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台北教師讀書會📘
    一、時間:113年9月19日上午10:00~12:00

    二、地點:台北道場六樓教室

    三、參加人員:范鴻英、陳雪霞、薛慶色、翁麗珠、李美雲、莊秀蘭、吳秀鑾、唐立麗、陳淑貞、錢素慧、蕭文鶯、黃婌媛12人
    記錄:黃婌媛

    四、三階段帶領人
    <一>、暖身活動:陳雪霞老師
    <二>、閱讀主題:李美雲老師
    <三>、回饋分享:李美雲老師


    五、讀書會進行
    <一>、暖身活動:陳雪霞老師
    《簡介淨土法門》
    主旨:專修往生阿彌陀佛淨土的法門。
    淨土宗派的成立:三經一論至清朝演變成五經一論。
    一、《佛說無量壽經》於後漢傳至中國,
    二、《佛說觀無量壽經》
    三、《佛說阿彌陀經》的東來。
    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五、《楞嚴經》大勢至念佛圓通章
    及一論~往生論( 作者世親菩薩)

    淨土法門從世尊宣說後,以《無量壽經》為主要經典,慧遠大師當時盧山結社成立淨土宗派,也成為南方一大佛教中心,也是淨土第一位祖師。
    淨土是以清淨功德所莊嚴的處所。其中極樂世界彌陀淨土自古以來即被視為諸佛淨土的代表。
    彌陀淨土思想乃依據《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三經所成立。
    《無量壽經》主要敘述阿彌陀佛成道的因緣;成就四十八大願,廣度我們穢土五惡、五痛、五燒劇苦的人們,勸修往生法門,及開示三輩往生的條件。
    《阿彌陀經》以阿彌陀佛的西方勝境,人往生在淨土莊嚴當中,成就不退轉為主,加上淨土三資糧「信、願、行」 成為往生的必要功行。
    《觀無量壽佛經》則陳述往生西方的淨業「三福行」,也是諸佛成佛的正因。說明怎麼修十六觀及修九品往生的條件。

    <二>、主題探索
    《阿彌陀經》的管理學:李美雲老師

    《阿彌陀經》其實可以從管理學的角度看出不少啟發。這本經典講的不僅僅是信仰,裡面有許多可以應用在現代生活和工作的管理智慧。

    1. **明確的目標和願景**
    阿彌陀佛立了四十八大願,這像極了我們在管理中需要設定清晰的目標和方向。有了明確的願景,大家才知道該往哪裡去,目標清楚,事情自然更容易推動。

    2. **專注和持續改進**
    經文強調一心念佛、一心不亂,也就是說「信願行」這提醒我們在工作中要持之以恆。類似於管理中的「持續改進」,無論做什麼,專注和不斷進步是關鍵。

    3. **以人為本**
    極樂世界的人人平等,對應到管理上,就是要尊重每個人的價值,營造一個和諧、平等的工作環境,這樣大家才能真正發揮所長。

    4. **仁慈的領導**
    阿彌陀佛的慈悲心,讓我想到仁慈的領導方式。一個關心團隊的領導者,會讓大家工作更有動力,也會使團隊更有凝聚力。

    總結來說,《阿彌陀經》教我們不僅在信仰上堅持,也要在管理中保持願景明確、專注、關懷他人,這些都能幫助我們更好地面對現實中的挑戰。

    六、回饋分享
    《莊秀蘭老師》
    謝謝美雲帶領佛教管理學1

    我們耳熟能詳的阿彌陀經上,極樂世界不但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而且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池中蓮花,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是非常美好的環境,令人人嚮往。

    要有何資格去到阿彌陀佛的美好國度?是「三根普被」,上、中、下根皆得往生,但先決條件是「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必須具備「信、願、行」,還要「一心不亂」的稱念其名,臨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淨土。

    所以生活在極樂世界的眾生,道業上都已達到不退轉的「阿鞞跋智」境界的諸上善人。

    而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讓人生有希望、有目標、有未來,就是「給人希望,給人信心」甚至「給人歡喜,給人方便」,這正是阿彌陀佛管理學中,最高明的地方。

    大師説:「念佛無非念自心,自心是佛莫他尋。」念佛讓我們精神集中、認識自己、明白自己,「尤其念佛可以創造當下的人間淨土。

    了知「佛法」的美好,清淨心實行三好四給,我們已經生活在「人間淨土」了。

    七、結論
    世尊教化的娑婆世界,因因緣不具足,而障礙特別多,造成學佛不易,生老病死,毫無把握。
    淨土中「諸上善人聚會一處」,不但有理想的自然環境,更著重於淨土中的德行進修,不致退失菩提心。

    然後恆久地修習淨土的法門── 憶念佛陀的形貌和他的慈悲智慧、淨土的莊嚴華美、稱念佛陀的名號等等,並至誠地把一切功德廻向。 這樣以自己的修習力為因,佛陀的慈悲接引為助緣,期待命終之後往生淨土。

    高僧大德們倡導的「人間佛教」,即是要信徒能轉娑婆世界為清淨的人間淨土,從《阿彌陀經》阿彌陀佛管理極樂世界中得到的啓示!先從人間貯備「信、願、行」三資糧,勤修「三福行」,到「一心不亂」經營管理當下的人間淨土。

    法師講座「念佛與生活」,透過念佛能調解情緒,培養慈悲和包容力,改善業力增強願力,煩惱轉菩提!累積慈善力量,佛法智慧、福德因緣圓滿,佛國自然現前!

    大師曾說過:「世間管理學,都是學著去管事,去管人,是不夠的,今後最好要學習把自己管理好,才是最高的管理學。」

    遵循今天帶領人結合AI智慧統整出的四大準則,人人反求諸己~諸上善人聚會一處!很棒的兩位帶領人!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