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南台三-芥子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month ago
    日期:113年4月7日
    地點: 蘭陽別院
    召集人:陳怡芬
    參加人數:9位
    參加人員:分會會員及他會督導 義工群
    主題:修福趁早
    在《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裡,有四句偈子,「修福宜應速,寧知明日存,終與死王軍,必定相遭遇」,告訴我們無論想成就什麼好事,最好儘快去完成,不要依賴明天。明天還有明天的事,人命無常,誰也無法把握能不能見到明天的太陽。如過去有一句諺語說:「今日脫下鞋和襪,不知明天來不來。」警惕我們要愛惜生命,珍惜時光;又好比佛門的〈普賢菩薩警眾偈〉:「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無非是提醒我們,要思惟無常,珍惜當下。

    在現實生活中,常看到很多人感嘆歲月不待人,於是發心要來學佛、拜佛,但是口上又常推託:「今天很忙!」到了明天,又是:「現在很忙!以後再說罷!」

    於是今年很忙,明年再說;到了明年,又說:「我還很年輕,將來老了再學佛罷!」就這樣日復一日的拖延,年復一年的因循,最終抱憾於九泉之下,還是一事無成,所以「莫待老來方學道,孤墳都是少年人」!

    「修福宜應速,寧知明日存」,不管是修橋鋪路、施茶施燈、慈善醫療、環保義舉,凡是利益社會大眾的事情,都要趕快去完成。此外,節儉、愛惜物品、不浪費、不奢華是惜福;培植好因好緣,修行慈悲喜捨更是培福。如果我們多做了一些好事,就等於多結集一些好的資糧在我們的功德寶庫裡,將來享用不完。最怕的就是,任由人生的大好時光一天一天流逝過去,荒廢了結緣修福的好因緣。

    「終與死王軍,必定相遭遇」,人生的大限,隨時都有可能會到來。過去曾有人問佛:生命有多少?生命有多久?佛陀回答他:「生命在呼吸之間。」因此,不要設想人生還能活到八十歲、一百歲,這是不一定的。

    這首偈語主要是提醒我們,人生要能好好愛惜時光,及時行善,廣結善緣,佛教的因果是不會辜負人的!

    心得分享:
    怡芬師姐分享我們無論想成就什麼好事,最好儘快去完成,不要依賴明天。明天還有明天的事,人生無常,誰也無法把握能不能見到明天的太陽。所以及時行樂多做善事。

    慧菱師姐分享今天單任排贊普義工又能用讀書會文章分享,謝謝怡芬讓我們學習,珍惜每次的可增進培植的好因好緣。

    師兄分享:今天的贊普能跟大家一起修福修慧,有夠讚!

    韻卿督導分享我們不管做什麼事,平日先做好準備,有因有緣,就會有結果。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