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南台三-羽讀諸友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2 年前
    南四書友會讀書會

    日期:110年 1月 30日(六)
    地點:水交社園區
    記錄人:許智翔
    人數:˙9人
    帯領人:陳淑敏
    導讀人:輪流朗讀
    講義:雲居晨悟 主題:9/3~9/9

    一、 暖身:開經偈

    二、人間福報閱讀:
    篇名:『與馬來西亞交通部部長翁詩傑先生對話』
    主題重點:1.如何管理自已?
    2.管理法有恩威並重,大師覺得什麼時候應該用恩,什麼時候應該用威?

    三、內容綱要:

    A、『與馬來西亞交通部部長翁詩傑先生對話』內容綱要:
    1. 佛教攝受眾生要有方便,在重要的時候,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學習老子云:「無為而治」。
    2. 一個人如果能得到滿足、受到尊重,大概什麼事情都能合作了,心安理得、沒做錯事,給人一點滿足就好了。
    3. 恩濟並重是重要的,所謂威,君子不重則不威,人要自尊自重就有威,讓人敬畏。
    4. 一個人的性格要柔和,不要太剛強。做人要柔軟、慈悲、温和、熱情,這樣大家才會喜歡。
    5. 忍辱,先從口不出惡言做起,忍就是力量,忍就是勇氣,忍一口氣,海闊天空。
    6. 要把自己安住在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中,我要有慈心、有悲願、有歡喜,否則擁有再多的金錢,不歡喜也沒有用。

    B、『雲居晨悟』內容綱要:
    1.不順意的人事,要用雅量包容,用學習的心去面對,尤其遇到不熟悉的人、不習慣的事時,更顯得重要。
    2.不除小惡,終必敗事,惡果會障礙我們的智慧、菩提、佛性。我們若要有智慧,須從念頭做起,念頭不對就要更正、就要覺醒。
    3.「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因此在無求當中,可以了解到內心的平靜、安詳、無我。
    4.「大乘起信論」講到三大:體、相、用,對<用>很重視,如同大師所言:用了才是自己的,用了才能發揮價值。
    5.只要心中沒有貪、瞋、癡,就能知道何謂解脫,沒有貪、瞋、癡能除煩惱,便是修行。
    6.[知足歌]提醒我們,世間難得知足,對佛法要精進,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今得因緣,大家要好好把握。
    7.即生即滅、生即是滅,在這無自性當中,生活裡面不起掛礙、不起執著,當下就是解脫。

    四、 問題討論:
    1.希娟師姐:和人講話時,表情與內心不一定會合一,而對方並不知道,在日本時雖然日語很好,卻都是用英語交往比較好溝通,但是表情態度和內在不相符合,反而給人有反感、不好印象。
    2.淑敏督導:聽人說話情緒上,多少有高興或不高興的外表立即顯露,所以要修至有「涵養」的心,是很難不簡單的。
    3.惠琴師姐:有些人很情緒化、也有很自卑的、很認知會說謊的、自認很有修養、非常有家教,但是情緒不穩的時候,其實心中都已在生氣了。被駡、誨謗、批評…,必須忍辱,沒有退道心就是修行。
    4.淑敏督導:文章裡大師說四十六年前常常出國馬來西亞、日本…為了許多小孩,買了絲襪、口紅、牛仔褲等,是因為給小孩一點滿足歡喜,覺得心安理得就好了,所以對小孩的教育,為人父母、師長都可透過大師的著作,以菩薩的智慧教育小孩。
    5.麗珠師姐:如果想把佛光山管理好,一定要先將自己給管理好,最重要的是從自己的心管理好。
    6.惠琴師姐:要承擔人事物任何事情,是依個人能力而為,要管理好貪瞋癡是不容易,但是有了大方向就好忍;一對一是不好忍,會常對立吵駡;有願力好做忍,像為家庭、為社會、為國家…,自私的人是不一樣的。人有分寸,不用威德控制人家,都是因緣,佛法若不善用,是會邪知邪見走邪道的。
    7.希娟師姐:很多人都是跟著習俗在走,真的不好管理,總是我執、我見,在原地打轉,這樣是不可能有進步提升自己。
    8.清鈴師兄:在生活中要將人與人之間的人、事、物管理好,就是要把大眾的心當作是自己的心,如孟子的道德,能夠正氣、正派、正向,有了正思想,才會有好人緣,如大師所說:[廣結善緣],如此行佛,你的學業、事業、道業…才能穩定順利。現代的父母心態不清淨,不易認錯,做錯事都不想跟晚輩道歉,比較隨便,所以心態必須清淨,行事才會正確。我的洗衣機雖然是物,但為我洗衣多年出問題,我還是抱著感恩的心跟它道歉,隔天自然就恢復正常,隨時有感恩心才會幸運。
    9.惠琴師姐:物質有法則,如果靠實修、知識修行,不一定會開悟,但是要開悟是一定需要知識,懷著誠實感恩的心,佛是會有感應,神自然也會來幫助你。
    10.清鈴師兄:在讀書會中學到的課程,回到家裡要拿起來複習,聞過後就是要多思惟書義,如此就比較容易懂,而且在生活中實行、驗證,同時修正自己的不好行為才是修行。
    11.淑敏督導:任務眾多,有許多本來不想做,但是覺得盡心盡力就好,不用善盡人意,凡事都要求得人家滿意;因為多做一些事情、多學習一點、多接觸一點,自然有境界會出現,像在讀書會中為你們服務,程度才會有進展、有所體會,這是不用逃避的。
    12.惠琴師姐:行善時無所求、無所得,有清淨心就有相應,要知道在我們佛教裡是講因果、空性,不著相,以<小我>的心為<大我>行善,要有<空性>的觀念。
    13.明川師兄:每次看見乞丐來向我乞求金錢,都是忍不住給五百元,有時甚至會給一千元,布施結緣助他們一臂之力。
    14.惠琴師姐:其實菜市場、路邊的乞者,不一定都要給,視層次而定,有小也有大是有差別的,有無給都沒關係,業緣不同,因果自己承擔,看心態,有些知道有因;有些還不知道,不去除貪、瞋、癡是仍在六道輪迴。
    15.淑敏督導:多用心覺察自己,利用「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度的方法,多觀照、體會所有一切人事物,才會產生價值,有了<般若智慧>就會自利利他、自覺覺他。
    16.清鈴師兄:行為都是自己的心在造作,起心動念時必須管理好,做不好即有徧差。當兵時總是擺著兇臉,因此別人不願和我在一起;自從攝受後,在任何場合,人人都能接受。有一位小孩曾被問將來在群眾中要做什麼?他回答說:當小偷。但並非竊盜小偷,而是要偷星光去照亮他的父母親,心境完全不同。
    17.淑敏督導:清鈴師兄原本剛硬的生活,要變得現在這樣柔軟、慈悲、温和、熱情,都是一念之間。

    五、結論:一個人能走多遠,不是由他的腿決定的,而是由他的善良決定的。美國作家梭羅說:「善良是唯一永遠不會失敗的投資。」你有多善良,就有多好運。
    不管我們從事什麼樣的工作,扮演什麼樣的角色,用一顆善良的心去守護你遇見的人,你的善良,終究會變成你意想不到的回報反饋給你。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