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首頁
總會長介紹
Back
星雲大師略傳
星雲文集
關於讀書會
Back
認識我們
談讀書會
各類型讀書會
線上填寫表單
Back
讀書會家族網站申請
新讀書會成立暨家族網站申請表
書香義工報名表
聯絡我們
分享園地
Back
好書分享
方案設計
經營秘方
表單下載
閱讀花園
活動資訊
Back
活動訊息
活動花絮
讀書會家族
群組
活動
Videos
Audio
相片
People
Polls
Show results from selected filters below:
Check All
Uncheck All
相片
用戶
相簿
Videos
活動
群組
Search
Sign In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Your password
記住我
登入
我忘記了我的帳戶名稱
我忘記了我的密碼
上傳封面照片...
拖曳照片,控制封面照片的呈現區域
蘭陽-七盞燈讀書會
Registered Users
Timeline
About
Albums
Videos
Audio
Followers
Events
More
Groups
Polls
Introduction
Joined 1 年前
1 Achievement
83 Points
Pinned Items
Recent Activities
鳳山-世醒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年前
蘭陽-七盞燈讀書會
日期: 113年7月9日
地點:蘭陽別院3樓
召集人:施秀珠
紀錄撰稿:王名煒
參加人數:8人
參加人員:施秀珠、陳怡芬、簡美麗、高慧菱、林阿月、龔怡文、游三雄、林玉梅
主題:金剛經—2024佛學會考成功的秘訣-『我』『無我』
利用聯合月例會結束,施秀珠督導邀約有空檔的師兄、師姐留下來舉行一場讀書會,由於是月例會結束,讓各位輕鬆的用一個主題『我』『無我』讓與會的各位分享個人見解:
秀珠督導表示佛法重於實踐,而世間成就的祕訣,是獨當一面、能實踐的執行力。要發大心,就要「無我」;越是無我,就能對更多人奉獻,越感受不到自己的各種執著,就能有更大的包容。
艷秋師姊表示所謂的「我」,有三種:真我、假我、神我。
真我,是如來所證的「八大自在我」;
假我,是凡夫眾生有所執著的我;
神我,就是邪魔外道的我。真我就是諸法平等的真性。
怡芬準會長分享菩薩的「無生法忍」,就是一種「無我」、「無相」,若領悟其中的意義就應該明白不執著在我,也不執著在布施的相、福德的相,是「諸法無我」、「無我生法」的真實之境。感謝會長讓我瞭解佛光人的自我與時下承擔,相信未來擔任會長會更得心應手。
三雄副會長分享修佛或弘法,應該注意不要執著於自己的、或是傳統的,一旦住法執著,就被法所拘泥,不能夠權衡變通。
怡文師姊分享「我」應該要具四個條件:1.要能主宰、2.要能常住、3.要能普遍、4.要能自在。
阿月師姊分享表示佛教裡面講的「無我」就是一種「空」。「無我」即一切事物皆因緣所生,沒有本體自性。
慧菱師姊分享能夠無我、無對待、無是非、無苦惱、無障礙,永恆的「真我」才能顯現。
美麗師姊分享「我」一個字看似簡單,但要如何自覺卻不是那麼容易,我跟我女兒來道場這麼多年一直無法悟出真理,幸好加入員山分會以後讓我跟女兒怡芬瞭解「勇於承擔」與「責任心」,我們應該把握當下讓自已的身心靈有所安住,才能進一步幫助別人找到安身立命的所在,因此我覺得怡芬能承擔會長一職是很好的機緣,因為她以悟出了內心的佛性。
+1
1
0
0
0
0
0
鳳山-世醒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鳳山-世醒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年前
蘭陽-七盞燈讀書會
蘭陽-員山書香讀書會
日期: 113年6月14日
地點: 香草菲菲-植物博物館
召集人: 陳怡芬
紀錄撰稿:王名煒
參加人數:5人
參加人員:施秀珠、陳怡芬、簡美麗、高慧菱、陳杏
主題:金剛經—2024佛學會考成功的秘訣26-28題
26.打籃球一樣能夠運用六度的精神:球傳給隊友,助傳,令隊友上籃得分(布
施);遵守球場規則(持戒);球賽中有時狀況激烈,難免有推擠碰撞,要
能忍耐(忍辱);想要有好成績,平時就要勤於練球(精進);除了鍛鍊球
技,更要增長謀略智慧,才能夠出奇制勝(般若)。
27.《大智度論》說:「五度如盲,般若為導。」沒有般若,靠其他五度是無
法究竟的,說明了「般若」為六度的根本,也是佛法的根本。以無所得的
「般若」而修,才能從六度成就,而「波羅蜜」。
28.《金剛經》揭示成就的祕訣,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也就是「般若」
;「應無所住」是「真空」,「生其心」是「妙有」;「真空」才能「妙
有」。般若智慧能明澈身心如水月,從虛妄執迷的此岸度往常樂我淨的彼
岸。行者就能夠化炎熱的世間為清涼國境,轉化濁惡的煩惱成為琉璃法
界,無入而不自得。
【心得分享】
陳怡芬副會長分享星雲大師將他年輕愛打籃球,將打球的過程運用在六度的精神,並融入在布施、持戒、忍辱、精進、般若等等,讓我們知道不論在修行、做學問或是待人處事就像打籃球一樣,不要單打獨鬥,要講究團隊精神,彼此配合,就如同現在分會團結和諧共同努力,原來處處有佛法,感謝會長這段時間的引導,讓分會各項會務表現得可圈可點。
秀珠督導分享「五度如盲,般若為導」原來悟道的人,無論內外多麼炎熱,也不會受到影響,就如同員山分會有了中心思想,將常住交付的各項任務都當作一種修持,因此做任何事情都是快樂的。
陳杏師姐分享般若智慧能明澈身心如水月,從虛妄執迷的此岸度往常樂我淨的彼岸,這讓我們更加知道學佛真的很好,可以淨化心靈。
慧菱師姐分享大師說得遵守規則就是一種持戒,而戒的本質乃業果的認知,有業果認知的人不容易驕慢,故而持戒的殊勝觀察,主要在生起業果思維,從而戒除五毒中的「慢」。
1
0
0
0
0
0
鳳山-世醒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蘭陽-七盞燈讀書會
日期: 113年6月4日
地點: 蘭陽別院1樓
帶領人: 陳怡芬
蒞臨指導:住持 妙勤法師
紀錄撰稿:王名煒
參加人數:9人
參加人員:陳怡芬、施秀珠、簡美麗、朱艷秋、高慧菱、陳素嬌,林阿月,王名煒
主題:《成就的祕訣-金剛經》精選提要1-3題
感謝住持參與蘭陽-七盞燈讀書會,今天別院活動結束後有空的會員齊聚蘭陽別院一樓舉辦讀書會,有幸巧遇住持-妙勤法師 會員們當下備感歡喜,邀約住持蒞臨指導,住持時下以歡喜心參與了這場讀書會,並以《成就的祕訣-金剛經》為範本, 解說讀書會的要領、互動與分享。同時以精選提要1-3題為例
1. 在中國佛教的傳布史上,有三部經堪稱為「心的經典」,包括佛陀的《般
若心經》(簡稱《心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簡稱《金剛經》),
以及中國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六祖壇經》。(20頁)
2. 《金剛經》藉由佛陀與座下「解空第一」的弟子須菩提之間的問答,闡述了
「一切法無我」、「一切法皆空」的「般若空性」;一旦證悟了「空」、通
透了「般若」,我們在人間,出世入世都能受用、皆得成就。 (22頁)
3. 在大乘佛法裡,「成就」,即是利益眾生,是修行的成就、佛菩薩的成就。
對佛教來說,「成就」的意思是「因緣果熟」,也就是「波羅蜜多」。
(25頁)
住持 妙勤法師分享佛陀與十大弟子之一,「解空第一」的弟子須菩提之間的問答,所謂的「般若」用智慧、聰明、人間靈巧都不能表達,「般若」是我們人之本源、人之根本、真如佛性,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而「般若」又可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正見、緣起、空、般若;然而又用「般若」與智慧有何不同來引導會員們的提問與互動,讓大夥知道 1.般若是絕對的善、2.般若是不可說的、3.般若是禪。最後又分享觀世音菩薩「悲智雙運」對我們為人處世很重要,希望我們同時將慈悲、智慧運用在日常生活中。
怡芬副會長分享感謝住持的開示,讓我們了解讀書會的要領與訣竅,相信未來我們將住持所教導的方式運用在讀書會上,會讓參與者更容易吸收與了解。
秀珠督導分享住持用簡單易懂的方式,將三部經的部分內容與史書經典著作及人物結合,讓我們一聽就懂。
阿月師姐靜靜在旁邊專注地聽著住持分析解說,每當問題一出來,都能以最快速的回覆,讓其他會員驚訝!原來平常靜靜的阿月師姐~竟然如此厲害,真的有在修,有在讀大師的書喔!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蘭陽-七盞燈讀書會
日期: 113年6月1日
地點: 蘭陽別院10樓
召集人: 陳怡芬
文稿提供:王名煒
紀錄撰稿人:王名煒
參加人數:5人
參加人員:陳怡芬、簡美麗、高慧菱、陳素嬌,林玉梅
主題:金剛經—解脫真性無法可說
「須菩提!你不要認為佛陀有這樣的想法:『我應當為眾生說法!』你不應有如此的念頭。為什麼呢?如果有人說:『如來有所說法』,那是毀謗佛陀,他沒有正確了解我所說的道理。
「須菩提!如來一切言說皆是為了去除眾生妄念,只是隨機化度,遇緣而說;所謂『無有定法,如來可說』,種種音聲的教化,都只是一時的方便接引,暫且給它一個『說法』的假名而已。」
這時候,有德智深的須菩提雖已了解佛陀的妙意,但又怕末世眾生聽聞「無說法者、無法可說」這番言語,狐疑不信,於是,便請問佛陀道:「佛陀!未來世的眾生,聽了您今日『非說所說』的妙義後,能對此生起信心嗎?」
佛陀說道:「須菩提!能生起信心的大眾,他們既非眾生,也不能說是非眾生。為什麼呢?末世眾生,能信此法者,已得聖人粗分,所以說『非眾生』!但其雖已粗有聖人之心,但尚未能如佛陀圓滿徹悟實相,故又曰『非不眾生』。須菩提!從真如本性上來說,眾生即佛,原來沒有什麼眾生、非眾生的分別,所謂『眾生』,也只是一時的假名而已。」
【心得分享】
陳素嬌師姐分享就從這篇深奧的文章,我真的有聽沒有懂,但是好像就是要我們明白一些事物,不可以有起心動念的想法,這應該就是文章中佛祖的說法。
林玉梅師姐分享這應該就是佛陀希望眾生能破執不破法,悟入般若妙境,有一句話可以形容「法無所說,所說非法」,應該就是這樣。
簡美麗師姐分享解脫應該就是放下吧!
高慧菱師姐分享如來一切言說皆是為了去除眾生妄念,只是隨機化度,遇緣而說,因此就是說我們要專心念佛,屏除一切雜念。
怡芬副會長分享感謝會長提供這一篇文章,雖然字句不多, 但是真的深奧,我覺得我應該繼續努力,多閱讀大師的書籍,方能勝任讀書會召集人的工作。會長表示感謝各位來大寮當義工工作之餘,花20-30分鐘讓各位開讀書會看這篇文章,因為有會員表示要閱讀金剛經相關的章節,因此擷取一小段,而且這已經是解釋過的譯文,希望各位用平常心慢慢的領悟,未來讀書會還很多機會我們可以做進一步探討與研究,也希望我們擔任義工去除眾生妄念,隨遇而安,護持道場,在每個工作崗位上努力完成常住、師父們交代的任務。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蘭陽-七盞燈讀書會
日期: 113年5月18日 下午第二場
地點: 五穀廟
召集人: 王名煒
參加人數:12人
參加人員: 王名煒、胡世銘、施秀珠 、陳怡芬、陳杏、高慧菱、林阿月、湯素嬌…..等12位
主題:人生如夢
有人說人生如夢,夢醒一場空;也有人說人生如浮雲,漂泊不定,聚散無常。究竟人生像什麼呢?
「夢裡堆藏總是金」,一般人做夢,總喜歡求金銀、求富貴,在夢裡娶妻、生子,好不熱鬧。然而夢醒了,夢裡的一切卻無處可覓。
唐朝有一位盧書生,由於生活拮据,窮困潦倒,經常夢想升官發財。有一次,他在旅店遇到一位江湖術士,談話中忍不住和他訴說自己的困境。術士同情他的處境,便拿出一個枕頭告訴他:「用它枕著睡覺,夢裡的一切都可以實現。」盧書生很高興地將它拿來睡覺,不久就墜入夢鄉。
夢中娶妻、生子、升官、發財,平步青雲,福壽全歸之後悠然醒轉,只見方才旅店炊煮的黃粱都還沒煮熟。這時他才醒悟到,短短一刻便已經歷一生的榮華富貴,夢醒後什麼都沒有了。後人便常以「黃粱一夢」,來譬喻虛幻而不能實現的夢想。
還有一個「南柯一夢」的典故:書生淳于棼在一棵槐樹下睡覺,夢見自己被皇帝招為駙馬,接著升任南柯太守,功名顯赫,兒孫滿堂。醒來後,卻發現這不過是場虛幻的富貴夢。所謂「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夢中分明清楚的種種經歷,一覺醒來,除了枕頭掉在地下,心中還殘存著夢裡的悸動、臉上猶掛幾滴清淚,什麼都沒有留下來。所以說「枕頭撲落忽驚起,四壁清風無處尋」。
一般人講到人生,往往感到消極,認為人生就像是「夢幻泡影」一般,既無從掌握,又虛幻不實。其實不然!人生應該要像一條「路」,人生的路是靠自己走出來的。向前有路,才有發展;走出自己的路,便可以活得淋漓盡致,充實而有意義。就如古人所言「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要建立功勳給後人,要將道德留給人間,要把好的言行留給後世做典範。人的一生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便不枉此生,縱然「人生如夢」,這個夢也是非常有意義!
胡世銘督導分享一般人做夢,總喜歡求金銀、求富貴,在夢裡娶妻、生子,好不熱鬧。然而夢醒了,夢裡的一切卻無處可覓,所以專心學習佛法,少去妄想妄念深入經藏才是真實的。
陳杏師姐分享自己跟同修農作之餘,如何閱讀大師的著作。
阿嬌師姐分享人生如夢,但是他開始擔任佛光山義工之後,家中成員都有好的福報。
秀珠督導分享夢跟幻想都是不實際的,唯有努力修持學習佛法才是真的。
名煒會長分享人生應該要像一條「路」,人生的路是靠自己走出來的。向前有路,才有發展;走出自己的路,便可以活得淋漓盡致,充實而有意義,就如同今天在這邊舉辦茶席間讀書會,讓各位更了解佛法,也感謝各位的分享。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蘭陽-七盞燈讀書會
日期: 113年5月5日
地點: 武荖坑綠博場地
召集人: 王名煒
參加人數:7人
參加人員: 王名煒、施秀珠 、陳怡芬、陳杏、高慧菱、林阿月、湯素嬌
主題:放下
人之性在於「有所得」,對於一向習慣了「擁有」的人來說,你叫他要「放下」,他當然會感到害怕。想到要將功名放下、金錢放下、愛情放下、利益放下……,當所有一切都放下了以後,自己還能擁有什麼呢?
其實,「放下」不是沒有,放下才能自在,放下才能解脫。好比一只皮箱,需要用的時候就提起,不需要用時就把它放下,如此才能減輕負擔。
有一個故事,很具有啟示性。一名鄉下老人到都市探親,家人為了孝順老人,就拿了一個裝滿糖果的糖罐給他。老人手一伸進去,就拿不出來了。家人很著急,想盡各種方法,都不能讓老人把手從糖罐裡抽出手。後來不得辦法,只好把糖罐打破。原來,老人太過貪心,手裡抓滿了糖,所以才拿不出來。因為不能放下,反而被束縛了。
人,實在說,生活得很辛苦。為了一個人,我心裡放不下;為了一件事,我心裡放不下;為了一句話,我心裡放不下;為了一樣東西,我心裡放不下。因為放不下,心裡的負擔就很重,整個人就因此被壓得喘不過氣來。
有一個外道帶了兩盆花來拜訪佛陀,佛陀一見到他從門外進來,就說:「放下!」於是他把一個花盆放下來。佛陀再說:「放下!」外道只好將另外的一盆花也放下來。佛陀接著又說:「放下!」外道就問了:「佛陀!兩盆花都放下了,還要放下什麼東西呢?」佛陀回答:「需要放下的東西可多了!你的傲慢、邪見、執著、狐疑、愚痴……統統都要放下。」不放下,就算是功名、富貴、金錢、愛情,再多、再好也會成為壓力和苦惱的來源。
一般人,你要他放下功名富貴就已經很難了;要他放下心中的喜怒哀樂,更是不容易。其實,人生要能大能小、能屈能伸、能有能無、能高能低;可惜現在的人,往往為了一句話、一件事、一個人放不下,這都是因為心中沒有承載力。如果心中寬大,能夠「放得下、提得起」,就能成就大事業。
布袋和尚每天背著一個布袋,他常說的,「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布袋,指的就是背負在心上的大大小小的包袱。放下布袋,何等自在!一個人要學習放下背負的大小包袱,才能真正體會到逍遙自在的人生。
陳杏師姐分享心無罣礙,凡事看得開,很多煩惱就可以放下。
阿月師姐分享將貪嗔癡拋棄,開朗地看待每一件事,就能放下種種雜念。
秀珠督導分享放下傲慢、邪見、執著、狐疑、愚痴……等等,心裡就會快樂。
怡芬師姐「放下」不是沒有,放下才能自在,放下才能解脫,心中寬大才能自在。
素嬌師姐分享人生要能大能小、能屈能伸、能有能無、能高能低,放下執著,放下專心學佛,才是我目前要學習的功課。
慧菱師姊分享「放下」不是沒有,放下才能自在,放下才能解脫,夫妻相處之道,偶爾也要放下心中的不滿,夫妻相處才能和樂。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蘭陽-七盞燈讀書會
unlocked the badge
Photogenic
Photogenic
Photo uploader. To unlock this badge, you need to upload 30 new photos on the site.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南台三-芥子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年前
蘭陽-七盞燈讀書會
日期:112年12月12日
地點: 基隆極樂寺
招集人:’王名煒
參加人數:39位
參加人員: 員山分會會員
主題:佛光菜根譚-開發心地
一般的人都重視外表的打扮裝飾,而比較不重視內心世界的開發。其實,不僅外在的一切,我們要懂得用心打點,內心的這片心地,更是要懂得用心耕耘。
人的生命不是只有現在,還有過去和未來。在生活中點點滴滴的起心動念,都會種下善或惡的心識種子。而這些心意識種子,在一期生命結束後,就會帶著我們到未來的生命。因此,學佛的人才會說,要在心地下功夫。
佛教說:生命是由因緣而來的。若種善因,澆以善緣的法水,自然結成善美的果實。每個人都希望能獲得善美的果實,要收穫善美的果實之前,就必須先播下善美的種子。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實踐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因為我們在為自己的未來生命播種善美的種子。
在《生命的答案,水知道》一書中,作者在他所做的實驗中證實,心念的力量可以改變水的分子結構,使水的結晶呈現不同的面貌。
心念的力量可以改變水的分子結構,而我們的身體內也含有許多水分,只要善用心念的力量,相信會影響身體內部的分子結構。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見的人、事、物,都要發起清淨善美的心念,如此身體內部的分子結構,才會呈現美麗的結晶,身心自然健康光明。
我們的這片心地藏有許多珍貴的寶藏,自己要懂得去開發心地。存一顆慈悲的心去救助可憐的人,這就是開發慈悲的寶藏;懷著一顆智慧的心去幫助困惑的人,這就是開發智慧的寶藏;懷著一顆勇敢的心去幫助懦弱的人,這就是開發勇敢的寶藏;懷著一顆堅毅的心去幫助沒有信心的人,這就是開發堅毅的寶藏。《景德傳燈錄》云:「汝自家寶藏一切具足,使用自在,不假外求。」我們自己本身就具足無量的寶藏,要善加開發運用,幫助自己、幫助他人。
極樂寺當家分享每個人都希望能獲得善美的果實,要收穫善美的果實之前,就必須先播下善美的種子。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實踐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
陳杏師姐分享懷著一顆智慧的心去幫助困惑的人,這就是開發智慧的寶藏,心存慈悲心是每一位佛弟子,應該有的心性。
阿月師姊分享心性的正知正見,讓心更加平靜,學佛之路更加順遂。
阿嬌師姊分享自即退休後到蘭陽別院的義工學習到更多佛法。
名煒會長提供大師的對開發心地的一番見解與各位分享開發心中的眾生,就能人我一體,無怨無悔;開發心中的真理,就能智慧如海,辯才無礙;開發心中的世界,就能廣大無邊,法界一如;開發心中的歡喜,就能利樂眾生,永不退轉。
1
0
0
0
0
0
南台三-芥子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南台三-芥子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年前
蘭陽-七盞燈讀書會
日期:112年12月8日
地點: 阿月師姐住家
召集人:’王名煒
參加人數:12
參加人員:知林法師、王名煒等12位
主題:精進努力
我們修行也好,做事也好,求學也好,都要不斷地努力,所謂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修道也是一樣。
「修行如駕上灘舟,暫歇篙時便下流」,修行如駕一葉扁舟,往逆水之河前進,篙要握牢撐持,稍微停息一下,船不但不能前進,還會倒退。凡事要鍥而不捨,有恆心毅力,不能一曝十寒!無論十年、二十年都要持續不間斷,才能有成功的一天!
我們每天吃飯,一天水米不進,日子就不好過。做事、求學、修行,一天不精進,就浪費一天的時間;參禪、打坐、念佛也一樣。今天疲倦了,休息一天,等於一天不吃飯,你能熬過去嗎?讀書也是一樣,會讀書的人一天不讀書,就覺得沒有滋味,黃山谷曾說:「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言語無味。」可見無論是讀書、做事、修行,都要精進不懈!
「若不從茲勤努力,何時撐得到灘頭」,若不精進努力,我們什麼時候才能抵達目的地呢?
說到精進努力,也要正當的正精進,否則你怎麼苦,怎麼不怕死也沒有用。佛教講精進勤奮有四種,叫四正勤:
一、未生惡,令不生。
二、已生惡,令去除。
三、未生善,令生起。
四、已生善,令增長。
總之,人生要有成就,便須精勤努力,就像順風駛船,才能將船撐渡到港口。
心得分享
阿月師姐分享謝謝各位來這邊上讀書會,員山分會在會長的帶領下是我進入佛光會看到最讚的,無論護持道場或分會的各項工作,我都很努力,因為我把這些當作修行啦!
曾韻卿督導分享智慧,是佛教的「戒定慧」三學之一,三學增上,才能得到佛法的利益。尤其有了智慧,才能分辨邪正真偽,斷除無明煩惱,進而自度度人;有了慧解,還要實踐體證,也就是「福慧共修」,知行合一。
錫鎔師兄分享剛入會不久但是現在都努力精進學習佛法。
秀珠督導分享凡事要鍥而不捨,有恆心毅力,努力學習佛法,多閱讀大師的書籍絕對是對的。
怡芬師姐分享「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言語無味」可見無論是讀書、做事、修行,都要精進不懈今天的午後讀書會,讓我覺得我應該多閱讀一下大師的文章。
名煒會長感謝各位來參加這次讀書會,更感謝知林法師的蒞臨,學佛之路不分地點場合,今天準備大師的文章『精進努力』跟各位分享,並以下午茶聚會聯誼,讓各位以輕鬆的方式一同努力修持精進。
知林法師開示表示古德有云『修行如駕上灘舟,暫歇篙時便下流;若不從茲勤努力,何時撐得到灘頭?』在學佛的道路上人生要有成就,便須精勤努力,就像順風駛船,才能將船撐渡到港口。今天很高興來參加這場戶外讀書會,看到員山分會各位法喜充滿,會長將大師的文章分享給各位並加以說明文章含意,讓各位快樂學習真的很高興。
1
0
0
0
0
0
南台三-芥子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蘭陽-七盞燈讀書會
日期:113年3月12日
地點:蘭陽別院305教室
帶領人:王名煒
参加人員:施秀珠、游三雄、簡美麗、張素綿、高慧菱、林玉梅、陳怡芬、陳杏、陳儀芩等9位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目前尚未有任何活動。
You need to login to read the rest of the stream items.
登入
or
現在註冊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
最新文章
2024年人間佛教讀書會初階/精進培訓暨認證帶領人聯誼座談
2025 閱讀研討會報名狀況查詢
2024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5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5 閱讀研討會《星雲大師全集導讀》
2025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讀書會家族最新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