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南屏-晨曦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3 年前
    福田讀書會第三組.組長羅妙琴督導課程.
    洪健雍督導.導讀《佛法真義》「不二法門」至「了生脫死」共五篇文章。

    「不二法門」
    常有人問我.佛光山有一座「不二門」為什麼叫「不二」;其實「不二」是取自《維摩詰經》中「維摩一默一聲雷」的典故.所謂「不二」指的是佛法的出世法.佛法講的煩惱即菩提理上是不二的.例如原本酸澀的水果水果經過和風和太陽吹拂照耀後就成熟轉酸澀為甜美可見酸即是甜.甜離不開酸.酸中有甜.甜中有酸.酸甜是不二的。
    人有生也有死太陽從東方生起.就像人之生;生了要死.死也未曾死因為死了又會再生可說人生也是「生死不二」
    人常說有分別心.但是禪者的心中卻是靜穢不二毫無分別.在一位真正開悟的禪師心中也肯定自己的見道.不管他是非有與無好與壞.在他心中都是一個.這才是真正得「法無二法」真義的人ㄧ般人若能將「不二法門」的哲學應用在生活中就能「人我ㄧ如」「自他不二」了。

    「如是我聞」
    在佛教裡只要讀過佛經的人都知道.幾乎每一部經典的開頭都有一句「如是我聞」那是佛陀臨涅槃前弟子阿難請問佛陀您講的經藏我們結集以後未來要怎樣才讓人生起信心?佛陀就說我所有的言說應該在一個專論之前安上「如是我聞」意思是說這一部經是我阿難親自聽佛陀如是言說我把它人實記錄下來的.
    因爲有「如是我聞」才有三藏十二部的佛法留傳後世.因此佛教以音聲做佛事所謂「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欲取三摩地實以聞中入」佛教的修行法門雖然很多但是對於世間眾生來說透過耳根來聽聞佛陀教法最深刻。像觀世音菩薩是「聞」聲救苦以耳根來聽聞眾生求救的音聲無論在哪個地方觀音菩薩都能「千處祈求千處應.了知眾生的心念教度眾生的悲苦.
    佛教的修行法門也非常重視「多聞薰習何況是佛陀的言教既然都是「如是我聞」我們就應該要懂得「諦聽.善聽.全聽」尤其在佛教裡讚美修行的人要以聞.恩修而入三摩地.意思是聽聞了以後懂得思想思考把所聽聞的從遠處大處好處去向思考了以後要去實踐修行;當聞思修皆具足了也就能獲得證悟.證覺就做三摩地.
    一句「如是我聞」在過去的解釋只表示聽經.在現在的意思是聞法其中還包含有恭敬供養思考修持等的內容尤其最後要能夠「信受奉行」能如是才能稱作「如是我聞」。

    「福慧共修」
    佛法的修行最重要的是「福慧共修」什麼是修福?在路上施茶施水架設路燈.這是修福;像重視環保不亂丟垃圾照顧過往行人的安全.這也是修福平日節約不浪費為人解決問題.恭敬禮拜菩薩更是修福.
    什麼是修慧?閱讀經典研究佛法就是修慧.聽聞佛法思惟佛法.實踐佛法.還是所謂「以聞思修入三摩地」便是修慧.
    修菩薩道的人不可以偏於ㄧ法.要行解並中.知行合一.聽聞一如要把佛法圓融.在慈悲的時候要慈悲.在布施的時候要布施.在結緣的時候要結緣.在有人需要我們幫助的時候给予幫助.若能福慧共修.行解並重.從此一切佛法具圓滿還怕未來沒有圓滿的人生.

    「老病死生」
    平常聽人講「生老病死」很習慣也有人說「人生是苦啊!」生也苦老也苦.病也苦 死也苦.因為這樣的消極說法讓佛教的發展傳道受到了很多阻礙.人間佛教是提倡歡喜的.因此在面對「生老病死」也要能歡喜但面對生.老.病.死要如何傳念才會感到歡喜。
    老.雖然有很多的不方便.但由於老成持重思慮縝密能夠提供許多良策因年老的人.人生經驗豐富這都是處世的智慧.
    病.就算老年有病在身也是很自然的事.要學習與病為友.以病為樂雖然身體病了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心理要健康;即便有病也要像沒有病做到像佛陀所說的「身苦心不苦」不要因為一點小病就被病魔打倒.人生因此而頹廢.
    死.有生必有死這是必然的法則. 死亡如睡覺一樣很舒服也是一種安息.佛教對死亡稱為「往生」讓人感到生命不死亡就算結束.因爲在佛教看來.死亡只是肉體老朽後的淘汰;生命可以依其心念.願往生到更善更美的去處.
    佛教告訴我們「人生是苦」苦只是一種過程一種學習一種挑戰ㄧ種生命向上提升的因緣.當我們能夠正視人生是苦.就會找尋苦原因不再自我苦吃;透澈苦的原因就會去找尋滅苦方法.可見透過苦的磨練與學習能讓我們轉苦為樂.這才是真正的目的.
    提倡「老病死生」;讓人重新發現生命是有希望有未來的;況要懂得回頭轉身.人生仍然可以脫離老病死亡的困境從中獲得幸福與安樂。

    「了生脫死」
    在佛教裡常聽人問:「你為什麼來學佛?」回答總是「要了生脫死」或者問道「你為什麼要出家?」回答也是「為了了生脫死」了生脫死固然是學佛出家的目標但是要怎麼「了生」怎麼「脫死」?了生脫死是什麼樣的境界?了生脫死以後要到哪裡去.佛史上有什麼了生脫死?什麼人在了生脫死後.還有什麼積極利他的活動.你能舉出一些例子?
    佛法說.生死有二種;一是「分段生死」二是「變異生死」如果把「變異生死」擺在前面.人每天的心情都在「變異生死」中;而現在開始修行學道慢漫進步.淨化了可以為一個階段ㄧ個階段的「分段生死」
    「了生脫死」這ㄧ句話感慨很深.想到過去傳統佛教裡ㄧ個沙彌才剛進入佛門修道就要他忙著了生死他連穿衣吃飯排班走路的威儀規矩都還不會就要他忙著去死真的很顛倒所以有一次我寫了文章提到「生活第一.生死第二」就鼓勵佛教徒要先把生活問題解決了再來修道才能減少生死的苦惱可是佛教界ㄧ些保守人士不容許我這樣看法認為我不談了生脫死是離佛妄說.但是你不吃飯不穿衣不在人間生活.不和人相處怎麼修行做功課又怎麼能了生脫死?
    了生脫死不是空無的.不是了生脫死以後什麼都沒有了.了生脫死的意義應該是;生.不為生的苦所束縛.困擾而能突破困難挑戰.死.也不為死亡而傷心難過不己人而了知有個不死的佛性.生時不苦不惱死而不憂不悲用平常心看待生死如花開葉落的自然如此即為「了生脫死」;「了生脫死」的真義才能真正擁有一大自在的解脫境界.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