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駿程、悠遊兩讀書會記錄
    時間:109年3/21-4/3日
    地點:讀書會群組分享
    主題:星雲大師-揚州講堂般若心經的宇宙觀與生活觀3-6集心得分享
    人數:中山七分會讀書會12人
    召集人:林秀娟
    記錄:陳淑華

    一、主題分享:
    1.大師提到對於大慈育幼院小朋友用「尊嚴」的教育方式,我就想到女兒從小跟我的爭執點,就是我不尊重她,此時此刻我明白了,每個人都有尊嚴
    ,我們都應以予尊重。
    2.人生中有時有、有時無,大師告訴我們要「享有」,而不必
    「擁有」。
    享有-無-享有的人生,無所得沒有負擔。
    擁有-有-有所求,反而有負擔
    要享有或擁有,端看自己如何看待人生。
    3.空-是普世真理,不能改變的。空、有之間有因果法則-緣起性空,因緣果報。
    參加清明法會梁皇寶懺,當唱頌到第五、六卷解寃釋結時,我就在想,要做到這點,一定要能參透因緣果報的道理。
    4.有、無,其實是在於修為境界的不同,凡夫眼中所看的都是有行形 「有」,而溈山禪師眼裡都是空無的境界,當然就不一樣了。
    有-有限有量,有窮有盡
    無-無限無量,無窮無盡
    讓我們體會到,不要一味追求
    「有」,其實「無」的境界不是更高嗎?
    5.大師一生以苦為樂,從小對於不公、委屈、無情、無理都要接受,所以長大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能承擔,都能度過。他也勉勵大家,遇到的困難越大,就要越奮發向上,勇敢度過。
    他因為早期常饑餓,但卻不生瞋恨心,反而發願以後要「普門大開」,所以有普門寺、普門中學等等,這真的值得我們效法。
    6.夫妻相處-丈夫的缺點像天上的星星那麼多,但在妻子的眼中,他的優點像太陽,陽光一照,星星全不見了。這教我們在人我相處中,要只看對方的優點,不要計較他的缺點。
    7.世界無常,都會變化的,而我們修行就在修這顆心,能夠有般若智慧,心就能清淨自在,能做到境隨心轉,不會被外境給迷惑了。無明的風-煩惱,就能平息。所謂-
    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眾生心垢淨、菩提月現前。
    8.孔子與顏回的3x8=23,這則故事公案,讓我最受用,我覺得事情的對錯沒有那麼重要,慈悲心要比對錯更重要。
    9.正面思考-以這次這麼嚴重的疫情,若能讓我們停下腳步來思考,留一點時間多陪伴家人,做一些平常想做卻沒有時間去做的事,我想這未嘗不是另一種收獲。
    10.同時也讓我們體會到世界是環環相扣的,大家是相互依存的,互相都有因果關係,所以應該要相互尊重與幫助。
    11.大師說我們的心每天都是天堂(一念善)與地獄(一念惡
    )來回無數次。想要在天堂裡,那麼就要時時刻刻心存善念。心中有佛,學佛的法,依教奉行,就不只是在天堂,更能成佛。
    12.六祖惠能說:「迷時師度,悟時自度」,我覺得悟時自度
    應該就是悟後起修,修這顆虛妄的心,能夠不妄想,免除心中的貪瞋癡,行六度波羅蜜,行三好、四給,有了般若智慧,心中就無罣礙,也無恐怖

    13.大師提到教育子女需要「嚴」與「慈」並用,更要訓練他們思惟,常要腦力激盪。我自從學佛後,好像才會思惟
    (觀照),所以更堅定感受到傳承的重要性。

    二、總結:
    1.3-4集著重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2.5-6集著重在依般若波羅蜜多
    ,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
    3.常住給我們這個修持的機會
    ,尤其在疫情這麼嚴重的時候
    ,能夠在家聽聞大師的講座,讓我們這顆不安的心得以平靜進而產生般若智慧,這是何等幸福的事。
    4.誠心的希望大家能夠分享彼此的智慧,好嗎?謝謝!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