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2021年上學期台北教師週四讀書會紀錄
    時間:2021年4月8日AM10:00-12:00
    內 容:星雲大師全集《佛法真義3》「行腳托缽」、「福報」、「出家」、「和尚」、「知客」、「善知識」、「護法」、「隨喜功
    德」、「供僧的真義」、「素食的利益」等共十篇。
    召集人:薛慶色督導
    參與人員:陳雪霞、李美雲、莊秀蘭、村上啟子、吳秀鑾、陳淑貞、范鴻英、黃淑媛、李育麗、 翁麗珠等共計10位。
    帶領人:陳雪霞督導 心得分享整理:黃麗容

    美雲師姐心得分享:
    今天雪霞老師導讀的十篇文章讓我最有所感的是「供僧的真義」;因為剛剛領了會長的供僧道糧功德簿;一年一度的供僧道糧勸募又開始了,佛光山弟子恪尊佛制,提倡孝道捐獻供僧道糧,藉此功德為父母消災延壽,令先靈早生佛國,效法目犍連尊者之大孝以報四重宏恩,利濟三塗群生。
    所謂供養三寶,護持道場,應當是:不供養一餐,而供養全年;不供養少人,而供養大眾;不只供養現在,更要供養未來;同時護持僧團,成就僧眾之修持辦道,其意義功德至大至深。
    我加入佛光會的第二年開始承擔勸募人已十年,我分享供僧是給大家種福田,100元就能讓家人與上千位師父結佛緣⋯;我也鼓勵夥伴們承擔勸募人,說明我勸募的善巧和方法,第一年完成了,以後就愈來愈順手,成為「僧伽月」培福修慧行列中的一員。

    淑貞師姐心得分享:
    感謝雪霞老師常在讀書會中即時授業、解惑,這次導讀的十篇中,我對大師的法語深深喜愛:
    行腳托缽:托缽又叫化緣,是要化一份善緣、要化一份善心,要感謝出家人讓我發心,給我佈施結緣。
    福報:就是善、美的回報,需要我們付出實際的行動,在日常生活裡去累積功德善事,你付出多少,收穫就有多少。所謂「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
    出家:佛離開眾生也不能成佛,出家要在大眾中磨練。心中有佛,和尚是親教師,要「和」才能「高尚」;愛道是愛慕道者,要常如和風與人溫暖、給人歡喜。學佛要本份、隨緣、平常心;出家要自在、解脫一些人我是非。學佛就是在學忍耐力,從忍中忍出擔當,忍出化解的方法,忍出負重不推卸,忍出如何排解不平等。
    還有和尚、知客、善知識、護法、隨喜功德、供僧的真義、素食的利益等等,大師ㄧ方面傳授佛法真義的善知識,另一方面也對部分佛法真義為我們解惑,感恩!

    秀鑾師姐心得分享:
    4/8雪霞老師導讀的十篇,篇篇都是在佛門修行所需要的最基本常識,我最喜歡的是「隨喜功德」。
    每個人天生智愚能力不同,但若每個家庭在孩子小時候就培養這「隨喜功德」,父母隨喜讚歎孩子,家庭平時就「説好話、做好事、存好心」,我們從事教育工作都知道「孩子問題起源於家庭、顯現在學校、惡化於社會。」,隨喜功德要從家庭做起。
    佛教的四攝六度是很好的隨喜功德,四攝法中的慈顏攝,就是和顏悅色對待別人,是臉上的隨喜功德;愛語攝是以柔軟語、真實語和對方交談,不諷刺、不潑冷水、不打擊他人的努力。尤其身為教育工作者,慈顏攝、愛語攝是最重要的修行,讓學校成為學生感受溫暖、得到支持、增長力量的殿堂。

    莊秀蘭師姐心得分享:
    感謝雪霞督導帶領佛法真義(三),共十篇文章。
    ‌我對於出家 過著「無」的生活,不求功名富貴,不計較、不比較,好像生活很清淨啊!
    ‌ 大師提「出家十二門論」,提供修行人深思;出家人要培福;要懂得「轉」,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要法界唯心、心佛不二...等等, 憨山大師的「寧在蒲團座上死,不做人間應付僧」,道出了出家人應盡的責任與本份。
    ‌ 大師不鼓勵人出家,學佛不一定要出家,學忍耐力、信仰力、慈悲力、道德力、慚愧力、智慧力,有這些力量,就沒有什麼不能解決的事了。
    ‌ 在家學佛也須有這些力量,讓我們不退道心,長養慈悲,當護法信徒,家人更是服務的對象,才能安心去當義工行佛。

    麗容心得分享:
    四月八日讀書會,雪霞督導帶領佛法真義(三)共十篇文章的導讀,末學對於其中「出家」一文,充滿好奇,想一窺堂奧。
    唐太宗李世民曾說:「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將相所能為」。唐朝潙山靈祐禪師說:「出家者,非為衣食也,非為生活也,非為安逸也,非為逃避也;出家者,乃為弘揚佛法也,普渡眾生也,了生死也,斷煩惱也!」星雲大師說,我一生不鼓勵人出家,學佛不一定要出家。可是在佛光山,剃度皈依大師的弟子,卻有1300餘位,不由得讚嘆大師興隆佛教,培育人才的遠見與貢獻!
    大師曾提出「出家十二門論」:一、出家的目的-發菩薩心;二、出家的生活-享受「無」的快樂;三、出家的感情-要將世間的情欲轉為道情法愛;四、出家的修持-廿年內要培福結緣,卅年內要剋期明心見性;五、出家的力量-忍耐慈悲,勤勞發心;六、出家的煩惱-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轉煩惱為菩提;七、出家的知識-佛法是「體」,常識是「用」,體用具備才是弘法度眾的根本;八、出家的心境-心中有佛,心佛一體;九、出家的倫理-恭敬謙卑,師嚴道尊;十、出家的形象-柔和包容,克己禮讓;十一、出家的經濟-發掘內心法財:歡喜、自在、智慧、信仰;十二、出家的成就-道學尊嚴,自在解脫,學習憨山大師「寧在蒲團座上死,不做人間應付僧」,盡出家人應盡的責任與本分。
    佛法浩瀚,深入經藏,需具備高等智慧;一旦出家,戒律森嚴,沙彌及沙彌尼即應守十戒;比丘、比丘尼則應守具足戒:比丘戒227條、比丘尼戒311條(另一說比丘戒250條、比丘尼戒500條);而南朝皇帝菩薩梁武帝出於大悲心,制定「斷酒肉文」,提倡出家人要全面吃素;更有剃度者還需燃頂燒戒疤以示忍苦修行決心,皆令人讚嘆與不捨!
    佛教來自印度,卻在中國發揚光大,覺培法師分析:一、佛教倡導平等,挑戰印度種姓階級制度的神權觀;二、原始佛教僅止於貴族和高知識份子圈,所以當一千年前遭受印度教和伊斯蘭教鬥爭毀滅時,民間沒有力量復興,因為多數人不知道佛教。
    台灣目前各種宗教林立,百姓擁有信仰自由,宛如春秋戰國時期,思想文化開放,百家爭鳴盛況。吾人有幸生在台灣,佛教興盛,而能皈依一代高僧星雲大師成為佛光山在家弟子,薰習佛法,更感到因緣不可思議!此生雖然根性愚鈍,悟性淺薄,但每每親近出家法師,總感到無比歡喜與讚嘆,祈願盡形壽奉行普賢菩薩十大願,廣修供養,護持三寶,續佛慧命,法燈永傳!

    帶領人雪霞督導的回饋與分享:
    感謝美雲、淑貞、秀鑾、秀蘭、麗容的善美回饋。
    大師寫這幾篇文章,每篇都跟我們日常生活太有關聯了,(除了出家與知客二篇)特別是供僧的真義,讓我們明白供僧是供養十方,非供養一人,是供養一年,非供養一天。我們只供養少許的供養金,卻有這麼大的回饋,也因供養十方僧眾,就可以長養一切善法功德,真是培福修慧的「功德月」,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把握供僧的機緣。
    當一個護法信徒,應當了解素食的利益有多麼重要,更重要的如大師說的,要保有一顆清淨、樸實、淡泊、善良、慈悲的「素心」。如無法長期素食,可以每星期隨喜一、二天也是功德無量,相信長壽無病的福報不會遠離你。不只素食,在觀念上的淨化心靈及隨時行三好,我們都應互相提攜,讓你我都成為善知識。
    所以日後有供僧道糧及行腳拖缽的機緣,要趕緊把握供僧的機會,讓自己及身邊的人都可以有修福報的因緣。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