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福田讀書會(大堂)帶領討論記錄表
    日 期:110年4月11日(星期日) 上午9:30 – 11:00
    地 點:普門寺 (五樓社教館)
    此次帶領人:張彬彬 督導
    記 錄 人員:張彬彬 督導
    出席人員:莊燕雪區副、賴碧華副督導長、葉淑芬副督導長、羅妙琴督導、林孝雄督導、洪健雍督導、曾碧玲督導、車金枝督導。

    1. 首先邀請「福田讀書會」三組組長,張彬彬督導、賴碧華副督導長、羅妙琴督導,報告各組讀書會的進行狀況。

    2. 本次討論的教材,是星雲大師所著《佛法真義》中的文章「四攝法」。讀書會進行方式,張彬彬督導以「四層次討論法」帶領導讀與討論,讓成員藉由討論瞭解星雲大師所教導的法要,及在生活中如何落實「四攝法」修行。

    會中張彬彬督導也邀請大家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廣結善緣、對人說愛語、利他與同事攝,及如何接引家人或親友一同落實「四攝法」等經驗,現場討論非常熱絡,分享的內容重點如下:

    莊燕雪區副提到,人與人之間緣很重要,凡事皆要眾緣成就,要能將四攝法落實於生活,方能在給人因緣中廣結善緣。
    賴碧華副督導長感謝常住讓自己有因緣當義工,並分享接引家人親近善法的經驗。
    葉淑芬副督導長以在佛光會做義工,與大家廣結善因好緣、共存共榮的經驗。
    羅妙琴督導談到,星雲大師弘揚人間佛教、度人無數,我們要做大師的分身,將四攝法內化、運用於生活。
    洪健雍督導提及,會員表現好,要給予鼓勵,平常也要多結善緣,並分享自己協助金剛在道場服務的經驗。
    林孝雄督導分享在分會,以集體創作、同行共事圓滿活動的經驗。
    曾碧玲督導以「佛光卡」為例,分享在道場值班,用多元方式與人結緣的經驗。
    車金枝督導,分享自己與家人說愛語,諦造幸福、和諧家庭的經驗。

    3. 讀書會後,由莊燕雪區副帶領討論以下事項:
    (1) 會中感謝「福田讀書會」的幕後推手林孝雄督導,對於讀書會的關懷與協助,雖因督導區精緻化之故請辭「召集人」的工作,但讀書會是開放的園地,也歡迎孝雄督導之後常回來共讀、共學,並致贈卡片及結緣品感謝他的發心。

    (2) 會中也討論,之後「福田讀書會」的幹部如下:
    帶 領 人:莊燕雪區副
    召 集 人:曾碧玲督導
    第一組組長暨副召集人:張彬彬督導
    第二組組長暨副召集人:賴碧華督導
    第三組組長:羅妙琴督導
    副召集人:蔡瑞蓉督導

    「召集人」要時時關心各組讀書會的運作狀況,並彙總資料向常住與讀書會回報。
    「副召集人」要將讀書會討論的內容,上傳到人間佛教讀書會網站,並向「召集人」回報該組讀書會舉辦的日期、時間、參加人數與討論內容,以利彙總資料。

    四攝法《佛法真義》

    佛教度化眾生的方法很多,其中有所謂的「四攝法」,就是以布施、愛語、利行、同事等四種方法來攝受眾生。

    《華嚴經》說:「若能成就四攝法,則與眾生無限利。」四攝法門是菩薩度眾時的權巧方便,視眾生根器、喜好的不同,讓他能夠轉迷成悟。比方說,我布施給你,讓你產生好感;我對你讚美,讓你歡喜和我相處;我給你種種利行,給你方便;我以同理心與你相處,得到你的信任。如此就能度對方到佛門,這就是所謂的「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的意思。

    所謂布施,就是廣結善緣。佛門裡常對布施者讚歎說:「功德無量!」此「無量」意,不在數字的多寡,而在發心的大小。你心量有多大,結的緣就有多廣。如《金剛經》說:「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也就是說,布施時不執著有布施的我、布施的物,以及受布施的人,更不心存回報的念頭,如此「三輪體空」的布施,才是真正清淨的布施。

    愛語,就是語言的巧妙。有的人講話,總是話中帶刺,或是言不由衷,缺少真誠,無法讓人感動。「愛語」並不是說一些諂媚、奉承、虛偽、言不及義的語言;即使是讚美的語言,也要能得體,讓人如沐春風。若是開示、教訓的言詞,也要讓對方堪受,聽後心開意解,並且歡喜奉行。如仙崖禪師的「夜涼了,多加一件衣服」,感動夜遊沙彌,不再貪玩,安心辦道;良寬禪師的「年紀大了,鞋帶都繫不動」,讓他的外甥洗心革面。因此,說話要讓人感受到你的真心善意,才能為人所接受。

    利行,就是助其增上。中國有句俗語說:「欲意取之,先要予之。」你要攝受他人歸心,先要給他用,先要幫助他成長、進步,給他一些助緣,也就是讓他不斷增上,幫助他成就諸事。甚至身做好事,口說好話,心存好念,也是利行的表現。比方說:有人對工作不了解,指導他一點;有人遭遇困難,幫助他一下……只要是真心為人服務,以誠懇、歡喜心去從事利益他人的行為,就能成就好因好緣。

    同事,就是同行共事。社會上,有些人所以成為同黨、同派、同道,必然是由於理念上彼此有契合之處;當我們想要攝受他人,成為朋友、幹部,也必須攝受一些在思想、價值觀上與我們相近的人,並以對方能接受的立場來和他往來、共事。比方說,當他是一位老農時,就以老農熟悉的事物來與他交往;當他是一個兒童時,就談論小朋友能懂、有興趣的事情。對方需要什麼、歡喜什麼,我們針對他的需要,設身處地為他設想。

    人與人之間要靠緣分,靠志同道合才能共事、共處。我們待人處世,要給對方感動,讓他對我們生起歡喜之心;要能給人利益,給人有表現的機會,那麼人家才肯得為你所用。無論朋友、同事,甚至家人、夫妻、兄弟姊妹,不要求對方與自己完全一樣。四攝法,以慈悲、方便來攝受他人,是增進人際關係的妙法,也是我們為人立身處世應遵循的準則。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