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日期: 113年6月4日
    地點: 蘭陽別院1樓
    帶領人: 陳怡芬
    蒞臨指導:住持 妙勤法師
    紀錄撰稿:王名煒
    參加人數:9人
    參加人員:陳怡芬、施秀珠、簡美麗、朱艷秋、高慧菱、陳素嬌,林阿月,王名煒

    主題:《成就的祕訣-金剛經》精選提要1-3題
    感謝住持參與蘭陽-七盞燈讀書會,今天別院活動結束後有空的會員齊聚蘭陽別院一樓舉辦讀書會,有幸巧遇住持-妙勤法師 會員們當下備感歡喜,邀約住持蒞臨指導,住持時下以歡喜心參與了這場讀書會,並以《成就的祕訣-金剛經》為範本, 解說讀書會的要領、互動與分享。同時以精選提要1-3題為例

    1. 在中國佛教的傳布史上,有三部經堪稱為「心的經典」,包括佛陀的《般
    若心經》(簡稱《心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簡稱《金剛經》),
    以及中國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六祖壇經》。(20頁)

    2. 《金剛經》藉由佛陀與座下「解空第一」的弟子須菩提之間的問答,闡述了
    「一切法無我」、「一切法皆空」的「般若空性」;一旦證悟了「空」、通
    透了「般若」,我們在人間,出世入世都能受用、皆得成就。 (22頁)

    3. 在大乘佛法裡,「成就」,即是利益眾生,是修行的成就、佛菩薩的成就。
    對佛教來說,「成就」的意思是「因緣果熟」,也就是「波羅蜜多」。
    (25頁)

    住持 妙勤法師分享佛陀與十大弟子之一,「解空第一」的弟子須菩提之間的問答,所謂的「般若」用智慧、聰明、人間靈巧都不能表達,「般若」是我們人之本源、人之根本、真如佛性,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而「般若」又可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正見、緣起、空、般若;然而又用「般若」與智慧有何不同來引導會員們的提問與互動,讓大夥知道 1.般若是絕對的善、2.般若是不可說的、3.般若是禪。最後又分享觀世音菩薩「悲智雙運」對我們為人處世很重要,希望我們同時將慈悲、智慧運用在日常生活中。

    怡芬副會長分享感謝住持的開示,讓我們了解讀書會的要領與訣竅,相信未來我們將住持所教導的方式運用在讀書會上,會讓參與者更容易吸收與了解。

    秀珠督導分享住持用簡單易懂的方式,將三部經的部分內容與史書經典著作及人物結合,讓我們一聽就懂。

    阿月師姐靜靜在旁邊專注地聽著住持分析解說,每當問題一出來,都能以最快速的回覆,讓其他會員驚訝!原來平常靜靜的阿月師姐~竟然如此厲害,真的有在修,有在讀大師的書喔!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