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Introduction
Pinned Items
Recent Activities
  •   南台三-芥子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星期前
    鳳山-世醒讀書會 uploaded a photo in the album Story Photos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南台三-芥子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星期前
    活動名稱:鳳山講堂-鳳四第四分會-世醒讀書會
    活動時間:113年4月14日(日) 上午:10:30~11:30
    台北地點 : 普賢殿
    閱讀書目:第一類【經義】 / 018佛法真義3 / p024 住在哪裡
    召集人:王秀惠會長
    帶領人:王勝興
    記錄人:王秀惠
    攝影者 : 黃秋菊
    出席人員:14人
    人的一生都住在哪裡?從出生到往生,大概會住過父母家、婆家、兒女家、朋友家……但真正說起來,我們一生都住在色、聲、香、味、觸、法裡面。
    所謂色、聲、香、味、觸、法,佛教稱它們為「六塵」。塵,即塵埃的意思。因為世間上這六種塵埃會染汙真性,所以《金剛經》教我們不要住在六塵裡面。怎麼說呢?
    「色」,它是指物質的顏色與形態。有句俗話說:「色不迷人,人自迷。」形色的美醜、優劣等,都不是絕對的,如果住著在「色」上面,就很容易產生偏差的見解與行為。「聲」,「因明學」裡有一句話說:「聲是無常。」說明聲音是無常的,講出來就沒有了,但一句好話固然可以讓你欣喜、振奮;一句壞話也能夠讓你瞋恨、喪志,我們的心就會迷失在虛幻的聲塵之中了。「香」,即氣味。趨香避臭是人之常情,如果過於喜香厭臭,會被香臭左右,不免產生貪、瞋、痴三毒,使我們過得不安穩。「觸」,即感觸,對於觸覺有放不下的執著,必然會影響我們正常的生活。「法」,即抽象的名言、句義、概念,對於「法」的執著,進而強化心中的分別所致。因為色、聲、香、味、觸、法是無常,如果住在這六塵上,就會有對待比較,就會患得患失,就不能安心。
    心得分享
    黃秋菊說從文章中看到無常無所不在。 王秀惠說人要活得自在才能幸福。賀照瑞要時時懂得放下。洪崧育凡事不執著。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南台三-芥子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星期前
    鳳山講堂世醒讀書會 賀照瑞督導帶領
    114.03.02早上09:30至10:30以Line視訊方式舉辦線上讀書會由賀照瑞督導帶領導讀.
    參與名單:賀照瑞,王秀惠,張淑姿,王勝興,黃秋菊,葉進金,李怡君,李芳芳,廖永豐,楊梅良,張簡秋雲
    閱讀文章:星雲師著作 金玉滿堂1 佛光菜根譚 / p100 第十九課 從我做起
    賀督導分段解說
    大師寫到:
    一切好事,從我本身做起;一切好言,從我口中說出;
    一切善心,從我內心開發;一切善人,從我至誠禮敬。
    1.一個人所生存環境的好或壞,與大眾都有連帶關係,人人都有責任,不能凡事都一味的怪罪他人,要求別人,而不知一切善行應該從自己先做起;從自己做起不但是好的模範,同時也能讓自己受益無窮。
    2.禪宗黃檗禪師的「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當作如是求」,就是要我們求助自己;「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意思也是要我們反求諸己。
    3.禪宗要學人直下承擔,就是要我們自我肯定,捨我其誰。學佛修行更是要發掘自我般若*自性,顯發自我真如佛性,了悟自心是佛,不假他求,從自心出發,建設一個清淨美好的淨土。
    【習題】
    一、.試述「從我而起」的意義。
    勝興副會長: 我有兩種層面.有相與無相.兩者都需從自我做起
    秀惠會長:直下承擔,捨我其誰,效法大師之老二哲學、為佛教常做不請之友、給人因緣,成就人間淨土。
    二、.生活中有哪些事,必須從我而起?
    1.秋菊師姐: 從日常生活中依自已能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2.秀惠會長:「從我而起」對我來說有深的感觸,在擔任會長期間直下承擔,盡心盡力,凡是感謝反求諸己,只能要求自己努力的做、好好地做,用心的做,如同大師說的:做就對。
    三、.讀完本文,你有何省思或啟示?
    1永豐師兄 : 不要求佛、不要求法、不要求憎,當作如是求,反求諸己。
    2.芳芳師姐 : 以前未學佛前,脾氣不好往往是以自己為主為大,學佛後懂得你大我小平等包容,講話行為以身作則給小孩一個好的學習榜樣。
    四、結語
    賀督導:大師寫到:
    一切好事,從我本身做起;一切好言,從我口中說出;
    一切善心,從我內心開發;一切善人,從我至誠禮敬。
    佛光山是大師給出來,三好四給,給人因緣,共創人間淨土。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南台三-芥子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星期前
    這次線上讀書會 有17個人參與.
    惠能大師不識字嗎-線上讀書會
    1.文章導讀/進行聞思修證,在消文中讓大家來回想導讀後文章內容.
    2.你們做了人生最幸福的事了嗎?如果你有讀過有何哪一句值得你分享?
    永豐師兄: 有讀過壇經 印象深刻的是: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勝興師兄: 有讀過壇經 印象深刻的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3.讀完這篇文章,你認為這篇文章作者要表達什麼?
    秋菊師姊:不要執著於文字相。
    靜宜師姊: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鎮南師兄:在連續聽過兩場佛學講座,了解到不應執著在經典研習上,應該專注在當下,知其義時時反思,修其行不要染著.
    4.你有覺得你會執著在什麼人事物上嗎?可以舉例說明嗎? 你了解 你的執著後 你會如何處理?
    勝興師兄: 在《金剛經》內"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六組在壇經(行由品)內有亦有提起。我們生活修行均在人間,在對人上常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對事會有比照辦理習性等,這都是六根染著六塵,又未深思修正,形成邪思邪念,造成貪嗔癡恨等.之前在工作上與一位主管相處前後的說明.因聽人言,認其為豪橫無理,在未學佛前認為是處處無理要求,但現在想如無先前之要求亦無有現在的我.未經過強風大浪的洗禮是無法成為一個好的水手.
    5.三好微電影觀賞,2019三好微電影─ The Small Change 零錢 短片的英文名《The Small Change》一語雙關,Small Change 既代表“零錢”,也代表“小的改變”。意指生活中微小的善行和善心就能帶來改變。大的改變從小的改變開始。
    6.賀督導:
    三好微電影─ The Small Change 拍攝構想及作品意涵說明,今天的讀書會在聞思修證上大家都踴躍發言,但在思的方面發言的次數內容較少,大家都進步很多,值得嘉許.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南台三-芥子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星期前
    活動名稱:鳳山講堂-鳳四第四分會-世醒讀書會
    活動時間:113年10月4日(五) 晚上:7:30~8:30
    地點 :線上
    人數 : 16人
    閱讀書目:016佛法真義1 / 佛法義理 / p045 布施佛法真義第一冊-布施出席人數:15人
    1.文章導讀/進行聞思修證,在消文中讓大家來回想導讀後文章內容
    佛教裡,「六度」是人生度脫煩惱、成就佛道所實踐的六種修行法門,透過六度的修行,不只發心度人,自己也能因而得度,所以六度是「自度度他,自利利人」的一種修行
    黃師姊分享:布施不限制在金錢上,做義工也是一種
    李師姊分享:法會或佛學講座當知賓,服務大眾滿心歡喜應該也算是布施
    王師姐分享:三輪體空沒有布施的人.沒有布施的東西,沒有接受的人.如果做到更能自在
    賀督導分享:到有人被欺負了,你主動向前,「沒關係,有我在,我來幫助你!」仗義而為,讓他不感到害怕,就是無畏布施.
    王師兄分享:布施看起來是給人,實際上真正受益的是自己
    林督導分享:人生不要只看到黃金白銀,比黃金白銀更寶貴的還有布施溫暖、與人結緣的感動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南台三-芥子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星期前
    活動名稱:鳳山講堂-鳳山第四分會-世醒讀書會
    活動時間:2025年3月1日
    活動地點:遊覽車上
    人數:18人
    閱讀主題:談禪修
    賀督導分享本次以動靜一如、安住身心、明心見性為修行主題,計有120位學員參加,初次參加禪修營,讓自心完全沈澱下來,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塊田,面對生活中種種的人事物,都會升起不同的心念,有時是善念、有時是惡念,善念生善果、惡念生惡果,透過禪修修行智慧,轉惡念為善念,提升自我定力與智慧,只生善念不生惡念,未來果實是豐富光明的,多觀察自心起心動念,幫助自我認知實踐心靈淨化與成長,感恩總會及金光明寺的安排協助,讓我的人生烙下智慧修行的果實
    謝明金分享參加短期禪修因沒準時報到,不懂規則,導致錯誤連連.凡事都有規則需了解遵守,才不會破壞團體秩序
    王勝興分享所謂禪修不一定是禪坐念佛也是一種法門
    劉惠長分享參加初禪覺得身體血液順暢.心靈提升
    陳督導分享禪修有思維,調心,意念紛飛,要覺知管好自已的心
    法師結語:坐禪在調身方面,依「毗盧七支坐法」,分為七個要點:一、雙腿交疊,跏趺而坐;二、背脊豎直,不可靠壁;三、手結定印,置於肚臍下;四、雙肩平齊,放鬆自然;五、頭面端正,內收下顎;六、嘴唇抿合,舌抵上顎;七、收斂雙目,觀照身心
    與大家共勉之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南台三-芥子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星期前
    活動名稱:鳳山講堂-鳳山第四分會-世醒讀書會
    活動時間:2025年3月27日
    活動地點:大花農場
    人數:17人
    閱讀主題:日常對蔬食飲食健康資訊
    聯誼活動在充滿熱情活力的花園中展開,會員們互動分享日常對蔬食飲食健康資訊,享用將玫瑰🌹融於食材餐點有益養生的方法。如有機玫瑰花醬、玫瑰壽司、披薩🍕麵包使用農作物-有機玫瑰,展示食用玫瑰花的實際運用方式。在餐點中加入玫瑰花,入口感受到淡雅的玫瑰香氣,享受玫瑰花的浪漫。
    第一次與會的進發師兄,開心分享爬山鍛鍊身體健康方法,可以從小山一步一步練習肌耐力持久訓練。我們也鼓勵他一起來加入鳳四義工服務。
    會後大家一起開心採摘🌹花,回家學習利用爲食材、乾燥作花茶、香氛。
    參與活動收穫滿滿😍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南台三-芥子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星期前
    鳳山講堂-世醒讀書會
    日期:2025年5月24日
    時間:13:00-14:00
    地點:佛法真義3-過堂
    帶領人:賀照瑞
    參與人數:47人(鳳山第四分會12人.鳳祥分會15人.文雅分會7人.鳥松二分會7人.五甲分會6人)
    會長你的分享我沒記錄到麻煩你自已寫一下
    聯合讀書會(鳳祥分會.鳳四分會.五甲分會.文雅分會鳥松二分會)由賀督導帶領大眾ㄧ起導讀文章:佛法真義3-過堂。讀後心得分享勝興師兄過堂可由四個字表達持戒感恩,過堂過程中的一舉一動行儀持戒、吃飯時感恩心,感恩所有參與工作人員及食物。秋菊師姐可以修正不貪慾飲食的鮮香美味。鳥松二分會佳珍分享:過堂吃飯,除了受持五觀想外,也要抱著歡喜心、感恩心、無欲無求的心吃飯,當思食物來時不易。文雅分會宥滕會長分享:借由短期出家分享過堂經驗,盡可能惜福任何喜歡不喜歡菜, 就是不檢擇.。 五甲銘隆幹部吃飯要過堂,舉止進退皆有規矩,在在都要學習。慧楷法師慈悲開釋,佛門裡齋堂又稱作「五觀堂」,主要是提醒大眾吃飯的時候,要「五觀想」。五觀想是:計功多少,量彼來處;忖己德行,全缺應供;防心離過,不生瞋愛;正事良藥,為療形枯;為成道業,借由過堂省思自已是否有去除貪嗔癡,五觀堂用齋是一門重要修行並解析,與會大眾受益良多。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南台三-芥子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星期前
    鳳山講堂-世醒讀書會
    日期:2025年7月26日
    時間:10:00-11:0
    地點:普賢殿
    帶領人:王秀惠
    7/26普賢殿出坡培福暨讀書會修慧好日子,感謝慧菩法師為義工菩薩講法句經的小故事介由故事來了解法義,了解【佛學名相】
    三時業
    依照因果業報的成熟機緣,而在生命的三種不同時刻,成就業果(業報)展現,分為:
    (一)現報業:又稱為「現世業」、「順現受業--常講的現世報,此世行善、惡,在此生受報。
    (二)生報業:又稱為「下世業」、「順次受業--此世行善、惡業,於下一世受報。
    (三)後報業:又稱為「後世業」、「順後受業」 --此世行善、惡業,於第三世之後受得果報。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南台三-芥子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星期前
    鳳山講堂-世醒讀書會
    日期:2025年7月12日
    時間:9:30-10:30
    地點:遊覽車上
    帶領人:賀照瑞
    參與人數:39人(鳳山第四分會22人.鳳六分會7人.文雅分會10人)
    感謝賀督利用會員聯誼出遊彰化大村採果樂之餘,幫大家複習8/3佛學會考試題,鼓勵會員報考.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目前尚未有任何活動。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