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普門教師經典讀書
    時間:2021/04/20,13:30
    地點:普門寺光明教室
    題材: 在人間歡喜修行---《維摩詰經》
    帶領人: 徐牡丹
    出席: 徐牡丹、羅妙琴、翁淑芳、趙玉美、江麗滿
    一、 經文導讀
    第三講 菩薩的病,聖者的心
    1、 菩薩的病
    在佛教歷史上,諸佛如來、一切大善知識雖然示現有病,不過與一般的病不一樣,他們的病可以作為教化眾生的教材。
    (一) 佛陀
    佛陀示現生老病死,其實也是在為大眾說法,告訴大家無常的真理。
    (二) 慧遠大師
    慧遠大師到了人生最後,還是尊重戒律,這不就是在對我們做最後的說法嗎?
    (三) 鄧隱峰禪師
    以神通遊戲為世間人所做的一次說法。自古艱難唯一死,但是對修行人而言,生死來去是很自在的。
    (四) 曇照禪師
    當人健康的時候,喊著「快樂呀!快樂呀!」其實應該把想辦的事情早一點辦好,否則到了有病的時候,「痛苦呀!痛苦呀!」那就來不及辦了。
    (五) 慈航法師
    「肉身不壞」是慈航老法師的願力。可以讓那許多青年人在那個地方持續受到護持,安住生活。
    (六) 東初法師
    法身遍滿虛空,充塞法界,何必在意這麼一個墳墓呢?有道之人,連最後一根骨頭,他都要結緣,都要用來說法。
    (七) 益妙比丘尼
    (八) 陸奧宗光
    ★菩薩生病是一種度眾的方便,就像維摩居士患病,是所謂「方便示疾,從大悲心起」,是一種聖者之心。
    2、病因的生起
    〈方便品〉後半段,維摩居士首先為前往探病的國王、大臣,乃至長者、居士等數千人說法。此段把人身體的病因說得很詳盡。
    「是身無常、無強、無力、無堅,速朽之法,不可信也。為苦為惱,眾病所集。……」
    3、疾病的種類
    我們的國土、社會、教育、家庭、感情、經濟、信仰、心靈生病了
    ★所有的病況中,最難醫治的是心靈的疾病。大師把常見心靈上的毛病。歸 納原因,並提出「心藥方」來對治。
    4、聖者的遭遇
    維摩居士是一位大菩薩,他的言行巧慧、修道精神、慈悲示疾,我們不容易學得。不過,他有很多特點,可以作為模範。例如
    (一)侮辱不以為恥(二)卑屈不以為賤(三)艱難不以為
    (四)迫害不以為意(五)冤枉不去申訴(六)恭敬不以為喜
    ★維摩居士心中的道場是非常清淨、廣大的,慈悲、喜捨、正知正見、真心直心、無怨無悔、給人歡喜、方便……這些都是聖者心中的道場。
    5、聖者的心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什麼是聖者的心呢?
    (一) 不厭世苦(二) 不畏生死(三) 不怕權威(四) 不拘形式
    (五) 不相矛盾(六) 不縛自在(七) 不時淨土(八) 不急解脫
    ★如果說要用一句話來讚美維摩居士,他可說是一位「犧牲享受,享受犧牲」的修行人。
    第四講 維摩示疾,文殊探病
    探病,必然要找「棋逢敵手,將遇良才」,應對得宜的人前往。
    1、 諸聲聞弟子問疾
    大意:「破二乘法執」
    十大弟子無人敢去探病,見第三品〈弟子品〉的第一段。
    2、 菩薩問疾
    大意:「闡述菩提、道場、法樂、法施」
    彌勒菩薩、光嚴童子、持世菩薩、長者子善德菩薩等也自認比不上維摩詰,不敢前往。見〈菩薩品第四〉。
    3、 文殊菩薩問疾
    〈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從這一段經文裡,可以看到《維摩詰經》的文學之美,也可以看出文殊菩薩妙高的智慧。
    維摩居士獲悉文殊菩薩帶那麼多人來,便把丈室「空諸所有」。
    文殊:居士是何疾?何所因起?維摩詰:「從痴有愛,則我病生。」「菩薩疾者,從大悲起」…。
    二、 問題討論:
    同學們針對這二講內容,提出問題,互相討論,分享實例,…。
    三、 回饋分享
    翁淑芳: 維摩詰曾經告訴佛陀十大弟子中議論第一的迦旃延說:「無以生滅心行說實相法。」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聽到一般人說「人生是苦」、「四大皆空」、「無常啊」。
    這是因為用生滅的觀點去理解實相的義理,容易誤導一般初學者。
    事實上,佛教講「苦」並不是要強調苦,而是告訴大家「離苦才能得樂」。
    講「空」,在說明空才能建設「有」,而不是說什麼都沒有了,拳頭不空怎能握物?「無我」,也不是說人死了才無。現今佛法較為普及,一般人已經比較能夠了解「無我」是指人在現世就要去除自私的小我,才會有大我。
    「無常」更是最容易誤解的實相,以致引起心裡的恐懼,對於生老病死貧富貴賤的無常感到害怕。其實無常,讓窮苦會有富貴的可能;困難也會有解決的時候,懂得無常的真義,不但不必怕,反而對人生有希望。
    趙玉美: 佛陀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人的身體,既是有為法,就會有生、老、病、死的無常現象。
    維摩詰經裡的諸佛菩薩皆是由觀眾生苦而生起大悲心,而有種種方便示現,使眾生知因識果。如維摩詰居士的病,文殊師利菩薩的問疾,經文裡除了領略文學之美外,文殊菩薩的巧妙智慧應對,都是佛菩薩以病行,藉機教化眾生,遠離諸煩惱病苦。
    反觀凡夫俗子的病,若能藉色身的不適而自我觀照,找出病因,對症下藥,也能達到療效。
    而「善來,文殊師利!不來相而來,不見相而見。」雖然意指法身本性沒有來去,現身探病是為了隨應世俗,但探病時若能慈悲觀機,使受病者安心自在,也是活菩薩的體現呀!
    四、下期預告
    時間:2021/05/18,13:30
    地點:普門寺社教館
    題材: 在人間歡喜修行---《維摩詰經》第5-6講
    帶領人:翁淑芳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