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福田讀書會第三組組長羅妙琴督導長課程

    《星雲大師拳集》16佛法真義
    導讀人: 陳翠琴督導

    「命運與因緣」*P308相信宿命:不抱希望、不創造 、不改變,很可惜; 其實命運掌握在自己,自己手中 靠自己創造 努力奮鬥 改變命運 佛經說、古德說、六祖說:參看內容 ;沙彌與螞蟻的故事 「禍福無門,唯人自招」舉凡習慣、信仰、感情、權勢、欲望等,都可以改變、轉化、左右我們的命運 ;與其相信命運,不如改心、將嫉妒心改成尊重心,將瞋恨心改成慈悲心,將貪欲心改成喜捨心,將排斥心改成包容心,將計較心改為隨喜心;心念改變,當下就已改變我們命運的方向了。

    「祈福與消業」P310祈福,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與渴求;祈福是好事;佛教和其他宗教最大的不同,就是在種種方便善巧之外,積極引導我們:與其寄望別人能為我們消災免難,不如努力淨化自己、開啟自我內心的智慧寶藏;消業比喻:洗髒衣服、洗髒身體、石頭丟進水;消業的武器: 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懺悔發願、廣結善緣、參禪打坐、抄經定心、作務培福、誦經拜佛,乃至受持五戒十善、行六波羅蜜等 消業由大、重、強轉小、輕、弱如水杯的鹽;消業,也像在播種。過去播下的「惡種子」,固然會遇緣受報;只要播種慈悲,未來就一定會收成慈悲;播種歡喜,未來也一定會收成歡喜。用慈悲、歡喜等來祈福,必能獲得世間無量大福。祈福的同時,應該力求「身心改造」,只要業障能消,性格和命運必定會隨著改變!

    「加持和救護」P313一般佛教徒誦經、拜佛,都希望獲得佛菩薩的加持。所謂「加持」,就是心靈上的力量、心靈上的感受,有了這種力量、感受,就是加持,不可以有過分的要求,佛菩薩不是人間的刑事警察、不是檢察官,他不能執行法令。所謂加持,就是幫助我們安定身心,提振我們的信心、力量,給我們智慧,給我們自己去解決問題的能力;不過他不是執行,不是參與賞罰,這點我們要給佛菩薩超然的地位。他力(佛菩薩)加持,到自我加持 大家應該信受諸佛菩薩的加持力,但不可以要求佛菩薩給予我們過度違背因果的保護,那是錯誤的想法,也是不當的要求。

    「疑問與戲論」P315知識的累積,都從「為什麼」來 ,生活當下,處處都有「為什麼」,勇於發問,問出竅門,就能增長知識,開闊思想。佛教並不一昧的只是要人相信,而是要我們建立在理智上、慧解上,甚至可以建立在疑情上,所謂「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 釋迦牟尼佛,還是太子時,遊歷四城門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妙慧童女八問佛陀;形而上的戲論,佛陀置之不理、默然不答,如十四問即是此例;縱有高妙哲理,也是為了契入真理,方便實踐用的;凡是不著邊際、不切實際的討論,無益於人生問題的解決,都為佛陀所喝斥;佛陀甚至還引「毒箭」為喻,表明談玄說妙、偏離生活,皆非究竟。我們學佛,可以懷疑,但要避免無謂的戲論,藉由虛心請教,將疑心昇華為信心,讓自己每天都有一悟,累積許多的小悟,就會有將來的大徹大悟;如果只是以文字遊戲為滿足,不僅徒勞無益,只怕與道相去更遠,那就得不償失了。

    「善惡業報」P317佛教根本的教義,「善惡因果、有業有報」, 每一個人一天當中,早晨起來要發願;「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愁不報,時辰未到」;三苦: 惑、業、苦是輪迴不斷的。「作如是因,感如是果」,因果業報的關係雖然複雜,卻又有條不紊,毫釐不差;春種秋收、花草樹木開花結果,通三世的。一般人不容易懂得因果的真義,吃齋、念佛、做善事,就希望能發財,這是錯誤的,想身體健康,你說我去修橋鋪路、施茶、施燈,我的身體怎麼都不好呢? 「業」,指的就是行為,它必定有結果的,對於善惡業報要有正確的了解。

    「基因改造」P320 是非常先進的科學知識,也是人間最偉大的發現,佛教的「業力論」,「業」就是生命的密碼,如同現代醫學所稱的「基因」,科學講「基因改造」,佛教講「消除罪業」,名詞雖然不同,但意義目標都是一樣。佛教改造這許多身口意的業力,把惡業改成善業,淨化、美化、改善身口意,這就是基因改造。科學發展,也不能推翻佛教的學說與佛陀的教法;反而更證明了佛陀所說的佛法,更合乎真理、人道、人性。佛教一再提升人性為佛性,想要從人到佛,如果沒有基因的改善,沒有去除惡業,增加善業,又怎麼能登如來地呢?佛法的業力學說,與基因改造是沒有衝突的。感謝科學界裡,有這一種「基因改造」的學說,可以說非常合乎佛法的主張。

    「非法佈施」P322 《太子須達拏經》: 他的布施要全部如你所求;這種思想與我們當代的精神不合。對於須達拏太子的行為,有研究的必要。要尊重人權,這種違反人權的事情,在佛教裡不可以發生。佛陀說「眾生皆有佛性」,一切生命都是平等的,不但人有人權,眾生都有生存的權利。希望佛教界人士能再多做一些研究。

    「不當的依止」P324「依止」,就是「依存」而「止住」的意思,也就是依賴有德、有力的人,跟著他學習而不輕言離開。「四依止」:「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錯誤的依止: 依神不依佛、依人不依法、依迷不依智、依求不依行,還有依邪不依正、依寺不依教、依個人不依團體、依事不依理,這些都是不當的依止,也是不明智的行為;依止錯誤,不但無法引導我們走上成佛之道,甚至可能誤入歧途,所以學佛修行,如何選擇正確的依止對象,不可不慎。

    「胡說八道」P328 意思就是罵他亂講、隨便講,講的不合理、不正派 實際上是: 胡人講說這「八道」「四聖諦——苦集滅道」中的「八正道」,就是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人創造神明」P331 「世界性」的宗教,它不是限於一國、一地的信仰,而是跨國際的,所以說「宗教無國界」。有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道教、儒教等;地方性的民間宗教信仰當中,大都是以神明為中心,是一些少數人,為了人心、人性的需要而創造的。例: 土地公、城隍爺、神農大帝、魯班、關公、王爺、仙女、娘娘、太子,應運而生。或雷電雲雨、山河大地、帝王、英雄大家為了感德報恩,都把他當作神明在崇拜;正信的佛教不同,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他不是神明,他是人;有修學的宮廷生活,有入道苦修的紀錄歷程。他是經過多年勤修、苦行,最後悟道的大覺者、大自在、大悟道者來為眾生說法。我們信奉佛教,就要回歸佛陀的本懷。佛沒有創造人,人也不能創造佛;各人自業自受,因果自己承擔。所謂「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這就是佛教最高的信仰理念。

    「關於靈魂」 P334「靈魂」,在佛教裡就稱為「第八識」 最為深層細微,影響著前面的七個識,根本識」;前七識,則經常隨著第八識而轉,就被稱為「七轉識」。無形無相、高深莫測 ;所以稱為「「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為什麼不隨順世間,讓第八識也稱作「靈魂」,方便大家理解,這有什麼不可以呢?「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為了讓大眾能夠認識佛教、理解佛教,要想讓佛教在全世界傳播,勢必要運用很多的世間法,所以不必去排斥它;佛法的弘傳,要講究契理契機,除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