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蘭陽-大道讀書會
    時間:2024.5.23
    地點:蘭陽別院1樓
    閱讀讀書書籍:佛光山名家百人碑牆  第6課 惜陰積善
    人數:如欽法師、吳榮乾、黃水泉、嚴宜暉、林革娜
    帶領人:嚴宜暉
    導讀及心得分享:星雲大師:惜陰積善
    禍因惡積,福緣善慶、尺璧非寶,寸陰是競
    許多人在遇到禍事臨頭時,每怨天尤人,其實「福禍無門,唯人自招」,如果仔細檢點,將發現這都是在平時種下惡因,以致惡果現前。因此佛家常謂:「菩薩畏因,眾生畏果。」
    中國古德也說:「愚者闇於成事,智者見於未萌。」如能平常多做好事,多積陰德,一旦因緣聚合,善報自會源源而至。光陰似箭,人生苦短,求福最佳良方莫過於把握當下,積極行善了。
    雖然大家喜歡求福報,可是每個人的福報卻不同,即便是同一個家庭裡的兄弟姊妹也都不會相同。這是為什麼呢?依佛教的立場來說,當然是脫離不了「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的因果關係。所謂「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這清楚說明了前世、今世、來世三世的福報厚薄是緊密相連的,就像串聯的鎖鏈,彼此牽引,相互影響。

    過去世的善惡行為我們已無法挽回,現在最重要的,就是要為今生與來世的福報努力;不僅一個沒有福報的人當要如是,就是一個有福報的人,也要懂得惜福、培福。因為如果只知享福而不知惜福、培福,福報遲早會用盡;就如銀行存款只出不進,存款必定一天少於一天。又如一位學生,即使再聰明,如果不用功,最終也會落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下場。

    當然,福報有福報的來處,福報不是偷來的,福報也不是搶來的,福報不是妄想就有,福報更不是怨恨就可以獲得;那麼,福報從哪裡來呢?其實,一個人的福報有多少,是可以由自己決定的。一念的善心,可以消除很多的罪業;一念的慈悲,能夠增加很多的功德。有的人因為「拾金不昧」而獲得福報;有的人因為「不貪不義之財」有了善緣;有的人因為「救苦救難」而消災免難;有的人因為布施明燈,而得以全家團圓。如「貧女阿照」,就是藉著施燈的因緣而遇到大富長者協助,所以能和父親團聚。

    因此,平時看到人點頭微笑、親切問候,或是舉手之勞的服務,乃至見人有難熱心幫助等;能夠成就他人的善事,隨時多做好事,這些都是和人結緣的方法,如此自然會增加福報。因為法界一切眾生,都是相互依存成就,共存共榮的生命體,所以想要獲得福報,廣結善緣,勤修布施,必能為我們累積今生、來世無量的福報。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