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Introduction
Pinned Items
Recent Activities
  • 活動名稱:屏東第八分會八吉祥讀書會
    時間:113/6/14下午7:00~7:30
    地點:屏東講堂青年團教室
    召集人:洪春香督導
    帶領人:洪春香督導
    紀錄人:錢美蓉
    出席人員:洪春香、李美鳳、錢美蓉、黃寶金、陳錦紋、黃素月、李潔玲、賴昌晏共七人
    主題:成的秘訣--金剛經
    春香讀導提到:凡夫的心,經常恐懼未來的未知,對過去充滿懊悔,而現不,心又不住在當下,我們對當下的此刻常常意緒紛紛。總在幸福的當下,擔憂無常,在悲痛的時刻,懊悔過去。這是一般人的通病,杞人憂天,我們應該要過好,每個當下,把握當下就是幸福。
    李美鳳師姐也分享:現代人,東想西想,睡不好。吃東西又挑三揀四,想吃好的吃香喝辣,這是聖人與凡人不同的地方。
    錢美蓉說:因貪欲生起,令六根與六塵相互繫縛,無有止息,所以要建立正知正見,時時觀照,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脫自在。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八吉祥讀書會
    時間:1130601
    地點:參訪遊覽車上讀書會
    題目:佛光菜根譚身心安頓的良方
    參加人:陳妹青 洪春香 邱秀蘭 陳金素 林世隆 林婕玲 林中正 袁姿琳 林佳妍 陳妹蘭 戴裕佳 潘威宇 何昱蓉 沈芊樺 廖雅萍 陳黃寶金 黃素月 李潔玲 陳慧敏

    帶領人李虹叡督導:(1)由於是車上讀書會,所以選擇比較短篇的文字,以大師菜根譚的幾篇文字進行共讀。(2)以聞思修證的方式,進行文章閱讀。(3)請大家共讀這篇文章。(4)邀請分享,在聽聞這篇文章,最喜歡哪一句話?
    陳妹蘭師姐分享:「禮佛100拜, 業障消除, 輕安無礙,與佛結緣, 懺悔業障, 至誠禮拜。身心輕安足以證明罪滅障除」。
    (3)聞過要歡喜....
    莊秀玉副會長分享:「聞過要歡喜,心量要擴大。聞過的這段文字,一句話,提醒自己歡喜的心境,人生百態,過的簡單生活,心量放大,擴野放遠心靈,師父一句名言讓我隨喜常讚歎,內心常安楽」


    帶領人李虹叡督導:接下來,邀請分享,在這篇文章中,哪一段話讓您的思考,有所感觸?或者引發新的思想觀念?
    洪順文會長分享~「 信仰,能開闊思想~信仰是一種力量,一個人有了信仰自然在內心上就有了方向,他能夠安定我們的心靈。不管你受到任何種的挫折,只要你能夠冷靜的去把事情處理,自然就可以迎刃而解,尤其我們在佛教的信仰上,他帶給我們的能量更大在人生的道路上,他給我們的方向是正能量的。因此我們能多廣結善緣,生活上我們能夠多聽多聞智慧增長,自然在人生的道路上就會有更美好的生活,家庭和樂、幸福美滿。

    洪春香督導分享:「念佛一支香,禮佛一百拜~~念佛一支香,身心合一,渾然忘我當會長期間,常會遇到很多的逆境,尤其遇到會員不合理言語傷害或是上級的特別指導,心情上總是特別不舒服難過,這時候就會稱唸觀世音菩薩聖號,讓我不安的心,得到安住,這時候思緒沈澱後,我就更有力量繼續往前衝。」

    帶領人李虹叡督導:感謝發言分享,接下來,邀請分享,在這篇文章中的哪一段話,能夠跟讓您的生活日常修行,相互應證;或者可以分享您的學佛歷程以及體證經驗。

    林中正師兄分享:「學習佛法需經過聞、思、修三個階段才能真正解行合一,在修的階段就是將佛法落實日常生活中,所謂: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平時練習將心安住在每個當下,無論是掃地、煮飯或是洗碗,用心做好每一個工作,就是修行。

    何昱蓉青年分享:大家吉祥。感謝帶領人邀請,我在這篇「安頓身心的良方」中感受最深的事「以慕道而來,帶悟道而歸。」想起剛來到講堂時,與現在和大家一起寺院參訪的心境截然不同。當時什麼也不會,對於佛法也是一知半解,就算有什麼理解也不敢向法師請教是否理解得當;這三四個月過去,我感謝各位法師教導和各位師兄姐的鼓勵,我能夠深刻地體會到原來「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這兩句的含義。期待自己能夠時刻精進,進而成為更好的自己,也能讓人看到我就像當初我看到妙省法師一樣,一見面就心生歡喜。祝福大家在佛法當中,學無止境,越來越好。」

    帶領人李虹叡督導:以佛法應證日常生活,檢查自己的心中起心動念是否如法,觀照自己的成長與進步。佛法需要傳承,感謝青年以及各為佛光人的共同參與。

    妙省法師慈悲開示:
    吉祥,法喜充滿,帶領人選定這篇「安頓身心的良方」,對大家非常收益,除了讓我們安頓身心也讓我們減少煩惱,更是每個人都嚮往且追求的目標。進入佛門,從進入佛光會、來到道場、信仰三寶,進而自我修持、與大眾一齊修持,就能讓佛法與生活有所體證。因此我們從督導、會長們所說的體證中,能夠體現他們在承擔職務時所遇到的順逆境,逆境也是逆增上緣,也增加我們的知識與智慧。所以我們應當在種種境界來時常思考佛法,讓佛法運用在境界中我們的智慧也能夠增長。大家若能夠很用心投入信仰、修持、聽聞佛法中,對我們都能收穫無窮,希望大家能夠把握很好的因緣,信仰的層次也是要一步一步的提升,從皈依三寶開始、進而提升自己、接引更多的人來信仰佛法。「佛教那麼好,可是信仰的人那麼少」所以要靠我們大家、靠我們每個人的這份心、我們能夠不斷地去宣揚去接引,以為他好、為他想、希望能夠讓他提升生活品質、能減少煩惱憂愁等,我們若以善念來學習來從事佛門的事,是非常有意義、非常發心的事情。祝大家平安健康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活動名稱:屏東講堂第八分會八吉祥讀書會
    活動時間:2024/5/21(二)9:00~10:00
    活動地點:屏東講堂
    帶領人:錢美蓉
    主題:成就的秘訣-金剛經
    參與名單:陳妹青,蔡秀蘭,洪春香,錢美蓉,林金柳,張依樺,李潔玲,黃寶金,鄭錦市,陳錦紋,共10人。
    活動心得:
    洪春香督導分享:管理自己的心,發心慈悲,立願奉獻自己的心力,集團創作而成,不是一個人的力量能單獨完成。更提到一切生滅法,緣起性空,明心見性,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常住真心,性淨明體,就是見到清淨的光明。
    李潔玲分享:學佛要能行佛,主要是心有沒有去做,從出生到往生,學佛而心沒有去做,是不是枉費學佛的初心?
    錢美蓉分享:大師說:「每個人的生命擁有無限潛能,每個人的心都能決定並完成自己生命的價值與成就。」
    鄭錦市提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要培養我們如虛空廓然的空心。
    林金柳說到,清淨心,不妄心,休自己的本心,雖然很難修,所以要慢慢修。
    張依樺師姐分享:什麼是財布施?世間是以供養金錢,物質,救濟來看財布施。也提到每天念佛的回向,除了回向家人平安健康,更要回向一切眾生的真愛。
    陳錦紋師姐也分享無畏布施,直指無畏布施就是佛光山四大工作信條,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
    最後美蓉總結一心開二門,一是真如心,另一則是妄念心,生滅心,無明的心,而不執著,而能放下,真心空,則能真空生妙法,眾生與佛本具同一心性,了悟真心,同體大悲。 ‏ — feeling blessed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屏東第八-八吉祥讀書會
    日期:2024/4/12(五)Am9:00~10:00
    研讀教材:成就的秘訣——金剛經,精選提要
    地點:屏東講堂
    召集人:錢美蓉
    帶領人:洪春香
    紀錄:錢美蓉
    成員:洪春香、錢美蓉、李潔玲、林婕玲、鄭喜惠、黃素月、鄭錦市、張依樺、蔡秀蘭督導、黃寶金
    美蓉讀到《金剛經》的四大要義:無相佈施、無我度生、無住生活、無得而修,分享其中的無相佈施:日前到沖繩島旅遊,途中遇見一位從廣州到日本工作的女孩兒,在烈日下引導旅客上下車,心生不忍,摘下遮陽帽就套在女孩頭上,完全不做二想,這應該就是無相佈施。
    潔玲認為夫妻間的相處,要有忍辱波羅蜜的雙眼放光,可以令日常生活行止從容自在
    婕玲讀到第11題現代化的佛教不應落入「貧窮才表示修為足夠」的執念。分享了佛陀修行6年的苦行,了解到這不是成佛的究竟。星雲大施倡導人間佛教的理念,是要增進人類的幸福與安樂,所以對社會國家的經濟或對日常生活有幫助的我們都要去結緣發心,而不是墨守成規。
    春香讀到第18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分享大師在佛法滿人間有講到,我們一般人每天都住在財.色.名.食.睡及色.聲.香.味.觸.法六塵裡,有所住的地方不安全不安寧,最安全的地方是無所住。六祖惠能大師因金剛經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悟道,心有住就有執著有所比較,就有人我是非,就不會得到安寧平靜。心若無所住就不比較,沒有分別與對立,隨緣隨分隨喜,就能平安歡喜安樂。
    錦市讀到第19題六度,六種得度方法:佈施能除五毒的「貪」,持戒除五毒的「慢」,忍辱能斷絕五毒的「瞋」,精進可以對治懶惰鬆懈,禪定能去除五毒中的「「疑」,般若能去除五毒中的痴,其中的佈施,錦市分享到佛法講慈悲,慈是給人快樂,悲是拔除痛苦,而佈施就是給人快樂拔除痛苦的最好方法。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There are no activities here yet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