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蘭陽-福報讀書會 commented on this post about 1 個月前
    帶領人:張儀芳
    電腦/記錄:張儀芳
    日期:2024/4/12
    與會讀書人:蘭一會員,同樂長照長
    讀書會主題:做己貴人,福報滿人間


    文/能康法師(佛光山叢林學院女眾學部學生)
    與師父的結緣始於報紙。

    2000年,是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年,也是《人間福報》創刊的第一年。從那一年開始,《人間福報》的佛光來到我家,受惠於星雲大師的慈悲智慧,讓我得以找到信仰的家。

    訂福報 增福報

    「報紙來了!」每天早上聽到送報生摩托車的引擎聲,母親就會催促我去庭院拿報紙。年經時的母親,是忙於工作的職業婦女,事業、家庭兩頭忙,但喜歡閱讀的她,總會利用上班之前看報紙。載我們到學校的途中,分享她在報紙上看到的好文章或人生道理,耳濡目染下,養成我每天看報紙的習慣。

    對《人間福報》的第一印象,它是一份很不一樣的報紙。不同於其他家報紙厚厚一疊,頁數不多的福報,內容多元豐富、包羅萬象,讓我最期待的是頭版的「奇人妙事」。斗大的標題配上彩色圖片,每天都有不同的主題,介紹世界各地的奇聞軼事,啟發我對世界的想像與嚮往。

    我後來才知道,母親常掛在口中說的那些人生哲理,如:「信仰是最好的品德」、「做人要學會吃虧,吃虧其實是討便宜」、「做最好的自己」、「滴水之恩湧泉以報」、「凡事往好處想」、「知足常樂」等等,都是來自師父上人在《人間福報》的專欄文章。

    小時候不懂,只覺得這些話很正確、很有道理,做人應該就是要如此,卻從沒想過,因為《人間福報》與星雲大師在文字上相會的因緣,讓我遇見師父,遇見人間佛教。

    宋朝詩人黃庭堅說:「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我是「一日未讀報,便覺日子乏善可陳。」當我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或困難時,總會不自覺地去翻閱一下報紙,試圖從文章尋找答案,平息煩亂的心。

    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讀到師父寫下「要爭氣,不要生氣」,我感覺師父好像是在對著我說話,他告訴我生氣不能解決問題,一個有修養的人,是忍耐、謙虛、恭敬的,不要逞一時口舌之快,傷害別人也害了自己。我將這句話牢記在心,提點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大小境界時應如是想、如是行,至今受用無盡。

    《人間福報》陪伴著我度過兒時許多美好晨間時光,真善美的報導,不僅擴展我的視野,純淨場域的文字內容,已成為我日常的精神食糧,更帶領我走向幸福的人生。

    存福報 創福報

    師父深入淺出的文字,總是帶給我許多思想啟發,讓我學習到原來佛陀的經典不是在殿堂諷誦或自修的功課,而是讓我們能夠在生活上實踐,當我們受益於佛法的歡喜時,更要能為他人解說,令他人也受益。2021年我告訴自己學佛不只有自己學佛就好;福報,也不是自己擁有就好,更應該分享給更多的人,人人都有福報,佛法才能相續永流傳。而要如何做?

    唯有走出去,「做自己的貴人」,才能為身旁的人帶來幸福安樂。

    謝謝師父讓我成為您在世最後的披剃弟子,慚愧自己何其有這樣的福報,在師父的庇蔭下,我能做什麼以報師恩?我想做一個能用、有用的人,投入大眾、服務大眾、直下承擔;學習師父給人感動的精神,要謙卑、忍耐、勇敢、勤勞,做一個讓人接受的人,即便我只是一小滴水,也要發願讓這一滴水流入廣闊無邊的人間佛教大海中,讓慈悲、道德、智慧與信仰流入每個人的心田中,讓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