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活動日期:113年5月18日
    活動時間:09:30-10:30
    活動地點:宜蘭市五穀廟
    讀書會主題:第五類【文叢】 / 152-161迷悟之間(共10冊) / 152迷悟之間1 / p183 快樂之道
    帶領人:林菊
    參與人:林菊、陳寶華、尤秋敏、郭阿桃、李華柔、黃月桂、吳淑惠及員山分會佛光人
    讀書會方式:由參與人輪流分段念內容及分享心得

    快樂,這是人人所希求的!世間上,有的人以為有錢就會快樂,但是錢帶給人煩惱痛苦的例子不勝枚舉。所謂「人為財死」,盜匪殺人,不都是見財起意的嗎?大陸文革時,清算鬥爭的對象大都是有錢人,有錢人的痛苦遭遇有時反而比沒有錢的人更多。

    世間上,也有許多人以為「快樂的來源是有愛情就好」;愛情很美,但愛情帶給人的痛苦更多。社會上多少不幸的悲劇,都是源於「情關」難過;多少人為情所困,導致身敗名裂,甚至於「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不都是為情而引起的嗎?

    有的人認為有了名位就會快樂。名位可以滿足人的雄心壯志,但一般人名位高了,往往不懂得普利大眾,只知高高在上,反而失去了群眾,甚至失去了自己。也有的人以讀書為樂,但一般人書讀得愈多,愈容易起分別、起執著,所謂「思想問題」,讀書倒反而成為人生的死胡同。

    我人追求快樂,快樂究竟在哪裡呢?

    第一、快樂在自己的心裡。心裡的滿足、心裡的包容、心裡的智慧、心裡的信仰,心裡可以製造出快樂的泉源。

    第二、快樂在真情道義裡。人貴真誠,待人以真、待人以誠;這真情道義,就是快樂。

    第三、快樂在人我友誼裡。人不能沒有朋友,朋友之交,相互提攜,這友誼就是快樂的泉源。

    第四、快樂在看破解脫裡。人能看淡世事,從憂悲苦惱中解脫出來,如此,快樂不就在看破解脫裡嗎?

    金錢,不是不快樂,只是人要會用錢,不要被錢所奴役;愛情也不是不快樂,但是愛情要淨化、昇華,不能自私、染汙;名位也不是不快樂,若能把眾望所歸的成就,再來分享大眾,人我兩利,豈不更好?

    吾人不要每天只是追求外在的感官之樂,例如眼觀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身感觸,這種根塵的快樂是短暫而不真實的。吾人應該追求「無住之樂」,所謂不住色聲香味觸法,應以「無住生心」,才是真正的快樂。唯有內心有真理、有法樂,唯有找到內心的寶藏,才能獲得永恆的快樂。

    郭阿桃分享:知足可以常樂,佛弟子更要有智慧去看待世間所有事物,不強求,隨順因緣,自然沒有苦惱,快樂就會常在心頭。

    陳寶華分享:想過更好的生活,不如就從「好好過生活」開始,好好感受當下,學會放下。

    結論分享:你是否容易被過往不愉快的事影響到自己的情緒;是否對自己要求太高,或想把任何事情做到完美,給自己製造壓力,使自己陷入負面情緒?是不是也想擺脫不愉快的心態,轉移自己的注意力,讓自己高興一點?
    學佛的目的在於‘轉迷為悟,離苦得樂’;不過學佛所追求的,所憧憬的是人生最高尚的快樂,不是普通人所求的那些夢幻不實的,
    佛家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佛法告訴我們很多正確的思想觀念、正確的生活方式;照著這些觀念、方式去生活、工作,就能幫助我們擺脫苦惱,找回真實的快樂。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