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活動名稱:福報讀書會
    活動時間:113/5/8
    活動地點:蘭陽別院一樓茶席區
    司茶:游淑珍
    帶領人:游淑珍
    紀錄:游淑珍
    參與人數:8位
    活動目標:讓大家對題目內容更深入了解
    活動內容&流程:
    佛教叢書~經典
    金剛經內容是藉由佛陀與弟子須菩提之間的問答,而闡述一切法無我的道理。
    1:無相布施
    無相布施,就是布施時沒有能布施的我,受布施的人,所布施的物,當然布施後更不存求報的念頭,這種三輪體空,無相而施的功德,才是最大功德。只有無相布施才有無限的功德,才能與金剛般若契合。

    2:無我度生
    布施有相,布施的功德就大不起來;度生有我,度生的慈心就發不起來。必發無我之大悲心,才能廣度一切眾生。如經中說:「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眾生種類很多,數量無限,度眾生不是只度一部份而已,應該要發廣大心,度盡所有的眾生。
    真正的度眾生是要使人人皆能進入無餘涅槃,使人人皆能達到了脫生死的境界。要度那麼多的眾生,且要度到無餘涅槃的境地,如此度眾生的發心,就須抱著無對待心,才是真度。

    3:無住生活
    無住生活就是不要迷執五欲六塵的外境,在一切衣食住行的生活上不要貪著。像維摩居士「雖處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室,常修梵行」,他過的就是無住生活
    對於世間上的一切,不要去比較、分別、計較,這種態度並非就是傻瓜,而正是使自己進入無住生活境界的方法。心靈一旦到達無住境界,內心就會開得如宇宙虛空一樣;如果能達到這種境界,那就再也不會把日常中的小事放在心上了。

    四、無得而修
    無得才是真得,無得而修才是真正證悟而得。
    我們的自性本來清淨,並不須有所增加或改變才會光明。因為自性本來清淨,自性本來光明;我們本來的面目與佛平等,假如有修、有證、有得,就不是本來的面目了。只有無得而得才是真得,無修而修才是真修,無證而證才是真證。

    ㄧ茶ㄧ書話人生交流,今日不談人生過往、期許⋯
    而是一同深入佛學會考考題~「成就的秘笈金剛經」。
    由法師開始,唸出題目,眾人回應答案,一人唸三題,依序輪流直到所有人輪了一回,法師再依題目一一講解,讓參與的師姐更深入經藏。
    分享:
    秀琴:我來取物品,卻參與一場讀書會,經過師父講解,對考題更清楚。

    韶華:因為淑珍邀請,帶89歲老媽媽來道場禮佛、喝茶,老媽媽今天很開心,下回還要帶媽媽來。

    淑英:櫃檯值班中,過來喝一杯茶,卻參與其中,不但喝到好茶還聽到師父講解(emoji)

    素諒:我真的是來喝茶,淑珍臨時起意的讀書會,真的是買一送一,賺到了,尤其法師講解後,卷上錯的部份更清楚囉❤️

    知林法師:謝謝大家今天下午來喝茶,我們不只喝到好茶,還讀了好書,這因緣多好啊,希望大家不只自己報名參加佛學會考,也要鼓勵家人、朋友一起來參與有意義的活動。

    佛光菜根譚:六度之利
    布施可以種ㄧ收十,持戒可以三業清淨
    忍辱可以自他得益,精進可以無事不成
    禪定可以身心安住,智慧可以洞察秋毫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