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Home
Founder
Back
Biography
Works of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
about HBRA
Back
About Us
Know HBRA
Types of HBRA
Online Forms
Back
HBRA Application
Existing HBRA Update
Volunteer Application
Contact Us
Resources
Back
Good Books
Planning & Designs
Q&A
Download
Events
Back
Upcoming Events
News
HBRA community
Groups
Events
Videos
Audio
Photos
People
Polls
Show results from selected filters below:
Check All
Uncheck All
Photos
People
Albums
Videos
Events
Groups
Search
Sign In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Your password
Remember me
Login
I forgot my username
I forgot my password
Loading cover...
Drag cover to reposition
普門-豐耕讀書會
Registered Users
Timeline
About
Albums
Videos
Audio
Followers
Events
More
Groups
Polls
南台-自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4 months ago
普門-豐耕讀書會
豐耕讀書會課程.
6月8日上午.月例會後讀書會.
帶領導讀:周啟雄督導.林孝雄督導.《人間與實踐》
佛光會員要有六心
經典中常教導我們要去妄證真.明心見性《華嚴經》云︰「統萬法唯一理,貫萬古為一心,心也者萬德之源,眾妙之本。」真心,如同虛空一般廣大無邊,能夠涵容萬物,包併天地.真心.好比一座寶山蘊藏無比豐富的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只要有心.鐵杵也能磨成繡花針.因此,學生讀書要求專心,做事工作要求用心,佛子行道要求發菩提心。佛光會員應該要有什麼心呢?
一、佛光會員要有靈巧慧心
佛教是覺悟之教,如果沒有靈巧慧心.就不能進入佛法之堂奧.當然也就無法斷惑證真。佛教講究般若自性,般若不是一般的世智辯聰,而是內心智慧.慈悲.潛能的開顯.所以唯有以內在的靈巧慧心.才能展現出我們本具的般若本性。
我們身為佛光會員,肩負利生濟世的神聖使命,因此必須具備「靈巧慧心」的先決條件.才能有效率地朝遠大目標邁進.為什麼呢?因為有了「靈巧慧心」.則能看清自己無量劫來積集的煩惱習氣從而設法對治去除;有了「靈巧慧心」,則能隨時照顧關心別人的感受和需要,從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有了「靈巧慧心」.則能對佛法有深切的體悟,從而將世出世法融會貫通,並且靈活地運用在生活上;有了「靈巧慧心」,則能洞察眾生的憂悲苦惱,而能平等無私地伸出援手。所以佛光會員有了「靈巧慧心」,就能使佛光會成立的意義更加彰顯,使會員與會員之間、會員與眾生之間的關係更加和睦,使會務進行更加順利,使弘法利生的目標更加開展。
二、佛光會員要有道念悲心
佛教不同於一般知識學問.一般宗教.因為佛教重視道業上的信念及對眾生的悲心所以一個想在佛門有所進步的人,必定要對自己選擇的道業有堅定的信念.不因外在環境而退失初發心。而使道念堅定不移的最好方法,則是培養對眾生的慈悲心,常行菩薩慈心利他之行道念與悲心,兩者相輔相成,才能在漫長的佛道中不致退轉。反之.一個沒有道念悲心的人,必定流失於佛門之外。所以佛教常說一個佛教徒可以沒有能力,但是不可以沒有道念悲心;四肢五官可以百般殘缺,但道念悲心不可以絲毫殘缺。因為道念是佛弟子修行的根本,而悲心乃佛弟子利行的原動力,也是發起菩提心的根本。
一個有道念的人是愛護團體.愛護常住.忠於師門、忠於佛教的.所以當他遇到毀謗、冤屈時能超越過去;遇到困難危險時能直下承擔;當他違犯過失時,能勇於認錯;遇到挫折、阻難時,能堅持百忍總之.無論外境如何他都能本著「因果不會辜負我」的道念,對佛教依舊護持奉獻,不遺餘力;對團體仍然忠誠發心,以眾為我。
一個有悲心的人,在消極方面,是寧可自己吃虧犧牲,也不去傷害侵犯他人;在積極方面,則是以六度四攝關愛一切眾生。所以道念悲心不只是理念上的了解,更是行動上的實踐。
如果各位會員都能秉持「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的悲心在心甘情願、犧牲小我中,長養自己的道念;在無私奉獻服務利行中,培養自己的德操,相信佛光會利生濟世的工作必定能夠恆久綿延,佛法真理也必定能夠永久住世。
三、佛光會員要有大志願心
儒家有言︰「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儒者要成聖成賢,尚且要立大志願心,何況佛子從事弘法利生的重責大任,以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為目標,怎可不立大志願?所以有一句話說︰「沒有自然的釋迦,沒有天生的彌勒。」此即意味著諸佛菩薩之所以成為諸佛菩薩,不是天生成就的,不是造物主賜予的.而是歷經百千萬劫修行而成.其間所遭遇的困難.阻礙不知多少,而之所以支撐其奮力不退的原動力,就是靠著大志願力。像阿彌陀佛在因地為法藏比丘時,因為發了四十八大願,願願皆為濟度眾生,所以後來成就莊嚴殊勝的極樂淨土;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等在因地時,也立下誓度無量眾生的大志願心,所以能成就道果。佛光會員應以諸佛菩薩的恢宏氣度為榜樣,發起大志願心,盡形壽跟隨佛光會弘法利生的腳步前進,常行四弘誓願,常發無上菩提心,如果大家都能如此,相信佛光會弘法利生的大業將更穩健、更圓滿。
四、佛光會員要有愧意慚心
學佛之人最怕的就是趾高氣揚,驕傲下人,因為這樣的人將不再力求上進;反之一個有愧意慚心的人知道奮發圖強,肯力爭上游,所以慚愧是進德修業、敦品勵學的原動力,是人間最好的美德,是佛教入道要門。《大般涅槃經》云︰「諸佛世尊,常說是言︰有二白法能救眾生︰一、慚,二.愧。慚者.自不作罪;愧者,不教他作。慚者,內自羞恥;愧者,發露向人。慚者,羞人;愧者,羞天。是名慚愧。無慚愧者,不名為人名為畜生。有慚愧故,則能恭敬父母師長;有慚愧故,說有父母兄弟姊妹。」慚愧之重要性,可見一斑。
清末民初的蓮宗十三祖印光大師就常自謙為「常慚愧僧」,對於佛法未興,眾生未度,德業未淨.感到非常慚愧。祖師大德尚且如此,身為佛光會員如果能時時慚愧自己學問不夠,發心不夠,慈悲不夠.對父母的孝心不夠,對子女的教育不夠,對朋友的道義不夠,對社會國家盡力不夠,對佛教的護持不夠,對佛法的弘揚不夠,對眾生的參與不夠,對佛光會的奉獻、參與、支持、熱心不夠……如果能時時如此慚愧,則何患佛光會會務不蒸蒸日上?何患眾生未能度盡?何患佛道無成?「卑為勝者所居,唯心能卑,並行使高。」願佛光會員皆應本此愧意慚心,奮發向前,勇猛精進。
五、佛光會員要有精進恆心
《佛遺教經》云︰「若勤精進,則事無難者,是故汝等常勤精進.譬如細水常流.則能穿石;若行者之行,數數懈廢,譬如鑽火,未熱而息,雖欲得火,火難可得。」彌勒菩薩在因地時,發心向道雖比釋迦牟尼佛早,可是成佛卻晚了九劫,主要是因為釋迦牟尼佛比較精進。「龜兔賽跑」的寓言中,動作慢的烏龜反而先馳得點,贏得勝利,也是由於烏龜的精進恆心遠過於兔子。所以,世出世間,任何一個人想要成功立業,必先具有精進恆心;佛光會員要深入佛法,濟世度眾,也必須具備精進恆心。唯有精進恆心,才不會遇難則止,退失道心,才不會自暴自棄,因循懈怠。
中國佛經四大翻譯家之一的玄奘大師西行取法時,因有「寧向西天一步死,不回東土一步生」的精進恆心才能學成歸國攜回經典不但利人無數,也使中國佛教得以輝煌燦爛;又佛陀六年苦行,若沒有精進恆心,怎會成就佛道?六祖惠能大師樁米八月,若沒有精進恆心,何能大徹大悟?而菩薩化度有情,亦須經三大阿僧祇劫,若無精進恆心,堪忍一切,積集無量福德,如何成就等覺?所以,佛光會員應將菩薩披精進甲、著忍辱鎧的精神,應用在佛光會上,勉勵自己辦會務時要有精進恆心,參與活動時要有精進恆心,慈悲喜捨要有精進恆心,服務犧牲要有精進恆心,斷惡行善要有精進恆心……能如此則事業堪就,佛道堪成。
六、佛光會員要有忠誠信心
國父曾說︰「信仰是一種力量。」又說︰「宗教是人類心理的枴杖。」把這兩句話合起來闡述,即是︰一個人若能對其信仰的宗教忠誠不二、信心具足,則能產生出很大的力量來克服種種障礙,得到心靈的依靠。佛光會員都是抱著對佛法的信仰而參加佛光會,投入服務大眾的行列,如果大家都能抱著忠誠信心,在佛教裡定能有所成就。因為有了忠誠信心,便能打從內心產生一股很大的力量,能夠耐苦、耐煩、耐無、耐氣耐利衰榮辱.耐毀譽稱譏。此外一個有忠誠信心的人,必定品德高尚,為人尊敬因此外在的力量也就增大了。佛教的十大弟子跟隨佛陀四處弘法,就是靠著一腔忠誠信心;孔門七十二賢跟隨孔子,也是憑著一股忠誠信心;古今中外的英雄豪傑、沙場名將報效國家,也是憑著一股忠誠信心;過去以來的佛門倫理更是靠著忠誠信心來維繫。所以忠誠信心是做人之本、處事之基、成功之力,在團體中,不要計較得失,不要嫉妒排他,只要自己堅秉忠誠信心,何慮不能得道多助,自他二利﹗
最後再度呼籲各位佛光會員要有靈巧慧心、道念悲心.大志願心愧意慚心、精進恆心忠誠信心﹗大家能發此六心,必能使個人道業大為增長,佛光會務進展迅速。
1
0
0
0
0
0
南台-自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
最新文章
2024年人間佛教讀書會初階/精進培訓暨認證帶領人聯誼座談
2025 閱讀研討會報名狀況查詢
2024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5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5 閱讀研討會《星雲大師全集導讀》
2025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讀書會家族最新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