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日期:113年2月28日
    地點:台北道場拈花軒
    參加人員:林菊、王珮玲、黃秀琴、游代宜
    召集人:林菊會長
    帶領人:林菊會長
    書目:星雲大師《佛教與生活》
    暖身:品一杯茶禪、喝一口放鬆咖啡,觀想佛陀在靈山會上拈花微笑,在此空間獲得身心靈放鬆,以心傳心、參悟禪理。
    主題:《佛教與生活》
    「佛教」與日常生活有著不可分離的密切關係,因此,我們不可完全把它當作學問來研究。佛教是一種宗教,我們的日常生活裡不能缺少宗教,而生活需要用佛法來指導。
    林菊會長分享:所謂佛法生活化、生活佛法化,將聽經聞法之法義,運用在日常生活中,當面對情境之時,能接受繼而將佛法帶入生活所中,解決問困境問題,是生活修行的重要課題。
    王珮玲分享:
    佛教有一首描寫退步求全的詩偈: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這首詩藉著農夫彎腰插秧,告訴我們要認識自己,觀照自己的本性,必須退步低頭;回頭的世界比向前的世界更遼闊,低頭的天地比抬頭的天地更寬廣。唯有回頭、放下、忍讓的世界,才能使我們更逍遙自在。
    在人生的旅途中,遭遇到坎坷挫折時,如果能抱持「退一步想,海闊天空」的襟懷,則何處沒有光風霽月的空間?遭遇到頹唐失意時,如果能記取「回頭是岸」的古訓,則何處沒有美麗光明的希望?
    黃秀琴分享:
    這個世間形形色色、燈紅酒綠,像個五彩繽紛的萬花筒,這些都是有相的空間。我們在這個有相的空間中,追逐著人生種種的享樂,於是金錢使我們迷失本性,愛情使我們神魂顛倒,名利地位使我們忘卻安危,鋌而走險。我們被花花綠綠的世界所迷惑,不知道這些都是假相,都是不實在的,而對它執迷不捨。《金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世間一切事物,只不過是因緣和合、有條件的存在。如果有緣承受佛法,了解這個道理,就可以從虛妄的、有相的空間裡超脫出來,進入到無住的空間,那才是一個解脫的世界。
    游代宜分享:
    經云:「人命在呼吸間。」此即說明生命的短暫與無常。雖然傳說彭祖活了八百歲,甚至天人也可活幾萬歲,但是以無始無終的阿僧祇劫來看,也不過如朝露般短暫。因此每一個人應該珍惜時間、利用時間,以有限的時間,充實無限的生命;以有限的時間,發揮生命的價值。所以更要珍惜人身難得,把握當下。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