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Introduction
Pinned Items
Recent Activities
  • 法寶寺-竹五歡喜讀書會

    2024.04.18 19:30-21:00/線上
    竹五分會歡喜讀書會
    篇名:普賢十大願 / 導讀人: 熊惠蘭 /記錄人:熊惠蘭

    出席成員: 吳百通 簡立婷 熊惠蘭 許玉香 王諸林 徐玉嬌 曾淑妹 陳鴻源 楊淑女 林微茹

    課文重點:
    在佛門修行 將來能不能成道 就看你是否有發心和願立
    在叢林寺院裡,出家人每天做早晚課時,會發「普賢十大願」,作為修行的目標,期能圓滿佛果。普賢十大願真正的意涵是什麼?普賢菩薩是大乘佛教「行」願的象徵,是實踐菩薩道的行為典範。佛菩薩發了願,正如學生訂了功課表,有了目標、動力,才能循序漸進的逐步實現理想。因此,做人必須要立志發願,立志才有目標,發願才有持續前進的動力。
    課文對話:
    陳鴻源: 自己對第四願「懺悔業障」比較相應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自己大過沒有 小過不斷 想到佛陀時代的鴦伽摩羅因受邪師誤導 殺了999人差點犯下殺母的罪行 後來得到佛陀的點化 出家成就阿羅漢道 覺得犯錯不要緊只要願意放下屠刀 就可立地成佛 重要的是不要再犯錯
    徐玉嬌:自己對第四願「懺悔業障」很有感受 平常最喜歡的法會是梁皇寶懺 這本經典是懺王 感謝佛陀慈悲設戒法 開懺悔法門 祈願和蓮友們在佛光山共同修學佛法 日日進步 廣結善緣 做個心中有堅定信仰的人
    簡立婷: 自己喜歡第五願「隨喜功德」因為讚嘆隨喜的功德等同做功德的人 獲取福報輕鬆的方法
    陳鴻源: 第一願「禮敬諸佛」眾生是未來佛應該學習常不輕菩薩不生輕慢心 想起佛世時 琉璃王滅釋迦族的故事 就是因為不被尊重惹來滅族之禍 可見禮敬諸佛乃至尊重一切眾生是很重要的
    立婷: 玉嬌師姊在新竹台大醫院當義工10幾年下來 累積很多好緣 很適合擔任邀約院方浴佛的人選 自己從去年就不斷地鼓勵他進行邀約 今年就談成了 肯定玉嬌師姊求好心切的性格 把每件承擔的事情都做到最好 很讚嘆
    玉嬌: 說到前幾天邀約台大院方允許我們去辦理浴佛一事 抱著誠惶誠恐的心情 幸好有立婷副會長的鼓勵 鼓起最大的勇氣去嘗試 也感謝佛菩薩的幫忙 輾轉聯絡之後 終於有了好消息 回想起來 自己是用最真誠的心意去懇求得到回應 真的很高興
    簡立婷: 分享自己共修法會不間斷的背後原因 一來是自己很歡喜拜佛 另一是看到母親的腳痛 因為自己虔誠禮佛 慢慢好起來 得到很大的信心 成為精進不懈的動力
    吳百通: 自己很喜歡十大願的「普接回向」書中說 回向就像把錢寄存到銀行裡 原理正如手持蠟燭去引燃其他蠟燭 不但蠟燭本身的光明不曾減少 反而點燃其他的燭光 使室內更加光明
    熊惠蘭: 懺悔業障真的是很棒的法門 不論犯過多嚴重的罪過 因為誠心的懺悔都可以得到救贖 所以反省 懺悔能讓我們從心的牢獄中釋放 得到安心 自由 寧靜 真的很棒!
    王諸林: 十大願 願願都是解救眾生苦難 成就一切事業的重要助緣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法寶寺-竹五歡喜讀書會

    2024.03.21 19:30-21:00/線上
    竹五分會歡喜讀書會
    篇名:財富 / 導讀人: 吳百通 /記錄人:熊惠蘭

    出席成員: 吳百通 簡立婷 熊惠蘭 吳錦慧 許玉香 王諸林 徐玉嬌 曾淑妹 彭璽恩 陳鴻源 陳錦雀 邵沛熏

    課文重點:一般人的歡喜,大都建立在發財之上。但財富的意義要擴大,因為財富不僅限於美金、鈔票而已。能與人結緣、行慈悲、發心、服務,給人一個親切的微笑、點頭,說好話讚美人,對他人行善能生起隨喜的善心,所謂的「隱惡揚善」,口業的清淨,也能為我們積下人緣、福德的財富。
    佛教認為真正的財富,不是指銀行裡的存款,也不一定指土地、房屋、黃金、白銀,因為這些都是五家所共有,即:水、火、天災,能讓你傾家蕩產;強盜土匪,會劫奪我們的財富;貪官汙吏以種種的手段侵奪百姓的財產;不孝子孫,傾蕩家財;國家的苛政賦稅,使民不聊生。人生唯有佛法、信仰、慈悲、發心、滿足、歡喜、慚愧、人緣、平安、健康、智慧等,才是人生真正的財富。

    與課文對話
    玉嬌: 比起財富 健康和平安更加重要 就像販毒的人最有錢 可是意義何在?
    鴻源: 讀本文之前對財富的看法很狹隘 讀了之後 有豁然開朗的看法 想起很多富豪諸如賈伯斯 嚴凱泰 郭邰成等人 英年早逝 令人唏噓 當失去了健康 才發現比財富更重要的是健康 因為財富無法換回失去的健康
    熊:呼應以上兩位所說的 吳伯雄曾經和佛光人分享 他的好朋友富豪蔡萬霖重病住在高級病房時 曾表示希望可以把全部的財產跟吳伯雄交換健康的身體… 富豪的一席話發人深省…
    錦慧:覺得很喜歡擔任曼陀羅滴水坊店長的工作 可以煮好吃的蔬食給客人吃 還可以廣結善緣 結交很多義工的好朋友 還可以幫常住經營一個度眾的據點 做有意義的事情真棒
    沛熏:想起過去在公家機關工作遇到接待吳伯雄(內政部長)的機會 感受到他的親切和藹沒有官架子 為自己種下「對人好」的種子 在清潔業的職場上幫助中高齡就業人員取得一技之長 進入佛光會之後很快樂 覺得人生沒有遺憾
    立婷: 課文中提到「心好命就好 命好錢就多」對應到自己的家人 印證這句話是對的 財富是五家共有 擁有福報才重要 孔子說「君子憂道不憂貧」呼應大師所說的道理
    玉嬌: 分享習近平的父親因為做了大善事 庇蔭了孩子成為全中國擁有最大權力的領袖 呼應一句話「大位不以智取」大位是由大福報而來的
    諸林:最近茶餘飯後和朋友聊天總會聊到百通督導長 與人結好緣 事業有成 令人稱羨 也是自己的學習的對象
    鴻源: 看到富豪賺進萬貫家財用到的並不多 覺得心靈的富足比賺到巨大的財富更加有意義
    百通:文章中提到每個人都是很富有的 人生真正的財富是佛法、信仰、慈悲、發心、滿足、歡喜、慚愧、人緣、平安、健康、智慧等。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法寶寺-竹五歡喜讀書會

    2024.01.10 19:30-21:00/線上
    竹五分會歡喜讀書會
    篇名: 四給/ 導讀人: 吳百通 /記錄人:熊惠蘭
    出席: 吳百通 簡立婷 李美靜 吳錦慧 徐玉嬌 熊惠蘭 陳鴻源 許賀領 彭璽恩 盧秀珍 林微茹 陳錦雀 邵沛熏 王諸林 許玉香(15位)
    課文重點:

    早在佛光山開山之初,大師就將「四給」訂為佛光人的工作信條。今略述此中心要:

    一、給人信心:《華嚴經》說:「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法。」信心是力量的泉源,是進步、發展的基礎;凡事具足信心,即使排山倒海之難,也能迎刃而解。

    一般人講話,常常令人感到挫折,讓人喪失信心;其實講話只要多注意修辭,就能給人信心。在待人處世方面,不妨多給予別人慈悲愛語,一者增加他人的信心,二者也增加自己的人緣。

    二、給人歡喜:人間最寶貴的就是一顆「歡喜心」,諸佛菩薩當中,以「歡喜」成就佛道的,除了眾所熟悉的彌勒佛外,還有歡喜光佛、歡喜自在佛、歡喜王菩薩、歡念菩薩等,從中可知歡喜也是重要的修持法門。

    佛教裡除了法布施以外,還有心意布施、微笑布施,這些給人歡喜的「密行」我一直都很努力在實踐。每個人都值得我們真誠對待。我更發願要把歡喜布滿人間,畢竟,人是為歡喜而來人間的,不是為了苦惱而來。

    三、給人希望:人,活在希望當中,只要有一線希望,哪怕是赴湯蹈火,犧牲性命,也在所不惜,這就是希望的可貴。只要一直往前走,就會有希望,只要你肯得向前,必能追求到屬於自己的人生希望。

    四、給人方便:中國歷代佛寺附設的碾坊、倉庫,促進民生的發展;宿坊、車坊便利商旅的往來;義學、譯經提升社會的文教;僧祇戶、寺庫穩定國家的金融;病坊、當鋪照顧貧者的需要。這些「給人方便」的設施,都是公益措施的推行,對民眾苦難的救助及國富民安的增進,都具有莫大的貢獻。

    「給」看似利他,實則利己。只要我們常存慈悲之心,處處與人為善,時時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給人一點因緣、給人一個微笑,就能讓我們的心形成一座美好的橋梁,不但方便了別人,也讓人我溝通無有障礙;從「給」的佛法實踐中,我們的生活必定也會充滿歡喜、希望,在追求佛道的路上也能獲得諸多善緣。

    與課文對話:
    吳百通: 相信大家都知道「四給」是做出來的,不是用說的,關於「給人信心」請大家分享自己的生活體證。

    簡立婷: 自己遇到情場失利或是學業過程有瓶頸的人,都會發揮給人信心的精神給他們重新振奮的勇氣和信心。

    李美靜: 曾陪媽媽在搭電梯的時候,巧遇電梯故障卡在電梯中很緊張,當時自己和媽媽都發揮給人信心的心念,鼓勵彼此,化解那次緊張時刻。

    邵沛熏:覺得自己是常常受到別人鼓勵的人,接受別人給予的信心。去年9月受到朋友的鼓勵,重拾學業去大學就讀,最擔心的就是學業成績,給自己很大的壓力,幸虧有朋友一句提醒:「只要能保持在60分就不怕畢不了業」,從此信心就來了,還常常考100分的高分,所以千不要對自己沒有信心。

    熊惠蘭: 因為有參與社輔工作,常常以「給人信心」為目標規畫課程。看守所女工場裡的學員因為犯法而失去自由,想必心情不好過,就常常帶去充滿光明與希望的講說文章,藉由大師的聖言量,希望讓他們升起信心和希望,自己也做個給人信心的人。

    徐玉嬌: 自己最沒信心的事就是去看牙醫,也有在診所暈倒的紀錄,後來在醫師的鼓勵之下,加上自己稱念觀音聖號加持,終於克服了看牙醫的恐懼心。

    陳鴻源: 最近去印度旅遊的行程中遇到一位導遊的助理需要加強中文的練習,以便通過考驗,成為正式的導遊,自己和團員都發揮給人信心的精神,給他加油和打氣,一有機會就會和他用中文聊天增加他的信心和能力。

    吳錦慧: 自從當上曼陀羅滴水坊最沒信心的事就是如何讓營業額穩定成長,很感謝涂順龍檀講師到店裡來分享他自己開店的經驗,讓他學會怎麼針對商品做出策略和規劃重拾營運的信心,也用這個心得分享給想要創業的兒子,讓他也變得有信心,看到兒子變得有信心覺得很歡喜。

    彭璽恩: 前一天去法寶寺看到督導長在做服務,就讓他服務一次,到2樓看展覽覺得很歡喜。來到讀書會讀課文時感覺到大家都很包容,沒有指出哪理念錯,讓自己更有信心,覺得這個團體真是個溫馨又給人信心的團體,太棒了!

    林微茹: 書車服務時看到很多小朋友,給他們歡喜,自己也很歡喜,校長也常給我們團隊鼓勵和信心,感覺彼此的互動是如此美好。

    盧秀珍:覺得去校園做書車服務,得到很多歡喜,孩子們和校長都是那麼善良又熱情,感謝大家不嫌棄自己老了。

    許玉香: 學期最後一次書車服務,被請到校長室喝校長自己種的洛神花茶,覺得好快樂。很感恩。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2024.01.07 11:30-12:40/法寶寺
    竹五分會歡喜讀書會
    篇名: 三好/ 導讀人: 徐玉嬌 /記錄人:熊惠蘭
    出席: 吳百通 簡立婷 吳錦慧 陳昭岑 徐玉嬌 林家慶 杜珮甄 林麗滿 熊惠蘭 陳鴻源 邱暄淇 林語晴 卓訓鈿 許賀領 王陳桃 黃美足 廖素蘭(17位)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2024.01.07 11:30-12:40/法寶寺
    竹五分會歡喜讀書會
    篇名: 三好/ 導讀人: 徐玉嬌 /記錄人:熊惠蘭
    出席: 吳百通 簡立婷 吳錦慧 陳昭岑 徐玉嬌 林家慶 杜珮甄 林麗滿 熊惠蘭 陳鴻源 邱暄淇 林語晴 卓訓鈿 許賀領 王陳桃 黃美足 廖素蘭(17位)

    課文重點:

    佛教講:「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業」就是透過「身口意」三者所造作的行為,所以造業的主人翁就是身、口、意「三業」。

    所謂說好話,就是修口,淨化口業。把瞋恨、嫉妒人的惡口,換成柔軟讚歎的佛口,不說妄語、不可兩舌、不講綺語、不能惡口。與人往來,要說慈悲的話、智慧的話、真誠的話,多說誠信、正直的話,可以為我們帶來好的人緣。

    所謂存好心,就是修心,淨化我們的意念。把愚痴的邪心,換成慈悲智慧的佛心,例如:不要有疑心、嫉心、貪心、瞋心、惡心,而要懷著慈心、悲心、願心、善心、發心等,「照顧念頭」,念念是慈心,自然所遇的都是善緣。

    其實人的身、口、意行為,無論善惡,都會產生一股力量,驅使我們去造作新的行為,新的行為又會產生新的力量,形成不斷的循環、流轉。我們所造下的善業、惡業,待因緣成熟,一切果報,還得自受。因此,一般人都知道,生存在世間要多行善,不可造惡業,佛教徒也都了知因果輪迴的道理。而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科學家也證明了佛教所說的業力,就是他們研究出來的基因,也就是生命的密碼。

    以佛教的立場而言,生命的密碼所展現的相是因果輪迴,簡單的說就是「種什麼因,得什麼果」。因果,是宇宙萬有、生滅變化的普遍法則,是宇宙人生的實相。有些人以為算命可以改運,實在說,人若心念不正,看什麼都是邪的;如果不想被命運束縛,就要改變自己的心念。把汙穢的心,改為清淨的心;把邪惡的念頭,改為純正的念頭。改掉情緒化的脾氣、改掉逞強好鬥的個性,運氣也會跟著好轉起來。

    所以說,你造了惡業,不但親人救不了你,甚至佛菩薩也幫不了忙;同樣的,你造了善業,不需要另外的外力幫助,自己必然會享受善緣善果。如果說不幸造了惡業,還有補救的方法,如:

    第一是懺悔。正如衣服上的塵埃、身體上的垢穢,你可以用清潔劑、肥皂來清洗;造了惡業,要懂得真心的懺悔認錯,才能減輕、消除惡業。

    第二是發願。你要懂得發願,願做好事、願說好話、願存好心等,要能發善美廣大的願。當然,不能只有願力,還要付諸實踐,自然有願必成。

    歷史上的聖賢君子,因為他們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而美名流傳。佛教也早就昭示人要行善,要能「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所以行「三好」看似簡單,實是蘊含甚深佛法的真義,更是合乎佛陀的本懷;人人行三好,社會和諧,世界必定更美好。

    與課文對話:
    廖素蘭: 個人覺得身口意三業最容易做到的是「說好話」,有天自己到銀行去辦事,看到有位很莊嚴的職員,看到他們工作很辛苦,自己隨口跟他讚美說好話,得到很好的回應,覺得能夠讚美別人帶給人歡喜何樂而不為。
    卓訓鈿:自己平時會到校園為弱勢孩子們半個夏令營,從教育的本質去利益孩子們,帶給他們品格教育,總覺得認真去做誠於中形於外,讓自己沉浸在行三好當中人生更加美好。
    吳錦慧: 過去自己從事保險業,常常遇到客戶是婆婆媽媽,跟自己抱怨媳婦兒子不好,自己不會跟著對方一起罵媳婦兒子,反而是都會幫忙說好話,請他們想想媳婦很顧家,生了兩個可愛的孫子,導正對方負面的想法。
    吳百通: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常行三好,會帶來善緣好運。
    杜珮甄: 有次旅行遇到一位師兄帶了很多禮物要送給母親,因為準備太多拿不動,自己主動幫忙對方很感動,就說會把這份善意分享出去給更多人,自己能幫到別人也感到很開心。
    林家慶:念力不可思議,好多次出門都向觀音菩薩祈求,每次都能找到車位覺得很神奇。
    簡立婷:覺得生活上如果充滿正念都會遇到善緣好運,如果自私自利都會不順利,所以心存善念真的很重要。
    陳鴻源: 上個月到印度參訪佛陀八項成道,沿途遇到一些布施學校教育,和分享寮房的機會,覺得隨喜贊助很心安理得。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2023.12.28 19:30-21:00/線上
    竹五分會歡喜讀書會
    篇名: 心外無法/ 導讀人: 吳錦慧 /記錄人:熊惠蘭
    出席: 吳百通 簡立婷 王諸林 許玉香 吳錦慧 彭璽恩 陳錦雀 徐玉嬌 林家慶 杜珮甄 曾淑妹 熊惠蘭 陳鴻源 邱暄淇 林語晴 郭靜治 林微茹 江錦洲 李美靜 王麗娟(20位)
    暖身: 陳鴻源師兄分享印度旅遊見聞,「圓夢」影片欣賞
    課文重點:
    現代的人每天為追逐六塵而忙碌不已,眼睛喜愛追求美麗的東西,耳朵喜歡聽各類的音聲,鼻子歡喜聞香嗅辣,舌頭喜嘗甘甜滋味,身體喜愛柔軟觸覺,心裡喜歡分別、計較。如此向外追求,何時才能找到自己的本心呢?反觀禪師們只要眼睛一閉,不看、不聽、不說,當下整個宇宙就都在他的心中了。

    所以六祖惠能大師的〈無相頌〉說:「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聽說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佛法不假外求,要向內心求;不向遠求,要向近處求。我們能夠時時反觀自心,天堂就在眼前,菩提就在心裡。

    與課文對話

    陳鴻源:印度幅員廣大,很多景點都要拉車很久,沿路看城鄉差距很大,很多乞丐出現在景點乞討, 同行有法師,在團員和旅行社的安排下順利地參訪了佛陀8相成道的聖地,用心感受每個當下。

    立婷:課文中說不要求佛可是不求佛對自己來說很難做到,因為在蘭嶼做研究一個人睡常常很害怕,都要禮佛拜佛,求佛保佑才能安心入睡,可以說求佛才能夠帶給自己足夠的信心和力量,安然度過每次的挑戰。

    陳鴻源: 自己常常出差一個人住飯店,覺得可以用禪坐數息念佛等法門專注呼吸佛號,取代負面的想法內心常保平靜自在安詳。

    玉嬌: 說到求佛,自己常到道場做義工打電話邀約信徒報名各項法會,每次打電話前都會在心中默禱,希望佛菩薩加持,讓接到電話的對方都會欣然同意報名參加法會,最近也積極地推廣禪淨功德,推廣成績很順利很不錯,開心與大家分享。

    諸林:我們來道場學習,要學習彼此尊重與包容,佛在靈山莫遠求,對事要明辨是非善惡,對人要常常行讚嘆,相信很多佛法大家都懂,也了解佛法不外求的道理。

    璽恩: 年輕時候的自己常常出去到處找靈山求佛拜佛,後來遇到美靜督導介紹自己到法寶寺來,才慢慢放下不再到處求靈山去,法寶寺離家走路5分鐘,自己可以常常到道場來拜佛求佛做義工,越來越覺得學佛的幸福。

    微茹:學佛前的自己比較會比較計較,學佛後,了解因緣果報的道理,看事情也比較豁達,學佛真好。





    陳鴻源: 自己常常出差一個人住飯店,覺得可以用禪坐數息念佛等法門專注呼吸佛號,取代負面的想法內心常保平靜自在安詳。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2023.12.036 10:30-12:00/法寶寺一樓會議室
    竹五分會歡喜讀書會
    篇名: 悟/ 導讀人: 熊惠蘭 /記錄人:熊惠蘭
    出席: 吳百通 簡立婷 王諸林 許玉香 吳錦慧 彭璽恩 陳錦雀 徐玉嬌 林家慶 杜珮甄 曾淑妹 熊惠蘭 陳鴻源(13位)
    課文重點:人生有很多的迷,產生許多的問題疑惑,不能解答;假如「悟」了,什麼問題都懂得、都明白,你說成佛還有什麼困難呢?因此,自古以來禪師們只求開「悟」,不求成佛。

    修道者悟道了以後,不管多久以前的事情,都會向他集中而來,不論再遠的地方,也都一一浮現在他的眼前。因此,一個悟道者,時間上,過去、現在、未來,都在他的一念之間;空間上,東、南、西、北等十方世界,在他也只是方寸之間,當下他就擁有了虛空三千大千世界。

    宋朝蘇東坡曾經做過三首詩偈來表明參禪悟道的三個過程:

    第一個階段尚未參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即「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這是從分別心上建立的虛妄認識。

    第二階段是參禪尚未開悟的心情:「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來無一物,廬山煙雨浙江潮。」進入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這時是透過智慧看到的山水,它已不是本來的樣子。

    第三個階段即是悟道後的心境:「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去除了內心貪求執著後,體會到「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此時見到的山水已是我心內所流露出來的智慧活泉,能以平常心看待了。

    所以無論出家、在家的修道者,不必去求消災免難,應該要求開悟。人家說「一醉解千愁」那是個迷的世界;「一悟明大千」才是一個證道的境界。
    與課文對話
    本篇內容對於會員來說是比較深奧難懂的,所以針對文字般若反覆讀誦,務求明白字面上的涵義,再利用蘇東坡的詩句來一起參悟悟者的心境,大家讀得很歡喜,發言踴躍。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2023.10.26 19:30-21:00/線上
    竹五分會歡喜讀書會
    篇名: 平常心/ 導讀人: 熊惠蘭 /記錄人:熊惠蘭
    出席: 吳百通 簡立婷 王諸林 許玉香 吳錦慧 彭璽恩 陳錦雀 徐玉嬌 熊惠蘭 (9位)
    課文重點:
    何謂「平常心」?就是要有平和的心,要有平等的心,要有平均的心。這個要從修養、雅量、忍耐、慈悲……種種集合起來,才能把平常心提升、擴大,才有內涵。平常心,需要有智慧,也要有力量,要能息事寧人。平常心,也不是叫我們不分善惡好壞、不問青紅皂白;一切善惡都由它,不能叫做平常心,而是糊塗心。
    處理許多人事的問題,要有智慧認清得失關係,要有慈悲寬容的心胸,所謂「猶如木人看花鳥,何妨萬物假圍繞」,只要不是太過分的問題,就不要斤斤計較,放不下;該放下就放下,該提起就提起,那就是有平常心了!

    與課文對話
    百通: 平常心說得容易做來很難,從課文裡我們了解到平常心不是糊塗心,不是爛慈悲,凡事往好處想,才不會兩敗俱傷,才不會仇上加仇。
    璽恩:今天晚上參與的讀書會成員比較少,看到會長很著急,想跟會長說要平常心看待,人多人少都可以讀書,以平常心看待事情才不會緊張煩躁。
    立婷:檯面上的政治人物,應該以平常心治國,不把個人私利放在前面,才是國家的福氣。
    熊:面對失敗或挫折都以平常心看待對於任何事情問自己是否已經盡力了?已經努力過了?然後平常心去面對。
    王:最近失去親人非常難過,告訴自己以平常心面對,誦經做功德迴向給往生者盡一份心意,不過度悲傷,把悲傷化為力量在天上的親人才能安心地走。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2023.10.01 早上 10:30-12:00 實體
    竹五分會歡喜讀書會
    篇名: 心如工廠/ 導讀人: 吳百通 /記錄人:熊惠蘭
    出席: 吳百通 簡立婷 王諸林 許玉香 吳錦慧 林微茹 彭璽恩 陳錦雀 徐玉嬌 熊惠蘭 陳鴻源 (11位)
    課文重點:
    「心如工廠」這樣的譬喻,最容易讓人了解,心,是我們的主宰,是我們的主人翁。如果你不認識心,你不知道心,甚至好壞都任由心來妄為,這是不對的。若以「心如工廠」來舉例,工廠內的產品,品質優良,自然就生意興隆。反之,工廠出產的產品,都是不良的貪、瞋、愚痴、邪見,經常排黑煙汙水,品質不好,當然就難以存在。

    與課文對話
    經過研讀與討論大家更能夠體會「心如工廠」的譬喻,內心的貪、瞋、愚痴、邪見如果不好好管理,常常愚痴、邪見甚至口出惡言,沉淪六到無止息,慎之慎之。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2023.11.09 晚上 7:30-9:00/線上共讀
    竹五分會歡喜讀書會
    篇名: 方便/ 導讀人: 陳鴻源
    出席: 吳百通 簡立婷 王諸林 許玉香 吳錦慧 林微茹 彭璽恩 陳錦雀 郭靜治 徐玉嬌 熊惠蘭 陳鴻源 (12位)
    課文重點:
    佛教講「方便有多門,歸源無二路。」方便、隨緣是一種智慧的運用。佛經裡常教我們要廣結人緣,不侵犯他人,不辜負他人,並且要多多給人方便,因為給人方便就是給自己方便。「方便」其實就是一種智慧權巧,是菩薩度眾、成佛不可缺少的重要資糧;一個實踐菩薩道的行者,除了必須具備般若智慧以外,還要有度眾生的方便。
    《維摩詰經》說:「慈悲為父,方便為母。」慈悲與方便,都是令眾生入佛知見的最佳要道。但是方便不是隨便,「給人方便」是給人因緣,給人助力,不要讓人感到困難,進而解決人的難題。

    與課文對話
    經過研讀討論之後,大家對於「方便」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方便」其實就是一種智慧權巧,是菩薩度眾、成佛不可缺少的重要資糧,方便也要講究「善」的方便,不是「隨便」的方便,書讀越多越感受到佛法的深奧及學無止境。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目前尚未有任何活動。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