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台北-北二區七寶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3 年前
    北二區七寶讀書會

    時間:109年7月20日晚間7:30-9:00
    地點:台北道場5樓
    主題:《人間福報》心靈旅讀—【舌尖記憶】與白飯有約
    出席人員:北市北二區督導、會長共9人
    (張美麗、李秀珍、李育麗、李美滿、饒芳容、張壁娟、羅萬台、劉玉女、薛慶色)
    帶領人:張美麗督導

    張督導分享:
    感謝大家分享自己生活中最幸福的舌尖的記憶,聽著每個人不同的味覺,嗅覺,視覺,透過我們的記憶,也讓我們回到當時的幸福的感覺,在我印象中最深的記憶是小學,兒童時期物資不足的年代,冬天農家比較空閒,最期待是放學回家嬤嬤用自製的番薯粉炒香加蔬菜做成的點心餅,在寒冷的冬天放學回家,看到媽媽在灶前做著點心,想著又有又香又Q的點心,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感覺無比的幸福。

    羅督導分享:
    品嚐味道不僅僅是當下的發生的事情,也會讓我們想起過去的人、事、物,包括地點,時間,環境甚至是整個過去的時光。
    看過一部影集介紹英國的巧克力產業,當地英國人就是情有獨鍾地愛吃英國口味的巧克力,即時不標明那一國生產的巧克力混著試吃,最後英國人還是會選出英國當地口味的巧克力。可是同樣的材料拿去給美國人挑選試吃,最後他們就是會感受到美國製的巧克力才是他們最愛口味,可見舌尖記憶的厲害。
    我最記得自己最早拿鍋煮食的食物,就是拿出碗公,再學母親從菜櫥裡拿出白色的粉末,抓取一些放進碗裡,加入少許水攪和,再加進一點愛吃的砂糖,有時候還會多放一點,然後把鍋子加熱,放入少許沙拉油,等鍋熱後將預拌好的白色粉末沿鍋淋入,很快就形成一層餅皮,初熟後翻面,有時候翻面不成功,餅皮就變成半張的形態,有時候就是搞不清楚,為什麼上次煮就好好地,這次煮就變成透明糊狀,百思不得其解,又不敢讓母親知道我自己偷偷地動火。
    記憶中我最愛不釋口的食物是客家酸菜湯,這一味總是讓我一口接一口地讓鍋子見底。

    李督導分享:
    「舌尖記憶」挑起了兒時,外公最愛的一鍋灶上魯肉,常年不斷;也憶起了過年時外婆作的年糕,由米漿、捏作成類似甜甜圈、一塊塊放入煮滾的糖水中,不停的攪拌,直至煮好,放入一盤盤容器內。剩下的鍋粑,是兒時記憶的人間美味。大家搶著吃。可是現已成絕饗了。吃著現代的機器年糕,已無往日年味。
    今晚,透過每人的回憶,是個有聲,有色、有香味、有畫面的讀書會。

    李督導分享:
    感謝 美麗督導長晚上精彩的讀報帶領,大家乘著記憶的翅膀,回憶孩童時期的味蕾記憶,與家人共享美食有趣的故事,分享自己最回味的食物。奇妙的是大家分享中五感作動,好有畫面,好有有味道啊,真是愉快的書香夜晚。
    舌尖的記憶的感官閱讀,充滿色香味的幸福感,想起母親的家常菜有很多,其中最為我們家四個姐弟讚嘆的是母親的「炒香菇」,簡單的步驟加水加醬油,就能征服大家的味蕾,與眾不同,無人能敵。多年來我們都在挑戰這個味道,但很難達成。簡單的食材,單純卻很有火候功力,母親的這道菜真是練成絕響了,每當我們在參學這道菜,特別有感覺,總想著這裡面一定有母親的濃濃的愛和禪意!

    饒督導分享:
    參與美麗督導長帶領的「舌尖記憶」與白飯有約讀書會,感覺很享受,好像回到童年時光,享受各種美食,簡單卻味道十足,想想人生亦是如此,知足常樂,年少時物質享受不多卻讓人回味無窮,少欲知足幸福滿滿,反而長大後欲望多常覺不夠,參與這場讀書會,我好像面前有一碗香噴噴的白飯,好想馬上品嚐哦!謝謝美麗督導長的帶領,讓我又記憶起過去的美好時光!

    劉會長分享:
    「舌尖記憶」與白飯有約讀書會,感謝美麗督導長帶領,令同學們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回味六塵境,色、聲、香、味、觸、法回憶親人結合美食的時空背景,真是好味道。
    生長純樸鄉村富有人情味濃厚的年代,村莊中舉凡婚喪喜慶,我的外婆總是幫忙張羅宴客,大鍋大灶以木材升火手作送禮的油飯米糕。當米飯起鍋後鍋底總會有層焦黃香脆鍋粑,學校下課時正當飢腸轆轆的狀態,得知外婆在那戶人家幫忙即奔去覓食。歲月流逝之快,塵封腦海中又呈現外婆慈祥疼惜孫女之情景,真是暢快無比呢!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