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南台三-羽讀諸友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3 年前
    2021年上學期台北教師週四讀書會紀錄
    時 間:2021年3月25日AM 10:00-12:00
    內 容:星雲大師全集《佛法真義3》「佛陀會生氣嗎?」、「羅漢有殺盜淫嗎?」、「天堂地獄在哪裡?」、「六祖大師不識字嗎?」、
    「貴人在哪裡?」、「住在哪裡?」、「信仰的種類」、「短期出家的真義」、「教旗的意涵」、「選佛場」等共十篇。
    召集人:薛慶色督導
    參與人員:范鴻英、翁麗珠、陳雪霞、村上啟子、莊秀蘭、江麗雲、陳淑貞、錢素慧、李美雲、薛慶色、吳秀鑾、黃淑媛、李育麗等
    共計13位。
    帶領人:薛慶色督導 心得分享整理:黃麗容

    美雲師姐心得分享:
    今天鴻英導讀十個篇章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天堂地獄在哪裡?」最後一小段:因為心境不同就有天堂、地獄之別,如同佛經裡「一水四見」的比喻,同一境界,由於見者心境不同,所抱持的觀點也會大異其趣一樣。
    我要回應的是:喜歡攝影的我與攝友同遊,一群人拍照所呈現出來的作品各有千秋;正印證大師說的「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因為攝影師透過所謂攝影眼:1.不同角度2.巧思設計3.構圖技巧4.器材技術。
    拍出來照片作品水準是不一樣的,甚至有些人對比現場,覺得拍攝出來的照片比親臨現場更美,為什麼?「一水四見」的譬喻在旅行拍照過程中充分顯露,正由於每位旅者的心識不同,感動迥異,所呈現出來的圖文也就不同,而且藝術的表現也很主觀,重點在於每個人都用心看世間的真善美。

    莊秀蘭師姐心得分享:
    3/25感謝鴻英督導帶領的讀書會,佛法真義(三),10篇文章。
    我印象最深刻是「住在哪裡」?
    這一篇說, 我們一生都住在色、聲、香、味、觸、法裡面。佛教稱色、聲、香、味、觸、法為六塵,世間上這六種塵埃會染污真性,所以「金剛經」教我們不要住在六塵裡面。因為六塵是無常幻化的,你把心住在上面,就等於住在煩惱裡。大師說,如果我們不住在個人好惡裡,就能與真理融合,進而感受人生的自在安然,生命的壯闊永恆。這種境界就是「金剛經」所說的「無住而住」,住在真如法性內,住在慈悲智慧裡,住在宇宙大化中,住在眾生一體上,以奉獻服務為人生之樂。
    這六塵、六根、六識合為十八界,還有第七識、八識,無始無終的循環,是深奧難解的。感謝鴻英督導用圖像,讓大家一目瞭然,甚為敬佩。其中我最喜歡定和尚說的:「六根對六塵,六識亂紛紛,心意要集中,數息守根門。」
    這是我學佛路上,首要準則,心意亂紛紛時,趕緊數息定心啊!

    淑貞師姐心得分享:
    3/25鴻英督導先將「無住生心、轉識成智」的圖寫在白版上,讓我們ㄧ目瞭然。導讀時不斷的提問,遇有疑惑處,又加以詳細說明,感謝讀書會有您喔!
    我對「貴人在哪裡?」感到意義深遠,尤其大師舉例說:宋朝蘇東坡曾問佛印禪師:我們手上拿念珠,念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拿念珠是要念誰呢?「念觀世音!」「爲什麼觀世音菩薩拿念珠要念自己呢?」「求人不如求己呀!」這也讓我想起了大師曾說:「我是誰?」「我是佛」有異曲同工之妙!直下承擔,自己做自己的貴人。

    麗容心得分享:
    三月廿五日讀書會,鴻英督導帶領佛法真義(三)共十篇文章的導讀,其中一篇是大師解釋「六祖大師不識字嗎?」,由於這學期選修「六祖壇經」課程,因此對於大師的解說深受感動!
    惠能大師生於唐太宗貞觀十二年,父母結婚將近廿年才生下他,「惠能」兩字是由兩位法師取名而得,意指「慧穎聰悟,惠施眾生;能作佛事,能渡眾生。」法師並告訴惠能父親:「施主得了一個千載難逢的麟兒,是佛門未來的龍象。」
    惠能大師三歲喪父,由母親李氏獨立撫養長大,直至廿三歲均在嶺南大山伐薪賣柴奉養老母維生。廿四歲得安道誠、劉志略相助,得以遠赴江西黃梅東山禪寺禮拜五祖弘忍禪師,在碓房踏碓舂穀,作務八個月,以「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詩偈獲五祖弘忍密授衣缽。但自古傳法,命如懸絲,為躲避同儕殺害,藏跡獵人堆十五年,弘忍入滅之後,才到廣州法性寺傳法受戒。
    惠能大師思想核心有二:一是「自有佛性」說;一是「頓悟成佛」說。
    當五祖弘忍問惠能:「汝是嶺南人,又是獦獠,若為堪作佛?」惠能曰:「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凡是人,都有佛性。「佛向性中求,莫向身外求,自性迷是眾生,自性覺是佛。」惠能大師也認為,每個人都可以成佛,但為何大多數人都沒能成佛呢?因為人們心中所生的妄念覆蓋了真如本性,使他們認識不到自己本有的佛性。
    惠能大師問來自當陽玉泉寺的志誠,神秀大師是怎樣教導你的?志誠回答:神秀大師經常說要:「住心觀淨,常坐不臥。」惠能大師則認為:「住心觀淨,是病非禪。常坐拘身,於理何益?」並說:「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一具臭骨頭,何來立功課?」成佛在於一念,在於剎那頓悟。頓悟並不要求離開現實生活,擔水砍柴皆是妙道,百丈禪師務農、雪峰禪師煮飯、道元禪師種菜...處處都說明禪者其實非常重視生活的實踐。
    <法華經>常不輕菩薩說:「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皆當作佛。」在佛光山,大師要我們直下承擔:「我是佛!」<六祖壇經>般若品說:「前念迷即凡夫,後念覺即佛。」但鈍根如我,愚癡迷妄,八萬四千種煩惱纏身,唯有日日誦經、念佛,發心義工作務,勤修戒定慧三學,菩提道上努力精進才是正道!

    淑媛師姐心得分享:
    不同的階段都有必需面對的人生課題!歷經求學階段、職場壓力、家庭得失種種因素磨鍊至今的我,深刻感受到「信仰」的力量才能實現人生圓滿!
    華嚴經云:『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而禪宗: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以前提起疑情只是針對別人的不足。而今「佛法真義3」《選佛場》這篇大師的文章指出「想要有一個安身立命之處,一個永恆不變的生命,就要學佛,選擇和佛一樣修行,過著清淨覺悟的生活。」原來「看我的心」向內心求法才是禪的境界!
    想要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提出:為什麼大輩子一直在輪迴,還沒有轉世卻是喜怒哀樂一再重複發生?什麼時候才能「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大師文章處處理出問題的癥結,值得我們深思與信任!
    佛光山禪淨中心佳句「一朝風月,萬古晴空」就先讓時空凝聚在眼前當下,從好好的認識自己開始吧⋯⋯或許你想追求「萬古流芳」,佛法求「中道思想」非空非有、不執空有、空中妙有,真是此生最大的功課!
    台北敎師讀書會在召集人慶色督導及鴻英督導、雪霞督導、育麗督導等的努力推動下真的是沉浸在「善知識」的點化下向前邁進呀!有佛法真好!

    帶領人鴻英督導結論:
    《佛法真義》如同佛教百科全書,一直是學佛者必備,以及方便學佛的重要指引,很高興本學期要讀圓滿了!
    《佛法真義3》是「佛教常識、佛門行儀」,我要帶10篇,時間有限,所以有些篇幅就以導讀方式帶過,其中「住在哪裡?」與唯識有關,想用寬謙法師的圖解說明,再以心定和尚的法語來勉勵我們修行的方法。
    最後留30分鐘由大家討論,感謝雪霞老師提出62頁「一朝風月…」的印刷錯誤,謝謝素慧老師與婌媛老師解釋指正。
    大家踴躍發表讀後心得,我很感動與感謝!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