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2022年下學期台北教師週四讀書會紀錄
    時間:2022年9/29-10/6 AM10:00-12:00
    內 容:星雲大師《六祖壇經講話》第三品(上、下)
    召集人:薛慶色
    參與人員:薛慶色、范鴻英、陳雪霞、李育麗、莊秀蘭、吳秀鑾、陳淑貞、唐立麗、黃婌媛、張東美等共計10位。
    帶領人:薛慶色 文字整理:黃麗容

    唐立麗心得分享:
    六祖壇經中,有一段說:有一個和尚名叫法達,他誦念法華經已經念了三千多部,因此他就生了一種貢高心。當他到曹溪南華寺去見六祖惠能大師時,本來一切僧人,見著住持、方丈和尚都應該搭衣持具,恭恭敬敬的叩頭頂禮。就因為法達心裡生出一種障礙,以為誦了三千多卷法華經功德一定不少,於是當他見到六祖大師的時候只彎一彎腰,連頭也沒有叩到地上。六祖大師便問他:『你現在心裡有一個什麼東西?你平時修習什麼?』法達很坦白的說:『我念法華經三千多部了。』六祖大師說:『我不管你誦經多少部,但須明白經意。』又說:『禮本折慢幢,頭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忘功福無比。
    正是:『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誦經久不解,與義作仇家。』意思是說:你心迷的時候就被法華所轉,你心裡明白的時候就能轉法華。轉法華才是妙法。被法華轉是妙而不妙,轉法華才是不妙而妙。你念法華經三千多部,但不明白經中意思,你和這部經的意義像生了一種冤讎似的。本來這部經和你是一體;但是你以為誦了三千多部經,便有功德,有了一種障礙,所以變成兩個。你只因為沒有明白經中的道理,故未能把貢高我慢除去。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什麼功德都不要生驕傲和自滿心,否則也僅僅積的一點點功,而無真正的德。

    莊秀蘭心得分享:
    謝謝慶色督導帶領六組壇經講話第三品決疑品的十個問題。
    不急不徐,巨細靡遺解說 六祖大師對彌陀淨土的看法?如何能親覲彌陀和淨土?
    剛學佛時看到「淨土」,總以為是人往生極樂世界的事。學佛後方知,淨土在人間,「即心即佛,自性是佛」不著相就在淨土,『六祖壇經』又說:「慈悲即是觀音,喜捨名為勢至,能淨即釋迦。」佛陀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成等正覺,發出宣言:「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故人人都可建設自己的淨土,如太虛大師所說:「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
    平常在家,念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阿彌陀佛」,是修行,大師也說,只要有心,所謂「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如此,我們都在修行中啊。
    跟隨大師,學習佛法,長養慈悲,讓心中多一片「淨土」,阿彌陀佛。

    陳淑貞心得分享:
    感謝召集人帶領我們完成大師著:「六祖壇經講話」第三品決疑品的問題講解的十個問題。
    我對(二)淨土在哪裡?最感興趣,其實淨土就在人間在我們心中,所謂「唯心淨土,自性彌陀」,這正是人間佛教所謂的「 人間淨土 」。
    一、人間淨土必須要具備八個條件:
    1.國土2.經濟3.生活4.處眾5交遊6.政治7.交通8.社會
    二、天上淨土
    三、極樂淨土
    四、唯心淨土
    五、華嚴淨土
    六祖壇經講話是要從「定慧雙修」入手。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