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Introduction
Pinned Items
Recent Activities
  • 108年12月08日16:30-17:30於普門寺五樓智慧教室,由李督導帶領24位會員,導讀 大師佛法真義-《輪迴的譬喻》。學員分享習氣影響人的行為表現;前世缺失得改變,天賦也受到前世所學技藝影響。小沙彌因一善念救螞蟻延長了命歲,輪迴會因人的選擇而變化,自己可做主,非命中註定。自覺改變就充滿生機,光明希望因燈燈相續綿延下去.念頭不斷的生住異滅因習氣所致,學佛後注意修正淨化就能改變因果循環。佛教徒只要開發覺性淨化生命,不用怕輪迴,正知正見而行可超越輪迴不被煩惱汙染。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108年11月10日(16:40-17:30)於普門寺五樓菩提教室;由李督導帶領會員24位,導讀佛法真義-福慧共修。從《大寶積經》裡一則師兄弟故事;悟出一個道理:「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瓔珞;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佛法的修行,最重要的是要「福慧雙修」。懂得圓融佛法;中道思想。體悟本文結緣共修很重要;精進福慧雙修,圓滿人生。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108年9月8日(16:50-17:40)於普門寺五樓光明教室;由李督導帶領會員29人,導讀《星雲大師-金剛經講話》-賣燒餅的小孩。小孩看老和尚三個月仍無法籌得建寺基金,因此發慈悲心,將賣燒餅的錢捐出。為什麼小孩好心卻得不到好報,老和尚說明,小孩一念慈悲而行布施,消除的是三世的罪業,今生的業報是三世因果的觸發,肉眼看到的世間現象,有時並非真相。所以《金剛經》裡,要我們信心不逆,才能身心自在,心無所住。
    結語: 大師用這個小故事,說明一個大道理。如果我們把心住在這些妄念、妄相上,對佛法反反覆覆,忽信忽疑,就沒辦法證得清淨菩提。呼應金剛經說『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我們今生已經有緣親近佛法,更要堅定修佛的信仰,增加善念善知識,培養正知正見。不因生活上的挫折,影響修佛的信心,佛法是燭光,引領我們光明無礙,信心不逆,才能身心自在,心無所住。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108年7月13日16:00~17:00於普門寺五樓智慧教室;由李督導帶領18位學員,導讀 大師《我不是呷教和尚》268頁~273頁:大師為了佛教弘法利生目的開創新局!為了佛教「但開風氣不為師」;為了佛教「色身交給常住,性命付予龍天」;為了佛教「發心走出去」。
    分享心得:創新佛教不只契理也能契機。所說的法要契合當時聽眾的根機,徹底究竟了解義理。有心就有力,有願就有力,要堅持才能永續效法大師精神願力,福慧雙修,多參與佛光義工,即是報師恩.四重恩。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108年6月9日(16:40-17:20)善友讀書會於普門寺五樓智慧教室;由李督導帶領18位學員,研讀大師我不是「呷教」的和尚 P.140-158。因為師父覺得苦難長養力量,生活越是清苦,越多苦難,更讓師父堅定要行佛,要革新佛教,要報答佛恩,要化悲憤為信仰的力量,師父感念苦的價值,苦給師父增上,營養以及力量。信仰是無價的,有了信仰才有力量。
    結語:要提倡信仰、苦行、忍耐、慈悲、服務及結緣等等,有了慈悲喜捨,有了無生心,有無價的信仰,就有完全不同的人生,可以生出法喜禪悅,這就是信仰人間佛教的目標。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南台三-羽讀諸友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4 years ago
    一、善友讀書會108.5.5下午4~5點大安三28位學員參加:
    1.由李慎梅督導帶領導讀《我不是呷教和尚》P.117-P.141信仰歷程。
    2. 文章分段重點問題探討。
    3. 啟示分享。
    二、問題方案設計:
    1.人間佛教的菩薩道發心;談信仰的層次。
    2.信仰上的分辨:信仰好的.善的.真實的;不相信壞的.惡的.虛假的。
    3.警示偈語,進入心田,對於善惡因果,世間必然的道理。
    4.「觀音老母」的信仰在危難存亡時,信仰能源生起。
    5.外婆虔誠佛教徒因緣,發願做和尚的承諾;在南京棲霞山真的出家做和尚。
    6.禮拜觀音,心靈開竅增慧。
    7.佛陀的理論、開示,符合世人需要,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救世主」之說。
    8.拜佛念佛,發願行佛奉獻的信仰進步.成長。弘法利生因緣巧妙成就一切。
    三、學員讀後心得分享:
    發表外婆善言俚語:「善似青松惡似花,看看眼前不如它…」、「前世穿你一雙鞋,
    今世馱你十里來」及「叫你修來你不修,死後變條黃牛拉軛頭」等等,善惡因果的
    警示偈勸人為善,諸惡莫做眾善奉行,因果報應的可怕,行人不能不警惕。帶領人
    也以黃梅調帶動一下氣氛。
    小梁秘書分享:人有因緣不把握,沒修行而成惡報黃牛後悔來不及,所以要大家把
    握修佛緣機會,增福增慧廣結善緣。
    結論: 大師一生的寫照,我們要效法學習發願菩薩行及廣闊的胸襟。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南台三-羽讀諸友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4 years ago
    大安三善友讀書會108.6.9下午4:30~5:30於普門寺5樓智慧教室舉辦讀書會;
    研讀-大師「我不是呷教的和尚」 P.140-158。
    一、活動花絮:
    由李慎梅督導先讓大家回憶上次所看過的內容,也回憶了上個月在月例會中曾引用的歌曲[師父頌]及[悉發菩提心],接下來就引導大家再次細讀大師著作。從最初宜蘭弘法,發心的義工菩薩有張如標、李珠普、林長青等等,傳法在最初並不容易,到現在佛光山有廣大的義工群持續付出,中間經歷過許多挫折,不須不斷克服,還要加上許多創意,中間歷程辛苦。但師父不覺得苦,因為師父覺得苦難長養力量,生活越是清苦,越多苦難,更讓師父堅定要行佛,要革新佛教,要報答佛恩,要化悲憤為信仰的力量,師父感念苦的價值,苦給師父增上,營養以及力量。信仰是無價的,有了信仰才有力量。
    二、活動感言:
    最後慎梅督導也以大師的話作為結語,要提倡信仰、苦行、忍耐、慈悲、服務及結緣等等,
    有了慈悲喜捨,有了無生心,有無價的信仰,就有完全不同的人生,可以 生出法喜禪悅,
    這就是信仰人間佛教的目標。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一、大安三善友讀書會於108.7.13下午4~5點共18人於普門寺5樓智慧教室舉辦:
    1. 由帶領人李淑惠督導帶領導讀 大師《我不是呷教和尚》268頁~273頁
    2. 學員分段導讀.消文.問題設計分享探討。
    3. 結語及回饋。
    二、讀書會心得探討與分享:
    本次導讀主旨: 大師為了佛教弘法利生目的開創新局!為了佛教「但開風氣不為 師」;
    為了佛教「色身交給常住,性命付予龍天」;為了佛教「發心走出去」。
    1.會長分享新思維如何創新?不會改變安逸生活故為凡人。而大師之能為大師;即適應新時代
    需有新方法去適應.去改變。
    2.以「太虛大師」做為「新佛教」的領袖,創新佛教不只契理也能契機。所說的法要契合當時
    聽眾的根機,徹底究竟了解義理。大師的著書深入淺出平易近人最貼切。
    3.高師兄分享:大師廣泛接受除佛學書籍外,也涉獵各方名著茅盾.老舍.巴金..等落實在生活中
    有了人間佛教的新思維。
    巴金的思維:知識分子應盡的歷史責任,達到文學和思想的最高峰。若沒有對美好理想及完美
    人格的追求,晚年就寫不出《隨想錄》。如大師的恢宏誓願般。
    4.妙錦師姐分享:大師智慧非常人,故能放棄物質的需求而努力追求精神食糧的滿足。才能創造
    出現今的生活佛教,進而改變社會。
    5.慎梅督導分享:大師做了什麼不一樣的弘法工作?街頭壁報宣傳.散發佛教傳單.街頭講演;創立
    佛教歌詠隊.青年團.學生會.兒童班.弘法隊..等
    6.會長:有心就有力,有願就有力,要堅持才能永續,不受外界的誘惑,故要有信仰才能發願,
    才能實現。
    結語:效法大師精神願力,福慧雙修,多參與佛光義工,即是報師恩.四重恩。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大安三善友讀書會23人於4/7下午月例會後;舉辦40分鐘導讀分享《我不是呷教和尚》書籍。
    一、讀書會程序:
    1. 帶領人帶領唱佛光世界暖身熱絡氣氛。
    2. 李慎梅督導帶領導讀《我不是呷教和尚》4-13.22-25序.編輯的話等
    3. 重點摘要及心得啟示分享。
    二、教材重點:
    「生於憂患,長於困難,喜悅一生」;從小慈悲性格養成,接受的個性,不怕
    難、不怕苦。「人生三百歲」自勉,為了佛教,永不休息。一生以病為友、以忍為
    力;只有歡喜快樂。
    「人間佛教佛陀本懷」信念;以教為命,以眾為我,從事文化.教育.慈善.共修
    等各種弘法事業。人間佛教是佛教未來的光明和希望。
    七十年前的一封信「佛教靠我,不要我靠佛教」成為星雲大師心中一盞明燈,
    從此發願,以「給人」為一生實踐,做一個能為世間增添美好、犧牲奉獻的報恩
    人。
    為每一位有緣人的祈願──人人都能提昇自我,發掘自心和悅,繼之帶來人我和
    敬、家庭和樂,乃至社會和諧、世界和平。
    三、學員讀後心得分享:
    一筆字如不忘初心、心甘情願、善緣好運、諸事圓滿..百幅以上。
    張小燕分享: 大師經歷;感受大師的偉大;對一切萬物的慈悲及人性的寬大。
    謝瑞姬分享:為大眾著想才會快樂。
    任榮祥分享:別人看到點, 大師看到面;如整座冰山,一般人只看到如相框,整
    個廣角不一樣。
    高淑貞分享:五和的世界-自心和悅、人我和敬、家庭和樂、社會和諧、世界和平.
    淑惠分享 大師與眾人不同觀點:凡夫之人貪慾重,只知自己能得到什麼?有何利益
    好處? 大師以無為有,以給人喜捨為樂;同體共生大無我的精神,與佛菩薩一樣,
    以眾生的苦為苦,以眾生的樂為樂,才能捨己造福人群不求自身安樂。凡聖之異!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普門-善友讀書會 updated her profile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There are no activities here yet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