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Introduction
Pinned Items
Recent Activities
  • 活動名稱:福報讀書會
    活動時間:2024/5/17
    活動地點:蘭陽別院一樓
    帶領人:游淑珍
    紀 錄:游淑珍
    參與人數:4位
    主題:金剛經—2024佛學會考成功的秘訣6-10

    導讀:
    「南頓北漸」,即:惠能大師行於南方,駐錫在曹溪的寶林寺,他認為「心性本淨,本來是佛,識心見性,即可頓悟成佛」,所以主張「直指人心,頓悟成佛」的「頓悟教說」。另一方面,神秀大師住在北地的荊南玉泉寺,他主張「佛性人人本具,但為客塵所覆,必須透過時時修習,拂塵除垢,才能成佛」,因此重視「息妄修心」,強調「漸修漸悟」的禪法。

    由於南宗禪重在頓悟,北宗禪主張漸修,彼此對於修行的方法,認知不盡相同,因此一直紛爭不斷。而這個當中,造成頓、漸分歧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六祖和神秀兩位大師,他們對戒、定、慧這個根本佛法有不同的看法。
    六祖惠能大師則以「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痴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不增不減自金剛,身去身來本三昧」來解釋戒、定、慧。惠能大師講的是心地法門,只要心地無非、無痴、無亂,那就是戒、定、慧,還要另外再找什麼戒、定、慧呢?還有什麼另外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呢?所以這一種道理是接引最上乘人,是勸大根大智的人,是頓悟的法門。

    分享:
    林督導:曾經有一個人到佛寺拜拜,住持問:你拜得如此虔誠,一定有哪個部分讓你覺得很驕傲的地方,信徒表示,我金剛經已經誦了1000部,住持接著問:金剛經是在說什麼呢?信徒啞口無言。
    經本不是只有誦持,還必須用心去體會、了解經本的內容。
    惠能大師門下有45位弟子頓悟、成道,真的不簡單。

    胡督導:
    六祖惠能因「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開悟(頓悟)
    神秀大師主張慢慢修慢慢學(漸悟)
    曾經聽過一位法師說,金剛經主要談有我、無我。
    例如:買了水果至道場拜拜,求菩薩保佑一切順心平安,這就是有我所求。
    常常來做義工,不論是典座、大寮,無所求,這就是無我。
    無我之心所累積功德分數高,有我之心所累積功德比較少。
    例如:遇到挫折時,有我之心的人比較不順利,無我之心的人就比較順利,因為無我之心平日所積功德多。
    游淑珍:
    金剛經不離心,修口、修心。謝謝2位督導用淺而易懂的口語化分享有我、無我。

    金剛四句偈: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活動名稱:福報讀書會
    活動時間:113/5/8
    活動地點:蘭陽別院一樓茶席區
    司茶:游淑珍
    帶領人:游淑珍
    紀錄:游淑珍
    參與人數:8位
    活動目標:讓大家對題目內容更深入了解
    活動內容&流程:
    佛教叢書~經典
    金剛經內容是藉由佛陀與弟子須菩提之間的問答,而闡述一切法無我的道理。
    1:無相布施
    無相布施,就是布施時沒有能布施的我,受布施的人,所布施的物,當然布施後更不存求報的念頭,這種三輪體空,無相而施的功德,才是最大功德。只有無相布施才有無限的功德,才能與金剛般若契合。

    2:無我度生
    布施有相,布施的功德就大不起來;度生有我,度生的慈心就發不起來。必發無我之大悲心,才能廣度一切眾生。如經中說:「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眾生種類很多,數量無限,度眾生不是只度一部份而已,應該要發廣大心,度盡所有的眾生。
    真正的度眾生是要使人人皆能進入無餘涅槃,使人人皆能達到了脫生死的境界。要度那麼多的眾生,且要度到無餘涅槃的境地,如此度眾生的發心,就須抱著無對待心,才是真度。

    3:無住生活
    無住生活就是不要迷執五欲六塵的外境,在一切衣食住行的生活上不要貪著。像維摩居士「雖處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室,常修梵行」,他過的就是無住生活
    對於世間上的一切,不要去比較、分別、計較,這種態度並非就是傻瓜,而正是使自己進入無住生活境界的方法。心靈一旦到達無住境界,內心就會開得如宇宙虛空一樣;如果能達到這種境界,那就再也不會把日常中的小事放在心上了。

    四、無得而修
    無得才是真得,無得而修才是真正證悟而得。
    我們的自性本來清淨,並不須有所增加或改變才會光明。因為自性本來清淨,自性本來光明;我們本來的面目與佛平等,假如有修、有證、有得,就不是本來的面目了。只有無得而得才是真得,無修而修才是真修,無證而證才是真證。

    ㄧ茶ㄧ書話人生交流,今日不談人生過往、期許⋯
    而是一同深入佛學會考考題~「成就的秘笈金剛經」。
    由法師開始,唸出題目,眾人回應答案,一人唸三題,依序輪流直到所有人輪了一回,法師再依題目一一講解,讓參與的師姐更深入經藏。
    分享:
    秀琴:我來取物品,卻參與一場讀書會,經過師父講解,對考題更清楚。

    韶華:因為淑珍邀請,帶89歲老媽媽來道場禮佛、喝茶,老媽媽今天很開心,下回還要帶媽媽來。

    淑英:櫃檯值班中,過來喝一杯茶,卻參與其中,不但喝到好茶還聽到師父講解(emoji)

    素諒:我真的是來喝茶,淑珍臨時起意的讀書會,真的是買一送一,賺到了,尤其法師講解後,卷上錯的部份更清楚囉❤️

    知林法師:謝謝大家今天下午來喝茶,我們不只喝到好茶,還讀了好書,這因緣多好啊,希望大家不只自己報名參加佛學會考,也要鼓勵家人、朋友一起來參與有意義的活動。

    佛光菜根譚:六度之利
    布施可以種ㄧ收十,持戒可以三業清淨
    忍辱可以自他得益,精進可以無事不成
    禪定可以身心安住,智慧可以洞察秋毫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帶領人:張儀芳
    電腦/記錄:張儀芳
    日期:2024/5/1
    與會讀書人:李寶珠,李寶[琴,陳愛卿,張儀芳,張儀玲,張文崟,楊玉鏗,林麗萍,
    《成就的祕訣﹕金剛經》序
    ——在人間成就

    在中國佛教的傳布史上,有三部經堪稱為「心的經典」,包括佛陀的《般若心經》(簡稱《心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簡稱《金剛經》),以及中國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六祖壇經》。

    西元五世紀,中國歷史上的後秦,鳩摩羅什翻譯過《般若心經》,時至西元七世紀,唐朝玄奘大師所譯的版本在民間普遍流傳。至今《金剛經》流通最廣的版本,也是本書使用的版本,則為鳩摩羅什的譯本;玄奘大師也重新翻譯過《金剛經》。

    中國兩大譯經師如此全心全力翻譯《心經》和《金剛經》,可見,這兩部經多麼不凡、多麼重要。

    大家只要提起《金剛經》,就想到佛教;提起佛教,就知道有《金剛經》。現在的佛教徒大多以誦持《金剛經》來祈求消災、增福、增壽;有人往生,其助念的親友、僧侶也誦《金剛經》作為度亡之用。可以說高僧大德、一般大眾,都閱讀誦持《金剛經》。

    《金剛經》的文字優美、節奏有致,就算不能意會,光是讀誦或聽聞,也讓人心生平和、歡喜。

    一九九七年,我完成過《金剛經講話》一書,用以爬梳、解《金剛經》之義,全書近三十萬字;十幾年後的今天,我想透過這本《成就的祕訣:金剛經》,和大家分享《金剛經》所揭示的實踐成就法門。

    什麼是「金剛」?什麼是「般若」?什麼是「波羅蜜」?五千餘字的《金剛經》,該如何解?應如何用?

    《金剛經》藉由佛陀與座下「解空第一」的弟子須菩提之間的問答,闡述了「一切法無我」、「一切法皆空」的「般若空性」;一旦證悟了「空」、通透了「般若」,我們在人間,出世入世都能受用、皆得成就。

    《成就的祕訣:金剛經》和大家共享佛法實踐於人間的信念:佛法是用來實踐的。我們每天的生活離開不了見聞覺知,離開不了人我大眾,若這一切都作為成就我的修行,成就我的信仰,則如禪宗六祖惠能法師所說:「日用常行饒益,成道非由施錢;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我們不但讀經,並且要能夠「行經」,學佛是為了在人間成就,在我們生活的行住坐臥之間,哪裡不能修行呢?

    「般若」,正是成就的祕訣。

    除了引述《金剛經》和其他大智慧的佛經外,我也佐用了歷代禪門大德一燈破千年暗室的機鋒公案,希望大家在繁忙的現代生活,能會心一悟,一悟究竟,自身熾然光明!

    整部《金剛經》可說有四大要義:無相布施、無我度生、無住生活、無得而修。佛陀在兩千多年前講的道理,不僅可以用在個人、僧團,也可以用在組織、企業。身為佛弟子,弘法利生是歡喜、是責任,我時時想到《金剛經》,並實踐《金剛經》的四大要義,信受奉行。

    願大家從《金剛經》通曉成就的祕訣,都能在人間大成就!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帶領人:張儀芳
    電腦/記錄:張儀芳
    與會讀書人:李寶珠,李寶[琴,陳愛卿,張儀芳,張儀玲,張文崟,楊玉鏗,林麗萍,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蘭陽-福報讀書會 commented on this post about 3 weeks ago
    帶領人:張儀芳
    電腦/記錄:張儀芳
    日期:2024/4/12
    與會讀書人:蘭一會員,同樂長照長
    讀書會主題:做己貴人,福報滿人間


    文/能康法師(佛光山叢林學院女眾學部學生)
    與師父的結緣始於報紙。

    2000年,是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年,也是《人間福報》創刊的第一年。從那一年開始,《人間福報》的佛光來到我家,受惠於星雲大師的慈悲智慧,讓我得以找到信仰的家。

    訂福報 增福報

    「報紙來了!」每天早上聽到送報生摩托車的引擎聲,母親就會催促我去庭院拿報紙。年經時的母親,是忙於工作的職業婦女,事業、家庭兩頭忙,但喜歡閱讀的她,總會利用上班之前看報紙。載我們到學校的途中,分享她在報紙上看到的好文章或人生道理,耳濡目染下,養成我每天看報紙的習慣。

    對《人間福報》的第一印象,它是一份很不一樣的報紙。不同於其他家報紙厚厚一疊,頁數不多的福報,內容多元豐富、包羅萬象,讓我最期待的是頭版的「奇人妙事」。斗大的標題配上彩色圖片,每天都有不同的主題,介紹世界各地的奇聞軼事,啟發我對世界的想像與嚮往。

    我後來才知道,母親常掛在口中說的那些人生哲理,如:「信仰是最好的品德」、「做人要學會吃虧,吃虧其實是討便宜」、「做最好的自己」、「滴水之恩湧泉以報」、「凡事往好處想」、「知足常樂」等等,都是來自師父上人在《人間福報》的專欄文章。

    小時候不懂,只覺得這些話很正確、很有道理,做人應該就是要如此,卻從沒想過,因為《人間福報》與星雲大師在文字上相會的因緣,讓我遇見師父,遇見人間佛教。

    宋朝詩人黃庭堅說:「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我是「一日未讀報,便覺日子乏善可陳。」當我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或困難時,總會不自覺地去翻閱一下報紙,試圖從文章尋找答案,平息煩亂的心。

    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讀到師父寫下「要爭氣,不要生氣」,我感覺師父好像是在對著我說話,他告訴我生氣不能解決問題,一個有修養的人,是忍耐、謙虛、恭敬的,不要逞一時口舌之快,傷害別人也害了自己。我將這句話牢記在心,提點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大小境界時應如是想、如是行,至今受用無盡。

    《人間福報》陪伴著我度過兒時許多美好晨間時光,真善美的報導,不僅擴展我的視野,純淨場域的文字內容,已成為我日常的精神食糧,更帶領我走向幸福的人生。

    存福報 創福報

    師父深入淺出的文字,總是帶給我許多思想啟發,讓我學習到原來佛陀的經典不是在殿堂諷誦或自修的功課,而是讓我們能夠在生活上實踐,當我們受益於佛法的歡喜時,更要能為他人解說,令他人也受益。2021年我告訴自己學佛不只有自己學佛就好;福報,也不是自己擁有就好,更應該分享給更多的人,人人都有福報,佛法才能相續永流傳。而要如何做?

    唯有走出去,「做自己的貴人」,才能為身旁的人帶來幸福安樂。

    謝謝師父讓我成為您在世最後的披剃弟子,慚愧自己何其有這樣的福報,在師父的庇蔭下,我能做什麼以報師恩?我想做一個能用、有用的人,投入大眾、服務大眾、直下承擔;學習師父給人感動的精神,要謙卑、忍耐、勇敢、勤勞,做一個讓人接受的人,即便我只是一小滴水,也要發願讓這一滴水流入廣闊無邊的人間佛教大海中,讓慈悲、道德、智慧與信仰流入每個人的心田中,讓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帶領人:張儀芳
    電腦/記錄:張儀芳
    日期:2024/5/5
    與會讀書人:李寶珠,李寶琴,林惠玲,林聖傑,陳曉慧,陳朝旺,林麗萍,李佳靜,許千惠。羅敬霓,施素美。

    讀書會主題:倫理觀

    佛教認為孝可分為三種層次:一般的甘旨奉養,使父母免於飢寒,只是小孝;功成名就,光宗耀祖,使父母光彩愉悅,是為中孝;引導父母趨向正信,遠離煩惱惡道,了生脫死,使宗親得度,永斷三途輪轉之苦,才是上上大孝。─《人間佛教系列‧人生與社會‧佛教的道德觀》

    所謂「孝」,是愛心的表現。孝是對國家、親人一種至真感情的流露,孝是人我之間應有的一份責任,孝是人倫之際的一種密切關係。孝維持了長幼有序,是父母子女世代相承的美德。孝是對生命的摯誠感謝,更是無悔無怨的回饋報恩。一般說來,為自己所愛是小孝,為家族親人為中孝,為國家民族是大孝。─《人間佛教系列‧人生與社會‧佛教的道德觀》

    親友的關係應該做到「互相安慰鼓勵,嘉勉惜福守財,幫助人格尊榮,彼此隱惡揚善,督促前往善道」,以道相交,以捨往還,不可只有金錢的往來。─《人間佛教系列‧人生與社會‧佛教的忠孝觀》

    朋友之間如果有隔閡誤解,如何才能消除距離誤會,促進良好的關係?根據佛陀開示,我仿無際大師,開了一帖「朋友十劑」的藥:

    1.好心一片:以正直、關愛、提攜的心和朋友交往。

    2.愛語三句:朋友見面,至少要有幾句好話,「你現在看起來好年輕哦!」「你好有福報哦!」「你真好命呀!」

    3.忍耐一時:俗話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正是這個意思。

    4.慈悲全用:能以慈悲心對待朋友,如菩薩的慈憫眾生,則無事不能忍,無事不能容。

    5.布施五錢:對於錢財,要有「分一半也無妨」的氣概。

    6.信用始終:比方「受人之託,忠人之事」,已經承諾的事,要盡力履行,切莫虎頭蛇尾。

    7.感謝萬分:受朋友施助,無論身行、口說、意念,都應該至誠的感謝。

    8.體諒一點:體諒可以潤滑彼此間的磨擦,消弭不愉快的裂痕。

    9.恭敬十成:恭敬可以昇華友誼的境界,美化兩者的交情。

    10.方便不拘多少:為人處事,雖然要有原則,有時候不妨略作變通,開方便法門對待。─《人間佛教系列‧學佛與求法‧佛陀的教育法》

    在生兒育女方面,佛教認為眷屬都是有緣來相聚,身為父母者,平時就要有健康的心理及端正的行為;尤其在母親懷孕後,更要培養善因良緣。因此,父母於平素禮佛誦經、聽經聞法、樂善好施、長養慈悲善根,具足清淨福慧的身心,將來子女出生,其肉體與精神必能受到父母良好性格遺傳的影響,這就是最好的胎教。─《佛光教科書‧佛教與世學‧佛教與禮俗規範》

    家庭有傳燈的功能,不僅把生命延續下去,更將文化、慈悲、道德、信仰等傳揚下去。人間佛教的家庭,便是依此菩薩精神而建立,夫妻不再是冤家,兒女也不是討債鬼,以正知正見成就菩提眷屬,建立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佛光教科書‧實用佛教‧佛教的家庭觀》

    身為主管者,是領導的中心,除了愛護部屬、員工以外,也要健全自己,例如:包容的心胸、承擔的勇氣、決斷的智慧、主動的精神、不看輕後學、不推卸責任、不疑心猜忌、不爭相領導等。以此為行事準則,必能獲得大眾的擁護。─《佛光教科書‧實用佛教‧佛教的倫理觀》

    員工與主管相處之道:

    1.被怪不生氣。  2.工作不拖延。

    3.指示不違逆。  4.凡事不隱瞞。

    5.處眾不特權。  6.敬業不偷懶。

    7.積極不懈怠。  8.往來不投機。

    9.做人不孤僻。  10.做事不呆板。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蘭陽-福報讀書會 commented on this post about 1 month ago
    2024/5/5
    帶領人:張儀芳
    電腦/記錄:張儀芳

    與會讀書人:
    讀書會主題:福報哪裡來?

    常常有人羨慕:某人的福報真好,家世風光,子孫多又孝順,要金錢有金錢、要愛情有愛情、要事業有事業、要官位有官位;為什麼他什麼都美滿?我怎麼什麼都要不到?是不是上帝偏心,把世間所有的好運都給了他?其實,福報不是神力可給予的,福報是自己努力得來的。怎樣才能有福報呢?

    第一、勤儉節約:有的人雖然家財萬貫,由於浪費奢侈,不懂節約,最後免不了窮困潦倒。周武王曾感嘆:「像紂天子這般奢華,竭天下之財以窮己欲,安有不亡國者!」相反的,有些人勤勞節儉,所以福報隨之而來,如台塑企業王永慶先生。

    第二、善因好緣:有的人,事不關己絕對不過問,不與人結緣,當然也不會有好運氣。有的人,只要行有餘力,就熱心助人,也不希求他人回報,但是好運都會降臨,讓他平安順遂。想要有福報,必須先播撒福報種子,比如積極參與利益大眾的善事,熱心助人等事情,所謂「助人者,人恆助之」,多種一點善因緣,就是修福報的方法。

    第三、慈悲喜捨:一個人有多少福報,可以由自己決定。《阿含經》記載,有一位小沙彌,本來應該夭壽的,因為一念慈悲,救了許多受困水塘的螞蟻而延壽。一念善心,可以消除罪業;一念慈悲,能夠增加功德。有人「拾金不昧」而獲得福報,有人「不貪不義之財」而得到善緣,有人「救苦救難」而消災免難,可見能夠慈悲喜捨,福報就會到來。

    第四、吃虧奉獻:許多人害怕自己的利益受損,不願意吃虧,那是心胸不夠寬廣。吃虧奉獻是一種無私的、真心的付出,是一種歡喜的、不求回報的道德行為。如果我們常抱持著你是好人,我是壞人;你是對的,我是錯的;你很偉大,我很渺小;快樂給你,苦惱給我;富有讓你,貧窮我受的態度,尊重對方,處處為對方著想,必能獲得對方由衷的敬愛。

    不必羡慕別人的福報比我大,也不必研究別人的福報從那裡來,胡適之先生說:「要怎麼收穫,先要怎麼栽」,已經種下勤儉、結緣、喜捨、奉獻的種子,自然能收到福報的果實。福報那裡來?有這四點。

    第一、勤儉節約。

    第二、善因好緣。

    第三、慈悲喜捨。

    第四、吃虧奉獻。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蘭陽-福報讀書會 commented on this post about 1 month ago
    2024/4/12
    首輪福報讀書列車起動
    帶領人:張儀芳
    電腦/記錄:張儀芳

    與會讀書人:楊郁貞,李雲珍,施素美,張儀芳,張沁瑜

    讀書會主題:福報是什麼? 什麼是福報?
    什麼是福報?簡單的說就是善、美的好報。譬如:從小出生在幸福的家庭、長相端正、聰明靈巧、身體健康、心地善良、喜樂開朗;長大後求學順利、事業如意、婚姻美滿、善友眾多;中老年後子女孝順、名節清廉、知足常樂、長壽無病、能得善終等等,這些都是所謂的福報。福報大家都想要,因此我們在春節過年的時候可以看到許多人的家門口都會貼上「五福臨門」的春聯,也就是一般人在新的一年開始,就會祈願福、祿、壽、財、喜這五福能齊降門庭,讓一家大小都吉祥。

    但是大家求福報,卻每個人的福報都不同,即便是同一個家庭中的兄弟姊妹也都不會相同,更不用說是世界上芸芸眾生了。為何大家的福報會有不同,以佛教的立場來說,當然就是脫離不了「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的因果關係。所謂「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這就清楚說明了前世、今世、來世三世的福報厚薄是緊密關係的。

    過去世的善惡行為我們已無法挽回,因此重要的是要為今生與來世的福報努力。不僅一個沒有福報的人當要如是,就是一個有福的人也要隨時惜福、培福,因為只知享福而不珍惜福報、不培植福報,福報遲早會用盡,就如銀行存款只出不進,存款數字必定一天少於一天;也像一位學生即使再聰明,如果不用功,最終也會落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下場。

    因此要怎麼獲得福報才是我們最需要知道的。獲得福報方法很多,也很容易。例如:

    一、說話寬厚會獲得福報:因為處世待人寬厚,就會得到很多方便,方便做事,無事不順,就是福報。我們交友寬厚,處世寬厚,常說讚美的愛語,所謂宅心仁厚,自然就有福報。「寬以待人,嚴以律己」不但是中國儒家做人處事的方法,也是佛教致福的方法。

    二、與人結緣會獲得福報:平時看到人會點頭微笑、親切問候,舉手之勞的服務、見人有難熱心幫助、懂得成就他人善事,隨時多做好事,這些都是和人結緣的方法,如此自然會增加福報。因為法界一切眾生都是相互依存成就,共存共榮的生命體,所以想要獲得福報,結緣非常重要。

    三、歡喜布施會獲得福報:布施如播種,只要勤播種,必定會有豐收。佛教裡講的做功德就如種福田,福田又分敬田、恩田與悲田。對父母師長、國家社會教育栽培之恩力圖報答,稱為恩田;對佛菩薩賢聖僧的恭敬供養,是為敬田;以慈悲心救濟貧苦的人,稱為悲田。在敬田、恩田、悲田裡面播種都會有收成,讓福報增長。

    總之,能行好事、說好話、存好心,讓自己及社會淨化、祥和,不僅自己能培植福報,同時也能讓社會大眾享受到福報。佛光山從四月一日起正式創刊發行了一份名為《人間福報》的報紙,內容以真善美的溫馨、關懷、光明的新聞為主要走向,主要就是以淨化人心、推動社會祥和為目標,就是希望「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There are no activities here yet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