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Introduction
Pinned Items
Recent Activities
  • 萬華吉祥讀書會
    一.讀書日期: 2022/3/12 時段:14:30~15:30
    二. 讀書地點: 6樓信願五
    三.題 材:「佛陀本懷」序
    四.帶 領 人: 李素米
    五.紀 錄: 李素米
    六.參加人數: 李美滿、李英慈、李素米、張美麗、張璧娟、陳玲妃、翁建忠、梁瑞貝、魏詩樺、潘素華、廖玉美、鐘秋香、黎羿迂、盧春美、羅鳳娥、許碧麗共16人
    七.前言帶領人:各位同學吉詳:今天我們要讀的文章是「佛陀本懷」,什麼是佛陀本懷就是正本清源,還佛陀本來面目。

    八.主題內容綱要:設甲、乙方 以對答的方式讓大眾更認識偉大佛陀及人間佛教
    例如你信仰佛教就信仰佛教了,為什麼還要說信仰人間佛教呢?

    九.提問:1.讀完整篇文章後您對哪一段或哪一句話較有感?為甚麼?
    2.可以說說看您認對哪一項較容易做到或較難實行的經驗嗎?
    3.經過研讀後,這篇章節對您有何啟發?往後會如何落實在生活中?

    梁同學分享: 第1,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因為要实行佛陀的教育是在行住坐臥中,表學為人師行為師範做好模範讓未學佛者看到會敬仰更會加入佛門來學佛。
    第2,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在人間修苦行過程的体証了知世間有為法都是緣起緣滅的真理。
    第3,不能認為在家念經參加法會辨活動就是有修行有功德。真正人間佛教是每日生活在同事中(包括家人,公司,佛門共事者)都要用同理心,講慈悲語就是讓人能生信心不是讓人退道心的語言对待,才是真正大慈悲心也是佛菩薩的心!

    潘同學分享: 1佛陀本懷最有感的是六祖大師的「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又如太虛大師的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都是要佛弟子齊心著力回歸到佛陀的本懷。

    盧同學分享: 當初我是信道教,甚至迷信看風水,抽籤,心裡還是不平靜。有一天到市區逛街看到了普門峙,進去一看,剛好師父在開示,聽 完了心裡很歡喜,很快就歸依佛祖,師父說:人間佛教可以淨化身心,可以增加道德 ,可以心存慈悲,可以依靠自己,可以服務他人,可以增加智慧昇華,所以我們信仰 人間佛教有這麼多的好處。惠能大師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李同學分享: 信仰人間佛教可以淨化身心,增加道德智慧昇華,人間佛教告訴我們十法界都在心裏,心虛空,包容一切法界,唯心淨土,自性彌陀更是不離人間,所以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都是人間佛教,它是以戒定慧為本體,以緣起中道的真理為根本,以現代群眾需要安身立命的方法為依歸。

    張同學分享: 人間佛教佛陀本懷〈序〉篇.讓我最有感一句话.佛陀以人為本倡說五乘佛法,只要有慈悲,般若.菩提就能獲得解脱,因此人間佛教就是菩提心的佛教,人人所必须努力的目標上求下化,才能解脱生死輪廻之苦。
    未讀這本書時,自我感覺佛法懂很多,烦惱執着根深蒂固,讀了之後方知自己愚癡,書到用時方恨少,更要細细去体會佛陀本懷真正悲心在那裡,我又運用到幾分在日常生活,慚愧之至!經常走馬看花的看過,要改進再改進!與善知識們好好學習。

    美麗同學分享:大師在序文當中將人間佛教佛陀本懷,用提問回答的方式,讓我們 一目了然的從題目答案中知道人間佛,不被外界的觀念來扭曲佛教,失去佛陀本有的人間性格,佛陀修行在人間、成道在人間。這不是人間佛教嗎?如六組惠能大師:[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我們有這樣的因緣,在佛光山跟隨先賢和大師的腳步學佛,真是三生有幸啊!所以我們要更加精進報答師恩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萬華吉祥讀書會
    一.讀書日期: 2022/1/9 時段:13:00~14:00
    二. 讀書地點: 11樓教室六
    三.題 材:「給」的修行
    四.帶 領 人: 李素米
    五.紀 錄: 李素米
    六.參加人數: 李素米、張璧娟、陳玲妃、翁建忠、魏詩樺、廖玉燕、許碧麗共7人
    七.前言帶領人: 佛光山開山之初,大師就為佛光人訂出四大工作信條:這四個德目對今日社會,有很大影響,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研讀「給」就我們的重要性是甚麼?
    八.主題內容綱要:
    1、給人信心——就是關懷他人多讚歎
    2、給人歡喜——就是面帶微笑常問好
    3. 給人希望——就是言談舉止要鼓勵
    4. 給人方便——就是凡事相助不推諉
    九.提問:1.讀完整篇文章後您對哪一段或哪一句話較有感?為甚麼?
    2.可以說說看您認對哪一項較容易做到或較難實行的經驗嗎?
    3.經過研讀後,這篇文章對您有何啟發?往後會如何去推動這四給?
    陳同學分享:我覺得給人歡喜對我來講最容易,給人歡喜就是講好聽的話,給予讚美,可以改變一個人一 整天的心情,給予愛語,可以溫暖一個人的心房,所以我會認為講好聽的話對我來說一點負 都沒有。
    給人希望對我來講會比較困難,因為我會認為我自己都沒有做得很好,要如何給別人希望?這也是我需要更加精進的部份,如果我自己的信心不夠,是無法幫助別人的。
    翁同學分享:我喜歡給人信心!給人信心可以幫助一個人重拾希望,多數缺乏信心的人是看不清自己的方向,原因是他陷在自己的思維裡,這時我們如果能夠以置身事外的角度來看清他往往能夠給他一個明確的建議,就算沒能馬上幫到他,也可以他多一個抉擇的考慮。
    給人方便如果是隨手之勞或是緊急的迫切,我是不會考慮立即幫忙的,但如果是明明他自己可以做得到的,他卻期待我施援手,或者是違法,不合常理的事,我就不會給他任何方便,我會認為這時給他方便是剝奪他學習的機會,會害他永遠不會成長,我們要給他的方便不是隨便,不是什麼都可以方便,那要看具體情況因地制宜的,要建立在堅守原則的基礎上的。
    張同學分享:给的修行讓我体會很深,此次腊八粥话動,有送去给分會的長者,好久好久不曾見到的桂花媽咪,跌倒臉黑青,看了好心疼,知松師兄說他快9O歲了,夫妻同修互相扶持,多感動的畫面,還有一些長者宝诛,宝玉老菩薩,看到這個腊八粥,都感動的說不出話來,這些會停留在我腦海中,原來〈给〉是讓我一輩子的歡喜,烙印在我心深處永遠永遠…
    比較做不到的是给人方便,有時候拿揑尺寸不好的話,會给人方便变隨便,得寸進尺,好像付出都是應該,没有一些些感恩的心是菩薩道是不求回報,只是内心的感受是有些衝擊的,需要去調適何謂真正的给人方便。
    李同學分享: 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其實我們從小到大一直沒有離這四給,只因為我們都一直希望別人給我們甚麼?而不是我們給他麼甚麼?從現在起要學習大師「給」的度量,讓每個人都歡喜自在。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南非-德本禪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2 年前
    台北道場萬華吉祥讀書會
    109 年4月15日
    讀書日期 109/4/15 記錄日期 109/4/15
    讀書地點 Line 線上 記錄人 張美麗
    人 數 11人-李素米、張璧娟、吳富華、廖玉燕、王瑞芝、魏詩樺、曾麗貞、
    曾漂祥、李美滿、郭美月、張美麗
    帶 領 人 李素米 導讀人 李素米
    書 目 佛法真義(一)p37
    主 題 皈依三寶
    討論結果 1.討論熱絡:□全部發言 □2/3發言 ▓1/2發言
    □1/4發言
    2.進行流暢:▓深入主題了解 ▓提出問題討論 □四種層次運用
    3.四層次提問運用:▓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4.增進彼此了解 : 要在加強
    5.內容受用程度:▓非常好 □2/3 □1/2 □1/4
    6.帶領人的感想:會員們表現得不錯,希望未來會更好
    內容
    摘要 一、 前言:帶領人
    各位愛書人晚安,因疫情嚴峻所以我們就採用線上讀書,原本還擔心出席力不高,但今天的出席率還不錯,令我很感動希望往後的讀書會越來越興旺,謝謝大家踴躍出席。

    二、 主題內容綱要:
    佛陀說人人皆有佛性,因此,皈依佛、法、僧三寶就是皈依自己,所謂「心佛眾生,無二無別」。
    佛、法、僧三寶是佛教徒信仰的中心,是超越世間的聖財。
    佛如光,能圓熟眾生。光有照耀、溫暖、成熟三個功用
    法如水,能滋潤眾生。水有洗滌的功用,去除污穢業障,能解除人的飢渴;有生長的能量。
    僧如田,能植福種德。僧是老師。教育、指導、傳授我們知識、為我們服務、給我們方便。
    娟同學:今晚非常感謝素米督導的帶領!讓我们多了解皈依三宝的真實義,光能照耀,溫暖,成熟萬物!佛如光,皈依佛即是在心中建立發電廠,長養慈悲,智慧,信心的善法能源源不斷!而法如水洗滌污穢業障,增加能量!水能解渴,促進健康,成長!僧如田,能讓植福種德!因此皈依三寶是我们精神内在的财富!要時時憶念三宝,護持三寶,進而皈依自性三寶!行三好於人間,才能真正真正了解皈依三寶的意義
    滿同學:佛,法,僧三寶是佛教徒信仰中心,進入佛門就要先皈依三寶,佛法僧是我們精神內在的財寶,得到以後,平安,幸福,解脫,自在,自然能不求兒得。
    貞同學:有皈依三寶,有信仰,就有信心,就會產生無限的力量,自然就能自發自動去做好事,就能存好心不求回報,口中也自然會說出善言好話。◆處處阿彌陀,聲聲阿彌陀,心心念念也是阿彌陀
    芝同學;皈依指的是皈依三寶,皈依覺正淨,可以做為我們人生的依皈,也等於承認自己是佛教徒,我們可以用佛教的修行方法來幫助自己走出一條光明正大的路,也讓我們人生的道路不會偏差,同樣的可以讓我們護持,學習,弘揚佛法,讓我們的人生有了中心目標
    麗同學:我們在佛光山都是非常有福報的人,像現在疫情嚴重時,法師們每天3:30在雲端帶領大家共修,給我們精神上的安定,也讓我們給別人因緣一起共修,將功德迴向家人,社會祥和。◆大師送給我們大家一個字簡單的法門,三好運動" 身做好事,口說好話,心存好心,身口意三業就能獲得淨化。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南非-德本禪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2 年前
    台北道場萬華吉祥讀書會
    一.讀書日期: 109/4/22 時段:21:00~22:00
    二. 讀書地點: Line 線上
    三.題 材: 受持五戒《佛法真義》(一)p40
    四.帶 領 人: 李素米
    五.紀 錄: 張美麗
    六.參加人數: -李素米、張璧娟、吳富華、廖玉燕、王瑞芝、魏詩樺、曾麗貞、
    曾漂祥、李美滿、郭美月、張美麗、黃月秀-12人

    七.前言:帶領人
    時間過的真快記得才剛讀完皈依三寶第二篇的受持五戒又來了,時間飛逝之快、是不容許我們再浪費光陰。

    八.主題內容綱要:
    佛陀所開示的教法,儘管在義理思想上各有主張,但對佛陀所制定的戒法,則是一體共遵。
    皈依三寶是學佛的人門,受持五戒則是信仰的實踐。戒的本質是不侵犯,從不侵犯中,
    完成身口意三業的清凈。因此,戒為一切善法的根本,受持五戒可以增長信心、智慧,
    生出功德,人身平安,增加道念,防非止惡,獲得尊重,人我和諧。
    五戒:
    1.不殺生。主要是不侵犯人的生命,進而尊重他人的生命自由
    2.不偷盜。不可以非法將別人的財物占為己有,即「不予而取],要尊重他人的財產自由。
    3不邪淫。邪淫是夫妻正常關係之外的感情生活,會造成家庭不幸、社會混亂,因不
    邪淫而能尊重他人身體、名節的自由。
    4不妄語。妄語有惡口、兩舌、綺語、說謊等,尊重而不侵犯他人的名譽與信用。
    5.不飲酒。廣義說,就是不亂吃、不接近會傷害自己身體健康、使自己心智迷亂的物
    品。像嗎啡等毒品。不飲酒是尊重自己與他人的健康及智慧。
    心得分享:
    麗同學分享:大師說:不妄語而讚嘆他人,能得善美名譽。生活中我們對人要常用溫暖的語言,修讚嘆法門,自然會得到很多的助緣。大師在般若心經生活觀裡有一個小故事;老婆做了一隻烤鴨,只有一條腿,先生說為什麼只有一隻腿?太太就說我們家的都只有一隻腿,而先生也很聰明就到自家後院的池塘去看,中午鴨子修習縮起了一隻腳,先生就拍拍手,鴨群就放下另一隻腳游水去了,先生說你看我一拍手就兩兩條腿,太太說你從來沒給我拍手只能吃一隻腿。不論是夫妻兒女或是親朋好友我們都要說善美的話。
    **五戒讓我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心,是諸佛教。」

    貞同學分享:五戒的第一條不殺生,驗證了此次’新冠狀病毒疫情,因殺生而引起大地的反撲,如果我們尊重生命,不犯戒,生命才能免於恐懼。佛陀制定戒法,就是要人們彼此尊重,和儒家的五常-仁、義、禮、智、信相互關聯,一個是積極尊重他人戒法。一個是消極持守不犯。相對現在疫情,戴口罩就是尊重。勤洗手就是保護自己安全,現在的情況,遵守五戒再好不過了。

    娟同學分享: 五戒是做人的根本,必須謹守,才能自利利利他,從自身做起,進而影響家人,擴大到社會!妄語戒也也不容易持,無心之言也是會傷人,必須謹言慎言,常説善美,鼓勵,鼓勵人的話!好話一句三冬暖,毒言一句六月寒。因此口業是很難修的,要很小心喔!

    滿同學分享:皈依三寶是學佛的入門,受持五戒是信仰的實踐。受持五戒可以增長信心,智慧,生出公德,讓人身平安,增加道念,防非止惡,獲得尊重,人我和諧。而五戒的根本精神:尊重他人的自由,不侵犯他人。
    祥同學分享:戒,為無上菩提本,乘法身船,至涅槃岸,由戒定慧清凈,—切戒圓具,有慧善等持!
    精進勤勇者,渡難渡暴流。 以戒為師。

    芝同學分享:
    受戒可以說是功德殊勝,學佛之人理應受戒,發菩提心,行大悲願,受戒是保護我們不是限制我們,沒有受戒易懈怠放逸,受戒後自己會警惕,可以使我們自己的身心得到安定和諧,也是在福田播種,戒,好比世間的法律,是個人生活的規範,是修.齊.治.平的軌範,果能人人守之,具體落實在生活中,必能本固邦寧,民安物阜.

    樺同學分享:富同學:要守五戒,家庭才會美滿,尤其是酒戒,男生在外,必須戒酒,喝酒亂性會誤大事,必須堅持不喝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南非-德本禪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2 年前
    台北道場萬華吉祥讀書會
    一.讀書日期: 109/4/22 時段:21:00~22:00
    二. 讀書地點: Line 線上
    三.題 材: 布施《佛法真義》(一)p44
    四.帶 領 人: 李素米
    五.紀 錄: 張美麗
    六.參加人數: 李素米、張璧娟、王瑞芝、曾慈萱、曾漂祥、李美滿、張美麗共7人七七.前言:七.帶領人:阿彌陀經裡談到,執持阿彌陀佛名號若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必蒙佛接引佛國,但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緣,那善根福德因緣在哪裡呢?就在布施裡,要如何做布施才正確呢?答案就在今天我們要讀的主題「布施」,請同學們好好來詳讀這篇文章…..
    八.主題內容綱要:
    從自度到樂意度人,自他得度是一體兩面的。或許有人會問:自己都還沒有成佛、解脫,怎麼有能力去度人?其實,未成佛道先度人是菩薩發心,菩薩在發心度人的過程中圓滿成就自己的佛道;因此,先度人,累積福德資糧,最後自己當然也就得度了。
    所謂「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但一般人對於六度未能真正了解,只從膚淺的表面來認識,總以為佛教只是單單叫人要布施喜捨,要持戒自律,要忍辱負重,要精進不息,要枯坐入定而已;這樣的說詞往往不能契合眾生的根機,因此讓人對佛教產生誤解。
    「布施」-有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布施看起來是給人,實際上真正受益的是自己。這就如同將種子播種到田裡,將來收成的當然是自己。
    「捨得、捨得」,能捨才能得,從布施中能捨去內心的慳貪,廣結善因好緣,自然能獲得無限的法喜和自在。
    人生不要只看到黃金白銀,比黃金白銀更寶貴的還有布施溫暖、與人結緣的感動。布施不全然以金錢為主,我們說好話讚歎他人,心存慈悲、隨喜隨緣的給人一個點頭、一個小小招呼、一個隨手幫忙,你能把歡喜布施給人,這就是結緣

    九.帶領人提問:你對哪一段或是哪一句話印象最深刻?最感動?為甚麼?
    滿同學分享;所謂布施,有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做一個佛教徒,不是只一味的講究錢財布施,布施要隨緣,隨份,隨力,更要不自苦,不自惱,不自悔

    娟同學分享:布施要做到無我利他的精神!無智亦無得!心裡才得到真的清净!六度波羅蜜布施为首!真正的布施是通達六度一切的。無畏施是要學習觀音菩薩慈悲救苦救難的精神!告訴別人不要害怕,给予心靈安慰!這方面我們也要學習如何觀機逗教,應病與藥!才能真正落實無畏施的意義!常常研讀佛學,充實自己文化内涵,發揮菩薩心,有需要之時,必能發光發熱,利益大衆

    芝同學分享:六度波羅蜜,布施第一,布施度慳吝,其功德殊勝,讓我們本性中的慈悲自然流露,布施即是用自己的財產,時間,智慧,技能及一顆溫暖的心與大眾廣結善緣來達成弘揚佛法,廣度眾生的目的

    麗同學分享:在義工的服務當中體會到,布施看起來是給人家其實受惠的是自己,以前內向的自己因為經過會長的洗練,懂得和多和人交流,對人多一些關懷,自緣善因好緣就會出現,也在學習中成長。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南非-德本禪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2 年前
    台北道場萬華吉祥讀書會
    一.讀書日期: 109/5/7 時段:21:00~22:00
    二. 讀書地點: Line 線上
    三.題 材: 般若《佛法真義》(一)
    四.帶 領 人: 李素米
    五.紀 錄: 張美麗
    六.參加人數: 李素米、張璧娟、王瑞芝、曾慈萱、曾漂祥、李美滿、張美麗共7人

    七.前言帶領人:
    以開經偈做讀書會的開端,然後鼓勵同學們每周的這一天都會排除萬難來共修,最令我感動,希望我們能夠繼續用功一直到永遠。

    八.主題內容綱要:
    六度以般若為眼睛,所謂「五度如盲,般若為導」,可見般若的重要性。
    般若是向內求呢?還是向外求呢?你向外求得科學、哲學等知識,總是世智辯聰,不若向內悟得的般若。般若是內自證的功夫,是透過「正見緣起,了悟諸法空性」所獲得的「內外圓成」智慧。人生有了般若,就能泯除人我對待,跳脫無明煩惱。

    般若甚深微妙,它是諸佛證悟的境界,為了方便大家了解,我將它分為四個層次,即:眾生所了解的般若是「正見」,聲聞、緣覺二乘人的般若是「緣起」,菩薩的般若是「空」,而真正的「般若」,唯有三世諸佛知道,也就是要到成佛之後,才能真正認識的般若。

    九.帶領人提問:你對哪一段或是哪一句話印象最深刻?最感動?為甚麼?
    娟同學分享:
    五度皆以般若為導,可見般若的重要性,唯有成佛才能真正認識般若,一般人要獲得快樂的人生,必須先培植善因緣,不要在果上計較,怨天由人,陷入無明煩惱中,無法超越,而菩薩的空是真空才能生妙有,包容萬物,一切皆無自性,不著一切相,自然有了般若,成就世間及出世間法皆圓滿,不但自利,更須熱心廣度有情,直到圓滿究竟佛果!
    在生死河流有了般若,即便方向很穩,不迷失,遇瓶頸也會勇往直前,不畏縮,只因心中有般若,多美好的人生喔!

    芝同學分享:
    般若是出世間彗(空彗),是看破,放下愚癡的智慧,般若的深淺與多寡端視個人體會的深淺而定,般若有六種內涵1:實相般若2:境界般若3:文字般若4:方便般若5:眷屬般若,6:觀照般若
    五度如盲,般若為導,沒有般若智慧就無法解脫,我們可以用佛法的般若智慧在日常的修行上,這種出世間的空慧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與認識世間的現象使我們從煩惱,執著中解脫

    麗同學分享:
    心經開始就用,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我們生活中要時時自我觀照自己是否活在當下。才不會迷失在空無之間。

    滿同學分享:
    諸佛以法而生,法是為般若,般若更是三世諸佛母,那般若又在那裏,揚眉瞬目處處是般若,我們要以般若智慧來掃除煩惱

    樺同學:
    般若能對治愚癡。愚癡就是根本無明,根本無明斷盡才有辦法成佛。
    成了佛,九法界的有情眾生,都可以被教化,而沒有障礙。我們有幸得人身及學佛更該用智慧處理每件事情 不要讓人生空過

    十一.眾生所了解的「般若」是「正見」,「正見」又是八正道之首,有哪位同學可以說何謂「八正道」?這八項我們做到幾項呢?
    八正道~
    (1)正見:因緣果報,善惡業力,無常苦空,佛道永恆。
    (2)正思惟: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3)正語:真實的語言,慈悲的語言,讚歎的語言,利行的語言。
    (4)正業:不殺生為業,不偷盜為生,不邪淫為事,不邪業為命。
    (5)正命:合理的經濟生活,淨化的感情生活,慈悲的社會生活,道德的政治生活。
    (6)正精進:未生惡令不生,已生惡令斷除,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長。
    (7)正念:念佛覺行圓滿,念法法界圓融,念僧清淨功德,念天仁至義盡。
    (8)正定:健康的禪定,定心的禪定,悟道的禪定,見性的禪定。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南非-德本禪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2 年前
    台北道場萬華吉祥讀書會
    一.讀書日期: 109/5/13 時段:21:00~22:00
    二. 讀書地點: Line 線上
    三.題 材: 無我《佛法真義》(一)
    四.帶 領 人: 李素米
    五.紀 錄: 張美麗
    六.參加人數: 李素米、張璧娟、王瑞芝、曾慈萱、曾漂祥、李美滿、張美麗共7人

    七.帶 領 人:今天要閱讀的文章事「無我」,無我不是甚麼都沒有而是指~能苦能樂、能多能少、
    能大能小、能早能晚;無所不能,無所不是我的這就叫「無我」。
    八.主題內容綱要:
    佛教講「無我」,一般人聽了會害怕,以為「無我」就是沒有「我」了,因為人最關心的就是我。
    佛教講的「無我」,不是說現在的這個我是沒有的、空無的;佛教講「無我」的「我」是變化的。就是六尺之軀的人,在一生的歲月裡,也是時時刻刻都在變化裡。

    九帶領人請問同學:談談讀了「無我」這篇文章後有甚麼感想?對無我是否有更一成的了解嗎?

    娟同學分享:不要認為無我是什麼都沒有,正因為體會無我,才會能屈能伸,能大能小,無所不能,無所不是的我才叫做「無我」這是多美多超越喔!因此要超越輪迴,要學習無我,放下,面對人生各種是非,煩惱執著才能生起超越的心,常觀照自己,反省自己,人與人之間溝通,是門很深的學問,重要的是,要站在對方的立場想,同理心,大悲心生起,就做到無所不能的「無我」,祝福大家

    祥同學分享: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時,照見五蘊皆空。空就是”無我”。要把心收回來。

    富同學分享:將三好時刻記在心裡,而且要實踐在日常生活中才可,管好自己的一顆心,日日行三好,口說好話讚美同事。

    麗同學分享:人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昨天已過不用去追,明天未來不用去想。只要好好的過今天,將我們的心活在當下。世界事無常的,都會一直變化的,不變的是我們的心,心不要隨境轉,我們要安住我們的心,讓我們過得更好,看見更好的自己。

    滿同學分享: 無我:我們常常講我怎樣,你怎樣,其實這個我是講每個人的這顆心,而無我並不是說我們沒心,也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指能苦能樂,能多能少,能大能小 ,能早能晚,無所不能,無所不是的我,這就叫作無我

    芝同學分享:無我並不是沒有原則,我們不妨從多為他人著想這一點開始做起,慢慢地再進入客觀的境界,最後也是可以達到徹底的“無我”,“無我”不是抽象的,也非想像的,更不是拿來和人爭辯的,不是說我懂很多,很會引經據點,我比你懂得多就可以贏過你,如果拿“無我”要去贏過別人,你的“無我”就只是知見,因為你是在用“我”宣說“無我”,用“我慢”在駁倒別人,相信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

    貞同學分享:佛教以無我為中心,空無的我變化其中,尤其在一生的歲月裡,生老病死苦,都隨時在變化。我們如何在生命中做到離苦得樂。
    透過現在的我,去改變未來的我,才能有無限的的價值意義。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三重-聚寶盆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3 年前
    一.日 期:2020.7.11
    二.地 點:台北道場12樓講堂
    三.成 員:梁瑞貝、張璧娟、李美滿、陳美雲、曾麗貞、盧春梅、羅鳳娥、廖玉燕、黃秋燕、 郭美月、劉秀玲、吳金泉、李素米共13人
    四.主 題: 幸福是甚麼
    五.帶領人:李素米
    六.紀 錄: 李素米
    七.暖身:帶領會員們一起唱幸福是甚麼?

    八.首先帶領同學先消文,再請同學回答對哪一段或是哪一句話最有感?為甚麼?

    A同學分享:學佛接觸的第一個宗教團體是慈濟,同事勸募捐款作善事消災,原本看到有災難就會捐款,心想只要捐款很簡單,幾年裡捐了錢一切也很平順,有一年合夥人突然捲款跑掉,公司倒閉房子也被查封,一時間無法理解不是都有捐款作善事,為什麼還讓我碰到這麼大災難,在萬念具灰時,一個因緣師姐引進加入佛光會,更鼓勵我不要有退度心,以前結不好的緣,現在要更精進,三年前退休也當了會長,原來大師說的幸福是在我們轉念間,感恩渡我的師姐讓我對佛法沒有退渡,更感謝佛光會讓我在會長路上更成長

    B同學分享:幸福的真義是身體健康,病苦沒來糾纏,夫妻之間能寬容對方的缺點,多引導他來聽經聞法,參加線上讀書會,無形中會進步些些,家庭由於有佛法甘露注入,講話態度就會和氣很多,自己想改變別人是很困難,觀念轉變就會遇見幸福,就從自己做起,才是最重要的!知足,無病,和平安寧都是幸福的元素喔

    C同學分享: 幸福是自由自在 和平安寧 凡事看得開。
    記得剛嫁做人婦時很辛苦,因大家 都在不同家庭、環境長大,有時候在生活作息上難免有磨擦,為了讓家庭保持和樂總是要自己忍耐,後來讀大師的書籍後,學習到如果遇到困難時應該找出問題點然後再作雙方溝通,把事情說清楚講明白也就沒事了,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三重-聚寶盆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3 年前
    台北道場萬華吉祥讀書會
    一.讀書日期: 109/8/8 時段:14:00~16:00
    二. 讀書地點:台北道場
    三.題 材: 輪迴的譬喻(茶禪)
    四.帶 領 人: 李素米
    五.紀 錄: 李素米
    六.參加人數: 李美滿、盧春梅、張美麗、伍芳儀、郭美月、顏雪卿、吳金泉、李素米共8人
    七暖身:伍芳儀師姊泡茶、奉茶、先讓同學們一起喝茶吃點心放鬆心情。
    八.主題內容綱要:帶領人先帶領同學、消文,然後再提出問題由同學分享~
    1.帶領人提問:在文章中你對哪一句話或者哪一段話最有感?為甚麼?

    A同學分享: 主宰命運的是我們自身的業力,而不是上帝天神,祂既無法賜福給我們,也不能降禍給我們,一切的禍福還是我們自作自受。因為從輪迴的觀點來看,有情眾生的幸福快樂人生,或是不幸悲慘的命運,都是由我們自己所造成的。
    我年輕時同修就往生了,當時的我真是生不如死,每天過著行屍走肉的日子,後來走入佛門深入經藏才明白甚麼是「如是因,如是果」的道理,大師的這篇文章對我有很大的啟發。

    B同學分享: 輪迴的目的在於認清自己,從中開發覺性,在每次的輪迴,不斷提升、淨化我們的生命,學習以慈悲待人,用智慧處世。
    學佛前總是在檢討別人,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總覺得自己太委屈了,學佛後才明白「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的道理,我們應該要不斷提升、淨化自己,才能超脫輪迴。

    C同學分享: 勘破輪迴、超越輪迴、不害怕輪迴,對我來說最受用,我是鄉下長大的孩子,小時候常看到左鄰右舍他們都是用傳統的方式在辦喪事,我們最常看到的是「地獄變相圖」好可怕,對死亡充滿恐懼,直到長大來到佛光山學習佛法才慢慢了解因果輪迴的道理,不是每個人死後都會下地獄。

    2.帶領人再提問到: 當我們共讀這篇文章後,它對你有甚麼啟發?你會如何把正確的輪迴觀念帶給其他人?
    D同學分享: 一個具有正見的佛教徒,應該要以身作則,必須要勘破輪迴、超越輪迴、不害怕輪迴,安然在輪迴之中的磨鍊,而不為輪迴的煩惱所染汙。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Photogenic
    Photo uploader. To unlock this badge, you need to upload 30 new photos on the site.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目前尚未有任何活動。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