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首頁
總會長介紹
Back
星雲大師略傳
星雲文集
關於讀書會
Back
認識我們
談讀書會
各類型讀書會
線上填寫表單
Back
讀書會家族網站申請
新讀書會成立暨家族網站申請表
書香義工報名表
聯絡我們
分享園地
Back
好書分享
方案設計
經營秘方
表單下載
閱讀花園
活動資訊
Back
活動訊息
活動花絮
讀書會家族
群組
活動
Videos
Audio
相片
People
Polls
Show results from selected filters below:
Check All
Uncheck All
相片
用戶
相簿
Videos
活動
群組
搜尋
Sign In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Your password
記住我
登入
我忘記了我的帳戶名稱
我忘記了我的密碼
上傳封面照片...
拖曳照片,控制封面照片的呈現區域
台北-教師讀書會
Registered Users
Timeline
About
Albums
Videos
Audio
Followers
Events
More
Groups
Polls
鳳山-世醒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4 天前
台北-教師讀書會
📕台北教師讀書會📘
一、時間:113年4月25日上午10:00~12:00
二、地點:台北道場六樓教室
三、參加人員:范鴻英、陳雪霞、翁麗珠、黃麗容、莊秀蘭、吳秀鑾、唐立麗、黃婌媛8人
記錄:黃婌媛
四、三階段帶領人:
<一>、暖身階段:翁麗珠老師
<二>、閱讀主題:黃婌媛老師
<三>、延伸分享與回饋:陳雪霞老師
五、讀書會進行
<一>、暖身運作:翁麗珠
1、主題:《星雲大師全集》第三類~往事百語3~慈悲
2、內容:
大師剛出家不久,就體悟到:慈悲是做人本來應該具備的條件。
大師自述:我自幼就極富慈悲心,總是想盡方法補救那些不完美的人事~央求家人救濟一個孤苦無依的老公公;四處尋找零工,幫忙補貼家用,希望能藉此減輕父親的憂勞。
十二歲,割愛辭親入寺出家,自覺在慈悲上有更深的體驗,這才感受到慈悲並不是一個定點,而是情感的不斷昇華。體驗到救護道友,無所畏懼顧忌雖忙碌卻是滿心歡喜。
在佛光山開山之初,經濟最為拮据也都竭力捐輸~斯里蘭卡、新加坡、孟加拉、錫金、尼泊爾、拉達克、印度等地的佛教機構,以盡佛子微忱。覺得:慈悲不是用來衡量別人的尺度,而是自己身體力行的道德;慈悲也不是用來沽名釣譽的工具手段,而是真愛的自然流露。
一生興辦許多佛教事業,許多是一念的悲心所成就的因緣。初建佛光山時,滿山的刺竹雜草,想到用來建設規模較大的佛學院,一償培才興教的宿願。後來,為了因應朝山信眾的需要與方便,我又籌款購地,移山填海,規畫其他佛殿、講堂、客房、齋堂等建築。所有的設施,都是為了利益眾生;一切的建設,都是為了福利社會。
多年來的處世經驗,使我深深感到:唯有慈悲,才能化干戈為玉帛,消怨懟於無形;唯有慈悲,才能廣結善緣,成就事業。
天下之事不能盡如人意,以慈悲行事也有吃虧的時候。但我從來未曾灰心氣餒,因為我寧可因慈悲而自己吃虧,也不願任意捨棄一個眾生。
我回想剛來台灣時,雖然無錢無緣,但是心中卻不以為苦,因為只要我以慈悲待物,愛護珍惜,花草樹木會酬我以繁茂青翠,昆蟲飛鳥也迎我以悅耳鳴唱;只要我以慈悲應世,不冀回報,榮辱得失都是我的增上因緣,天下眾生也成為我的法侶道親。即使是一無所有,都足以安身立命。
<二>、閱讀主題帶領:黃婌媛
1、書目:星雲大師《佛教與生活》
2、主題:生活與信仰
3、討論內容:
《前言》
星雲大師說:「信仰是人生終極的追求,沒有信仰,生命就沒有依歸。」我們是有情眾生,是用感情來維持生命,生活有信仰,才有力量!相信來到身邊的人、事、物必有因緣,透過因緣來磨練自己、昇華人格!大師在文中以六點來說明「生活與信仰」
(一)、信仰的利益:
邪信、不信、迷信,當然要找到正信,信仰的利益如手、如杖、如根、如船、如力、如財,信仰是產生無量功德的根本,《華嚴經》說:「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
(二)、信仰的價值:
信仰能使思想統一,解決人生許多的難關,可以克服恐懼使前途有望;信仰能使煩惱解脫,使身心安住,凡事正向思維使生活美化、生命有依靠。
(三)、我們要信仰什麼:
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確實存在,八相成道圖歷史遺跡上是明明確確載錄的;是功行圓滿的覺者,具足智德、斷德、恩德等三德的大善知識,以引導我們走向正道。佛陀所修的戒行是清淨無瑕,所教化的法是圓滿的正法,讓我們能夠建立圓滿的人生。
(四)、信心如何增長:
人生尋得足以安身立命的信仰,如何讓它增長、不退轉?孫立人將軍夫人張清揚居士,煮雲法師打精進佛七,從靈感而增長信心;從修福德、慈悲、慧解、體驗、見性增長信心。
(五)、正信的生活與正信的信仰
正信的佛教獲得的智慧,淨化身心歸向三寶純正的信仰。佛教講「人人有佛性」,相信自己、迎向光明。遵循「四依止」,護持僧團,才是佛弟子應有的責任,讓信仰從認識法相進而深入體證法性。
(六)、如何實踐生活上的信仰
佛弟子應該從「少食為湯藥,樸素為清高」做起,體驗工作是神聖的,服務是偉大的,踐行四攝法來處世接物;更要「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做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堅定自己對佛教的信仰,隨緣、隨分、隨力在生活中落實、運用,才是真正了解佛法的意義與價值。
《結語》
眾生都有向上、向樂、向光明的趣向,佛法正是引導眾生向善提升的真理,透過聞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三慧深觀因緣的平等性,看到人生的光明、希望。行菩薩道,以慈悲溫暖人心,發心、發願、力行中圓滿佛道。在這漫長的修行道上,確定信仰的目標、找到生命的主軸,生生世世努力精進不懈!
<三>、分享與回饋:陳雪霞
主題閱讀「 生活與信仰」文中說,有佛教的信仰後,要在生活中落實、運用。
因信仰,讓我們知道如何減輕自己的煩惱,安住我們的身心,讓我們面對問題都能轉換或克服,不管今生或來世,因信仰讓我們生命都有仰歸。
所以正信就很重要,要信仰真實實在有的且歷史可考証的、有能力、道德高尚的、戒行清凈的、智慧圓滿的。也要隨時培養善根福德因緣。
麗珠是慈悲的觀音,有求必應,所以她在分享往事百語「慈悲」一文時,有如觀世音菩薩在說法。大師說;「一個人寧可什麼都沒有,但是不能沒有慈悲!」。大師自己也是慈悲到了極點,才能創建佛光山,並擴展為五大洲都有佛光道場,也是因大師慈悲心引發的。
以上感謝婌媛、麗珠的分享,妳們太棒了。
《莊秀蘭分享》
謝謝翁麗珠老師的暖身「慈悲」一文,大師一生是慈悲的實踐者,以身作則,令人感動。
大師自述詩:「心懷度眾慈悲願,身似法海不繫舟;問我平生何所求?平安幸福照五洲。」
謝謝婌媛老師帶領生活與信仰。
學佛之後,有信仰為依止。其實,信仰應該依照佛陀所說的「四依止」為準繩。
1.依法不依人。
2.依智不依識。
3.依義不依語。
4.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有正確的方向,在處世上協調人際關係,用布施、愛語、利行、同事的四攝法,是最好的妙方了。
鼓勵、讚美都能讓我們廣結善緣,增加信仰的力量。
因此,對於這「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的七佛通偈,應該要信受奉行。
而我們堅定自己對佛教的信仰之後,還需在生活中落實、運用,才是真正了解佛法的意義與價值。
1
0
0
0
0
0
鳳山-世醒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
最新文章
2024年人間佛教讀書會初階/精進培訓暨認證帶領人聯誼座談
2024 閱讀研討會報名狀況查詢
2024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4閱讀研討會《星雲大師全集導讀》
2023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3閱讀研討會《星雲大師全集導讀》
讀書會家族最新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