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Introduction
Pinned Items
Recent Activities
  • 壹、讀書會進行日期: 113/ 6/11 09:30~10:20

    貳、地點 莊秀貞府上

    叁、參與成員名單 莊秀貞、黃華明、林韻茹、陳溪長、許林秀鑾、陳介雪等民眾

    肆、執行方式 人手一篇大師文章
    一、共讀篇章 知客
    二、分段導讀 由讀書會帶領人莊秀貞-導讀
    三、摘錄佳句
    1、見人要招呼,還要能遇事變通,不失威儀,言談舉止都要如法得宜。
    2、知客,首要條件,除了主動服務、溫和謙恭、熱情之外,還要能盤算、策畫、了解各種因緣關係、來龍去脈,更要懂得耐煩、替人設想、肯吃苦。
    3、身為知客必須要有學問,要不斷充實自己的佛學素養,說起話來能出言吐語不俗氣,且能對信徒說法,使他們認識佛教、僧團、常住,讓他們感受到法喜。"

    四、再共讀回顧篇章

    伍、心得分享
    秀貞:師兄姐共讀大師知客一文的交換心得、沈澱心情學習 讓自己可以適時、適地、適量給予來客適合的接待。可以細心觀察 、漸進融入 讓自己做一個方圓內重的知客。

    陸、大師綱要:
    上等的知客師必須能與人談說佛法,為人解決問題,慈悲耐煩,無所不能。
    中等的知客師,能帶人參觀,說些應酬的話,但不能為人解決問題。
    下等的知客師,一見到香客來,只會趕人去拜佛、吃飯,自己閒著沒事可忙。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壹、讀書會進行日期: 113/ 4/29 15:30~16:00
    貳、地點 莊秀貞府上
    叁、參與成員名單 莊秀貞、黃玉華、陳萬來、林素如、陳溪長、王華明
    肆、執行方式 人手一篇大師文章
    一、共讀篇章 三好四給五和
    二、分段導讀 由讀書會帶領人莊秀貞-導讀
    三、摘錄佳句
    1、三好: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
    2、四給: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
    3、五和:自心和樂、人我和敬、家庭和順、社會和諧、世界和平。

    四、再共讀回顧篇章

    伍、心得分享
    秀貞行三好,管好我們的身、口、意。
    做好事,日行一善。將事事圓滿,處處和諧。凡是心存善念,為他人著想出發心,待人接物事事圓滿,必在菩薩道上,美好向前行。"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壹、讀書會進行日期: 113/4/14 13:00~13:20
    貳、地點 蘇澳聖湖社區活動中心
    叁、參與成員名單 莊秀貞、黃玉華、沈芳如、林光耀、許林秀鑾、林素如、陳俊良、陳溪長民眾數位。
    肆、執行方式 人手一篇大師文章
    一、共讀篇章 輕聲慢語
    二、分段導讀 由讀書會帶領人 莊秀貞導讀
    三、摘錄佳句、內容
    1、聽聞的力量,其大無比。不過,在佛教裡,最重要的,還是「沉默是金」。所謂「維摩一默一聲雷」,甚至禪門講「隻手之聲」,沒有語言的音聲是最好的語言,只不過那是要用心去會意的。
    2、佛教一向很重視以「音聲」做佛事,因為音聲比較不受時空的限制。例如,隔牆之外發生的事情,你在這邊看不到,但牆外說話的聲音,你還是可以聽得到;過去發生的事情,已經是「昨日黃花」,不過我現在說給你聽,依然可以如實呈現。

    四、再共讀回顧篇章

    伍、心得分享
    芳如:輕聲慢語是與人相處的禮貌也表示個人的修養、風度。與人說話能輕聲慢語便能時時覺照自身心,能覺知內心必屬寧靜,眼、耳、鼻、舌、身、意通透明朗,人間便處處祥和安定。

    秀貞:本次共讀輕聲慢語:如同文章中:沒有語言的音聲是最好的語言,只不過那是要用心去會意。

    陸、大師綱要
    1、輕聲慢語,就是心靈的環保,也是對自然的愛護;只要我們懂得愛護自然,懂得從日常生活中實踐環保,其實淨土就在當下了。
    2、輕聲慢語是文明的象徵,輕聲慢語是相處的禮貌,輕聲慢語是表示自己的修養、風度。
    3、佛教過去對社會人類群居的生活,重視人我關係、重視群我、重視自然、重視環保,這是多美好的社會。"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壹、讀書會進行日期: 113/3/10 16:20~16:50
    貳、地點 蘇澳聖湖社區活動中心
    叁、參與成員名單 莊秀貞、黃玉華、沈芳如、林光耀、許林秀鑾、林素如、陳俊良、陳溪長民眾數位。
    肆、執行方式 人手一篇大師文章
    一、共讀篇章 群我之德
    二、分段導讀 由讀書會帶領人 莊秀貞導讀
    三、摘錄佳句、內容
    1、與人相處,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修行。
    2、以好心待人。
    3、以德行服人,有德行,很慈悲、很誠懇、很厚道,人家就會信服你。
    4、以真情感人,真情的流露,自會近悅遠來。
    5、以笑容迎人,人和人相處,最能溝通的,笑容。以笑容迎人,以微笑來美化人生。
    6、以慈悲愛人,慈悲是人生最大的美德,發心以成就別人來完成自己,就是慈悲。對人慈悲就是自我結緣。
    7、一個人要有未來,要有前途,群我關係一定要相處融洽。

    四、再共讀回顧篇章

    伍、心得分享
    秀貞:人是具社會性,無法離群索居,發自內心真誠善意對待他人,必然會善意回應。隨時以笑容與他人相應,如同太陽溫暖照耀。另外,一個懂得以好心、德行、真誠、誠意、笑容、慈悲待人,將創造祥和歡喜的人世間。

    陸、大師綱要 "第一、以好心待人。
    第二、以德行服人。
    第三、以真情感人。
    第四、以誠意勸人。
    第五、以笑容迎人。
    第六、以慈悲愛人。"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壹、讀書會進行日期: 113/03/14 15:20~15:50
    貳、地點 莊秀貞府上
    叁、參與成員名單 莊秀貞、黃玉華、沈芳如、林素如、陳俊良、陳溪長
    肆、執行方式 人手一篇大師文章
    一、共讀篇章 過堂
    二、分段導讀 由讀書會帶領人-莊秀貞導讀
    三、摘錄內容、佳句
    1、齋堂裡用餐,吃飯端碗,要如「龍吞珠」;持箸夾菜,要如「鳳點頭」。進食只是為了滋養色身,經過一下,因此不貪心、不好吃,也不計較飲食的好壞。所謂「正事良藥,為療形枯」,吃飯只是為了生存的需要,能吃飽就好。出了齋堂以後,也不議論飯菜好或是壞,如同「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
    2、「吃現成飯,當思來處不易;說事後話,唯恐當局者迷。」提醒大眾,吃飯時應該帶著感恩的心、隨緣的念頭,如同佛門的「托鉢」次第乞食,平等而乞,不分貧富、不揀精粗、不計淨穢、不生增減。

    四、再共讀回顧篇章

    伍、心得分享
    秀貞:佛門裡進食威儀是修禪事也是修一個禪心。不計較食物的美味,學習感恩與惜福。

    溪長:人生不也像是「過堂」一般,反事不計較用感恩與惜福的心,用最美好的心念祝福你我,讓彼此生命成長!

    陸、大師綱要
    1、寺院不同於俗家,在寺院中,一舉一動都是修行,走路、吃飯、睡覺都可以參禪,這其中都有很深妙的解脫境界。
    2、「佛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3、吃現成飯,當思來處不易;說事後話,唯恐當局者迷。」提醒大眾,吃飯時應該帶著感恩的心、隨緣的念頭,如同佛門的「托鉢」次第乞食,平等而乞,不分貧富、不揀精粗、不計淨穢、不生增減。"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壹、讀書會進行日期、時間 113/1/07 11:40~12:00

    貳、地點 蘇澳聖湖社區

    叁、參與成員名單 莊秀貞、黃玉華、陳春福、林光耀、許林秀鑾等社區民眾

    肆、執行方式 人手一篇大師文章
    一、共讀篇章 人的次第
    二、分段導讀 由讀書會帶領人-莊秀貞導讀
    三、摘錄佳句
    1、有慈悲有智慧,是一等人;有慈悲無智慧,是二等人;有智慧無慈悲,是三等人;無慈悲無智慧,是劣等人。
    2、對於信用、諾言能堅守的人,這是第一等人。
    3、人際之間的相處對待,如果能夠做到坦坦蕩蕩、磊落自在,互相都以一顆真摯良善、清淨無染、無私無我的心相向,這就是人格的提升,生命的昇華。
    4、一念為己,成就有限;一念為人,廣結善緣。

    四、再共讀回顧篇章

    伍、心得分享 "
    秀貞:這世上芸芸眾生何其多第四等人,我們有幸有大師佛法做為人生指引,透過聞、思、修、證四要,每日精進不可懈怠,大師的佛法如同鏡子一樣,能觀照自我內外,昇華生命走上更高層次的人次等,昇華生命的廣度與寬度。

    陸、大師綱要
    第一、重信守諾是第一等人,
    第二、光明磊落是第二等人,
    第三、聰明才辯是第三等人,
    第四、自私自利是第四等人。"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There are no activities here yet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