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三重-聚寶盆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3 年前
    佛法真義/佛法義理/心外求法
    新竹第四分會 / 心路讀書會 / 紀錄:許麗卿 / 照相 ;青年會
    出席人員:游朝江、陳忠和、許麗卿、江曾辛妹、顏盈婷、丁金環、蔡淑瓊等人
    帶領人:游朝江
    地點:新竹市法寶寺
    時間:2020年08月022日
    佛法義理:心外求法
    佛教講「外道」,指的是「心外求道」;一般人大多心外求法,而不知自家有無限的寶藏。其實,學佛的人應該「反求諸己」,而不是一直心外求法;心外求道,則離道漸遠,所以說「菩提只向心覓」,而非向外找尋---------
    所以六祖惠能大師的〈無相頌〉說:「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聽說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佛法不假外求,要向內心求;不向遠求,要向近處求。我們能夠時時反觀自心,天堂就在眼前,菩提就在心裡-------- 世間上的人,不認識自己,常常愚昧、苦惱,才會生活的不自在。

    游督導說;在《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的「衣珠喻」過去,有一個人到親友家做客,兩人把酒當歌,相談甚歡,但因不勝酒力,便醉倒一旁。這位親友平日就很關照他,也知道他日子過得並不好,想把一顆無價珠寶送給他,讓他生活無虞。但是此人醉得不醒人事,親友又因公務在身必須馬上出門,即將這顆珠寶縫在他的衣服裡。心想,待他醒來,必會發現衣服裡的這顆珠寶。

    這個醉人清醒後,發現親友已經出門,也不好意思再久留,便漫無目的地到處流浪。身上沒有積蓄的他,每到一處就必須辛勤地賺錢謀生,日子過得極為困苦。只要有一點微薄的收入,就非常快樂。

    一日,在路上遇到那位親友,兩人相見甚歡,互道分別後的狀況。親友得知他仍過著貧窮艱困的生活頗為驚訝,感慨萬千地對他說:「唉!你怎會如此落魄潦倒?上次你到我家作客,為了讓你生活安穩,我特地把一顆寶珠縫在你的衣服裡。以為你早就發現這顆無價之寶,從此生活無虞,沒想到你竟沒發覺。現在,依然為了求得一餐溫飽,終日勤苦憂惱,真是太無知了。現在,你可以善用這顆寶珠,把它拿去變賣,以獲得生活所需。從今以後,必能隨心滿願,無有匱乏。」
    所以六祖惠能大師在〈無相頌〉,裡非常明確的說「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聽說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所以我們要非常明確不要再心外求法,把握當下找回自己,才不會白白的浪費心力。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