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2022年下學期台北教師週四讀書會紀錄
    時間:2022年10月27日 AM10:00-12:00
    內 容:星雲大師《六祖壇經講話》第五品(上)
    召集人:薛慶色
    參與人員:莊秀蘭、薛慶色、陳雪霞、李育麗、陳淑貞、黃婌媛、吳秀鑾、村上啟子等共計8位。
    帶領人:莊秀蘭 文字整理:黃麗容

    莊秀蘭帶領人分享:
    今日帶領「坐禪品」問題講解一~五題
    一、如何坐禪?
    慧能大師開示:「道由心悟,豈在坐也?」又說:「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禪,是不能從坐臥之相去計較的。因此,參禪求道重在覺悟真心本性。
    對初學者「坐禪」仍是「參禪」的重要入門。還是需要有名師指導,自我察覺,虛心無求,把持中道,要平胸直脊,出氣和順,看心不分等等。還要以「五停心觀」為禪修的基礎,透過「九住心」或「四料簡」,測試自己修行的程度,到達哪個階段了,真的不簡單。
    二、如何知心如幻?
    心是生死的根本、成佛作祖的力量。真心是每個人的本來面目,人有真心、有幻心,要「知心如幻」,要找的「真心」才現前。
    大師點出肉團心、喜怒哀樂的心、見聞覺知的心、好壞智愚的心,都是我們的幻心,「真心」如『金剛經』説:「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在十法界中,每一屆都有十如是,所謂「百界千如」,一念三千,如果不能知心如幻,就找不到真心了。
    三、如何不著心?
    六祖大師告訴我們參禪打坐,主要「心無所住」就是不著心。一首偈語:「佛性不從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時。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無物;若欲求佛但求心,只這心心心是佛。」能夠不著心,當下即是佛心,即是禪心。
    四、妄固縛人,淨如何縛人?
    凡人居世,用分別心來處理人事物,只要我們能捨離分別心,把是非、善惡的觀念去除,當下自能「洞然明白」。大師說:虛妄縛人,清淨也能束縛人。所謂「任性逍遙,隨緣放曠,但盡凡心,別無聖解」,因為「法無善惡,善惡是法」。學佛修行若能「勘破、放下、自在」,妄、淨都不會縛人。
    五、如何能不見別人的是非、善惡、過患呢?
    學佛修行的人,「要觀德莫觀失,要隨順莫違逆」,凡事多往好的方面看,淨化如下八種心;1.平等心。2.慈悲心。3.廣大心。4.空無心。5.般若心。6.感恩心。7.助道心。8.惜福心。
    六祖大師提倡參禪,重要是把「禪」融入自己的思想觀念裡、自己的生活裡。幫助我們證悟真如自性。

    陳淑貞心得回饋:
    今日是秀蘭師姊帶領我們研讀大師著:「六祖壇經講話」第五品坐禪品的問題講解的前五個問題。
    我對問題(五)如何能不見別人的是非、善惡、過患呢?
    最要緊的是要淨化自己的心,淨化自己的看法,要有八種心:1.平常心、2.慈悲心、3.廣大心、4.空無心、5.般若心、6.感恩心、7.助道心、8.惜福心,我對「感恩心」有好深深地感悟,感恩父母、感恩公婆、感恩同修、感恩曾與我在25年公托所長托兒樂的同事們,感恩現在與我一起共讀大師著作的眾師姊們,對大師佛光菜根譚:「有一念的慚愧、就有一念的善根,有一念的寬恕、就有一念的福報」,好珍惜自己的福報~惜福心,感恩。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