,別人才能對你產生信心,覺得你可以讓他付託責任,交辦事項。
    6、說話簡便一點,做事簡便一點,簡便的人生,生命會長久;簡便的生活,自己好,別人好,大家都好。"
    四、再共讀回顧篇章

    伍、心得分享
    華明:多數人在遇到困難時,首先想到的是求助於別人,或者要求別人符和我們的想法,如此的寬以律己,嚴以待人,實在是很自私的心念。
    在要求別人之前,應該從自己身上找出路,自己多想想辨法才是正確的。星雲大師很慈悲指引我們,若要要求別人符合我們的標準、 目標。要求外在條件的滿足、要求別人認同我們之外,對自己的人 生、生活、做人、處事等,得先要自我要求,並提供了非常正向的
    指導方針:1.規律生活 2.正見信仰 3.勤奮工作 4.簡便生活。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做個有智慧的人吧。

    陸、大師綱要
    一個有智慧的人,會從以上四點自我要求做起。
    第一、規律行為,  
    第二、正見信仰,
    第三、勤奮工作,  
    第四、簡便生活。
    "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時間:6/17日(星期一) 20:00~21:00
    地點:【ZOOM線上讀書會】
    書籍:《成就的秘訣 – 金剛經》第五章 無我度生:無上的慈悲
    帶領人:傅娟娟
    記錄:傅娟娟
    參與人: 王馭廷、傅娟娟、陳怡芬、郭姿君、王佩玲、陳寶華、曾韻卿及劉妍伶等 8 位。

    本次透過線上會議方式,帶領愛書人閱讀星雲大師《成就的秘訣-金剛經》第五章 無我度生:無上的慈悲。首先播放影片2024年佛學會考教材<成就的秘訣.金剛經>第5章的部分,讓與會人員對第5章有初步的了解。接著再請與會者讀誦幾段內容,再透過提問與分享交換大家閲讀的心得。

    分享:
    郭姿君:今天的文章內容提到忍。讓我聯想到近來剛換一份工作,尚未熟悉作業步驟,有時會引起同事的嫌惡覺得我的動作較慢。雖然心裡有點不舒服,我想
    眼下最好的方式就是先以忍功來面對。

    曾韻卿:號召大家組成蘭陽別院園藝組,為莊嚴道場周邊環境。自己十分納悶為什麼會有人敢偷取佛門之物!後來決定放下因為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時間:6/10日(星期一) 20:00~21:30
    地點:【ZOOM線上讀書會】
    書籍:《成就的秘訣 – 金剛經》第四章
    帶領人:傅娟娟
    記錄:傅娟娟
    參與人: 王馭廷、傅娟娟、郭邵雪、黃秀琴、王佩玲、陳寶華、郭姿君、游美珠、楊美芳、陳怡芬、施秀珠及曾韻卿等12位。

    本次透過線上會議方式,帶領愛書人閱讀星雲大師《成就的秘訣-金剛經》 第四章 無相布施:無限功德。首先播放影片2024年佛學會考教材<成就的秘訣.金剛經>第4章的後半段,讓與會人員對第4章有初步的了解。接著再透過提問與分享交換大家閲讀的心得。

    黃秀琴:
    藉由反覆的讀經聞法,一次次提醒,每次當事情發生後,儘管情緒會有所變化,但越來越能快速察覺並快速的放下,這應該就是學佛的好處吧。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壹、讀書會進行日期: 113/4/14 14:30~15:30
    貳、地點 蘇澳聖湖社區活動中心
    叁、參與成員名單 黃華明、 陳品芸、謝清山、 林水旺、廖幸子、李美惠、闕秋媚
    肆、執行方式 人手一篇大師文章
    一、共讀篇章 歡喜
    二、分段導讀 由讀書會帶領人-黃華明導讀
    三、摘錄內容、佳句
    1、人生的煩惱、憂愁、歡喜、快樂,都是可以由自己創造的。人心好像工廠。
    2、不感覺到憂愁、苦難,反而覺得快樂。
    3、能創造歡喜,對自己的生活、修行非常重要。給人歡喜,把歡喜、禪悅佈滿人間。
    4、佛教要帶給眾生的,是歡喜的佛法。
    5、我們當下承擔、當下觀想、當下發心、當下接受世間的一切,和人生不必對立;甚至憂愁、困難也不必拒絕,那你即刻就可以轉苦為樂、轉憂為喜。
    6、創造歡喜、快樂,佛教應該鼓勵信徒這樣做,如此信仰才有價值。"
    四、再共讀回顧篇章

    伍、心得分享
    (李美惠) 歡喜的意思是環境順意時,心生喜悅。雖然說人逢喜事精神爽。
    但人生不如事十常八九,那麼要如何讓歡喜心常駐於日常生活中?
    (黃華明) 星雲大師教導我們
    1.心甘情願去做事,也就是說歡喜做甘願受。 不與人計較名利,體會當下因緣,就可以讓我們做得歡喜自在。
    2.遇事要保持和氣歡喜,對別人布施一份慈悲、寬厚。
    3.以歡喜心關懷他人,利益他人。廣結善緣的資糧。
    4.要禮敬三寶,深入經藏,自能消除煩惱,法喜充滿。
    5.廣修供養,同結善緣的機會,同生歡喜。
    6.行善的人最快樂。"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壹、讀書會進行日期、時間 113/3/ 10 2:30~3:30
    貳、地點 蘇澳聖湖社區
    叁、參與成員名單 黃華明、 莊秀貞、陳麗容、 陳麗如、施游輝、 李美惠
    肆、執行方式 人手一篇大師文章
    一、共讀篇章 發心
    二、分段導讀 由讀書會帶領人-黃華明導讀
    三、摘錄佳句
    1、你在一個機關團體努力夠久,時間就會給你成就的。
    2、只要做得久,做出心得,時間會成就我們。
    3、日子一天一天過,歷史也是一天一天成就的。
    4、老年的經驗閱歷豐富,只要你做人好,老成持重,你的發心會讓後輩尊重。
    5、所謂「因緣具足,龍天推出」,他們看到你的發心,會推選你,會給你定位。我們想要有成就,要靠自己發心、貢獻。
    6、凡事要講求時間因緣,就像醃醬菜的時間不夠,自然不好吃,等到醃透了,就會可口。"
    四、再共讀回顧篇章

    伍、心得分享
    1、( 施游輝 )發心的意思是發願求取無上菩提的心。
    2、( 李美惠 )發心的範圍很廣泛,例如
    星雲大師所舉例的,發心奉獻、發心服務、發心勤勞、發心待人
    好等。又說佛教將「心」比喻為「田」、「地」;發心開發我們的心
    地,從發心中成就、增長。
    3、( 陳麗如 )若懂得開發心田,內心的寶藏就能一一 出土。
    4、( 黃華明 )做為一位佛教徒,一定要「發心」與三寶結緣,聽聞
    正法,心量要廣大既能自利又能利他,自然能與十方諸佛菩薩的心
    相應,進而充滿了無窮盡的法喜,生命就有無量無邊的價值。

    陸、大師綱要
    第一、時間會給我們成就,
    第二、歷史會給我們肯定,
    第三、後輩會給我們尊重,
    第四、大眾會給我們定位。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讀書會地點: 線上
    時間: 20240620 晚上7:30-9:00
    帶領人: 李娟娟
    與會人: 九個分會有上線的人

    1. 金剛經成就的秘訣-第六章導讀
    2. 聞思修證分享

    前言
    (1).我們的心如果不入、不住、超越, 要住在那裡?
    莉秋: 心若有住就不安全、不穩定,色聲香味觸法都會變,聲音說了就沒有了,都不是你的。如果不入、不住、超越,要住在哪裡?住於「般若」,這是另外一個超越的世界。甚至在那一個世界裡,你一樣可以在色聲香味觸法裡感到自在,因為人在世間要生活,有家庭、有兒女,一樣可以有大修行,就如維摩詰居士「雖處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
    住於般若,就算在紅塵俗世中,都能自在。

    (2). 五眼有那五種不同的境界呢?
    莉秋: 五眼並不是說一個人長五個眼睛來看東西,而是同一個眼睛,就他所能看見的意義來說,有這五種不同的境界。這五眼就是:

    一、肉眼:世人皆具,受到種種障礙而不通達。

    二、天眼:天人所具,人中修禪定可得。內外、晝夜皆能得見,仍有理障。

    三、慧眼:為二乘聖賢照見平等法界空無相的智慧,但因所知障故,有智無悲,雖勝天眼,猶不及法眼能悲智並用。

    四、法眼:菩薩所具,為適應機緣,度化眾生,照見一切世、出世法,差別相,以及眾生心藪,前因後果,如幻緣起的智慧。

    五、佛眼:佛陀照見諸法實相,圓具前四眼,而超勝四眼者。

    (3).我們要怎麼做, 才能夠有「三心不可得」
    那不執著的「無念境界」呢?

    莉秋: 過去、現在、未來「三心不可得」的「無念境界」是不執著,不執著,生命才能往前進,不會像陀螺一樣在原地踏步。我們的心不住在「六塵」,而且,不住內,也不住外,才能來去自由。所以我們要能夠:

    一、不追憶過去:現在的生活若比過去好,通常,就不會執著於「當年勇」。「白頭宮女話當年」,人老了,感到自己失去了青春,年邁了,時不我與,才會沉緬在過去,回憶當年如數家珍,所以不要追憶過去。

    二、不貪著現在:現在生活中的欲念交逐,人我是非,只要斤斤計較,就會患得患失,一旦開始計較,就不能免除分別心。

    三、不幻想未來:生滅無常。未來還沒有到,計畫總是趕不上無常的變化,因為每個當下都是因緣和合而成,誰也沒有辦法保證對未來的預測。

    如果能不追憶過去,就是「修定」;不貪著現在,就是「持戒」;不幻想未來,就是「修慧」,三心不可得的「無念境界」正是對「戒、定、慧」的修行。

    清淨自在的心
    (1). 佛陀為什麼說「應無所住」即是清淨自在的心?
    孟君: 世界上什麼東西最大,什麼動作最敏捷?不是須彌山最大,也不是電光最快速,而是我們的心念!攝受三千法界和剎塵毫釐,大小不過是世俗諦的假名分別。佛陀為我們拆去授記相、嚴土相、佛果相的種種障礙。「應無所住」不是不積莊嚴剎土的福慧資糧,更不是執取無授記無佛果的斷滅知見,而是要我們肯定自性本自具足的佛土、本自莊嚴的無相法身。
    佛陀說,無法可授,無人可得,令眾生知佛果性空,不應有能得的心,執求能得的法。「應無所住」即是清淨自在的心。

    (2). 什麼是金剛經的精髓?
    孟君:「無所住」也可以說是「沒有假設」,佛法是「無所住而生其心」,而其他的科學和人文是「因(依)所住,而生其心」;因著、依照所住的「假設」,推演出種種學說和定律。人文和科學的知識,沒有假設就沒有辦法成立;佛法,「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不依因、不住在任何的「假設」,而能夠解除凡心的種種纏縛,這也正是《金剛經》的精髓所在。

    (3).為什麼想要找到安身立命的所在, 要先能夠「無住生活」?
    孟君: 寵愛、權位、財富,固然帶來了生活表相的幸福或便利,也會成為生命的負累和羈絆。「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佛性、佛心,就是「實性」,真實的自性,也就是「真如佛性」。能夠安住身心,就不會被別人的一個眼神傷害,被別人的一句話利誘,乃至被貧富寵辱毀譽動搖了初衷,所以,想要找到安身立命的所在,要先能夠「無住生活」。

    死囚頂油, 全神貫注
    (1)請跟大家說死囚頂油的故事?
    玟珮: 過去印度有一位國王想測驗心的力量究竟有多大,於是派人到牢獄裡抓來一位死囚,並且對他說:「現在你就要被判死刑了,不過我可以再給你一次機會,如果,你能夠手捧著一碗油,頂在頭頂上,在城內的大街小巷繞行一周,而能夠不灑落一滴油的話,我就赦免你的死罪。」

    死囚在絕望之中,突然有了希望,歡喜不已,於是小心翼翼地頂著一碗油,繞行於街道。但是,國王企圖分散他的注意力,派人在街道各處布置種種奇觀雜玩,並挑選國中的美女,在他經過的路旁隨著美妙的音樂,輕歌曼舞。

    死囚一心想要活命,只擔心頭頂上的油會潑灑出來,所以專注於一步一步往前走,所有的聲音、美麗景色,彷彿一陣雲煙,一點也無法引起他的興趣。

    他平安地繞回宮中,一滴油也沒有灑落。國王問他:「你在繞街時有沒有聽見什麼聲音?看見什麼動靜?」

    「沒有啊!」

    「你難道沒有聽見悅耳的音樂,看見動人的美女嗎?」

    「回稟大王!我確實什麼也沒有聽見,什麼也沒有看到。」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There are no activities here yet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