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多110.09.09
    多聞樂活讀書會記錄
    時間:110年9月9日早上9:30-11:30
    地點:視訊網路
    主題:維摩詰所說經菩薩品第四-維摩詰居士與長者子善德菩薩的對話
    成員:劉珍齡 李虹慧 陳淑華 洪美沙 賴平熙 周財生 鄭月娥 等7人
    帶領人:周財生
    記錄:鄭月娥

    一、內容導讀與討論:
    (一)前言:
    佛陀讓長者子善德去探維摩詰之病。「佛告長者子善德。汝行詣維摩詰問疾。善德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
    (二)經文的緣起,善德稟告佛陀,記得我以前有一次在父舍 做大施會,設了很多的供品、食物來供養所有的沙門、婆羅門,還佈施一切外道,貧窮孤獨、下賤乞人等。從地位高的到地位低的,一律平等的佈施,這樣的佈施善事做了七天,在第七天圓滿的時候,維摩詰突然來到大施會場,對我說:「長者子啊,所謂的大佈施會,不應該像你這樣子做的,為什麼只用財物佈施,這不算是大施會,應該是用佛法來佈施的功德更大,才是大施會。善德問維摩詰居士,什麼是法佈施之會?

    二、維摩詰認為的法施大會
    (一)維摩詰居士說,法施會沒有時間先後的分別,在同樣的時間裡,能同時將佛法供養一切眾生。而財施大會供養所有的眾生,受施之人因受地區的限制不能普及,財物有窮有盡,不一定能平均分配,錢財食物的布施只能布施幾天,終有結束的時間。
    (二)而法的佈施是沒有前後的,布施出去,它永遠不會消失。因為法性是無生無滅,它沒有截止的界限。也就是說,法的布施,等於是盡虛空界的佈施,所以才能說是無前無後,一時供養一切的眾生。

    三、法施大會應有的內容
    (一)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就是用慈悲喜捨,用四無量心的方法來做法的佈施。發起自己最大的慈愛心來啟發眾生的菩提覺性;以大悲心來救度眾生,以歡喜心執持正法,以能夠施捨的大心攝取智慧。
    (二)六度波羅蜜:1. 檀波羅密,就是布施,來攝召吝嗇貪心的人,啟發他們的佛性,去除吝嗇跟貪心的障礙。2. 尸羅波羅蜜,就是戒,用戒來教化開解不懂戒律、容易犯戒的人。3. 忍辱波羅蜜。對於傲慢的人,要教他忍辱的法,即無我法。如果教他無我的智慧。4. 毗梨耶波羅蜜就是精進波羅密。去除懈怠,脫離身相和心相,精進到忘記自己的身體跟心的疲倦,這樣才算是精進。5.禪定波羅蜜是指菩提道,以菩提道的方法,來啟發正定的波羅蜜,啟發不偏不倚的智慧。(6)般若波羅蜜,啟發宇宙間包含最廣大的一切的佛智,一切智,包含真實的智慧與權智的方便智慧,的圓滿的智慧即一切智。
    (三)涅槃三解脫門
    1. 「教化眾生。而起於空。」法施的智慧,在教化眾生時,要起於空,不能讓自己與眾生都執著於有。用方便方法教化眾生悟入空性,才是終究的法施。2. 「不捨有為法。而起無相。」要能夠不捨棄有為的方法,發起無相。以無相之修做有為的事情,是最大智慧的做法,因為眾生不能明白空性的道理,不能做到無相的布施,所以是見相著相,做什麼就執著於什麼,沒有辦法自己解脫。3. 「示現受生。而起無作。」是指在布施的時候,雖然表現出有生滅之相,但是最終要秉持的是無作,就是無生,示現受生,但是明白無生的道理,所以在做當中,能夠進入法空的境界,進入無生滅的境界。4. 方便:護持正法起方便力。在《法華經》中,佛陀說了聲聞、緣覺、菩薩的法,都是為了讓不同根性的眾生,有了修道上的方便。佛陀以種種因緣、譬喻、授記,應用言教、示現化身,巧說「方便與真實」的本懷。「三乘即一乘」的修行。5. 四攝法:以度眾生起四攝法。即布施、愛語、利行、同事使有情眾生覺悟了。四攝法門是菩薩度眾時的權巧方便:視眾生根器、喜好的不同,讓他能夠轉迷成悟。比方說,我布施給你,讓你產生好感;我對你讚美,讓你歡喜和我相處;我給你種種增上心,給你方便成事;我以同理心與你相處,得到你的信任一同成事。如此就能度對方到佛門,這就是所謂的「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的意思。6. 以敬事一切起除慢法。《磨俱舍論》對慢法說有七種慢:(1)慢,(2)過慢,(3)慢過慢,(4)我慢,(5)增上慢,(6)卑慢,(7)邪慢。去除眾生的我慢,要教人敬事一切,恭敬承侍一切的人,這就是除慢法,是對治傲慢的最好辦法。7. 三慳法: 於身命財起三慳法。眾生誤認為身體、性命、財產是最重要的,所以維摩詰教導,要用三堅固法來對治。三堅法才是堅身,正當營生才是堅命,積聚福德和功德才是堅資財。要用法身、慧命、法財來取代眾生肉體的身體、有限的生命和眼睛看得到的物質的東西。
    8. 思念法: 「於六念中。起思念法。」要教導人們用六念,即念佛、念法、念僧、念布施、念持戒、念天,念天就是眼睛向上看,念天界以上的境界。六念念佛、法、僧、施、戒、天。9. 質直心: 於六和敬起質直心。
    六和就是身、口、意、戒、見、利和合,戒是指守戒,見是正見,利是正利。要能啟發他的守戒、正見、正利的心,身口意的正直來行六和法。10. 淨命:即正命,以清淨之心為生命,教導他光明正大的走正路行善法,即以善法來淨化自己的靈命。
    11. 聖賢: 心淨歡喜起近賢聖。讓他喜歡心的清淨,樂意親近清淨的法門,來親近聖賢。親近善知識而更清淨自己的心。12. 調伏心: 不憎惡人起調伏心。不厭惡壞人,而要去渡化他。升起調伏這個壞人的心。13. 深心:(1)求法之心很深重。(2)志求高深佛果的心。(3)深信佛的本願,毫不懷疑。綜上起於深心起出家心願。14. 多聞:聞不能行,要多聞才能起而行,行起於多聞。15. 空閑處: 以無諍法起空閑處。「空閑」講的是心不忙、不亂、不煩,這樣子由心裡頭修出來的,才是真正的無諍法,無諍也就是沒有爭執。要達到這個目標,要經年累月精進,才有辦法。所以,真正的空閒是心的閒,不是身體什麼都不做,完全不同。16. 宴坐:趣向佛慧起於宴坐。要增加智慧,要從禪定而得,定慧是並行的,缺一不可的。這個智慧是佛的智慧,佛的智慧是一種自然的智慧,想要開悟,不是用哪一種說法就可以讓你開悟。時機成熟,你就開悟, 不在宴坐,但是也不離宴坐,動也對,靜也對,就徹悟了,所以說「趣向佛慧,起於宴坐」。17. 修行地:解眾生縛起修行地。
    菩薩為度眾生,而起修行,就是為了解眾生縛而起種種修行地。自己不刻苦修行,則無能力解別人的縛纏。
    18. 福德業: 以具相好及淨佛土起福德業。修福德業能得好形相及清淨佛土。菩薩修出世法,修得很清閒,很自在,沒有煩惱,所以祂的相好莊嚴。真正的莊嚴相不是修入世法修出來的,而是修出世法,自然產生的一種與眾不同的相貌。佛土淨化也就是福德業,這是菩薩所做的事業。祂把自己修好了,然後把祂的佛土清淨了,佛土清淨,眾生就清淨,佛土清淨,眾生就得利,得到法益。19. 智業:知一切眾生心念如應說法起於智業。菩薩知一切眾生的心與念頭,並依照眾生心想的來說法,這樣才是智業,用智慧來做菩提事業。20. 慧業:知一切法不取不捨。入一相門起於慧業。行法施一定要起於智慧的善業。明白法有「一相法門」,就是一相無相,一相離相,一相的「實相法門」。修慧業能知一切法不取不捨,入一相門。21. 一切善業:斷一切煩惱,一切障礙,一切不善法,起一切善業。所謂法的佈施,最重要的就是要斷除煩惱,斷除眾生的煩惱,斷除一切不善之法,成就一切善業。22. 一切助佛道法:以得一切智慧一切善法。起於一切助佛道法。因為得一切智慧、一切善法,都由於修行一切助佛道法而得建立。要能夠發起一切的善業,也就是讓善業增長,生起一切有利於眾生的善業、生起一切智慧、善法及一切助佛道法,這就是法布施的功德。

    四、法施會功德與供養: 「如是善男子。是為法施之會。」
    (一)這個就是真正的法施之會。
    祂說菩薩如果輔助這個專門行法的佈施之會,祂才是一個懂得布施的最大的施主,才可以稱做一個世間的大施主。祂做這個法的布施,也才配稱為世間眾生法界的最大的善福田。
    (二)法益
    1.「世尊。唯摩詰說是法時。婆羅門眾中二百人。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祂一講這個法施之法的時候,婆羅門有兩百人,聽了馬上得到了覺悟,發起了無上菩提心。
    2. 供養
    長者子善德說:「我當時聽到維摩詰居士的開導,我的心得到很大的清淨,我讚嘆不已,從來沒有聽過這麼殊勝的法語,這麼有智慧,我馬上頂禮維摩詰居士的足,然後我解下我身上配戴的價值百千黃金的瓔珞,供養給祂,祂不肯收。」我就向居士說:懇請您一定要接受我的供養,接受我隨心給你的一點供養。維摩詰居士聽到我這樣勸請,祂就慈悲地接受了我的瓔珞。這些瓔珞、珠寶,在難勝如來國土裡頭神通變化,變化成有四個珠寶的柱子做成的一個很大的寶台,周圍有非常莊嚴的珠寶裝飾,全部看得非常的清楚,沒有障礙,這個就是維摩詰居士的神變,神通力真的很大!一說要供養給難勝如來,難勝如來的國土就出來了,莊嚴的寶台就化現出來。
    (1)平等布施
    然後,祂就把瓔珞分成兩份。「分作二分。持一分。施此會中一最下乞人。持一分。奉彼難勝如來。一切眾會。皆見光明國土難勝如來。」祂把這兩份很貴重的禮,一份居然是佈施給在聚會當中一個最下等的乞人;另外一份祂就送給了最珍貴的難勝如來。當祂一供奉給如來,所有在場的大眾每一個人都看到難勝如來及光明國土現出來。連國土都讓人家看到,這麼的殊勝,表示這供佛的功德是多麼的大。一供佛,佛一接受,整個國土都光明了。這些瓔珞、珠寶,在難勝如來國土裡頭神通變化,變化成有四個珠寶的柱子做成的一個很大的寶台,周圍有非常莊嚴的珠寶裝飾,全部看得非常的清楚,沒有障礙,這個就是維摩詰居士的神變,神通力真的很大!一說要供養給難勝如來,難勝如來的國土就出來了,莊嚴的寶台就化現出來。
    (2)具足法施:
    祂神變完了以後,就對大眾講,如果有施主,當他拿到了很好的東西,他發起了沒有分別的大悲心,心中完全不求任何的回報,而這個大悲心是平等地對待最下等的乞人,這一份布施乞人的心,跟他供養最高的如來的心,完全一樣的虔誠,這樣子的施主是真正的懂得法施的一個最圓滿的大施主。可以說,他所做的法施,是最圓滿、最具足的啦!所以,維摩詰居士以身作則,有東西祂自己不收,轉佈施給別人,他供給乞人,也供給佛,意思是說乞人跟佛統統是佛,要一樣地去禮敬,一樣地平等佈施,沒有分別,這是最慈悲的人才做得到。而這個沒有歧見的布施,才叫做真正的法施。祂這一講一做,這城當中一些最貧賤的乞人們,看到維摩詰居士所顯的神力,所說的智慧,統統發起了無上正等正覺的心。所以,維摩詰居士一席話當中,度化了最高階層的宗教界的佼佼者婆羅門兩百人,位居最底貧賤層的乞人,也全部度化,這就是祂的大證量。而唯有這樣子無分別的大智慧者,才能夠攝受十法界的眾生。這就是具足法施。

    七、結語
    (一)討論與分享:
    1. 讀書會研討,近幾次討論以不求快的方式,詳盡的彼此充分研討,交換意見,收獲良多,感謝各位同學都非常精進做充足的準備,非常感恩。
    2. 有同學說過去初學佛時,有時候會參加法會,但因為對於經書內容不了解,會認為是浪費時間沒甚麼興趣,之後對佛法的深入研習,懂得佛法的內容後,對法會有了不同的認識,也就不再排斥了。學佛到底還是要解行並重。
    3. 也有同學在孝道月普門寺舉辦之法會全場參與沒有缺席,參加法會能用隨文入觀方式來修行,真是最為精進的修行人,令人敬佩。
    (二)結論
    從今天的討論,讓我們了解了什麼叫做法施大會。法施會者無前無後,一時供養一切眾生,尤其必須要有平等心,若施主等心施一最下乞人,猶如如來福田之相,無所分別,等於大悲不求果報是則名曰具足法施。
    (三)下次線上讀書會
    1. 時間:9月16日 下午:14:00-16:00
    2. 範圍:文殊菩薩問疾-152頁到病人如何調心
    3. 帶領與記錄:劉珍齡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