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多聞樂活讀書會紀錄
    時間:9月26日(星期四) 14:00-16:00
    教材:六祖壇經講話1「行由品」( p88-103)
    帶領人:周財生
    暖身:賴平熙
    記錄:劉珍齡
    地點:普門寺1002室
    參加者:6人,劉珍齡 陳淑華 周財生 鄭月娥 賴平熙 陳美吟。

    一、暖身:賴平熙帶領大家從頭頸部、肩部、手指、胸椎、腰、胯到膝部的運動。
    二、帶領與討論
    (一)從神秀和惠能所做的兩首偈,可以看出神秀的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仍有六根六塵,容易滋生妄念。惠能的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則已見萬事萬物不執著於心的空性。神秀患得患失的心態,顯示心有所求。雖知不應求衣缽,卻仍希望獲得五祖肯定,如一般人在意得失,所以五祖知道他還未見性。
    (二)神秀作偈,五祖雖說仍未見性,仍令保留在牆上,不再作畫。可能是因一般凡夫很難頓悟,要弟子努力修行,期能漸悟。六祖作偈,五祖卻立即擦掉,並說仍未見性,是為了保護他的安全。
    (三)五祖對神秀說「 無上菩提須得言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不生不滅。」見性的人無時無刻都能見到自己的真如本性,遭遇萬事立刻了然於心。我們學佛要常覺生活中的感受想法,了知根塵虛妄,即是覺悟,就能解脫,否則將是白學佛了。
    (四)六祖說「迷時師度,悟時自度。」如何自度?除追隨善知識,常聞思佛法,並遵循修持,觀照自己,解行並重外,也要行佛弘法,修福修慧。我們大師的人間佛教,就是要落實在生活中。

    三、回饋與感想
    帶領人以輪讀經文,並讓分段輪讀人抓重點,進一步討論的帶領方式,讓大家深入經藏、易懂了解。今天讀書會逾時半小時,如果帶領人能直接提出重點討論,將可節省時間。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