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首頁
總會長介紹
Back
星雲大師略傳
星雲文集
關於讀書會
Back
認識我們
談讀書會
各類型讀書會
線上填寫表單
Back
讀書會家族網站申請
新讀書會成立暨家族網站申請表
書香義工報名表
聯絡我們
分享園地
Back
好書分享
方案設計
經營秘方
表單下載
閱讀花園
活動資訊
Back
活動訊息
活動花絮
讀書會家族
群組
活動
Videos
Audio
相片
People
Polls
Show results from selected filters below:
Check All
Uncheck All
相片
用戶
相簿
Videos
活動
群組
搜尋
Sign In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Your password
記住我
登入
我忘記了我的帳戶名稱
我忘記了我的密碼
上傳封面照片...
拖曳照片,控制封面照片的呈現區域
法寶寺-竹五歡喜讀書會
Registered Users
Timeline
About
Albums
Videos
Audio
Followers
Events
More
Groups
Polls
法寶寺-竹五歡喜讀書會
2024.08.11 11:00-12:00歡喜讀書會/法寶寺兒童閱覽室
材料: 佛法真義 篇名:生死事小
導讀人:吳百通
參加者: 吳百通、陳素完、卓訓鈿、王諸林、許玉香、顧于禪、楊淑女、熊惠蘭、徐玉嬌、李美靜、鄭曼華 (11位)
課文重點:
修道的人,應該視生死事小,度眾事大;要有佛教興隆事大、弘法利生事大的想法。如果你天天掛念著生死,對於現在的度生、度眾都不去講究,只望自己能了生脫死,你不覺得自己太自私了嗎?你把它看得那麼重要,太過重視生死,太過分渲染,其他事都不用做了嗎?你過於強調生死事大,那世間上什麼才是小事呢?這是很隨順人間的事情,為什麼要高喊「生死事大」呢?
王諸林:未學佛前都是民間信仰,來到佛光道場,開始認同佛教,結交善知識、當義工種福田 ,希望生生世世以大師的榜樣為目標,努力去做。
卓訓鈿: 生之前是死,希望能廣結善因,緣好好把握學習的機會。
鄭曼華:因為插花的因緣和許多道場結緣,受到道場住持法師的邀請參加法會,還有接觸了廣論學習了四年,因為認識熊會長,看到他的發心即投入而加入了佛光會竹五的大家庭,希望彼此之間不要有門第之見,大家都是佛弟子,應該互相讚嘆學習,敬佩星雲大師,佛法在生活中,也感謝自己的福報,結識在座的各位學佛的善知識。
徐玉嬌:佛門說「一文施捨 萬文收」一次社區活動的因緣認識了佛光人引領進入佛光會,有福報來道場接受佛陀的薰陶。
楊淑女:因為姐姐的邀請加入了佛光會,在道場參加很多修持還有義工活動,因為自己耳朵重聽,很擔心往生時聽不到師兄姐助念的聲音,所以平時都鼓勵自己多修持,先儲存往生的各項資糧。
吳百通:一棵樹的生長都是向著陽光的方向,就算是有一天頃倒了,想必也是向著陽光的方向,因此鼓勵大家多多行善業,因果一定不會負我們的。
許玉香:當初因為陳滿秀督導的接引來到佛光會,最近感謝熊會長的體貼,把月例會排在白天,才能多多參與。進入佛光會算算也有30年了,年紀漸長,身體狀況大不如前,體悟到要「放下」,用自在、無罣礙迎接無常。
顧于禪:還沒以來佛光會之前信奉一貫道,後來因為兒子的關係親近基督教,走了一遭之後又回到最相應的佛教。
陳素完: 以前常常聽淨空法師講金剛經,聽到三輪體空的布施觀,後來遇到佛光人來勸募,也都隨喜贊助,在佛法中體悟生命的意義和生活的目的,學習慈悲與智慧。
李美靜:以前聽淨空法師講念佛法門,一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把阿彌陀經都背起來了,來到佛光山是八宗兼弘,佛國淨土更加寬廣無邊。
熊惠蘭:很感謝善知識的接引來到佛光道場有滿滿的學習,跟著大團體學習和進步,生命更加充實歡喜。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
最新文章
2024年人間佛教讀書會初階/精進培訓暨認證帶領人聯誼座談
2025 閱讀研討會報名狀況查詢
2024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5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5 閱讀研討會《星雲大師全集導讀》
2025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讀書會家族最新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