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Introduction
Pinned Items
Recent Activities
  • 活動名稱:屏東講堂-萬丹第二分會-讀書會
    活動時間:113年5月27日(日) 下午:2:30~4:30
    地點 讚陽督導家
    閱讀書目:成就的秘訣-金剛經
    召集人:陳昭蓉會長
    帶領人:陳桂芬
    記錄人:陳昭蓉
    攝影者 : 劉敏珠
    出席人員:劉敏珠、陳桂芬、陳昭蓉、陳麗滿、黃讚陽、施美玲、黃清福、李桂、張月明
    第一章成就:波羅蜜
    我們配合師父得影片導讀:
    想要度過煩惱、度過困難、度過生死,更進一步轉苦為樂,轉差別
    為平等,轉煩惱為菩提,都要靠六度波羅蜜。所謂「六度」,就是「六
    種得度的方法」,第一是布施,第二是持戒,第三是忍辱,第四是精進,
    第五是禪定,第六是般若。
    《金剛經》的四大要義:無相布施,無我度生,無住生活,無得而修;就
    是從此岸度到彼岸,達到波羅蜜多的法門,這個法門再說得更簡單一
    點,就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
    人的生命可以分為四個層次:一、肉體的生命。二、大眾的生命。三、
    超越的生命。四、不死的生命。
    桂芬分享導讀:父母給予我們的肉身,人身難得,要好好愛護。「大
    眾的生命」是在群體生活中盡自己的本分。(超越的生命)是在自己能
    力所及的範圍裡,為別人、為群體、為眾生奉獻所能並且利他。「不死
    的生命」就是佛教所說的「法身慧命」,生死不住於心,超越了生的苦
    惱與死的怖懼,了生脫死,不再輪迴於生死之中的永恆生命。(26頁)
    學佛法在於學出快樂來。自在、解脫、禪悅法喜都是快樂,人生最寶
    貴的就是歡喜、快樂,因此活得快樂、幸福、自在,就是人間佛教所
    倡導的,是佛教精神在世間的實踐。

    陳昭蓉分享為配合8/3佛學會考,特地安排每個月、二二次讀書會帶領大家讀成就秘訣-金剛經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萬丹二分會/自在讀書會
    時間:113/3/11(一))11:00-11:40
    地點:枋山茉莉灣海岸
    帶領人:林新安宣講員
    主題:環保與心保
    帶領人請大家自願為大家分段導讀:
    人生存在這個地球上,需要有大地才能立足,需要有陽光、空氣、水分等,才能活命。可以說,世間一切都是四大所成,這也就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緣起法」──世間一切都要靠各種因緣和合才能存在。
    而生命是世間上最寶貴的東西,宇宙之中,不只是人有生命,花草樹木、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都有生命。依佛教的觀點,凡是能動的、活的、有用的,都有其生命存在的意義與價值。比方,一件衣服、一張桌椅、一輛汽車,只要你好好愛惜它,不隨便破壞,它就能多使用幾年。
    佛教對「生命」的定義,乃至對「惜生」、「護生」,都有很積極的作為與看法。所謂「大地眾生,皆有佛性」、「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因此「不殺故不濫墾,不偷故不盜伐」。佛教以平等心看待一切眾生,認為不僅對人和動物要有愛心,對山河大地也要加以保護。
    如佛教的睒子菩薩說:「我每走一步路,都不敢用力,怕踩痛了大地;我每講一句話,都不敢大聲,怕驚醒了大地;我也不忍心丟一點東西在地上,怕汙染了大地。」這就是一種慈悲愛物的環保意識。
    當然除了外在的生態環保,如自然界的保育、空氣的淨化、水源的清潔、噪音的防止、垃圾的處理等,需要大家共同一起維護外,佛教更講求心靈環保。
    所謂心靈環保,包括思想、觀念、語言、心意的淨化,例如:拒絕垃圾知識、思想不被汙染,就是思想的環保;觀念正確,凡事正面思考,就是觀念的環保;口業清淨,不兩舌、不惡口,就是語言的環保;心中無煩惱、嫉妒、不平、憤恨等情緒,就是心意的環保。所以我倡導三好運動:身做好事,不犯惡行;口說好話,不出惡語;心存好念,不懷惡意。一個人如果能行三好,則自身端莊正直;一個社會人人行三好,則社會祥和。
    不過,我想最大的環保還是心,我們的心就像工廠一樣,工廠的設備好,就能生產優良產品;設備不好,產品也跟著劣質,甚至還會造成外在的環境汙染。《維摩經》說:「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只是我們如何做好心靈的環保呢?像我們掃地也需要有掃把,打仗也需要有武器;同樣的,心中的染汙要清理乾淨,也需要工具和武器。那我們的武器是什麼呢?就是智慧、慈悲、忍耐、勤勞、慚愧、懺悔等,有了這些工具,就能打敗心中的煩惱魔軍,內心自然也就能得到淨化了。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There are no activities here yet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