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悟也麼!歡喜讀書會"
    活動日期:2024/3/21
    活動時間:14:00~15:00
    活動地點:蘭陽別院B1
    帶 領 人 :知修
    參 加 者 :錦春、素卿、美貴、卉蓁
    讀書會材料:星雲說偈~怨親平等


    星雲說偈-- 怨親平等
    若逢知己宜依分,

    縱遇冤家也共和;

    寬卻肚皮須忍辱,

    豁開心地任從他。

    ──唐.布袋



    這是唐代布袋和尚的詩偈,主要是勉勵我們,人我相處應有的修養與態度。

    在生活中,我們有時會遇到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也難免要與怨恨計較的冤家對頭,在這樣的情況下,要如何去看待它呢?

    在茫茫人海裡,能夠擁有一個知心好友,實為人生一大慶事也。但是「若逢知己宜依分」,再好的朋友,也應該有個限度原則,如彼此的互相尊重、不共金錢來往等,才能友誼長久。朋友固然有通財之義,但一沾上利害得失,一有行差步錯,錢財往往成為反目成仇的導火線,多年的友情可能毀於旦夕。假如只因一時的逾越本分而造成終生的遺憾,那就太可惜了!

    「縱遇冤家也共和」,若是遇到冤家怨恨,不必太過於計較,也不必強人同己,要有容納不同意見、觀念的雅量。

    過去寒山大士曾問拾得禪師:「如有人辱我、罵我、欺我、謗我、笑我、輕我、賤我、騙我、惡我,我應如何?」拾得禪師回答他:「你忍他、由他、耐他、讓他、不理他,且過幾年,看他又如何?」所以我們與人相處,不必太過斤斤計較,也不要為了一時的利害得失而反目成仇,甚至連親人眷屬也因此形同陌路。

    過去提婆達多屢次毀謗、加害於佛陀,但是佛陀一點也不以為意,反而還感謝他,多次跟眾弟子說:「提婆達多是我的逆增上緣,感謝他助我宣揚佛法。沒有黑暗,哪裡能顯現出光明?沒有罪惡,哪裡會有善美?因為有他,佛法更能讓人信受。」由此看來,冤家並不一定不好,冤家也是激勵我們奮發向上的逆增上緣。因此,一個真正有為的人,做事要做難做之事,處人要處難處之人,最好能有「寬卻肚皮須忍辱,豁開心地任從他」的修養。  

    有一句俗諺說得好:「忍一口氣,風平浪靜;退一步想,海闊天空。」要求得人間的太平無事,人與人之間,就必須有彼此退讓的胸襟氣度。如果人人都能懂得人我相處之道,這個社會必然會更加祥和美好。


    心得分享:

    卉蓁:做人不要與人爭,凡事退讓就不會與人結怨!

    美貴:忍耐是最難的,但還是要忍。

    素卿:只要不與人結怨,凡事退一步即海闊天空。

    結語:不要成為別人的提婆達多,要成為人見人愛的佛陀!

    Ps:此次是用台語版的教材與大家分享,因此長輩們法喜充滿!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