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南台三-羽讀諸友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3 年前
    2021/3/25 羽讀諸友讀書會心得分享 #83
    地點:Mini Izzy cafe中華店(台南)
    參加人員:叢德莉 、王美君、葉素芬、李錦雀、
    黃彩恩、劉玉環、林淑真、張淑貞
    研讀書目:自覺人生.莊嚴身行//慈容法師 著
    第十三講/巡禮道場

    🌎推薦書目:第二座山/大衛.布魯克斯 著
    推薦序-嚴長壽
    嚴長壽先生為第二座山這本書寫推薦序,我想是非常適合的人選,因為他本身就是被社會認定的優人物,不但學經歷豐富,有許多的著作,同時也是我們佛光山均ㄧ高中的董事長,除此之外,曾任職圓山飯店總經理,亞都麗緻大飯店的總裁,觀光協會會長,被社會譽為「觀光教父」長期關心台灣的發展,可謂是台灣觀光旅遊的領航人,也因此他在觀光上所作的努力與成就,應可說是他人生的第一座山,2009年12月成立立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從事部落輔導,集合夥伴發覺人才,從事公益事業,而這也正是他人生的第二座山,他極力推薦這本書給讀者,真可謂是最佳代言人。
    雖然我尚未完全閱讀這本書的內容,但從序中可窺見一些端倪,的確就社會上一般人而言,都在追求他人生的第一座山,而想征服它,在這過程中,有些人攻頂成功,成了人生勝利組,但也不乏中箭落馬跌落谷底的人,然而無論如何,我們都無需自滿或自棄,轉個念換個角度以無我的心態,擺脫自我、放下自己、幫助別人、療癒他人來攀爬人生的另一座山向前邁進,相信有了這個利他的思惟,內心也ㄧ定會洋溢著不同的喜悅和成就,所以我把這兩座山比喻為利己之山、利他之山,在我們的人間佛教的推廣中,不也是鼓勵大家要發心做利己利他之事,我想這兩者理念是不謀而合的。

    🌎P256殿堂陳設.神聖空間
    供奉佛像大小,跟殿堂空問必須搭配合宜,佛像前案桌香爐置桌子正中,佛像正前方,早晚課誦時上三炷香,三杯水供在香爐前,兩側的一對蠟燭或長明燈,可在燈燭的左右兩邊放盆花或瓶花,高度要注意不超過佛像為準,不宜太複雜保持整潔乾淨,大殿燈光掌握很重要,光線明暗須柔和舒適。
    佛殿是供佛的神聖場所,進入大殿要著襪,脫鞋整齊放殿外,不在大殿喧譁,奔跑,躺臥,不可飲食,腳步放輕,不干擾他人禮佛或精進用功,保持殿內莊嚴平和,大家一望見佛像,能自然憶念佛的功德:「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以,世間所有數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佛法在恭敬中求一分從心底生起的謙卑,對學佛的慈悲智慧大有助益所以佛殿的整體陳設是無聲的境教,深切影響著人們的心靈。

    🌎P257 法堂禪堂.叢林風光
    「法堂」相當於講堂,是專門講經弘法的地方。
    「禪堂」是極為重要的建築物
    原始佛教時代,佛陀修習四禪八定開悟,可見禪修的重要性。「法堂.禪堂」幫助參禪的大眾收攝六根、集中心念,調身、調息、調心使色身輕安,煩惱消融,終至明心見性的境界。

    🌎P261 佛門慈悲.照護老病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過程,僧眾亦然,寺院裡有提供出家人療病、休養以及老年退休的處所,稱為「延壽堂」延壽二字有希望延長壽命,以求延續法身慧命之意,所以成為延壽堂也叫「如意寮」讓一些有病的僧侶可以住在如意寮裡安心修行,這是佛教非常有人情味的地方。也有人稱做「省行堂」意即年紀雖然大了,仍不忘用功,時時省察身口意是否如法,省察是否念念不離慈悲智慧。佛陀時代亦設有「無常院」也就是中國叢林的延壽堂,以無常命名強調在病中更要體驗生滅無常的真理,對世間才不會再有執著貪戀。人性本來有貪的種子,凡是喜歡的都想佔為己有,但世間再多的金錢、再深的感情、再愛惜的身體⋯,哪一樣能永遠保存呢!
    如果世緣已了,寺院就把過世的出家人送到「涅槃台」,又稱「化壇」也就是火化屍骸的地方,說明出家人圓寂後,常住會按照規矩辦理後事,祝福往生者能進入涅槃的境界,安詳往生。我佛慈悲~

    🌎P262 長者造塔.如見佛面
    一、佛陀在世時常遊化五印度,未隨行的地子及長者向佛陀請求一點紀念品,可做為紀念、供養的物品,當時佛陀就把剪下的指甲、剃下的頭髮贈與,長者隨即請示可否建造髮塔、爪塔供奉裡拜?佛陀同意了。這就是造塔供養的起源。
    二、佛陀在2千多年前去世後,佛弟子按照當地習俗,火化後得到許多形狀、大小、顏色不一樣的小珠子,加上佛的遺骨,稱之為「舍利」。
    因爲人們再也見不到佛陀的真身了,對於思念佛陀的弟子和信徒來說,禮拜佛舍利、如同禮拜佛的真身。
    三、由於佛陀舍利在佛教徒與大眾心目中,是至高無上莊嚴神聖的珍寶,在佛陀涅槃後約200年後,由信佛崇佛並統一印度的阿育王,在其領土各地積極傳播佛法,並建造了八萬四千塔把佛陀舍利放在塔裡供奉,從此佛教徒視舍利塔為佛的象徵,見塔如見佛。
    現今世界最古老且保存最好的佛塔就是阿育王朝期間建造的「桑奇佛塔」了。

    🌎P265 東漢末年.佛塔傳入
    隨著佛教東傳,塔的文化也隨之而來。我國建塔始於三國的吳大帝孫權。唐僧會大師說:「從前阿育王造八萬四千塔,供奉舍利和圖像等,所以塔寺之興,以表彰如來的遺化。」孫權因此令康僧會大師求舍利造塔,21日內果然感得舍利,遂造塔供養,號為建初寺,是中國興建寶塔的開始。另一說,若依《佛祖統紀》的記載,東漢所建的白馬寺塔,為我國最早之塔。唐代之後,佛塔由佛寺的建築格局,逐漸獨立出來,而建在鄰近的區域,史上著名、有特色的佛塔有西安大雁塔、蘇州虎丘塔、杭州六和塔及河北定縣的料敵塔。這些塔院不但發揚佛教,更讓後代子孫欣賞到了建築之美。

    🌎P266 過街石塔.中華特色
    隨著佛教東傳在東漢末年佛塔就傳入了中國,每種塔都有它的意寓。「過街塔」位於交通要道,讓所有的人經過塔下時低著頭走過去象徵像佛陀問訊,表達對佛陀的虔誠恭敬。「普同塔」又叫做「海會塔」,取大海能廣納眾流的意思,為了照顧僧眾死後有所歸依,就會火化後將其骨灰送進塔。
    藉由各種不同寶塔的形式及意義得到了解,我們要思惟生命無常,唯有把握當下,精進修行,才能從中創造積極樂觀的人生。
    ‏ — feeling great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