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Introduction
Pinned Items
Recent Activities
  • 10. 世事都是短暫聚合的因緣
    前言
    有一次,佛陀和阿難入城乞食,看見一群孩童在路旁嬉戲。他們在辦家家酒,聚集沙土,建造房屋和倉庫,並把土當作米,儲藏在沙土所造的倉庫裡。
    有一個小孩看見佛陀,天真地捧著沙土做的米,供養給佛陀,佛陀微笑地接受了。阿難很感困惑,為什麼佛陀要接受這把沙土?
    回去之後,阿難合掌恭敬問佛:「佛陀,這小孩布施那麼一點沙土,有什麼功德呢?為什麼你要接受那把沙土呢?」
    「阿難,你忘了嗎?佛法從來不計事相的美醜貴賤,而在於發心的真偽,那小孩以無染的心,發無分別心、行大布施,不可輕視!小孩供養泥土的功德,於我涅槃後一百年間,將成為大國的國王,那小孩將名為『阿育』,剛才他身邊的小孩,都將成為他的侍臣擁護他。那小孩將在人間興隆三寶,廣建八萬四千塔,令已信者增進善根,未信者有得度之因緣。」
    《大智度論》談布施分為三種:除了財物的布施(財布施)外,還包括信心的給予(無畏布施)和佛法的傳揚(法布施)。
    一、財布施:以財物救濟急病貧苦的人,令眾生能夠生存。
    二、無畏布施:由於自己奉行淨戒、忍辱無害,即使有冤家也不報仇,慈愛一切有情,令不生怖畏恐懼。以無限的慈悲,不顧慮自己的安危解除別人的怖畏,令眾生正信佛法。
    三、法布施:講說正法,令人修善斷惡,令眾生開悟覺性。由於精進故,於諸善事心不懈退;由禪定故,如淨鑑止水,知眾生心;由智慧故,能事理無礙,不顛倒而說法。
    《金剛經》所談的無相布施,可說是入乎三布施,出乎三布施,而高乎三布施。
    「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否?」
    「不也,世尊!」
    「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金剛經》強調無相布施,人間行者的布施應該效法佛陀,不住法布施、不住相布施,沒有四相(我、人、眾生、壽者)的執著,也沒有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的執著,無相布施的功德是無限的。
    以前,有一個最得疼愛的公主,從早到晚跟隨在國王身邊。
    有一天,下了場雨,淌著水的地面,漂著水泡,公主看見水泡,心裡非常歡喜,他對國王說:「我要用水泡,作成頭上戴的花環。」
    國王說:「這水泡不能用手抓住,怎麼能拿來做花環?」
    公主說:「如果沒有水泡做成的花環,我就絕食自殺。」
    國王聽了女兒的話,趕快召集能工巧匠,對他們說:「你們手藝精巧,沒有做不到的事。你們趕快用水泡為公主做花環。要是做不成,就殺了你們!」
    工匠們個個惶恐又無奈地說:「水泡真是沒有辦法做花環。」
    就在國王要處死這些工匠的時候,一個老工匠走出來,上前稟告國王:「我能用水泡給公主做花環。」
    那個老匠人對公主說:「我不懂水泡的好壞,請公主取來自己喜歡的水泡,好讓我替你做花環。」公主答應了。但是,公主的手一碰觸,水泡就破滅了。一天下來,一個水泡都撈不到。公主理解了水泡是因緣和合而成的幻象。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金剛經》的四句偈和這個小故事,提醒我們面對世事要建立六種觀念:
    一、如夢觀:世間法如夢,一切都會過去,如夢醒時一點痕跡都沒有。
    二、如幻觀:有為法是幻化不真的,業果、輪迴生死是幻化的,好像舞台上的戲劇,有父母、兄弟、親戚、眷屬,頃刻一聲鑼鼓歇,都沒有那麼一回事。其實,生也未曾生,死也未曾死。
    三、如泡觀:水泡是不長久的,我們的種種感受,喜怒哀樂、不苦不樂,都如水泡一般,是一時的、短暫的。
    四、如影觀:世間的種種現象,人生的各種遭遇,如影子一樣,是不真實的。
    五、如露觀:太陽一出來,露水很快就消失了。我們的色身也是如此。譬如一個嬰兒出生,慢慢長大叫女童,再過些時候就是女學生、是小姐,然後是太太、媽媽、老太婆,生病衰老漸漸如嬰兒一樣沒有辦法獨立生活,不是常聽人說返老還童嗎?人生一點一滴地變化,如同朝露。
    六、如電觀:電是快速的,時光過去、現在、未來非常快速,人的生命亦如電,人命在呼吸須臾間,一口氣不來,人的生命就沒有了。
    從前有一個戲班子,因為國內發生了饑荒,他們只好帶著道具到國外另謀生計。他們雖然拚命趕路,但是趕不到村落去投宿,只得在山中過夜。山上氣溫很低,寒風刺骨,於是他們就生起火堆取暖,並且在火旁睡覺。
    其中有一個人生病,禁不住寒冷,他就從道具箱中隨手拿了一件戲服穿上,而這件戲服是扮羅剎鬼時穿的。他沒有覺察,坐在火旁取暖。半夜中,有人從夢中醒來,不經意看到火的旁邊坐著一個羅剎鬼,想起自己曾經聽說山中住有吃人的羅剎鬼。於是驚慌大叫,拔腿就跑。這樣一來,驚動了大家,一群人盲目的跟著逃跑。
    這時,穿著羅剎鬼戲服的人,看見大家奔逃,以為發生了什麼事情,也拚命跟在大家後面跑。跑在前面的人,看到後面的羅剎鬼追上來了,更加恐怖,於是拚命狂奔,也不管荊棘和石頭,不管小河和溝壑,都不顧一切地飛奔過去。弄得大家精疲力盡,並且遍體鱗傷。直到天亮,才發現後面追來的,原來不是鬼,而是自己的同伴。
    《金剛經》說一切法,都像夢幻、泡影、露水、閃電,並不執著在消極的幻象上,可以說,佛陀要我們不住法,也不要我們住在這些須臾之間就會消失的露水、閃電裡,這些為了方便說法的比喻,講世事無常,提醒我們,不要執迷在世間萬物表面呈現的虛幻假象,了解本質的空性,如前所說,空含攝了有無,空是因緣,我們要能「借假修真」,找到真如般若實相。
    甲乙兩個小鬼準備到陽間投胎。閻羅王對他們說:「你們到人間投胎做人,一個一生布施東西給別人,一個一生從別人那裡獲得東西,你們要選擇投胎做什麼樣的人?」
    小鬼甲一聽,趕快跪下來說道:「閻王老爺!我要做那個一生從別人那裡得到東西的人。」小鬼乙默默無言,聽候閻羅王的安排。
    閻羅王撫尺一拍,宣判道:「下令小鬼甲投胎到人間做乞丐,處處向人討東西;小鬼乙投胎富裕人家,時常布施周濟別人。」
    兩個小鬼愣住了半天,無言以對。
    生命是一段旅程,若由生命的盡頭回視生命旅程的目的和意義,就會了解物質的獲取、實榮虛榮的肯定、權位的抵達、關係的存有等等,都只是維持生命、實現理想、落實生命意義的手段或策略。如夢幻泡影,如露如電,只有從「今生一切都會有盡頭」來思考,我們才會對生命有更精進的直下承擔。
    食物有保存期限,要在腐爛之前食用;旅程終會結束,我們必得珍惜際遇;時間會消逝,生命有限,我們不能虛應故事、虛擲生命。倘若在生命旅程接近終點時,回看這一輩子都在向別人索取,占盡別人的便宜,難免遺憾。
    能布施,才是大富人家,心若貪求擁有獲取,即使坐擁再多的物質財富,仍是窮如乞討者。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鶯歌-讀報教育讀書會 commented on this post about 1 month ago
    9. 真空才能妙有
    南隱禪師生活於日本明治時代(一八六八~一九一二年)。有一天,有位學者教授來向他問禪,他以茶水招待。禪師不斷的把茶水注入這位客人的杯中,直到滿杯,還是沒有停止注水。
    這位教授望著茶水溢滿整個桌面,終於忍不住開口:「禪師,茶水已經滿溢出來了,你不要再倒水了!」
    「你就像這只杯子一樣,裡面裝滿你自己的知見,你要先把你心裡的執著空掉,吾宗的禪水,才有辦法流向你的心中呀!」

    世俗常說「放空自己」、「讓自己歸零」。佛法的「真空」,不是對著空氣發呆,消極放棄,而是「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謂「無相」,並非要離開了我、人、眾生、壽者才沒有相,而是不執著在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上面,就是所謂的「在相離相」。
    真空不礙妙有,真空才能妙有。空,是很難明白,很難把握的真理。空,究竟是什麼呢?

    一般人的觀念是把「空」和「有」分成二邊,凡是「有」的東西,你不能說「空」,凡是「空」的東西,不能說「有」,但這不是《金剛經》所說的空,也不是一般所謂「空空如也」的「空」。《金剛經》所說的真空含攝了「有」和「無」。

    用我們的拳頭作譬喻,握拳時明明有個拳頭在,但當五指伸開,拳頭又在哪裡呢?明明看到的拳頭現在卻沒有了。你說沒有嗎?可是五個指頭合起來一握,又是一個拳頭在這裡。所以《金剛經》講空,說明世間沒有不變、常住性的東西,沒有不依因緣獨立存在的東西,有就是無,無也是有。

    含攝了「有」和「無」的「真空」,其實就是「因緣」的意思。要怎麼理解「因緣」?我們和另一個人相遇就有分離,分離之後又可能再相遇,所以人和人之間的「因緣」既是相遇,也是分離;萬丈高樓依因緣建起之前是平地,但是,如同紐約的雙子星大樓,在恐怖攻擊之後,又夷為平地。樓建、樓塌都含攝在「空」裡。

    種子慢慢生長,開花,花開了,待花落之後,「化做春泥更護花」;結了果,果熟,成為鳥獸的食物,或是落地,果肉腐爛,種子就隨之傳播,等待新生。「有」和「無」,同在一個圓上,起點,也是終點。因此,空,是宇宙本體,是人生的根本,是「有」和「無」同在。

    佛教徒說:「阿彌陀佛。」一句「阿彌陀佛」具有無可限量的意義。比如:看到王先生打從前面過來,馬上就說:「王先生,阿彌陀佛。」表示:「嗨,王先生,你來了。」早晨在路上遇到李先生,就說:「李先生,阿彌陀佛。」也可表示:「李先生你早啊!」又如我們到別人家裡作客,告辭時就說:「我要走了,阿彌陀佛。」表示:「各位再見了。」看到人家跌倒了就說:「哎呀!阿彌陀佛!」表示:「關心別人。」看到媽媽打小孩,說:「唉!阿彌陀佛!」表示憐憫同情。人家送我東西,表示感謝,口中也說:「阿彌陀佛。」

    一句「阿彌陀佛」有各式各樣的意思,但是根據當時對話的語境,我們都能理解「阿彌陀佛」在不同的對話語境,傳達不一樣的關懷。「空」就如「阿彌陀佛」,不受到時空和語境的限制,也是為了傳達佛法所設的方便假名。

    有的人害怕談空,天也空,地也空,世事皆空,兒女皆空。糟糕!這麼一來什麼都空空的,我豈不是什麼都沒有了。其實不然,就好像出家人,雖然出家無家,但又處處可以為家。沒有兒女不要怕,只要你有天下父母心,天下人皆可做你的兒女;沒有財產不要怕,只要你肯發心,天地萬物皆是你的財產。
    想想前面的例子,南隱禪師不就要前來問禪的學者教授,先把心裡的執著空掉?因為,皮包空了才能裝東西,車廂空了才能載運乘客,鼻孔不空就不能呼吸,口腔不空就不能吃東西,有足夠的空間,人才能生存活動。

    《金剛經》點撥了我們「依空安住」,無住「因緣」的生滅,生活在「真空」的「妙有」裡,無住才能自在。

    無住生心

    一九四九年,我在兵荒馬亂中,匆匆忙忙從大陸來到台灣,身邊什麼東西也沒有。一雙木屐穿了兩年,連底也見地了。僅有一件短褂,穿了二、三年。當時想要一張紙、一支筆,寫文章都不可得,別人覺得我很可憐,但我自己不覺得孤單,不感到貧窮,也不覺得痛苦。

    當時,我的內心非常的充實、非常的富裕,因為天地與我同在,我徜徉在天地之間,芸芸眾生都是我的朋友。假如當時我覺得困苦、覺得貧窮,可憐自己,如何堅守佛教的生活呢?

    為什麼在那樣艱困的環境裡,我能感覺充實而又快樂呢?這都要感謝佛法,感謝般若的空性。因為我認為做一個和尚的福德因緣,是非常殊勝的,我的一切,完全是佛法的栽培所成就,我與山河大地融為一體,與諸佛菩薩同感相應,在般若的空性中,我們擁有三千大千世界,我們每一個人,實在一點也不孤單,一點也不貧窮啊!情緣和物質總有生滅,人生真正的富裕是內在、精神上的充實,這是無法用錢財購買的,也無法令別人替我們修行,須靠自己悟得佛法和般若空理,在生活的實踐當中印證。

    堅實的金剛心,是般若空性,是菩提本心。發菩提心,實踐於現世人間,即應:無相布施,無我度生,無住生活,無得而修。

    這是整部《金剛經》的要旨。


    0
    0
    0
    0
    0
    0
    • 20240516
      成就的秘訣 金剛經

      口腔不空就不能吃東西,有足夠的空間,人才能生存活動
      感觸特別深,我媽媽2024/5/9日往生當天,早上10點鼻胃管餵奶,下午14點反抽還很多,17點反抽仍然很多不能餵,就如星雲大師所說:胃要空才能進食,有進食才能生存.
      真空:我媽媽此期生命已圓滿,色身己空,20240516
      成就的秘訣 金剛經

      口腔不空就不能吃東西,有足夠的空間,人才能生存活動
      感觸特別深,我媽媽2024/5/9日往生當天,早上10點鼻胃管餵奶,下午14點反抽還很多,17點反抽仍然很多不能餵,就如星雲大師所說:胃要空才能進食,有進食才能生存.
      真空:我媽媽此期生命已圓滿,色身己空,以我媽媽此生對父母孝順,對長輩敬重,對晚輩照顧的修為,祈願我媽媽能往生善趣
      妙有:色身空了,可到極樂世界聽經聞佛,生生增上

      曾素慧 合十
        More ...
      0
      0
      0
      0
      0
      0
      Reported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鶯歌-讀報教育讀書會 commented on this post about 1 month ago
    金剛就是般若
    前言 先講一個小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位從早到晚念佛的婆婆,被人稱為「念佛婆婆」。死後,來到閻羅王面前,閻羅王看了老婆婆一眼,就宣告:「到地獄去!」 老婆婆提出抗議:「我在世時被稱為念佛婆婆,叫我到地獄去?您大概弄錯了吧!請您查查看!」 「我的判斷不會錯,不過為了讓你心服口服,小鬼們,去查一查!」 小鬼們將念佛婆婆累積了八大車的佛號倒在畚箕上搖動,只聽見:啪!啪!啪!四分五裂,婆婆念的佛號成了渣滓,不是果實。 「看見了嗎?你生前念的佛號,沒有堅固的果實!」 就在這時,一個紅鬼喊道:「大王!剩下一粒!」 僅存的一粒果實,原來是有一次婆婆到佛寺參拜時,遇到大雷雨,雷打中了他眼前的杉樹,那一剎那,婆婆心無雜念,心無所住,只有這一刻所念出的「南無阿彌陀佛」,在往生之後成為果實,讓婆婆免受地獄之苦。 再說「回石頭」的故事: 「回石頭」家世世代代都是石匠,人們叫他「回石頭」。 他目不識丁,卻時常請和尚為他讀誦經書,經書聽多了,也能背誦一些。 後來,回石頭離家到大隨禪師門下當雜工。寺中要他鑿石做工,他手不離鐵錘,口不停背經。大隨禪師見他每日如此,就對他說:「你今日匡噹,明日匡噹,死生到來時怎麼辦?」 回石頭把手裡的鐵錘一扔,就跟著大隨禪師進到方丈中。大隨禪師要他停止背經,放下對文字的執著。 有一天,回石頭又在鑿石,手中的石頭十分堅硬,回石頭使盡力氣狠狠地錘下去,剎時火花四濺,在火花中,他忽然省悟。於是走進大隨禪師的方丈室,頂禮說道:「用盡功夫,渾無口鼻。火花迸散,原在這裡。」大隨禪師一聽,明白他已徹悟,於是就授給回石頭一套僧衣。 有一次,回石頭上堂說法:「參禪學道,若不明自心,就像人在井裡,還在叫渴一樣。一天當中,行住坐臥,轉動施為,有個什麼是不動的?眼見耳聞,何處不是路頭?若識得路頭,便是大解脫路。你們看我老漢有什麼比你們強的?你們又有什麼比我差的?懂了嗎?太湖三萬六千頃,月在波心說給誰聽?」說罷下座而去。 念經拜佛,若是有口無心,念再多也是枉然。對於我們的人生是沒有幫助的。要從聽聞佛法而思、修、證,而得悟,重新認識我們的心就是般若,就是金剛,是很有力量的、充滿無限潛能的,如同金剛一般堅利,真實不虛,有正見,就能見到真理。 人往往有無數雜念,猶如大千世界數不盡的微塵,佛陀了解眾生的心性和習氣,因此用金剛堅利的劍戟,斷除我們心頭常在纏縛的雜念妄想,令我們直指本心,不再著迷眩惑於世間的色相。《金剛經》正是佛陀說妙法,不斷粉碎我們內外的妄想和無明;佛陀取最堅最利的「金剛」(金剛石,也就是鑽石)為比喻,讓眾生明白,我們本來就具有金剛般若之寶,能夠斷除一切煩惱、無明,成就自性中的法身慧命。 金剛就是我們的般若自性、般若禪心。諸佛時時度化我們心內的眾生,般若的妙用,能令眾生時時成就自性諸佛,般若就是每個人本具的無限潛能。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 「須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 是名世界。」 在《金剛經》中,佛陀舉三千大千世界,乃微塵所和合而成的例子,來說明微塵是假法,所以微塵和合而成的世界,亦無自性,是假因緣。佛陀所說的般若波羅蜜,是為了令眾生迷途知返,離苦得樂,因而先立假名,隨應眾生機緣方便說法;世間一切名相,都是為了方便指涉和溝通,我們應無所住,一旦執著在這些名相上,就陷入了迷障。 萬物皆依因緣假合而存在,是以名相皆假,身心感受皆假。參禪的人講「明心見性」,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直指本心」;本心,就是《楞嚴經》所說的「常住真心,性淨明體」。常住真心,就是明心,就是沒有塵垢;性淨明體,就是般若、如來藏性,就是見到清淨的光明。沒有塵垢,才能見到清淨的光明。明心見性,也就是明白自己本有的般若、如來藏性。也正是六祖題在壁上的偈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百靈和尚有一天在路上遇到龐蘊,百靈問他:「當年你在馬祖道一處得到的一句,你曾說給人聽嗎?」 龐蘊說:「有啊!我曾經向人說過。」 百靈心中不解,此句應是非語言可說,非思議可及,說即不中。因此再問:「你曾向何人說?」 龐蘊用手指著自己說:「我只對龐蘊說啊!」 百靈讚歎說:「即使是佛陀大弟子解空第一的須菩提也比不上你啊!」 龐蘊以手指自己表示得意的一句,即人人本具的佛性,箇中體會,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又怎能與人說? 龐蘊問百靈:「那你得意的一句,又曾向何人說了?」 百靈戴起斗笠就走了。 實相佛性真不是言語能說的,但不假借文字音聲的方便,眾生難以由迷知返。所以,佛陀藉著「金剛」的譬喻,接連「般若」的妙法,法喻並用,法喻一體,來斷除如塵埃覆蓋眾生心眼的一切煩惱,直指本心,得度「波羅蜜」,所以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諸法皆空 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 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法」,就是「軌生物解」,是指能軌範人倫,令人產生對一定事物理解的根據。它可以代表一切的名詞,甚至於心裡想的觀念、思想,有形、無形的,都可藉由它表達。例如:花、房子、桌子等,說出來,大家就能懂。 有一首偈語說:「法相非法相,開拳復成掌,浮雲散碧空,萬里天一樣。」若說拳頭是「法」,這個「法」卻「無定法」,因為拳頭張開是手掌。一切法是好是壞,是善是惡,也沒有一定標準。再以拳頭來說,打人一拳,拳頭看是壞東西;但假若以拳頭替人搥背,會感到好舒服,成為好東西。所以說,法無定法,法是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真正般若的法,不思善、不思惡,是超越善惡的真理。 我們都熟悉的觀世音菩薩如何廣度眾生呢?在佛門課誦之中,有一首〈觀音偈〉:「三十二應遍塵剎,百千萬劫化閻浮。」又說:「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閻浮,就是我們的世界。百千萬劫,是無量數劫的一種表達。「三十二應遍塵剎」,指的是三十二種應身,出自於《普門品》,是觀音菩薩為了適應各種不同根性及類別的眾生,化現三十二種不同的身分,為眾生說法教化,這三十二種不同的身分是:佛身、獨覺身、緣覺身、聲聞身、梵王身、帝釋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將軍身、四天王身、四天王國太子身、人王身、長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羅門身、比丘身、比丘尼身、優婆塞身、優婆夷身、女主身及國夫人命婦大家身、童男身、童女身、天身、龍身、藥叉身、乾闥婆身、阿修羅身、緊那羅身、摩睺羅伽身、人身、非人(有形無形、有想無想等的變化身)。 那麼,到底哪一個是觀世音菩薩?法無定法,這三十二種不同的身分,每一種都是觀世音菩薩為了救度眾生的方便法。法是不可取、不可說的,形諸文字和言語,不過是佛陀和觀世音菩薩為了救濟度生的方便說法。例如佛陀以「般若」、「波羅蜜」、「金剛」等等說法,是為了令眾生得悟,於現世自在生活。 小麻雀使勁拍動翅膀,只飛離地面二、三公尺,鴿子拍拍翅膀,一下子就躍上三、五公尺高的樹梢上,而老鷹振翅一飛,就扶搖直上青天了。 兔子、馬和大象要渡河,兔子前腳划啊划的、後腳蹬啊蹬的,驚險萬分地渡了河;馬四條腿在河裡踩啊踏的,好不容易渡了河;大象則是踩著河床,一步一步輕鬆地渡河抵達對岸。 河水的深度是一樣的,如同人生的難處,雖人人各有不同,但人生實難的本質是一樣的,難行能行,難忍能忍,透徹了悟「般若」的空,我們度生命的長河,到悟的彼岸,才能逐漸如大象那般輕鬆自在。 有一天,佛陀在祇洹精舍的門外,遇見哭哭啼啼的周利槃陀伽。佛陀慈悲地問他:「你為什麼站在這裡傷心難過呢?」 「佛陀!我的哥哥嫌棄我笨拙,無法受持法義,他驅逐我,要我還俗回家,因此我很難過。」 佛陀安慰他,把他帶回精舍。教他手拿掃帚,念誦、思惟「掃帚」。周利槃陀伽感謝佛陀不僅收留他,並且還慈祥的教導他,於是每天專心誦念,雖然愚笨,經過一個月的時間才記住「掃帚」兩個字。 周利槃陀伽專心一致念誦,有一天,他想:掃帚又叫做「除垢」,「垢」是地上的灰塵沙土,「除」即是把它清掃乾淨。再過了幾天,他漸漸明白:我的身心也有塵垢,那麼「煩惱」就是塵土之垢,「智慧」就是祛除塵土的掃帚。周利槃陀伽因此得解脫,證阿羅漢果。 「掃帚」兩字非法義聖諦,為什麼也能令人開悟見智?就如經文所說:「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念誦「掃帚」不是佛法,但是深心思惟,不取著法非法相,反而能契入佛理。 放下、超越、無所住 真正的自由是什麼?要先檢查我們這顆心猿意馬的心。面對無常的情感,能隨緣、不自苦、不惱人嗎?面對人我的是非,能心平氣和、隨緣起滅嗎?面對名韁利索,能超越安然嗎?面對生離死別,能否正念分明?只要能管理自己的心,就能自在地無住生活,就能夠做一個正觀、真正自由的人。 金碧峰禪師證悟後,放下世間諸緣的貪愛,唯獨對身邊的玉缽愛不釋手。每每入定之前,一定要先把玉缽收藏妥當,然後才能安心入定。 有一天,閻羅王因為他的世壽已盡,就差幾個小鬼去捉拿他。禪師入甚深禪定中,小鬼們上山下海也遍尋不到他的蹤跡。過了幾天,小鬼著急不已,找不到禪師,怎麼回去向閻羅王交差?於是跑去請出土地公,請他幫忙想個辦法,讓禪師可以出定。土地公向小鬼表示:「禪師是個證悟的人,對世間的許多執著都已放下,但唯獨對玉缽仍有貪愛,也許你們設法取走他的玉缽,他一動念,可能就出定了。」 小鬼們依照土地公的指示,找到禪師的玉缽,頑皮地敲打玉缽,禪師心疼玉缽被小鬼們玩弄敲打,趕快出定搶救。小鬼看到禪師現身,拍手笑道:「走吧!跟我們去見閻羅王。」 禪師霎時明白,就是這一念的貪愛,將要毀去他千古的慧命,立刻把玉缽打碎,再次入定,空中迴響一偈: 若人欲拿金碧峰,除非鐵鍊鎖虛空; 虛空若能鎖得住,再來拿我金碧峰。 人人心中都有放捨不下的「玉缽」,「玉缽」可以是財富、名位、愛情、權力等等,若不願粉碎執綑心念的玉缽,我們如何能夠無住生活?不管哪一種執著,心有所住,不識慧命,都令我們無法了悟生命真實的輕重緩急,唯有放下、超脫所執,才能自在。
    0
    0
    0
    0
    0
    0
    • 佛學會考金剛經題庫是非題第40題
      慧眼是二乘聖賢的所具的智慧
      高瑪莉留言: 慧眼可以讓我們看得真,看得切,看得妙,看得細,甚至能看透事理。 看見一切前因後果、來龍去脈。當一個人具有獨到高明的眼光, 把事情看得無比準確時,我們會稱讚他別具慧眼,佛教的慧眼則是因為有了班弱而成就的。
      0
      0
      0
      0
      0
      0
      Reported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鶯歌-讀報教育讀書會 commented on this post about 2 months ago
    鶯歌-讀報教育讀書會 uploaded a photo in the album Story Photos
    0
    0
    0
    0
    0
    0
    • 今天適逢金光明寺辦理讀書會帶領人培訓,有錦香,麗燕,瓊雲參加,她們收穫很多。覺培法師帶領聞思修證四層次,並且帶領微電影賞析。
      0
      0
      0
      0
      0
      0
      Reported
    • 沈麗燕留言
      今天到金光明寺參加讀書會帶領人初階培訓課程,印象深刻的有兩者:
      ㄧ. 是學習到—聞思修證四層次的有效帶領,能引導從各式書籍,文章,照片,影片中有所感悟繼而改變想法作為。
      二.沈麗燕留言
      今天到金光明寺參加讀書會帶領人初階培訓課程,印象深刻的有兩者:
      ㄧ. 是學習到—聞思修證四層次的有效帶領,能引導從各式書籍,文章,照片,影片中有所感悟繼而改變想法作為。
      二. 是覺培法師引導觀看三好微電影~我是父親的腳踏車,從中體悟到父子親情不只是相互陪伴,父親放手讓孩子堅強面對人生,而孩子放手卻是讓父親自在解脫。生命的價值在於世代傳承,生生不息。
        More ...
      0
      0
      0
      0
      0
      0
      Reported
    • 帶領人李瓊雲提問
      1.本文大師做了哪些事情來 激發無限潛能?
      2.本文大師因哪件事情而找到了無限的潛能?
      3.看了這文章你有何感想?
      回應,沈麗燕,高瑪莉,許錦香熱烈回應
      0
      0
      0
      0
      0
      0
      Reported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Photogenic
    Photo uploader. To unlock this badge, you need to upload 30 new photos on the site.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時間:2024/03/22,08:00-08:30
    地點:新北市鶯歌區中湖國小
    參加人員:賴守婉 許錦香 曾素慧 沈麗燕 高瑪莉 李瓊雲
    人間福報是星雲大師所創,讀報教育在學校推廣閱讀與三好。我們群組已在鶯歌區中湖國小服務第三學期,看到孩子們開心,老師們歡迎,我們自己也成長提升,就是星雲大師倡導的自利利他的人間佛教。週五早上08:00至08:30,當天服務完,拜訪校長,感謝陳進德校長給我們服務機會。。
    中湖國小校長不僅已爭取該校為三好校園,也盡力推動各種教育方式,英語教室,科學教室 學校堪稱小而美,就連小小轉角,也充滿藝術氣息,我們幾位老師趕緊留下美美倩影。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金剛經讀書會5

    恭錄金剛經成就的袐訣 星雲大師著作

    一 什麽是般若
    由許錦香老師帶領閱讀

    達摩祖師東來中土弘法,以「壁觀」教人如何「安心」,直指「真如」就是「般若」。
    從過去到現在,要了解「般若」是什麼,大多還是透過對佛經的研讀與了解。
    我們現在講求「知識」,只要睜開眼睛就有好多的知識撲面而來。「知識」可以幫助我們分析,瞭解世間的現象;「智慧」有善有惡。日常生活說的「智慧型犯罪」,都不是善的智慧。「般若」則是向自己的內心探求、開發,超越一切知識和智慧。
    大師提到:在受具足大戒時,嘗到「以無情對有情,以無理對有理」的滋味。另略述:
    「有理三扁擔,無理扁擔三」,當頭棒喝,柳枝打掉我執的驕傲與剛復,轉化為無我。當我們以為自己懂得了、了然於心了、悟道],凡事就有定見、成見,甚至拿知識和修行,與人較量,爭高下,知識反而成了障礙。有相的知識或思想會讓人執著、計較。
    「般若」是三世諸佛之毋,直指本心,穿透文字障、知識障、無明障等種種世間煩惱憂苦,直接通達諸佛的大智慧,並於現世實用,即是成就的秘訣。
    「般若」是正見、正覺,是知道一切法依因緣而起、虛假而有。「般若」是瞭解「緣起性空」,「真空」才能「妙有」的空不滯空、有不住有。「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每個衆生皆具備的真心,要自己體察,在生活實踐,才能明澈放光。
    人常常被心外的假相所迷惑,明明是假的,我們當作真的,明明暫時的,卻貪戀不捨,所以我們的心住在「有」裡,在心外執著,在功名地位上執著,最後感到無盡的寂寞、高處不勝寒;在名利上執著,錢過多了,有時人為財死,所以,世間上的無論什麼東西,我們可以擁有,但是不要過度貪求,過多反為拖累煩憂,所以我們應該用般若的智慧來看世間一切。

    二 提問 甚麼時候體悟到空慧
    李瓊雲分享 打坐時 全然放空 甚麼都不想
    高瑪莉分享 禪坐時 可以全身心放鬆 來達到空的境界
    曾素慧分享 父親往生時 體悟到人生無常 不能執著的空性

    三 鶯歌區中湖國小讀報教育照片分享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鶯歌讀報教育讀書會0315
    使用劉秀勤老師設計的ppt,
    三位老師,賴守婉,曾素慧,沈麗燕啟發學童發表與組織概念的能力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There are no activities here yet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