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多聞樂活讀書會紀錄
    時 間: 2019年10月24日(星期四)14︰00-16︰00
    地 點:普門寺1102教室
    參加者:7人,陳淑華、洪美沙、耿毅、周財生、陳美吟、賴平熙、鄭月娥。
    帶領人:陳淑華
    範 圍:六祖壇經講話一「第二般若品」(p162~187)
    記 錄:鄭月娥
    一、 暖身︰賴平熙帶領 "達摩氣功" 從頭頸部、肩部、手部、胸椎、腰、跨到膝部的運動。
    二 、帶領與討論(陳淑華)︰「般若品第二」重點深入討論
    (一)甚麼是「般若」?
    答:「般若」就是「妙智慧」。在一切時間裡面,每一個念頭轉動的剎那間,都不被愚癡所染,叫做「般若行」智慧的表現。煩惱是菩提。前念迷即凡,後念悟即佛。三世諸佛從中變三毒為戒定慧 是說三世佛可以把貪、瞋、癡「三毒」轉變成戒、定、慧「三學」。
    (二)甚麼是摩訶般若波羅蜜?
    答:「摩訶」=大;「般若」=智;「波羅蜜」=度,摩訶般若波羅蜜,是「到彼岸」,是「以大智慧到達彼岸」。我們應當運用大智慧,打破五蘊煩惱塵勞。如能這樣修行,定能成就佛道。
    (三)為什麼煩惱即菩提?
    答: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大意是,前念如果執著境界,對所面臨的環境產生好或壞、有或無等等反應,那就是煩惱;如果念頭一轉,下一念離開前念所產生的種種分別、執著、計較,這就是智慧。菩提是覺悟、開悟、智慧之意。
    (四) 甚麼是無住、無往、亦無來?
    答:「無住、無往、亦無來,三世諸佛從中出。」無住,是不住於現在;無往,是不執著過去;無來,是不執著未來。如果具足了這三種心,就等於超越了時間上的現在、過去、未來,不受三世所限,便是大智慧者,便能與三世諸佛同起同行,三世諸佛即在現前的一念心中。
    (五)甚麼是般若三昧?
    答:三昧︰譯為等持、正定、定意等。也就是將心定於一處(或一境)的一種安定狀態。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