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普門教師經經典讀書會
    時間:6/12(三),上午10:00-11:30
    地點:ZOOM會議室
    研讀主題: 《成就的祕訣:金剛經》第五章 無我度生:無上的慈悲
    、第六章 無住生活:真正的自在
    帶領人:徐牡丹
    參加:徐牡丹 、張玉珍、許喜榮、廖月霞、陳智惠、張淑珠
    一、 重點導讀
    1、第五章 無我度生:無上的慈悲
    2、第六章 無住生活:真正的自在
    二、 討論與分享 (略)
    三、 回饋
    廖月霞
    金剛經的核心理念--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目標遠大不容易達成,但是藉由反覆的讀經聞法,一次次提醒,每次對境情緒起變化,越來越能快速察覺自己的感受想法、快速的跳脫情緒,這就是修行吧。
    開卷有益,把握接觸善知識的機緣,謝謝牡丹帶領,謝謝大家一起成就共學。
    張淑珠
    感謝牡丹帶領人的導讀!
    1、星雲大師怎麼說「無我度生」呢?
    「無我」不是沒有我這個人,而是不要讓自己住在「人我對待」當中。
    能夠無我,便能「無是非、無苦惱、無障礙」。本領不是「教得會」、「學得會」,而是「做得會」。做了就會,只要發心就好了!發心,平等心度平等眾:外不見所度的眾生,內不見能度的我。不著於相,施方便法,就能使奧妙的佛法契入聽者的心中。
    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無我度生,先惠自己呢!
    2、大師如何依《金剛經》教導「無住生活」呢?
    世界上什麼東西最大,什麼動作最敏捷?是我們的心念!有情眾生心住在「五欲六塵」裡,心若有住就不安全、不穩定,色聲香味觸法都會變。
    眾生本有佛性,與佛無別,只因六塵蒙蔽,生出種種虛妄心念;凡夫以所知障為是,侷促於自己的偏見。只要懂得化慳心為捨心,化瞋心為喜心,化貪心為施心,自然解冤消愁。不執著,生命才能往前進。
    改變外在的環境,不如改變我們內在的心境。安住身心就不會被別人的一個眼神傷害、一句話利誘,乃至被貧富寵辱毀譽動搖了初衷。
    愛是人性所需,也是生命的根源,慾望則出於自私的貪愛,總在歡樂與煩惱裡糾纏不清。想要找到安身立命的所在,要先能夠「無住生活」。「無住生活」是不執著己心的生活。
    護念清淨心,就像死囚一心護著頭頂上的油,跨越生死的關頭。生滅本來就應無所住,才能隨緣自在。世間的事無法盡善盡美,所以我們不必求全,只要看破放下,就能隨喜自在。
    「每一個念頭的生滅」也是死亡!參透因緣和合,我們要能把握每一個念頭,明了精神世界的內在價值。

    我想擁有清淨自在的心,得用「成就的秘訣」磨一把文殊師利的慧劍走生活。
    陳智惠
    謝謝牡丹提綱挈領的帶領我們進入金剛經的世界。這次的重點是無我度生與無住生活,其中對世間原本是「一半一半」的感受最深刻。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遇到的、聽到的不合情理或是千奇百怪都不必太訝異,也不必放在心上,因為這世間本來就是一半一半的,無法盡善盡美,所以我們不必求全,但求盡其在我,俯仰無愧,只要看破放下,就能隨喜自在。
    四、 下回活動預告
    時間:7/15(一),晚上7:30
    地點:ZOOM會議室
    研讀主題 :《成就的祕訣:金剛經》-第七章無得而修:真實的獲得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