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南非-德本禪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2 年前
    國際佛光會人間佛教讀書會「南屏-晨曦讀書會」會議紀錄
    時間:110年4月18日 地點:南屏別院五樓小會議室
    輔導法師: 出席人員:16人(詳如簽到表)
    主持人:陳天德 帶領人:李明雄 紀錄:陳慧美
    活動紀錄:
    主持人:銀盆督導重出江湖,中午和大家結緣在一樓滴水坊聚餐另提供狸小路蛋糕提前慶祝母親節、柯美金督導素沙茶醬及蘋果、會長芭樂及馬芬、劉美金督導芝麻糖、張采茵師姊親手作麻糬,感謝她們的發心。接下來讓我們一齊來研讀「持戒」。

    問題討論:
    帶領人:今天我們的主題:持戒、作者:星雲大師、出處:佛法真義第一冊、閱讀目的:探討戒是修行學佛的根本。現在開始請齊讀本文,讓心中有印象就好。聞(讀過、直觀)。
    一.請問這篇文章令您印象深刻的內容是那一段,為什麼?思(感覺、聯想)。
    陳天德:防非止惡就是戒。戒是為了一些不知道善自護念或已養成壞習慣的人而制立,規範身口意不造作惡業,時時刻刻保持三業清淨,就能與菩提心相應,所以戒是修行學佛的根本。
    李雯嘉:攝心為戒。當一個人有了戒律的薰習之後,在做壞事的當下,自然會有一股力量來阻止。
    劉美金:《楞嚴經》云:「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張采茵:大師告訴我們:要如何努力讓好的一半增加,讓壞的一半減少呢?那就是持戒!當我們受戒以後,我們會得到戒體,戒體是一種無形無相的東西 ,當我們忘我脫序的時候,他會跑出來提醒我們:不要忘了戒律! 所以說戒是我們的老師,指導我們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林清江:擔心受戒後會犯戒,所以要學習:覺悟的這念心就是「始覺」,進一步要「覺察」,覺察到煩惱就馬上「覺照」,使這念心能和佛一樣產生大智慧。覺照了以後,又歸於如如不動、時時保持正念、正定,最後就能「覺悟」。覺悟了,這念心就能與佛相應,達到此最高的境界。
    柯銀盆:世尊滅度之後,末世眾生當以何為師?「以戒為師!」。
    李雯嘉:國家既然建立了法律,宗教為什麼還要有戒律呢?法律是從外面限制你的、強迫你的,你犯法了,它就要制裁你;佛教的戒律它不是勉強的,是自己心甘情願的,是自我要來受持這個凈戒的。
    柯美金:戒到底有哪幾種?有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有八關齋戒〔五戒再加上不非時食(稱為「齋」,也就是俗稱的「過午不食」。),再加上不坐臥高廣大床,以及遠離作倡伎樂跟香花塗身〕、有沙彌跟沙彌尼戒、有式叉摩尼戒(女眾獨有)、有比丘戒、比丘尼戒以及菩薩戒。還有極重罪(波羅夷)、輕垢戒(突吉羅)等等。
    段陳玉秀:「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即授持戒法」這是七佛的通戒。
    陳天德:持戒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以五戒來說,若能採取主動,不但不殺生,還能救生、放生;不但不偷盜,還能布施;不但不邪淫,還能積極去宣傳倫常道德,這就是積極的持戒。所以消極的持戒是自利,積極的持戒就是自利利他,屬於菩薩行。
    尤巧雲:各種宗教都是以善為根本,心要正不可走偏。所以我只作好我自己的本分,就是持戒。
    張采茵:持戒的意義在於管理自己不侵犯別人的生命、財產、身體 、聲譽。 當別人跟我們在一起的時候,他會很安心,不怕我們會去傷害他,侵犯他,這就是無畏施,所以說持戒是布施,是福報,不是束縛。一個持戒清淨的人, 能得到大家的恭敬、尊重、與崇拜。來世生到人間又是大福德的富貴中人,或者升到天上享天福,這就是持戒 必定有未來的福報! 所以大家不要怕受戒,不要怕犯戒,即使犯戒,只要心生慚愧,是可以透過懺悔認錯而得到補救,罪過也會減輕。所謂有戒可犯是菩薩,無戒可犯是外道。
    二.請問本文的那一段,有您或朋友相關的生活經驗,可以和大家分享嗎? 修(經驗性)
    陳秀珍:我印象中最深刻就是,有次吃活蝦嘔吐不止,感覺像有人抓我腸子一樣,從那次嚇入心再也不敢造次吃、殺活物。雖當時是未受戒、但是已感受警誡犯殺生戒。所以得知南屏授持五戒,我滿心期待歡喜主動報名也拉上同修一起受戒。那次可能是大師最後一次公開幫信眾主持授戒真是有幸,個人覺得*受戒*是對佛法堅定認同、提昇,可警惕、約束、導正自己,真的很棒。
    許綾芳:打死蚊子後我念往生咒,幫助蚊子往生西方。
    柯美金:佛光籃球隊因為球員體力消耗太大,大師慈悲交代提供部分葷食,以補充球員體力。所以持戒,有時也要與時俱進。
    蔡桂紅:永勝法師接掌宜蘭仁愛之家,也是慈悲提供素、葷食,給老人家們歡喜、方便進食。
    段陳玉秀:八八水災,佛光山廣開大門接待災民,據旗山禪淨中心告知,大師慈悲交代為有信仰者提供素齋,無宗教信仰者亦提供葷食。
    林清江:所以每一條戒律皆有:開、遮、持、犯。開者:允許之義。遮者:禁止之義。持者:堅持戒律。犯者:毀犯戒律之義。
    陳天德:守戒原就是止惡行善的意思,也是佛法的根本大意。唐朝的白居易有一次上山,和鳥窠禪師討論佛法時,他問禪師說:「佛法的大意是什麼?」鳥窠禪師答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居易一聽哈哈大笑:「這有什麼稀奇啊!三歲小孩都曾說。」鳥窠禪師慎重地說三歲小孩也懂得,但是八十歲的老翁卻不一定做得到啊!」所以說:佛法不是什麼高深的道理,其實佛法的戒行,就是在規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行為。
    三.請問大家在討論這篇文章中,有那些值得您學習或啟發的觀念,您將如何應用在生活中? 證(啟發踐行)
    柯銀盆:我願積極念佛以戒為師。讓自己的身心清淨,懺悔往昔的業障,慈心地對待有情大眾,長養福慧。
    陳慧美:我願不“绮語”,不輕浮開玩笑、無端議論他人;也不“妄語”,不說故意欺騙他人的虛妄之語。嚴持清淨的戒律,命運自然不受別人控制。
    蔡桂紅:我未全素,但我願不吃活體,只吃三淨肉(眼不見殺、耳不聞殺、不為己所殺),不另結新冤親債主。
    回饋:
    主持人:今天讀的「持戒」,就是一切善法的基礎,也是一切修行的根本。和大家自然相應,所以發言踴躍、切身的經驗也特別的豐富,說是讀書會倒不如說是經驗的交流。尤其柯美金的「開車吃飯」還真讓「開、遮、持、犯」更容易深入人心。太棒了!接下來請大家歡喜到樓下滴水坊聚餐,並提前慶祝母親節。

    下期預告:110年05/18(日)讀書會。時間:19點30分~21點。
    地點:南屏別院五樓小會議室
    讀書主題:皈依三寶。
    會議圓滿。
    活動花絮: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