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松二歡喜讀書會

    日期:5/1
    時間:10:00-11:30
    主題:佛法真義第三冊-P.87禮拜 P.111知客
    成員:陳謝玲娟,楊凱棋,陳華芬,林寶珠,施爲貴,陳麗娟,洪惠鶯,陳麗眞,張汶珠
    [禮拜]
    佛教除了合掌表示恭敬以外,一般見到佛像要禮拜,見到長老大德要禮拜,見到佛塔、祖師的聖像要禮拜;但這些禮拜都要在莊嚴的佛殿、祖堂進行,不可以隨處、任意就向大德禮拜。
    禮拜能培養謙虛恭敬的美德,更是與佛菩薩交流往來與佛街心最好的方式
    在《大比丘三千威儀經》中列舉出不宜作禮的五件事:讀經、誦經時,不得向上座作禮;上座在下處,自己在高處時,不得作禮;上座在前,若已離去後,不得作禮;不得自座位上向上座作禮;著帽之時,不得對佛作禮。
    其實,人都有一顆我慢心,覺得自己很了不起,「放下貢高我慢,以一顆謙卑的心,才能見得到佛陀。」一個愈成熟的人,愈懂得謙虛,就像稻穗愈豐實,便垂得愈低。
    其實,諸佛菩薩並不需要我們禮拜,但人間的眾生需要藉由禮拜,認識自己的永恆生命;在一起一拜之間,昇華自性,進而降伏我慢,也消業增福,並擴大、淨化內在的心靈世界。
    ([)回饋分享(])
    凱棋師姐:
    回饋:今天上禮拜主題的感想讓我深深感受有如會長,華芬師姐所說的一樣,當我們雙手五體投地的跪拜下去,那種莫名的感動以及心靈上依靠真的很不可思議,就好像回到父母親懷抱一樣安心,安慰感動,這會不會也許是前世久遠以來我們佛弟子都有佛菩薩的慈悲善因種子所感應來的真是足感心感動啊(拜託)(two hearts)
    華芬師姐
    禮佛三拜:一.為折伏慢心二.為懺悔往昔罪業三.為接佛行止學佛所行。
    [知客]
    可說是佛門的第一線,如同一個國家的外交官,舉凡信徒一進山門,不管他是來接洽事情、求助、傾訴,或是參觀、禮佛,第一個接觸的就是知客。
    因此,一個知客稱職與否,關係著常住的興衰得失。除了見人要招呼,還要能遇事變通,不失威儀,言談舉止都要如法得宜所以身為知客,首要條件,除了主動服務、溫和謙恭、熱情之外,還要能盤算、策畫、了解各種因緣關係、來龍去脈,更要懂得耐煩、替人設想、肯吃苦。大師認為,上等的知客師必須能與人談說佛法,為人解決問題,慈悲耐煩,無所不能。中等的知客師,能帶人參觀,說些應酬的話,但不能為人解決問題。下等的知客師,一見到香客來,只會趕人去拜佛、吃飯,自己閒著沒事可忙。
    身為知客必須要有學問,要不斷充實自己的佛學素養,說起話來能出言吐語不俗氣,且能對信徒說法,使他們認識佛教、僧團、常住,讓他們感受到法喜,獲得法益。甚至要能接引遊客,度化成為檀那,由檀那 變成信徒,進一步成為護法、幹部;能夠如此,這就是一個盡責而成功的知客師了。
    ([)回饋分享(])
    Bibi督導:
    佛門四大堂口-禪堂、客堂、庫房、衣鉢寮,其中管理人事、接待十方的客堂知客是佛門的第一線,一個知客稱職否,關係著常住的興衰得失。記得有一年隨團參訪南京棲霞古寺(住持 隆相和尚也是佛光山祖庭宜興大覺寺、美國德州休士頓中美寺的住持,也是佛光山的法子),當時古寺由知客師接待,手挽大袖,手機不離耳,竟讓全團聽他講手機、站立等候!這印象就偏差了!真是白費草鞋錢!
    由此可鑑,身為佛弟子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言行舉止要𧫴慎、避譏嫌,外現威儀相、內斂謙虛、養深積厚;廣結善緣、培養福德,深入經藏、轉識成智!
    麗娟師姐:
    知客是佛門接引眾生的第一線,非常重要,不但應變能力要強,佛學造詣要深厚,能為大衆說法、慈悲度衆,有同理心,不卑不亢,平等待人,愛護大衆。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