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Home
Founder
Back
Biography
Works of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
about HBRA
Back
About Us
Know HBRA
Types of HBRA
Online Forms
Back
HBRA Application
Existing HBRA Update
Volunteer Application
Contact Us
Resources
Back
Good Books
Planning & Designs
Q&A
Download
Events
Back
Upcoming Events
News
HBRA community
Groups
Events
Videos
Audio
Photos
People
Polls
Show results from selected filters below:
Check All
Uncheck All
Photos
People
Albums
Videos
Events
Groups
Search
Sign In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Your password
Remember me
Login
I forgot my username
I forgot my password
Loading cover...
Drag cover to reposition
普門-多聞樂活讀書會
Registered Users
Timeline
About
Albums
Videos
Audio
Followers
Events
More
Groups
Polls
普門-多聞樂活讀書會
多114.6.12
多聞樂活讀書會記錄
1.時間:114年6月12日下午3:30-5:30
2.地點:線上視訊
3.主題:星雲大師《金剛經講話》受持演說勝無住行施分第三十二: 原文、註釋、講話一、為人演說,續佛慧命。(p.579-581,p.565~)
4.帶領人:劉珍齡
5.記錄:洪美沙
6.拍照:江麗滿
7.出席:劉珍齡、李虹慧、周財生、鄭月娥、張晉民、陳淑華、江麗滿、賴平熙、洪美沙等9名.
一、原文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薩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
(一)云何為人演說?
「受持讀誦,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1.修行者的我們,起心動念一切心行要隨順經典的教誨,即「受持」。天天要讀經思惟即「讀誦」。「為人演說」,「演說」是落實,所學到的,統統做到後,並向他人傳佈法音。
2.因為信解行證的修行已圓滿,不會受外境影響起分別心、不會計較、也不會執著,就能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二)何以故?
因為世間的一切都是因緣所生法,就像夢境的非真、幻化的無實、水泡的易滅、影子的難存,又如早晨遇日而消失的露珠、天空將雨時的閃電,瞬間即滅,對世間法的起心動念而有所作為事,已經有如是的觀照。
(三)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的「應化非真」什麼意思?
應機度化眾生之意。
舉凡一切佛陀所言所說,一文一字、一形一相,皆是為了度化眾生,因應衆生根器的不同,隨顺因緣應機說法,調整說法內容,並非真實不變。
二、講話一、為人演說,續佛慧命。
(一)「持經說法」有殊勝利益。
1.心無所住行於布施的功德很大,但是仍不如發菩提心者,憶持《金剛經》的空慧,即使短如四句偈,受持、讀誦(自利),為人演說(利他)的功德福報。
2.佛再度告示。
佛再度告示菩薩行者,修學最上乘法,應行解合一,福慧共修,以自利利他二行,圓滿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二)《寶雨經》云:
「善男子!
1.云何菩薩成就供養施?
(1)云何供養佛?
如來制多(即支提,乃積土石而造之塔也,中藏舍利)遭破壞,應當修理,是名菩薩善供養佛。
(2)云何供養法?
諸菩薩聽聞正法,若書寫、受持、讀誦、通利、思惟、修習,均
不顛倒思惟,不顛倒修習,是名菩薩供養法。
(3)云何供養僧?
供給衣服、飲食、臥具、湯藥,下至水器,眾具皆足,是名菩薩善供養僧。
即如是供養佛、法、僧時,是名菩薩成就供養施。
2.云何菩薩成就無所依施?
菩薩行布施時,終不為求天王位果,及生餘天;亦不求人王,及小王等,是名菩薩成就無所依施。
3.云何菩薩成就清淨施?
(1)行施之時,觀察施物及能、所施,皆非實有;離諸障礙、貪染、過患,是名菩薩成就清淨施。
(2)菩薩欲成就清淨施,即心無貪染過患,思惟不顛倒,修習不顛倒,終不求人天福報,才能以清淨心,成就無漏施。
4-1.菩薩如何為人演說呢?
《心印疏》經文中有三句,正明要具三種般若。
(1)為人演說,此文字般若;
~指佛經等文字教導,以助人理解、體證佛法智慧,稱文字般若。
(2)不取於相,此觀照般若;
~修行者以能觀照的般若智慧,觀照五蘊是空,所以不起煩惱,而度一切空,名為觀照般若。 就是說,沒有用一定的自我主見來看所有的人、事、物,而是用超越於主觀及客觀的純智慧來看所有一切的人、一切的事、一切的物,各是其是,各得其所。
(3)如如不動,此實相般若。
~以所觀照的般若智慧,實證諸法實相,了知一切事物的理體,本來就是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 因為開悟後,了知萬法是無有定相也是沒有動作,並發覺實相般若本來就是現成的。
4-2.佛陀付囑末世眾生,若發菩提心,為人演說時,須不取相,安住真如平等實相中,自心決定無疑後,始能於語默動止,揚眉瞬目,演說第一義諦。
討論
(1)有同學說:修行者因不瞭解佛法而深入經藏,或就教善知識而得悟佛法為文字般若。→經信受奉行而內化為觀照般若,對人宣說→教學相長,實證諸法實相無有定相,為實相般若。
(2)李虹慧老師說:修行者過程,初發心,發慈心悲願,學習,聽聞佛法,開啓智慧,悟真如自性,能不計較,不比較;在佛光山、佛光會的平台共讀共學,護持與弘揚佛法。
在過程中體悟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
(3)另有同學說:在佛法的信解信行證過程中有8個字最能幫我們提升般若智慧是「你對我錯、你大我小。」
(三)公案一
百靈和尚在路上遇到龐蘊,問他:「當年你在馬祖道一處得到的一句,你曾說給人聽嗎?」龐蘊說:「有啊!我曾經向人說過。」百靈心中不解,此句是非語言可說,
非思議可及,說即不中。因此再問:「你曾向何人說?」龐蘊用手指著自己說:「我只對龐蘊說啊!」
百靈讚歎說:「即使是佛陀大弟子解空第一的須菩提也比不上你啊!」
龐蘊問百靈:「那你得意的一句,又曾經說給何人聽嗎?」百靈戴起斗笠就走了。
1.龐蘊以手指自己的一句,即人人本見的佛性,如何能與人說?
2.龐蘊反問百靈:「那你得意的一句,又曾經說給何人聽嗎?」百靈戴起斗笠就走了。即
實相佛性非可言說。
3.實相佛性雖非可言說,但若不假借文字音聲的方便,藉假修真则眾生難以由迷知返。
4.故《金剛經》的經文中,才會不斷顯明為他人說的無量功德,令正法流通,才是真荷擔如來家業的第一希有之人。
(四)為什麼一念發菩提心的功德,勝過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的布施呢?
1.《華手經》:
(1)世尊對彌勒佛說道:諸佛一切功德,皆在初發調伏心中。
(2)若無菩薩發心,則無佛種。反之佛種不斷。譬如有種,則有華實。
(3)佛燈出於世,萬億劫難值,如優曇缽華,時時乃一現。而深發菩提心,正行佛道者,如是大菩薩,世間亦難遇。
(4)若有人,能發此大心,斯人當作佛,處眾師子吼。自在師子吼,能轉淨法輪,佛神通無礙,皆在初心中。
(5)因為發心為難,所以佛陀在金剛法會圓滿之際,叮嚀付囑修行者,發此大心,為他人說,令自他得菩提種,轉清淨法輪,證佛百千無礙神通。
2.《勝天王般若經》:
佛告勝天王言:菩薩有般若故,近善知識,
(1)近善知識,勤修精進,離諸障惑,心得清淨,恭敬尊重,樂習空行,遠離諸見,修如實道,能達法界。
(2)近善知識,歡喜恭敬,猶如佛想;不懈怠,滅一切惡諸不善法,生長善根。
(3)近善知識,既滅煩惱,遠離障法,得身口意業清淨;
(4)由清淨→生敬重;以敬重心修習空行→遠離諸見→修行正道→能見見如如不動之法界。
(5)因此,我們在學習般若空行時,內心的知見不先空去,是無法使人獲得佛法精髓,得到啟發,澈底醒悟。
(6)內心的知見要先空去,
舉例如公案二:
日本明治時代南隱禪師。對學者教授來向他問禪,他以茶水招待。却不斷地把茶水注入這位客人的杯中,直到滿杯,還是沒有停止注水。致這位教授望著茶水溢滿桌面,終於忍不住開口:「禪師!茶水已經滿出來了,你不要再倒水了!」禪師的答覆:「就像這只杯子,裝滿你自己的知見,要先把你內心裡的執著空掉,吾宗的禪水,才有辦法流向你的心中。」
三、帶领人結語
(一)我們修習佛法時,內心的知見要先空去,才能深入經藏,提升空性的般若智慧,心地清淨,並樂於親近善知識學習,使滅除我們的諸不善法,生長善根;並使身口意三業清淨,遠離諸障惑,不著於相,终得無上正等正覺。
(二)下次讀書會
1.時間:114年6月19日下午3:30-5:30
2.地點:線上視訊
3.主題:星雲大師《金剛經講話》受持演說勝無住行施分第三十二: 講話二、菩薩正觀,有為即空。
4.帶領人:劉珍齡
5.記錄:洪美沙
6.拍照:江麗滿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
最新文章
2024年人間佛教讀書會初階/精進培訓暨認證帶領人聯誼座談
2025 閱讀研討會報名狀況查詢
2024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5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5 閱讀研討會《星雲大師全集導讀》
2025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讀書會家族最新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