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壹、讀書會進行日期: 113/03/14 15:20~15:50
    貳、地點 莊秀貞府上
    叁、參與成員名單 莊秀貞、黃玉華、沈芳如、林素如、陳俊良、陳溪長
    肆、執行方式 人手一篇大師文章
    一、共讀篇章 過堂
    二、分段導讀 由讀書會帶領人-莊秀貞導讀
    三、摘錄內容、佳句
    1、齋堂裡用餐,吃飯端碗,要如「龍吞珠」;持箸夾菜,要如「鳳點頭」。進食只是為了滋養色身,經過一下,因此不貪心、不好吃,也不計較飲食的好壞。所謂「正事良藥,為療形枯」,吃飯只是為了生存的需要,能吃飽就好。出了齋堂以後,也不議論飯菜好或是壞,如同「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
    2、「吃現成飯,當思來處不易;說事後話,唯恐當局者迷。」提醒大眾,吃飯時應該帶著感恩的心、隨緣的念頭,如同佛門的「托鉢」次第乞食,平等而乞,不分貧富、不揀精粗、不計淨穢、不生增減。

    四、再共讀回顧篇章

    伍、心得分享
    秀貞:佛門裡進食威儀是修禪事也是修一個禪心。不計較食物的美味,學習感恩與惜福。

    溪長:人生不也像是「過堂」一般,反事不計較用感恩與惜福的心,用最美好的心念祝福你我,讓彼此生命成長!

    陸、大師綱要
    1、寺院不同於俗家,在寺院中,一舉一動都是修行,走路、吃飯、睡覺都可以參禪,這其中都有很深妙的解脫境界。
    2、「佛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3、吃現成飯,當思來處不易;說事後話,唯恐當局者迷。」提醒大眾,吃飯時應該帶著感恩的心、隨緣的念頭,如同佛門的「托鉢」次第乞食,平等而乞,不分貧富、不揀精粗、不計淨穢、不生增減。"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