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Introduction
Pinned Items
Recent Activities
  • 日期: 113年6月14日
    地點: 香草菲菲-植物博物館
    召集人: 陳怡芬
    紀錄撰稿:王名煒
    參加人數:5人
    參加人員:施秀珠、陳怡芬、簡美麗、高慧菱、陳杏
    主題:金剛經—2024佛學會考成功的秘訣26-28題

    26.打籃球一樣能夠運用六度的精神:球傳給隊友,助傳,令隊友上籃得分(布
    施);遵守球場規則(持戒);球賽中有時狀況激烈,難免有推擠碰撞,要
    能忍耐(忍辱);想要有好成績,平時就要勤於練球(精進);除了鍛鍊球
    技,更要增長謀略智慧,才能夠出奇制勝(般若)。

    27.《大智度論》說:「五度如盲,般若為導。」沒有般若,靠其他五度是無
    法究竟的,說明了「般若」為六度的根本,也是佛法的根本。以無所得的
    「般若」而修,才能從六度成就,而「波羅蜜」。

    28.《金剛經》揭示成就的祕訣,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也就是「般若」
    ;「應無所住」是「真空」,「生其心」是「妙有」;「真空」才能「妙
    有」。般若智慧能明澈身心如水月,從虛妄執迷的此岸度往常樂我淨的彼
    岸。行者就能夠化炎熱的世間為清涼國境,轉化濁惡的煩惱成為琉璃法
    界,無入而不自得。

    【心得分享】
    陳怡芬副會長分享星雲大師將他年輕愛打籃球,將打球的過程運用在六度的精神,並融入在布施、持戒、忍辱、精進、般若等等,讓我們知道不論在修行、做學問或是待人處事就像打籃球一樣,不要單打獨鬥,要講究團隊精神,彼此配合,就如同現在分會團結和諧共同努力,原來處處有佛法,感謝會長這段時間的引導,讓分會各項會務表現得可圈可點。

    秀珠督導分享「五度如盲,般若為導」原來悟道的人,無論內外多麼炎熱,也不會受到影響,就如同員山分會有了中心思想,將常住交付的各項任務都當作一種修持,因此做任何事情都是快樂的。

    陳杏師姐分享般若智慧能明澈身心如水月,從虛妄執迷的此岸度往常樂我淨的彼岸,這讓我們更加知道學佛真的很好,可以淨化心靈。

    慧菱師姐分享大師說得遵守規則就是一種持戒,而戒的本質乃業果的認知,有業果認知的人不容易驕慢,故而持戒的殊勝觀察,主要在生起業果思維,從而戒除五毒中的「慢」。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南台三-芥子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4 weeks ago
    活動名稱:員山書香讀書會
    活動日期:113年2月27日㈡
    活動時間:早上11:00
    活動地點:小七
    帶 領 人:陳怡芬
    參 加 者:王名煒會長、施秀珠督導、陳杏、林阿月、林錫鎔、鄭麗容

    主 題:【星雲大師身教與言教】

    內容段落精要

    師父身教言教終身效仿(覺誠法師.佛光山新馬印泰總住持)p207~p213

    覺誠法師在文中提到,師父的ㄧ句「我可以為你做什麼」這麼暖心的一句問候
    致使身心都沈浸在喜悅和感動之中,就算在海外弘法,有再多的艱辛和挑戰皆能得到撫慰和化解。看似不經意的日常舉動卻彰顯了師父對徒弟的關懷,也展現了師父在一言ㄧ行之中無盡的慈悲和睿智。

    (一)善巧方便,與人為善
    了解師父對世事人情的觀察、剖析、是付諸
    行動便能水到渠成。所以師父的身教言教就
    是「善巧方便,與人為善」。想要證道成佛、
    普度眾生,就必須先以「善巧方便與眾生結
    善緣,不能結惡緣。
    (二)一滴甘露,廣結未來緣
    我們都知道這一滴甘露,對種姓制度嚴格
    的印度,不知能起多少作用,但偉大的師
    父只有想到「廣結未來緣」。誠如鑒真大師
    所說:「寄諸佛子,共結來緣」相信,這一
    顆顆的菩提種子,終有發芽的一天


    *心得分享
    阿月師姐:雖然沒有讀很多書,我們常羡慕別人擁有的,但却不知道別人背後努力。只要對的事用心做,不比較,自然而然就會得到好結果。
    名煒會長:菩薩具有慈悲與智慧,時時用慈悲智慧渡人,所以我們要先行自我持戒,才能行菩薩道。
    錫鎔師兄:以義工方式去學習做人做事,在活動中廣結善緣。
    秀珠督導:若非大家努力,單憑自身力量會一 無所成,須廣結善緣不断學習。

    總結:常懷歡喜心感恩心,無欲無求的滋養慈悲謙和來充實自己。我們要感受到菩薩的願心,像師父一樣「心懷度眾慈悲願」,這是我們要好好學習的。也在ㄧ滴甘露中明白了佛法,大海中的無限能量。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南台三-芥子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4 weeks ago
    活動名稱:員山書香讀書會
    活動日期:113年03月5日 (二)
    活動時間:下午4:30
    活動地點:蘭陽別院1F
    帶 領 人:陳怡芬
    教材:閱讀《成就的秘訣-金剛經》
    範圍:第六章-無住生活.真正的自在
    參與名單:施秀珠、簡美麗、陳杏、林阿月、高慧菱
    《金剛經》不執著,生命才能往前進
    不像陀螺一樣原地踏步、不住內、也不住外才能來去自由。
    清淨自在的心:
    大師所提倡〔一半一半〕思想「應無所住」, 即是清淨自在的心。真心明心, 有塵垢才能見到清淨的光明。
    死囚頂油、全神貫注:
    人們面對世間的五欲引誘不為所動 跨越生死關頭。
    心在何處:
    人生不必求全、一切但求盡其在我、俯仰無愧。懂得互相尊重調和,不再執著於自己的妄念偏執把心帶回「一半一半」的世界真美好。
    時間管理:
    每件事都要做好事前規劃。
    權位無住:
    勿久戀權位,能放下給後輩機會才能傳承。
    死生自在:
    世間一切,因緣生滅。
    *心得分享
    秀珠督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執著於己心的生活。
    美麗師姐:以隨緣心態看待生活,不要困住自己。
    阿月師姐:所求順遂、所求滿願,以慈悲愛人。對人慈悲就是自我結緣。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南台三-芥子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4 weeks ago
    活動名稱:員山書香讀書會
    活動日期:113年O3月I9日(二)
    活動時間:下午4:00
    活動地點:蘭陽別院3F
    帶 領 人:陳怡芬
    教 材:[網路好文章分享]
    參與名單:秀珠督導、陳杏、高慧菱。

    請問您這兒有賣 “阿彌陀佛” 嗎?
    一個小男孩捏著十元,沿街一家一家商店地詢問:「請問您這兒有賣“阿彌陀佛”嗎?」
    店主要嘛說“沒有”,要嘛嫌他在搗亂,不由分說就把他攆出了店門。
    天快黑時,第二十九家商店的店主熱情地接待了這個孩子。
    老闆是六十多歲了,滿頭銀髮,慈眉善目。他笑咪咪地問男孩:告訴我,孩子,
    你買阿彌陀佛幹嘛?
    男孩流著淚告訴老頭,他叫小祥,父母早就去世了,他是被叔叔撫養的。叔叔是個建築工人,前不久從 鷹架上摔了下來,至今昏迷不醒。
    醫生說:只有“阿彌陀佛”才能救他。
    小祥想,阿彌陀佛一定是種非常奇妙的東西,我把阿彌陀佛買回來,讓叔叔吃了,傷就會好了!
    老頭眼圈濕潤了,問:你有多少錢?
    小祥:「十元。」
    孩子,阿彌陀佛的價格正好是十元呢!
    老頭從貨架上拿了瓶「彌陀之吻」牌飲料給小祥。拿去吧!孩子,你叔叔喝了這瓶『阿彌陀佛』, 就沒事了。
    小祥喜出望外,將飲料抱在懷裡,興沖沖地回到了醫院。
    一進病房,他就開心地叫嚷道:叔叔,我把 “阿彌陀佛” 買回來了,你很快就會好來!
    幾天之後,一個由頂尖醫學專家組成的醫療,小組來到醫院,對叔叔進行會診。
    他們採用世界上最先進的醫療技術,終於治好了叔叔的傷。
    叔叔出院時,看到醫療費帳單上那個天文數字,差點嚇昏過去。
    可院方告訴他,那有個老頭幫他把錢付清了。
    那老頭是個億萬富翁,從一家跨國公司董事長的位置上,退下來後,隱居在本市,
    開了家雜貨店打發時光。
    那個醫療小組就是老頭花重金聘請來的。
    小祥叔叔激動不已,他立即和小祥去感謝老頭。
    可是老頭已經把雜貨店賣掉,出國旅遊去了。
    後來,叔叔接到一封信,是那老頭寫來的:
    年輕人,您能有小祥這個侄兒,實在是太幸運了。
    為了救您,他拿十元到處購買阿彌陀佛……感謝阿彌陀佛,是他挽救了您的生命。
    但請您一定記住,真正的阿彌陀佛,是人們的 ”愛心“!噴泉之所以漂亮,是因為它有了壓力;瀑布之所以壯觀,是因為她它沒有了退路;
    水之所以能穿石,是因為她它有了目標...。
    人生亦是如此,有了顆愛護眾生的佛心,
    阿彌陀佛就是一帖無病不治的阿伽陀藥⋯!
    *心裡有愛,心裡有善,就是我們身邊的佛!
    *慈心 行善,念佛 平安。

    *心得分享
    秀珠督導:人為何要買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在我心中,医生說為什麼要買阿彌陀佛, 就是要心誠;這也是一種安慰教導,有如此心誠則靈,阿彌陀佛冥冥之中就會幫你。
    慧菱師姐:只要我們心裡有愛、心中有善,有 顆愛護眾生的佛心,阿彌陀佛就是一帖阿伽陀藥。

    總結: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像靈山塔下修。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南台三-芥子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4 weeks ago
    日期:113年4月7日
    地點: 蘭陽別院
    召集人:陳怡芬
    參加人數:9位
    參加人員:分會會員及他會督導 義工群
    主題:修福趁早
    在《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裡,有四句偈子,「修福宜應速,寧知明日存,終與死王軍,必定相遭遇」,告訴我們無論想成就什麼好事,最好儘快去完成,不要依賴明天。明天還有明天的事,人命無常,誰也無法把握能不能見到明天的太陽。如過去有一句諺語說:「今日脫下鞋和襪,不知明天來不來。」警惕我們要愛惜生命,珍惜時光;又好比佛門的〈普賢菩薩警眾偈〉:「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無非是提醒我們,要思惟無常,珍惜當下。

    在現實生活中,常看到很多人感嘆歲月不待人,於是發心要來學佛、拜佛,但是口上又常推託:「今天很忙!」到了明天,又是:「現在很忙!以後再說罷!」

    於是今年很忙,明年再說;到了明年,又說:「我還很年輕,將來老了再學佛罷!」就這樣日復一日的拖延,年復一年的因循,最終抱憾於九泉之下,還是一事無成,所以「莫待老來方學道,孤墳都是少年人」!

    「修福宜應速,寧知明日存」,不管是修橋鋪路、施茶施燈、慈善醫療、環保義舉,凡是利益社會大眾的事情,都要趕快去完成。此外,節儉、愛惜物品、不浪費、不奢華是惜福;培植好因好緣,修行慈悲喜捨更是培福。如果我們多做了一些好事,就等於多結集一些好的資糧在我們的功德寶庫裡,將來享用不完。最怕的就是,任由人生的大好時光一天一天流逝過去,荒廢了結緣修福的好因緣。

    「終與死王軍,必定相遭遇」,人生的大限,隨時都有可能會到來。過去曾有人問佛:生命有多少?生命有多久?佛陀回答他:「生命在呼吸之間。」因此,不要設想人生還能活到八十歲、一百歲,這是不一定的。

    這首偈語主要是提醒我們,人生要能好好愛惜時光,及時行善,廣結善緣,佛教的因果是不會辜負人的!

    心得分享:
    怡芬師姐分享我們無論想成就什麼好事,最好儘快去完成,不要依賴明天。明天還有明天的事,人生無常,誰也無法把握能不能見到明天的太陽。所以及時行樂多做善事。

    慧菱師姐分享今天單任排贊普義工又能用讀書會文章分享,謝謝怡芬讓我們學習,珍惜每次的可增進培植的好因好緣。

    師兄分享:今天的贊普能跟大家一起修福修慧,有夠讚!

    韻卿督導分享我們不管做什麼事,平日先做好準備,有因有緣,就會有結果。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南台三-芥子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4 weeks ago
    日期:113年4月25日
    地點:望龍埤-望湖亭
    召集人:’王名煒
    參加人數: 4
    參加人員:王名煒、林玉梅、高慧菱、陳素嬌
    主題:哪裡沒有佛?
    一次,有位禪師在佛殿裡隨眾課誦,忽然咳嗽了一聲,就將一口痰吐在佛像身上,管理的糾察師看到以後就責罵他道:

    「豈有此理!怎麼可以把痰吐在佛身上呢?」

    這位吐痰的禪師又再咳嗽了一下,對糾察師說:

    「請您告訴我,虛空之中哪裡沒有佛?我現在還要再吐痰,請問哪裡沒有佛?」

    這位吐痰的禪師已經悟到「佛性遍滿虛空,法身充塞宇宙」的道理,糾察師卻怪他把痰吐在佛身上,自以為對佛尊敬了,其實,這正表示他還不懂什麼是佛,佛的法身是遍滿虛空,充滿法界的。所以禪師說:

    「請您告訴我,哪裡沒有佛?」

    這麼一問,您能回答得出嗎?回答不出,就是尚未悟道。即使悟道,這樣反詰一問,他的靈智,他的禪機,也就由此更加展開了。

    心得分享
    林玉梅分享分享感謝會長帶我們出外會勘浴佛場地,又以手機內大師文章來開個小型讀書會,今天現場景色非常優美,如仙境般真的可以讓我們感受到佛祖就在身邊。

    高慧菱師姐分享佛性遍滿虛空,法身充塞宇宙,此時的場景放下心中的罣礙,真的可以悟出佛法無邊。

    陳素嬌師姐分享佛性在心裡,要多做善事,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

    王名煒會長分享感謝各位跟我一起會勘浴佛場地,任何地方都可以開讀書會,到處都有佛,今天用這篇文章與各位分享,就是讓各位『悟』,放下罣礙去感受,自然能領悟自身的佛性。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活動名稱:員山書香讀書會
    活動日期:113年2月13日(二)
    活動時間:下午4:00
    活動地點:蘭陽別院305教室
    帶 領 人:陳怡芬
    參與人員:名煒會長、秀珠督導、林阿月、陳杏、簡美麗、高慧菱、陳素嬌、陳儀岑、
    林玉梅、游三雄等10位

    題材:《人間音緣》點燈(作詞.星雲大師)

    點一盞心燈
    照亮黑暗的心靈角落
    點一盞心燈
    帶來希望的每一分鐘
    燃起的火燄
    一朵二朵三朵千朵萬朵
    留給哀傷的淚眼
    留給迷路的旅人
    點一盞心燈
    帶來希望的每一分鐘
    一朵二朵三朵干朵萬朵
    獻給哭泣的弱者
    獻給苦痛的眾生
    點一盞心燈
    帶來希望的每一分鐘

    點燈意義
    佛教的十供養中,有一個是「燈」供養,「燈」代表著光明、智慧。《華嚴經》說「慧燈可以破諸闇」。因為燈光能照破黑暗,令人感到温暖。佛的光能破除我們內心貪、瞋、痴、煩惱無明的黑暗,能圓滿我們的人生,成就一切功德,在《法苑珠林》裡,也提到點燈有八種利益:
    I、美貌相好;
    2、信心增上;
    3、道德戒律增上;
    4、眷屬和合、美滿增上;
    5、辯才增上;
    6、修行增上;
    7、出生人間,可生富貴家。生天,可增品增位。
    8、看清目標.照亮前途,果證菩提。

    在供佛點燈之際,更重要的是讓我們點亮自己心靈的心燈,更是讓我們提起正念與信仰去布施行善、做功德好事。心燈明亮了心靈就充滿光明清淨,也就能生起慈悲智慧之心。

    *心得分享
    名煒會長:其實我們每個人若能在心裡為自己點一盞慈悲智慧的燈,即使生活再貧窮欠缺 ,只要他有慈悲有智慧也一樣會充實富有。
    秀珠督導:以前到寺廟都是點光明燈祈求家人平安,原來也可以為自己點一盞心燈使自己的 心能夠清淨明朗。
    素嬌師姐:我們也可以為社會為世界點一盞和諧的燈,希望不要有戰爭帶來的不幸。

    帶領者結語
    藉由讀書會,使參與會者一起唱頌人間因緣「點燈」來破除我們內心的貪瞋痴,讓我們每個人找到自己,點亮希望的燈把真正自己帶回家。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蘭陽-員山書香讀書會 updated their profile cover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There are no activities here yet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