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長者經典讀書會記錄
    時間:111、06、14下午1:30-3:00
    地點:線上視訊
    主題:八大人覺經第六講:智慧為化愚的根本
    成員:長者學苑學員13名
    召集人:覺瀚法師
    帶領人:陳淑華
    記錄:陳淑華

    一、內容導讀
    經文:
    第五、覺悟愚痴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
    1.修學菩薩道、辦了生脫死事業的大人,第五應該覺悟的是由於愚痴才流浪於生死的。對治愚痴,必須要增長智慧,這裡,要講到佛教對於知識的看法。
    2.世間的知識是有漏學,佛法才是無漏學;世間的知識利害參半,像科學,就是一方面在造福人類,一方面也在危害人類。
    3.佛教的知識是般若的智慧,般若的智慧是去除自私而從內心獲證的知識,不像世間知識從外在的現象上去了解。
    4.愚痴,也不是完全沒有知識,我們從愚痴的「痴」字可以看得出,「痴」這個字,本來是知識的知字,在知字上面有病字頭,所謂知識有了毛病就是愚痴了。
    5.愚痴,心性暗昧,沒有通達事理的智慧就是「無明」之謂。因為愚痴,所以起惑造業、輪迴生死,受著無窮的痛苦。不能解脫,不能認識自己,就是由於愚痴。
    6.愚痴,有見解上的愚痴,有思想上的愚痴。見解上的愚痴就是身見、邊見、邪見、戒禁取見、見取見。思想上的愚痴,就是前文所講過的根本煩惱︰貪欲、瞋恚、愚痴、憍慢、疑惑。
    7.先解說眾生見解上的愚痴︰
    (1).身與物明明是因緣和合的假有,眾生以假為真、執空為有、執身為我,是為「身見」。
    (2).有些眾生以為人死之後,一切就歸於沒有,這種執斷執常的見解,叫做「邊見」。
    (3).還有一類眾生,謗無因果,不了解諸法緣起,這就是「邪見」。
    (4).更有一類眾生,執取非理的戒條,如民間的殺生祭祀拜拜,就是「戒禁取見」。
    (5).執著前四見一種或多種,不知迷妄,以為是究竟之理,這就是「見取見」。
    8.次解說眾生思想上的愚痴︰
    (1).見到自己喜愛的就起貪著,貪愛不捨又生慳吝,因為心中有我貪我愛,故形成自私,就是「貪欲」。
    (2).見所違忤便生恚怒,凡事不能忍耐,和人爭吵鬥毆,陰謀毒害,怨天尤人等,就是「瞋恚」。
    (3).愚昧而無智慧,任意縱情追逐物欲,聞善生厭,見惡樂為,像這樣愚妄顛倒,就叫做「愚痴」。
    (4).覺得自己勝過別人,恃己凌他,有慢、過慢、慢過慢、我慢、增上慢、卑慢、邪慢等均為「憍慢」。
    9.眾生就因為有上述見解上的愚痴及思想上的愚痴,所以才感受生死。
    (1).生死,亦有分段生死、變異生死之別。在三界六道中輪迴,由於一些有漏的善業與不善業所招感的果報之身,有分分段段的差異,叫做「分段生死」;
    (2).那些證果的聖者,只要尚未成佛,亦有生死,只是這種生死沒有色形的勝劣,亦沒有壽期的短長,迷想漸滅,證悟漸增,此迷悟的遷移,叫做「變異生死」。
    10.覺悟了的菩薩,一定會設法離開愚痴和生死。在菩薩心中,希望的是廣學世出世法,聽聞聖教,增長智慧,成就無礙辯才,教化一切眾生,給大家快樂,散布歡喜滿人間。
    11.佛教的三無漏學是戒定慧,慧有聞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等三種慧。太虛大師曾說︰「由聞所成慧而建立信心,由思所成慧而嚴持禁戒,由修所成慧而定心相應。」
    12.菩薩不但要廣學三藏,並且要多聞正法。「多聞」者,因耳根最利,《楞嚴經》中說觀世音菩薩有耳根圓通,蓋因耳比眼勝,耳有三種真實︰一、通真實二、圓真實三、常真實°
    13.一個自度度人的菩薩,廣學多聞,增長智慧,其目的不光是為了自己的解脫,而是為了「成就辯才,教化一切」給眾生大的安樂。
    14.談到說法度生,最主要是要有無礙的辯才。「辯才」,不是辯論,不是世智辯聰;辯論或世智辯聰,充其量不過是用巧辯折伏對方,菩薩所成就的辯才,是從聞思修智慧中所陶冶出來的。
    15.辯才分有四種︰(1)法無礙辯才於教法無滯;(2)義無礙辯才(3)辭無礙辯才(4)樂說無礙辯才,有以上三種辯才的智慧,能為眾生樂說自在。
    16.教化眾生的目的,是給一切眾生大的安樂。所謂「悉以大樂」,乃是指能令九法界一切眾生遠離愚痴生死,出三界苦,證得涅槃的究竟大樂。

    二、討論
    1.對於文中的「見取見」,似乎較會有執著的時候,常常會認為自己的見解是對的,別人都不對°
    2.平常用念佛、念經、禮佛、讀書等聽聞佛法的方式來修持
    ,借以修正自己的行為°常以佛法來反觀自照修行°
    3.每個人都很注重執著在色身的美醜、就是我執我見,聽不到別人的意見就不會進步,因為有邊見,沒有來世,沒有因果觀,就可以胡作非為°學佛的人都不要墮入不正當的見惑中°
    4.我們在讀書會中為何要大家來分享,就是讓大家在聽聞文章後,能夠借由分享來與生佛做個連結,不會讀書與生活脫節,在用到生活上了°
    5.今天聽聞以後,了解到聞思修的意思,也知道了戒定慧的行持戒律才能感到心安、心定而有智慧,每天晚上唸「悉發菩提心」°
    6.盡量遠離貪瞋癡,在生活上知足常樂,聽到不好聽的話,就盡量忍耐、不會受到別人的誘惑,自己要也主見,但又不會太執著°
    7.如何遠離?這個東西我明明就很愛啊?
    我用「享有」代替「擁有」的想法去去除心中的「貪」°這樣心中也比較沒負擔,比如覺得「鑽戒」很漂亮,不必擁有,有時經過當鋪多看二眼即可°
    8.又如何做到忍耐呢?明明就很生氣°
    做自己,不在乎別人的看法與批評°自己心中自有一把尺°
    9.如何才能讓自己不愚痴呢?
    比如閒暇時,會去種菜,但以不殺生為原則,陶冶心性,讓自己心量開闊,自然就沒有煩惱°

    三、結論
    大家因禍得福,年紀大了還學會Zoom上課,這是另類的收獲,也是我們佛光人與時俱進的又一明證,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