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南非-德本禪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2 年前
    文章:「佛法真義」第1冊「四經中的四不」
    出自:星雲大師全集
    時間:110年4月10日19時至21時
    地點:佛光山金蓮淨苑
    帶領人:盧志榮 紀錄:吳麗麗
    出席:如浩法師、翁玉瓊、許乃寅)、楊婉霜(回饋)

    帶領人:
    1、 持誦四句偈的功德,勝過布施恆河沙的珍寶。原因就是,一句一偈,可以讓人得度,從迷到悟,從黑暗到光明。
    2、 《華嚴經》的「不忘初心」, 不可忘失最初的心意,誓言學不成功誓不回,如此堅持下去,再遠的路總會走到目的地。
    3、 《維摩經》的「不請之友」,眾人不請,友而安之,做一位「不請之友」,不必等人家來請託,只要我有力量,就隨喜隨緣的奉獻、幫助。
    4、 《八大人覺經》的「不念舊惡」,受恩德於人,要銘記在心,並且知恩圖報;反之,別人偶有對不起我的地方,不可記仇。
    5、 《大乘起信論》的「不變隨緣」,「結緣總比結怨好」,凡事能有所為,有所不為。
    6、 立身處世若能奉行「四句偈」的智慧,便能隨心自在,隨遇而安,隨緣生活,隨喜而作了。
    7、 提問一:哪一段您自己印象最深刻? 提問二:如何善用四經中的四不?

    分享
    如浩法師:
    (1) 未成佛道,先結人緣。當下就可以去做,給有人助道因緣,像給人錢財被當傻子,但是好不好,是他個人因緣。
    (2) 要有自覺力,當下察覺而不起心動念造業,思惟為了誰而作?因為舉頭三尺有神明,所造的業最後回自身,若我愛我執,跟著無明習氣流轉,就無法解脫。
    (3) 要廣結善緣,不翻舊帳,沒完沒了,虐待自己,受苦是自己。
    (4) 夫妻之間相處要學上等丈夫與太太,丈夫體恤太太的辛勞,協助太太操持家事;太太常常慰問讚美先生的辛勞與付出,體貼多一分。
    (5) 要以慈悲心,智慧為引導。如三車和尚窺基大師出家的因緣,種成佛的因。
    (6) 和而不流,不同流合污。

    許師兄:
    (1) 直心是道場,遇有理念無法相同者,除了包容,更不去爭論,默摒之,藉由每天數數,來印證自己有無進步。
    (2) 《楞嚴經》云:「因地不真,果遭迂曲。」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
    (3) 隨緣度化,保持菩薩心,初發心的幫助人,如在校教導同學看電路圖。

    楊師姊: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錯誤行為,回到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清淨本性,佛陀悟道說「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從佛法中學習得到智慧光明,回光返照,心常觀照,不隨妄轉。才能回到清淨本性,成就道業。

    吳師姊:不要要求別人,持守戒定慧,成就道業,非無明煩惱。

    翁師姊:隨緣而不隨便。

    總結:心發則佛道堪成,願立則眾生可度。學習大師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