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2022年上學期台北教師週四讀書會紀錄
    時間:2022年4月7日AM10:00-12:00
    內 容: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佛陀本懷》第二章[佛陀的人間生活]: (一)出家求法 (二)教團成立 (三)一日生活。
    召集人:薛慶色督導
    參與人員:莊秀蘭、薛慶色、翁麗珠、范鴻英、陳雪霞、李育麗、吳秀鑾、黃婌媛、陳淑貞、村上啟子、李美菓等共計11位。
    帶領人:莊秀蘭師姐 文字整理:黃麗容

    莊秀蘭師姐心得分享:
    4/7帶領佛陀本懷第二章佛陀的人間生活,其中三篇。
    一、出家求法:
    身為王子的悉達多,天資聰穎,通達「五明」、「四吠陀」哲學。還關照到人間社會的種種無常:如生老病死、種姓制度、社會階級..等等,為了解除生死苦惱、煩惱無名,而興起出家學道的念頭,向淨飯王提出四個願望,父王無法回答。趁黑夜出城拜訪苦行林的仙人,學習解脫方法,經多年苦修仍不能進入真理世界,起身尼連禪河沐浴時,體力不支昏倒了,幸有牧羊女供養乳糜,才恢復體力,悉達多在菩提迦耶的菩提樹下誓願「如果不證悟真理我將永遠不離開這個座位」。終於在西元前六百多年前的十二月初八日,星月交輝時刻,廓然大悟。是另外一個金光閃爍的真理世界,看見法界平等、悟到「緣起性空」,口中發出「生佛平等」宣言:「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
    二、教團成立:
    佛陀走向憍陳如等五位隨從處講說佛教總綱「苦集滅道」三轉法輪,五位修成大阿羅漢,跟著佛陀展開印度傳道的生活,佛、法、僧三寶具足,已有宗教的雛形。吸引優樓頻羅迦葉為首的三兄弟千位弟子,舍利佛、目犍連的門人二百人,耶舍帶五十人來學道,皈依佛陀成立千二百五十五人的龐大教團。
    在印度南方頻婆娑羅王建立「竹林精舍」,印度北方須達長者建立「祇園精舍」,都是以法為中心,開發自性智慧。
    偉大的佛陀度眾,「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並提出學道要「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僧團之規範以「六和敬」為原則。
    三、一日生活:
    佛陀出生在人間,悟道後的與弟子們的生活起居、衣食住行,過著「隨遇而安、隨緣生活、隨喜而作、隨心而有」。
    佛陀過的是實踐六度、表現般若風光,波羅蜜的生活,不離禪思、道念,時時「念佛、念法、念僧」,與僧信往來都「示教利喜」,弟子聞法「依教奉行」。
    佛光山也本著「依教奉行」,師父們努力辦道弘揚佛法,齋堂也有「五觀想」的布置喔。
    二年前走一趟印度八大聖地,追尋佛陀足跡,藍毗尼園、竹林精舍、祇園精舍、菩提迦耶大菩提寺..等歷歷在目,緬懷佛陀啊!

    雪霞督導心得分享:
    4/7由莊秀蘭師姐帶領《人間佛教佛陀本懷》佛陀的人間生活篇,秀蘭如往昔不疾不徐道出導讀重點,感謝導讀人的用心。
    因佛陀是人,所以從《金剛經》知每天都實實在在的以正常的生活起居過日子,待人慈悲、應用智慧自度度人。因為平常更顯得偉大,因為平常所以有老病死生,為著找尋人生的究竟歸宿,因而出家追尋疑惑,經苦行六年,終於證得「緣起性空」,也讓我們知道 ,人人都有佛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執而不能證得。因而展開三轉法輪,以五比丘為首,漸次普羅大眾,將人間佛教適時傳達至各處,且成立教團,也立下戒律,以慈悲為懷,所以人間佛教才得以延續至今,都要感謝偉大的佛陀,以人為本的教育家。讀本書了解更多佛教史,真是佛光人的幸運,感謝大師讓我們知道佛教的正名是「人間佛教,也是佛陀的本懷」。

    麗容心得分享:
    4月7日感謝莊秀蘭師姐帶領讀書會。秀蘭師姐帶來二年前去印度八大聖地和菩提迦耶的照片,帶領我們身歷其境,回到佛陀故鄉,令人神往。
    閱讀佛陀傳記,對於佛陀捨棄榮華富貴生活,選擇出家修行,心中無限崇仰。佛陀的偉大,在於倡導眾生「佛性平等」思想,他不認為自己是天下第一,強調「我在眾中」,並且告誡弟子,學道要「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佛陀胸襟氣度如大海納百川,因此擁護者眾,王公貴族、大富長者、知識份子、甚至外道都率領弟子皈投座下,追隨佛陀修行與傳道。
    佛陀創立僧團,以「六和敬」為和合共住的原則。《遺教經》中說:「晝則勤心修習善法,無令失時;初夜、後夜,亦勿有廢;中夜誦經,以自消息。」勉勵弟子精進用功、禪坐思維、誦讀真理、勤勞作務等。
    在「一日生活」中,描寫佛陀帶領弟子依次第托缽乞食,不揀淨穢,不別精粗,只將飲食當作湯藥來維護療治色身,進食時,甚至要作「五觀想」;比丘只要具備簡單的「三衣」,就可以過日子,少欲知足,生活簡單。佛陀帶領弟子過著實踐六度,表現「般若」風光的生活,是吾人修行佛道的典範。
    佛陀悟道後,說法四十九年,所謂:「華嚴最初三七日,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談,法華涅槃共八載。」太虛大師說:「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
    感謝佛陀開示人生正道,引導我們在信仰中淨化昇華,證悟生命的永恆。

    淑貞師姐心得分享:
    4/7秀蘭師姐帶領導讀大師口述『人間佛教-佛陀本懷』第二章「佛教的人間生活」(一)出家求法 (二)教團成立 (三)一日生活。這讓我想起兩年前教師經典讀書會秀珍督導長曾帶領我們共讀『釋迦牟尼傳』,暖身~我們唸頌「偉大的佛陀(獻詩)」時,心中滿是讚嘆!
    秀蘭師姐帶來兩年前去印度八大聖地和菩提迦耶的照片,令在場眾師姐們感動萬分!佛陀一生多采多姿,身為王子悉達多時觀照到人生社會種種的無常現象,讓他對生命的存在感到困惑與不解….乞願能:(一)人生沒有生老病死的現象 (二)內心沒有憂悲苦惱的逼迫 (三)人間沒有悲歡離合的痛苦 (四)世間上所有一切不增不減。
    隨著現實生活的需要,佛陀為安住僧團訂立了初期共住的規範,以「六和敬」作為和合共住的原則。在一日生活~隨遇而安、隨緣生活、隨喜而作、隨心而有,傳教弘法、重視人間生活,實踐六度、生活不離道念,這一切可說都流露出一位悟道者的般若生活。感恩的心感謝能與眾師姐們共讀『人間佛教~佛陀本懷』。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