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Introduction
Pinned Items
Recent Activities
  • 活動名稱:南台光明讀書會
    時間:2022/1/2(日)
    地點:新營講堂參訪之旅
    負責人:陳鋖洙 紀錄:紀淑芬
    參加人員:陳鋖洙、蔡環州、郭明憲、紀淑芬、王淑姿、許慈珍、杜秋乾、詹美華、沈文正、高麗惠等35 人
    主題:人間萬事
    篇名: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讀書會進行
    一.暖身
    唱人間音緣:悉發菩提心
    二、主題內容綱要
    讀書讀心:到佛光山來求學,入學院進修,不光是來讀書,來這裡讀書更需要多一份的體認,以下四點提供大家參考:一、讀「做一個人」:一個人儘管學問再好,事業再大,但不一定懂得做人。社會生活上要懂得尊敬人,要為人服務,將歡喜快樂給人。所以到佛學院最主要的是讀「做一個好人」。 二、讀「明一點理」:今曰社會大眾,雖然知識普遍提高,但不明理者依舊不少。不明理表示無明,不健全,所以我們讀書是為了理路要通順流暢,要以理待人,讀書要明一點理。
    三、讀「悟一點緣」:宇宙世界的成就,在於一個「緣」,眾緣所成,在世間上若因緣不具足的話,則無法成就事業。對人、對事要培緣,進而廣結善緣。
    四、讀「懂一顆心」:現代的人會讀書,但不懂得自己的心,平常可以看很多人,但看不清楚自己的心念。
    今日社會學校教導的都是向外求知識,至於自己的心是如何則一無所知。故學佛要注重因緣,讀懂自己的一顆心,心明白了,則一切就明白了。
    大師一生主張「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山林水邊都可以讀書。會讀書的人,圖書館就是最好的老師,不會讀書的人,讀了十年,一句話也讀不懂。
    在求學的過程中,必定經歷很多老師的教誨,要懂得從他們身上去取寶,要能點滴受用。在馬路上行走,也是一種讀書,要將感恩心讀出來;與人相處,要將體諒心讀出來;隨時隨地都可以讀書。失意時不灰心、得意時不自滿。任何時間將一個理字讀出來,讓自己做個明理的人。
    提案討論:
    哪一段你覺得印象最深刻:
    沈文正師兄說:化粧品行業,做生意一定要學會做人,要能做到真誠、用心、專業、明理、信任。在佛光山這套管理講的是一份心,結好人緣。
    蘇楟茹師姐提到:要能讀懂一顆尊重、包容大眾的心。
    杜秋乾師兄談到,讀書有讀但卻都忘記了,要能像海棉全部吸收,重點要能運用在生活上。
    高麗惠督導長說,讀書要選對的書、好的書。要說好話,檢討自已要學以自用。
    結論:「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閱讀無數、貴人指路,不如自己去悟。要努力讀書,讓自己所學的能在生活中體現,增長見識、學以致用。



    四、結論:
    學佛在大眾中要先結人緣,廣結善縁。結緣少,就沒辦法收到福報,人緣結的多,收成就會多,你要有一塊良田,才能收成好。所以「佛、法、僧」都是很好的福田。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南台三-羽讀諸友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2 年前
    活動名稱:南台光明讀書會
    時間:2021/3/19
    地點:台南市永華路 耕讀園
    負責人:陳鋖洙 紀錄:蔡金燕
    參加人員:陳鋖洙、楊淑惠、蔡金燕、黃文珊、陳玉梅、魏碧樓等
    主題:佛法真義
    篇名:福田
    讀書會進行
    一.暖身
    唱人間音緣:悉發菩提心
    二、內容:
    福田,要播種才有收成,有收成才能生活。耕種時,好田、良田,收成才會好。
    佛門中,田代表我們的心,我們的心田,就等於土地,在我們的田地裡播種,當然必有收成。
    佛教所謂的「福慧共修」、「解行並重」,了解佛教各種的宗派、教義、歷史,是解門。需要有學問,修行、念佛、參禪、禮拜,是行門。修福修慧是種福田,解行也是福田。
    佛經裡說有八種福田,即;佛、聖人、僧、和尚、闍黎、父、母、病人。在八福田中,你奉事三寶,孝順父母,敬重師長,和睦朋友,當然都有功德,都是福田。
    佛教道場發心弘法利生,做社會的福利事業,都是在種福田。求福,要先結人緣,所謂「要學佛道,先結人緣」。人緣結的多了,田裡的收成就會多,想要成就其他的事業,就會順利。所以「佛、法、僧」都是很好的福田,大家就選一塊好的福田來種植吧。
    三、閱讀心得分享:楊淑惠師姐說,我們的心田就等於土地,播種當然必有收成。
    蔡金燕師姐提到,做義工,修福報。上佛學課程、修行是解門。要解行並重。
    黃文珊師姐表示,要有正知、正見,修慧實踐三好,活用在生活中。
    陳玉梅師姐,社會是我的福田,我幫助別人可以得到一些利益,自利利他就是種福田。
    四、結論:
    學佛在大眾中要先結人緣,廣結善縁。結緣少,就沒辦法收到福報,人緣結的多,收成就會多,你要有一塊良田,才能收成好。所以「佛、法、僧」都是很好的福田。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南屏-晨曦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3 年前
    南台 中一分會 光明讀書會
    曰期:2020/9/5(六)
    地點:南台別院 6-1教室
    出席人:詹美華、高麗惠、高林玲霞、郭明憲、林葉、陳鋖洙、李金蓮、王淑姿、蔡環州、沈文正、黃綉鸞、陳慧燕等16人
    帶領人:陳鋖洙
    教材:佛法真義
    主題:受持五戒
    暖身:
    會歌、隊呼。
    人間音緣:悉發菩提心
    主題內容剛要:
    受持五戒,以止惡行善的戒行達到自心清淨,進而尊重他人,能帶給社會無形的穩定力量,每個人都能享受最大的自由。
    受持五戒,可以增長信心、智慧。五戒即:不殺生、不偷盈、不邪淫、不妄語、不喝酒。
    提案討論:
    高督導說,受戒不是約束,是更自由。人人都需要守法律,佛教徒更受五戒,提升自己的品格
    詹會長提到,不侵犯、不傷害他人的功德,比布施的功德更大。
    李金蓮師姐:日常生活中,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做對的事。不貪、不偷、不做壞事就不倉犯罪。
    王淑姿師姐:吃素,不殺生。不偷盜,到公國運動看到喜歡的花草不可以摘回家。不妄諮,要站在別人的立埸,尊重他人。不飲酒,要尊重自己與尊重他人的健康自由。
    結論:
    佛教的「五戒」從消極的持守不犯,進而積極的尊重利他。
    如此,不殺生而護生,自然健康長壽。不偷盜而喜搶,自然能發財富貴。不邪淫而尊重他人名節,自然家庭和諧。不妄語而讚歎他人,自然能獲得美譽。不喝酒而遠離毒品,自然身體健康。 ‏ — feeling great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南屏-晨曦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3 年前
    第五督導區 南台中一分會 光明讀書會活動時間:109年10月8日
    活動地點:禾生蔬食
    帶領人:陳鋖洙等7人
    紀錄:蔡金燕
    主題:佛法真義
    篇名:三好
    佛教講:「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業」就是透過「身口意」三者所造作的行為。
    修行,必從身、口、意三業修起;就是身行善事,口出善言,心存善念。
    一.所謂做好事,就是修身,淨化身業。把侵犯、傷害別人的惡行,換成利益大眾的佛行。也就是身行善事。
    二.所謂說好話,就是修口,淨化口業。把瞋恨、嫉妒人的惡口,換成柔軟讚歎的佛口。說慈悲、智慧、真誠、正直的話,可以帶來好的人緣。
    三.所謂存好心,就是修心,淨化我們的意念。把愚㾒的邪心,換成慈悲智慧的佛心。「照顧念頭」,念念是慈心,自然會遇到善緣。
    以佛教而言,生命所展現的是因果輪迴,簡單的說就是「種什麼因,得什麼果」。你造了惡業,誰也救不了你。如果不幸造了惡業,補救的方法是:第一是懺悔。造了惡業,要懂得真心的懺悔認錯,才能減輕、消除惡業。
    第二是發願。你要懂得發願,願做好事、願說好話、願存好心等,要能發善美廣大的願,還要付諸實踐,自然有願必成。
    佛教昭示人要行善,要能「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所以行「三好」看似簡單,實是藴含甚深佛法的真義,更是合乎佛陀的本懷;人人行三好,世界必定更美好。
    讀後討論:
    許慈珍師姐談到,共同行「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從人間佛教推廣到校園、社會上,世界去人人都要行三好。
    許喜美師姐說,做好事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為非作歹、不飲酒。也就是要受持五戒。
    金燕師姐表示,說好話就是與人來往,要說慈悲、智慧、真誠、正直的話,可以帶來好的人緣。
    上官金城老師也提到,要相信因果,無論善惡,惡有惡報,善有善報。待因緣成熟,一切果報都得自受。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南台-光明讀書會
    曰期:2020/8/1 16:30~18:00
    地點:南台別院7-3教室
    出席:20人
    召集人:陳鋖洙
    記錄:蔡璟卅
    出處:人間萬事
    主題:活力
    主題內容:
    活力,就是旺盛的生命力,有的人精力充沛,因為生命充滿活力,因此生活過得多釆多姿,生命活得有聲有色。
    我們要如何培養活力呢?
    一、活力來自生活正常:人的活力,首先要生活起居正常,所謂作息正常,每天必定要吃早餐,吃了早餐,才有活力按照預定計畫,展開一天的工作,因此有規律的生活作息,是活力的來源。
    二.活力來自心情愉快:心情愉快、心胸開闊、心境明朗,都是活力的來源。樂觀進取、歡喜助人、喜愛工作、培養多方面的興趣。隨時保持心情愉快,則人生更是活力無窮。
    三.活力來自思想積極:思想積極、凡事看得開,提得起,放得下的人,能增加活力;時時抱持明天會更好,凡所思所想都是世界人類的未來,不要只想到自我;能以大眾第一,就定思想上的活力。
    四.活力來自友誼鼓舞:朋友間的鼓舞是活力的泉源。朋友要能相互切磋、砥礪,要結交正直無和、樂觀進取的朋友。當我們過到挫折、苦難時,能適時給我們安慰、鼓舞,就有活力重新再起。
    五、活力來自善緣助長:人生的活力,有時也會消滅,會動力不夠。這時候善緣的助長,非常重要。善緣要靠自己廣結善緣。
    六、活力來目正確信仰:人生要能不被外境擎敗,必須強化活力。活力的源頭,來目信仰。信仰能化解煩憂,信仰能增添光明,信仰能帶來正確的目標,有了光明、正確的目標,人生怎麼會沒有活力呢?
    提案討論
    郭明憲督導說,人的活力,生活起居要正常,除了早睡早起以外,每天必定要吃早餐,吃了早餐,才有活力按照預定計畫,展開一天的工作。因此規律的生活作息,是活力的來源。
    李金蓮提到,朋友間的鼓舞,是活力的泉源。善知識、安慰鼓勵的言語,就有活力的力量。
    沈文正師兄表示,他是化粧品公司的老板。活力來自思想積極,思想積極、凡事看得開,提得起、放得下的人,能增加活力。因為新冠狀肺炎疫情,公司業績發生了困難,但是他抱著積極的態度,向前有路,時持抱持著明天會更好,最近業績已漸漸好轉了。
    楊淑惠談到,人生的道路上,活力有時也會消減,動力不夠,善因好緣要靠平時廣結人緣,有結緣,才有善緣。
    王淑姿表示,人生常會有逆境,能不被外境擊敗,必須要有正確的信仰。信仰告訴我們,不要有太多的人我計較,不要有太多的是非執著。信仰能帶來光明、正確的目標。
    結論
    人的生命要有活力,為自己、為家人,要有活力;為社會、為國家,更要有活力。活力也要靠各種因緣培養。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南台-光明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3 年前
    南台別院--光明讀書會
    時間:2020/7/18早上8:00
    地點:梅嶺風景區 戶外活動
    題材:佛法真義「布施」
    帶領人:陳鋖洙 記錄:李金蓮
    出席人數:14人。陳鋖洙、詹美華、沈文正、郭明憲、林葉、許喜美、上官金城、李金蓮、黃綉鸞、許慈珍、蔡來興、蔡環州、王淑姿、杜秋乾等。
    一、主題內容:
    1.在佛教,「六度」是人生度脫煩惱、成就佛道所實踐的六種修行法門。六度是一種「自度度他,自利利人」的修行,從發心度人,自已得度;從自度到樂意度人,自他得度是一體兩面的。
    2.所謂「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但一般人對於六度未能真正了解,總以為佛教只是單單叫人要布施喜捨,要持戒自律,要忍辱負重,要精進不息,要枯坐入定而已;
    現在的人把布施局限在金錢施捨,其實佛教對布施不是那麼狹隘的見解,布施是廣義的,所謂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
    3.布施,不光只是給錢,有錢出錢,這是初等的;比金錢布施再高一點的是出力,我願意布施時間、勞力、專業的技能或智慧,到寺院做義工。就算沒錢,也沒時間做義工,可以說好話,把善美之舉散播開來,這是說好話的布施。如果,你不擅言詞,也可以在別人布施,說好話、做好事、你能存好心,心生歡喜,功德是一樣的。
    法布施呢?有人不明白道理,就布施佛法、道理給他,給他知識,給他技術。
    無畏布施,就是讓他人不要恐懼、罜礙。仗義而為,讓他不感到害怕,就是無畏布施。
    4.布施看起來是給人,實際上真正受益的是自已。如同將種子播種到田裡,將來收成的當然是自己。
    所謆「捨得、捨得」,能捨才能得,從布施中能捨去內心的慳貪,廣結好緣,自然能獲得無限的法喜和自狂。
    5.人生不要只看到黃金、白銀,比黃金、白銀更寶貴的還有布施溫暖,結緣的感動。不要全然以金錢為主,我們說好話、讚歎他人、有慈悲心、隨喜隨緣、給人一個點頭、一個小小的招呼、一個隨手的幫忙,你能把歡喜、結緣布滿人間,這些人間的溫暖、美好,意義勝過金錢的布施。
    二、提案討論
    沈文正師兄提到,金錢的布施在佛教只是狹隘的見解,布施是廣義的,有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
    王淑姿師姐說,比金錢布施再高的布施是出力,時間、勞力,專業的技能或智慧,做義工。就算沒錢,也沒時間做義工,可以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散播真、善、美。
    許喜美師姐問,何謂「無畏布施」,就是讓他人不要恐懼、罜礙。仗義而為,讓不感到害怕,就是無畏布施。
    蔡環州師兄談到,捨得、捨得,能捨才能得,從布施中能捨去內心的慳貪,廣結善因好絼,自然能獲得無限的法喜和自狂。
    杜師兄說明布施之後要能「三輪體空」,認識施者、受者及受施物三者的本體都是空,不起貪戀執著,這就是清淨的布施。
    謝謝今天讀書會,郭督導的茶布施、金蓮師姐布施甜點、水杲。
    結論:
    說到觀世音菩薩,會聯想到救苦救難、大慈大悲,尤其他有一個名號「施無畏者」,說明觀世音菩薩對眾生不但布施慈悲、布施錢財物質,還讓人在精神上不會畏懼。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南台-光明讀書會
    日期:2020/7/5
    地點:南台別院7-3教室
    人數:實到12人。詹美華、陳鋖洙、郭明憲、林葉、蔡環州、李金蓮、 周幼莉、許慈珍、王淑姿、沈文正、高麗惠、蔡金燕等。
    帶領人:陳鋖洙 記錄員:李金蓮
    閱讀材料:佛法真義
    主題:皈依三寶
    一.暖身:會歌,隊呼。
    人間音緣:悉發菩提心。
    二.主題內容綱要:
    一.佛陀說人人皆有佛性,因此,皈依佛、法、僧三寶就是皈依自己。所謂「心佛眾生,無二無別」。
    佛、法、僧三寶是佛教徒信仰中心,是超越世間的聖財。
    二、佛是教主,法是真理,僧是導師,三者都是讓眾生得度的重要因緣。佛如良醫
    ,法如妙藥,僧如看護。人生,唯有依靠佛、法、僧三寶的力量,才能離苦得樂,才能獲得自在解脫。
    三、佛如光,能圓熟眾生。光有照耀、溫暖、成熟三個功用。
    法如水,能滋潤眾生。水有洗浟的功用,能去除我們的污穢業障。
    僧如田,能植福種德。僧是老師教育我們、指導我們、傳授我們知識、為我們服務、給我們方便;我們可以發展、成長。
    四、擁有世間上的金銀財寶,生活比較好過;佛法僧三寶是精神內在的財寶,我們得到以後,平安、幸福、解脫、自在會增強。世間上有許多邪魔外道的災難,就是三寶不在我身邊,只要想到它、我念它,也會發揮很大的力量。
    五、皈依三寶的真正意義,是從最初三寶
    ,常住三寶而皈依自性三寶。「心佛眾生,無二無別」。所以對於三寶,心中一定要具備恭敬與肯定 ,才能從中得到利益 。皈依信仰,本身就是一條戒律。尤其信仰,代表的是自己的心、自己的人格,更不應違犯,所以要自我期許,自我尊重,遵守佛陀開示的做人基本道德,守護自己做人處事的根本,要正行、正語、正念,奉行三好運動,那麼才算真正瞭解皈依三寶的意義 。
    提問討論:本文中,你看到那些重要的字句?那些印象最深刻的?為什麼?
    明憲督導說,加入佛光會,就是要皈依三寶,就像去上學要辦入學。學佛以後,正知、正見、善念、修行會增強。
    淑姿師姐提到,皈依前、皈依後,善念、惡念會判斷,會吃素不殺生。
    美華會長表示,佛如良醫,法如妙藥,僧如看護。 人生,唯有依靠佛、法、僧三寶的力量,才能離苦得樂,才能獲得自在解脫。
    沈文正師兄:擁有世間上的金銀財寶,生活固然比較好過;佛法僧三寶是精神內在的財寶,我們得到以後,平安、幸福、解脫、自在會增強。世間上有許多邪魔外道的災難,就是三寶不在我身邊,只要我想它、我念它,也會發揮很大的力量。
    結論:
    皈依三寶可以說是---親近善知識,凡是能對我們的道德、學問,對我們的知識、未來有幫助的善知識,都可以向他學習,不要妄加分別。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目前尚未有任何活動。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