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鳳山-世醒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4 hours ago
    活動名稱:福報讀書會
    活動時間:2024/5/17
    活動地點:蘭陽別院一樓
    帶領人:游淑珍
    紀 錄:游淑珍
    參與人數:4位
    主題:金剛經—2024佛學會考成功的秘訣6-10

    導讀:
    「南頓北漸」,即:惠能大師行於南方,駐錫在曹溪的寶林寺,他認為「心性本淨,本來是佛,識心見性,即可頓悟成佛」,所以主張「直指人心,頓悟成佛」的「頓悟教說」。另一方面,神秀大師住在北地的荊南玉泉寺,他主張「佛性人人本具,但為客塵所覆,必須透過時時修習,拂塵除垢,才能成佛」,因此重視「息妄修心」,強調「漸修漸悟」的禪法。

    由於南宗禪重在頓悟,北宗禪主張漸修,彼此對於修行的方法,認知不盡相同,因此一直紛爭不斷。而這個當中,造成頓、漸分歧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六祖和神秀兩位大師,他們對戒、定、慧這個根本佛法有不同的看法。
    六祖惠能大師則以「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痴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不增不減自金剛,身去身來本三昧」來解釋戒、定、慧。惠能大師講的是心地法門,只要心地無非、無痴、無亂,那就是戒、定、慧,還要另外再找什麼戒、定、慧呢?還有什麼另外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呢?所以這一種道理是接引最上乘人,是勸大根大智的人,是頓悟的法門。

    分享:
    林督導:曾經有一個人到佛寺拜拜,住持問:你拜得如此虔誠,一定有哪個部分讓你覺得很驕傲的地方,信徒表示,我金剛經已經誦了1000部,住持接著問:金剛經是在說什麼呢?信徒啞口無言。
    經本不是只有誦持,還必須用心去體會、了解經本的內容。
    惠能大師門下有45位弟子頓悟、成道,真的不簡單。

    胡督導:
    六祖惠能因「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開悟(頓悟)
    神秀大師主張慢慢修慢慢學(漸悟)
    曾經聽過一位法師說,金剛經主要談有我、無我。
    例如:買了水果至道場拜拜,求菩薩保佑一切順心平安,這就是有我所求。
    常常來做義工,不論是典座、大寮,無所求,這就是無我。
    無我之心所累積功德分數高,有我之心所累積功德比較少。
    例如:遇到挫折時,有我之心的人比較不順利,無我之心的人就比較順利,因為無我之心平日所積功德多。
    游淑珍:
    金剛經不離心,修口、修心。謝謝2位督導用淺而易懂的口語化分享有我、無我。

    金剛四句偈: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